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换心攻略-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地可比越地大得多,哪怕吞下了,也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完全消化得了的,再加上秦楚边境还在僵持不下,郑侯接手了楚地军事防卫之后,谢谨言就在凌寒的一道旨意之下,率军转而支援秦楚边境去了。随着他的到来,秦楚边境的战事立刻升级,进入了白热化,凌寒大半的心思也都放到了这边,楚地的问题,则放手交给韩察和林阁老去处理,当然,顾凤寻也要从中分一杯羹,否则,好处都让韩察和林阁老谋了去,他这一脉势力可就完玩儿了。

    如此一来,少不得就是一通的勾心斗角,你争我夺,秦楚边境还没血流成河呢,西楚朝堂上反倒先拉开了一轮不见血光的刀光剑影,几方势力撕得不亦乐乎。

    这一撕,就撕了大半年,这时候越国夫人也坐不住了,给凌寒上表问晋王和沉香公主的大婚什么时候能举行?

    早不问,晚不问,偏到这时候才问,越国夫人当然不是为了早日抱孙子,她看中的,是封地,晋王成婚之后,就可以去封地了,西楚的韩、晋、燕、卫四王,不止有继承权,也都有封地,原本这些封地都在西楚境内,但为了瓜分楚地,西楚朝堂撕了大半年,倒是把四王的封地也都重新划分了。

    越国夫人就是听到了这个消息才会坐不住,韩王因是西楚皇登基前的封号,因此一直空着,忽略不计,燕王和卫王都没有成亲,只有晋王和沉香公主的婚礼,一直都在筹备中,只要大礼一成,晋王完全可以第一个从中挑选封地。

    有了封地,很多事就好办多了,当初晋王瞧中赵沉香,不就是因为她有钱有封地吗,只是现在西楚和秦国撕破了脸,赵沉香的封地就化为泡影,现在晋王能有自己的封地,那自然更好。

    这对一向不同心的母子,这回倒是真的母子同心了。

    只是楚国的瓜还没有分完,秦楚的战也打得正热闹,西楚朝堂上哪有人会关心晋王和沉香公主的婚礼,但是看在越国夫人掌握着越地这块大肥肉,谢谨言在灭楚和破秦上又是关键人物,所以越国夫人的上表,也不能不重视。

    朝臣们商议来商议去,最后一致表示,晋王要成亲也行,但不能越过燕王,毕竟,燕王实际上还长晋王一岁,长幼有序,得先办完了燕王的大婚,才能轮到晋王。

    这明显就是个拖字诀,越国夫人也不是傻的,要先办燕王的大婚,行啊,她直接就在越国挑了十位美人给送了过来,一个个都有身份有来历,有才有貌,不是原来越国宗室女,就是如今越地重臣的女儿,其中有一女还跟林阁老沾着亲带着故,还有一女则是韩察得意弟子的妹妹,当初在瓜分越地这块饼的时候,林阁老和韩察都派了人往越地去,如今,越国夫人故意把他们二位都拉下了水,倒让他们二位都不好说什么。

    就连凌寒都不能说什么,因为其中还有一女,是韩王妃的侄女,凌寒对韩王妃有愧,自然便也不能再拒了此女。唯一让越国夫人拿不着漏处堵不了嘴的,只有顾凤寻了,反倒是顾凤寻手上捏着造船的核心技术和海上航线这两处越国命脉,让越国夫人十分忌惮。

第三百二十二章斩手() 
燕王一直在宗正寺里历练,顾凤寻不但算是他的顶头上官,更算是他的半个老师了,所以越国夫人想来想去,只给顾凤寻写了一封言辞肯切的信,叙一叙旧情,再诉一诉她这个年轻守寡抚养独子的女人的难处,总之,就是卖了一把惨。

    结果这信让凌寒看到了。

    “旧情?”他斜着眼睛看向顾凤寻,大有兴师问罪之意。

    顾凤寻回瞪了他一眼,道:“那时候,臣可是‘韩王’。”

    凌寒立刻摸摸鼻子,不吭声了。

    两人日常耍花枪,也是情趣,自然不可能真的计较这个,话题转到正事上,越国夫人这一手,还真是一箭双雕,破了朝臣们的拖字诀,还能往燕王身边安插人手,这十个美人,总得留下三个吧,按惯例,燕王可以有一正二侧三位嫔妃呢,正好韩察分掉一个,林阁老分掉一个,越国夫人还能落着一个,韩王妃的侄女,在名义上也是她的外孙女嘛。

    “把她放在越地,屈才了啊。”凌寒摇头感叹,这女人实在是精明,就是大局观差了些。

    “难道陛下还想把她放到楚地去?”顾凤寻反问道。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一个越地就已经让越国夫人很不安分,给她更大的舞台,凌寒毫不怀疑她能变成另一个赫连楼芳,拿造反当事业。当然,前提是,她能说服谢谨言,让谢谨言变成她手中的剑与盾。

    所以,不但不能把越国夫人放到楚地去,恰相反,凌寒还必须把她死死的束缚在越地上,杜绝她的野心燎原的一切可能,越地的事情,越国夫人可以当家做主,但手想伸到越地外面来,就得一刀斩断,伸一次斩一次,绝不姑息,还得教她知道痛。

    于是凌寒找韩察和林阁老深谈了一回,那两名跟他们有关系的美人,就被这二位各自给打发回去了,越国夫人想拿这二位当幌子,那也得看他们二位乐意不乐意,皇帝都明确的跟他们表示,燕王是承储之人,燕王妃的位子就至关重要,让他们二位自己掂量,是想拿手里的权力换一个燕王妃的位子,还是放弃燕王妃的位子,保全他们自身在朝堂上的权力。

    如果是凌寒刚登基那会儿,说出这样的话来,韩察和林阁老都得失声而笑,再道一句“好大的口气”,但如今,情势早已不同,对内,凌寒有凤仪台威慑群臣,又有顾凤寻辅助牵制朝堂,对外,他捏着海上贸易的命脉,又收复了楚地,正是威名攀顶之时,再者,谢谨言惟皇命是从,郑侯也对他心服口服,可以说凌寒对兵权有着绝对的控制力,此时的他,已经不是可以被韩察和林阁老挟制的新皇,更何况,还有宋阁老倒台在先,所以凌寒说的话,不是恫吓,而是他真的能做。

    韩察和林阁老又不是短视之人,哪里肯拿自己手里的权力去换一个燕王妃的位子,那两个美人又不是和他们有直接的亲属关系,那就更不值了。就算他们瞄准了燕王妃的位子,也大可以重新挑选合适的人选参与竞逐,没必要给越国夫人当幌子一起沉沦,越国夫人玩的这一手,想拉他们下水,真当他们傻呀。

    不对,傻的是越国夫人,她在越地待得太久,对西楚皇的印象还停留在了他初登大宝的时候,哪里会知道,如今的西楚皇,可不是随便能任人拿捏的,仁和宽厚,可不等于任人算计啊。

    摆平了韩察和林阁老,剩下的便是那位韩王妃的侄女,这却更好办了,韩王妃的侄女,便也是他的侄女,和燕王差着辈分呢,虽然皇族之间并不是很在乎辈分问题,但需要的时候,辈分也是一个很好的拒绝理由。于是凌寒直接下了一道旨意,封这个名叫田陵烟的侄女儿为公主,赐公主府一座,然后又命人往吴地送信,表示要跟吴地结盟抗秦,结盟最好的手段,就是联姻嘛,至于那位吴王才是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儿,就不在考量的范围之内了。只要于国有益,年龄不是问题。

    除此之外,剩下的七位越地美人,全都当了公主身边的女官,陪嫁吴王。

    这消息一传出,不说西楚和吴地如何,越地的世家重臣们却不是干了,原因无他,那七位越地美人可都是他们从家族里精挑细选出来的,原指望到了燕王身边,能成为家族的助力,结果被西楚皇这么一转手,就要送到吴地去,吴王是不是吴皇子孙且不说,就一毛孩儿,哪里晓得美人的妙处,等这孩子长大知道软玉温香了,美人们也过了最美好的年纪,与其白白浪费了,还不如接回来与其他家族联姻。

    人是越国夫人送去的,当然还得越国夫人出面才能把人接回来,这么些世家重臣一起向越国夫人施加压力,越国夫人再铁腕也吃不消,气得差点没砸了屋子。但气过之后,还是要面对现实,她不可能一下子得罪这么多世家重臣,尤其是这些世家重臣还都是她的人,这几年来,她收拢这么些势力容易么,这回是想带着他们一起飞,却没想到凌寒这么狠,连韩察、林阁老和韩王妃的面子都不卖,他就不怕得罪朝中两大重臣导致君臣离心吗?不怕惹恼了韩王妃,导致越地再无人替他牵制自己吗?

    好吧,他不怕,因为他已经这样做了,结果就是越国夫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西楚皇可以不怕,她却不能不怕,只得去找韩王妃一起出面,希望能让西楚皇收回成命,不要跟吴地联姻,只有取消了联姻,才能把那七位美人给要回来。

    韩王妃根本不理越国夫人,只冷笑道:“当初我反对的时候,你可曾听我的?陵烟那丫头信了你的鬼话,以为有机会当上燕王妃,死活不听我的劝阻,如今她自尝恶果,也是教训。”

    凌寒是什么样的人,韩王妃虽接触不多,却看得清楚,那样的人,怎么可能被越国夫人挟制住。有晋王的教训在前,越国夫人还看不清楚,也是活该。

    至于自己的侄女,韩王妃却是不担心的,她相信只要她开口,凌寒肯定会答应她,这是他欠她的,但她绝不能在这个时候开口,坏掉了凌寒的盘算不说,还让越国夫人得逞,更无法让陵烟那丫头得到教训。

    韩王妃最明智的地方,就是她看得清局势,分得清轻重,站得稳位置。这一点,越国夫人远不如她。

    越国夫人好说歹说,只是韩王妃油盐不进,弄得她也没有办法,最后只能派人去联络赫连楼芳,送上大笔的礼物,又巧舌如煌的陈述利害,希望赫连楼芳拒绝与西楚结盟,谁不知道吴王只是个黄口小儿,真正能做主的是打着吴王旗号的赫连楼芳。

    只是赫连楼芳本来就是跟凌寒穿一条裤子的,更何况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他收了凌寒这么多好处,怎么可能拆凌寒的台,越国夫人的礼物他照收,也替吴王拒绝了联姻,但一转头,他自己向西楚皇写了封信,表示自个儿如今还是黄金单身汉,意欲求娶西楚公主,当然,陪嫁滕妾什么的,就不必了,他保证对西楚公主一心一意,一世一双人。

    越国夫人想吐血,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被人联手给涮了,但全无办法,只能怏怏的把那七位美人接了回来,好歹,她保住了越地这一亩三分地,短时间里,是再没有机会把手伸到外头去了。

第三百二十三章诚心() 
教训过越国夫人,凌寒并未高兴起来,他拿吴王当了幌子,结果吴王屁事没有,赫连楼芳却臭不要脸的打算老牛吃嫩草了,这让凌寒很生气,田陵烟这丫头虽然没听韩王妃的劝,听了越国夫人的摆布,对燕王妃的位子虎视眈眈,但到底也算是他的侄女,小丫头才十三四岁的年纪,赫连楼芳都奔三了,也好意思说自己是黄金单身汉,给小丫头当爹都够。

    但抛开个人情感,从大局上看,这桩婚事对吴楚双方都有好处,从西楚来说,就有更合适的理由插手吴地的事情,从吴地来说,获得西楚这个强盟,把秦国赶出吴地的成功性就更高了。

    所以尽管凌寒很生气,但还是不得不慎重的考虑这桩婚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韩王妃的信终于送到了凌寒的面前。

    她在信里并没有就吴楚结盟的事说什么,只是委婉的希望,凌寒在做决定的时候,能照顾一下田陵烟的意愿,然后又表示田陵烟年少无知,说话做事难免不分轻重,如果凌寒要用她联姻,希望能先把她送回越地,让韩王妃言传身教两年,也免得再出现一个赵沉香。

    做为结盟失败的典型,赵沉香如今是里外不是人,秦国没人待见她,西楚对她显然也没什么好印象,晋王如今跟她绑在一块儿,挣都挣不脱,两个人早过了蜜里调油的时期,已是相看两相厌却还不得不互为倚仗,赵沉香要靠晋王在西楚立足,晋王也还念念不忘她的封地和身家。

    韩王妃把赵沉香拖出来当例子,其实就是告诉凌寒,田陵烟不适合充当结盟的纽带,让她嫁到吴地去,坏事的机率比成事要高得多。

    凌寒也觉得韩王妃这话十分有道理,但朝臣们却都支持与吴地结盟,联姻事在必行,这结盟的人选就很关键了,田陵烟不行,谁行?

    最合适的人选,莫过于燕王的妹妹慧明郡主,正宗的芈姓皇族,比田陵烟还要名正言顺得多,但问题是,这姑娘年纪也小啊,比田陵烟还小点,而且燕王更是强烈反对。这位毕竟是西楚上下默认的储君人选,就算是凌寒,也要正视燕王的意见。

    或者从朝中重臣里择一名门闺秀,封为公主,做为吴楚结盟的纽带?虽然这不失为一个法子,但却显得很没有诚意了。如果赫连楼芳只是凌寒的兄弟兼好友,这倒没什么问题,但如今赫连楼芳是吴王“封”的剑勇大将军,吴地又不是赫连楼芳一个人的,没有足够的诚意,赫连楼芳肯认,别人也得肯认才行。

    就在这事儿陷入困局时,顾凤寻给凌寒提了一个人选:韩王妃。

    凌寒:“”

    他本是想下意识的说不合适,但忽见顾凤寻似笑非笑的模样,立刻就闭上了嘴,然后仔细一思量,咦?好像挺合适啊。

    先说年纪,韩王妃只比赫连楼芳小两三岁,这个年龄差就很合适了。再说性情,韩王妃禀直刚正的个性,跟赫连楼芳的剑客脾气,也是能合拍的。再说身份,韩王妃虽然不姓芈,但却是凌寒的亲表妹,论血脉远近,比慧明郡主还近呢,而且韩王妃还是凌寒认下的义妹,至少在名义上也是正宗的西楚公主。

    唯一尴尬的,就是韩王妃一直对外仍以韩王妃自居,不过这个称号要取消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最要紧的是,凌寒对韩王妃怀有歉疚之心,是他误了她的终身,若有一个机会能弥补,凌寒自然当仁不让。

    赫连楼芳的脾气禀性为人没得挑,否则,凌寒也不会与他成了好友,弱只弱在身份上,剑客配公主,那是话本里才有的事,但如今赫连楼芳从造反起家,又拱出个吴王洗白了自己,还得到大将军的封号,配公主就完全配得上了。

    思量来思量去,凌寒都挑不出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于是就给韩王妃写了信,问她自己的意思。旁人看着再好,终抵不过她自己的“乐意”二字。

    过了些日子,韩王妃又回了信来,没说应,也没说不应,只说她要先见一见赫连大将军。

    凌寒一点也不奇怪,韩王妃本来就是有主意的人,如今这桩婚事,不但事涉她自己的一辈子,更关系到吴楚之间的结盟大事,她要先见一见赫连楼芳再正常不过了。于是他就给赫连楼芳回了信,愿意不愿意的,也得看赫连楼芳了。

    赫连楼芳倒是来了,不过是一路被人追杀着来的,要不是他带的人手足够,又有郭暖这位逃命的老手在旁相随,估摸着任他剑术再高强,也要扒窝在半路上。

    为了见他,凌寒还专门秘密出宫了一趟,结果见到了赫连楼芳狼狈得不行的模样,不由得大讶,道:“你不是秘密出行吗?怎么被人盯上的?”

    赫连楼芳一边裹伤一边冷哼道:“还能怎么盯上,被人卖了呗。”

    从一开始,剑勇军就不是他一家独大,当初原县连氏一脉被他说动,与他联合抗秦,也是迫于当时的形势,不联合就只有被秦军逐个击破,谁都得不了好,而今剑勇军气候已成,又拱出吴王来正了名,得到了吴地百姓以及世家们的支持,内部的争权夺利自然不可避免。本来赫连一脉虽然势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