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换心攻略-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罗锋肯定在隐瞒什么,防得这么紧,顾凤寻确信了这一点,只是却没有什么法子,人都跑了,他就是想打听,也只有等人回来。

    倒是凌寒对这事比他还上心,居然召了范九斤单独聊了一回,可罗锋的事儿,范九斤哪里知道,虽然二人同在凤仪台,但一个整天在外面乱跑的,一个只管着凤仪大狱那一亩三分地儿,等闲都见不着面儿的。

    但范九斤到底是个极精干的人,见皇帝上心,岂有不鼓足了劲儿卖好讨功的,立刻就把罗锋手底下的几个狱卫叫了过去,仔细查问。不管罗锋要干什么,整天不出大狱的人,要干也只有在狱里头干,这些狱卫多少总该知道些什么。

    这一问,竟是什么也没问出来,不是狱卫们不说,而是罗锋在大狱里实在没干什么让人注意的事,整日里,除了审讯犯人,就是拿死尸教导狱卫们,让狱卫们熟悉人体各处的结构,等狱卫们都熟悉了,就拿活人给他们练手,如何讯问,如何用刑,手段五花八门,别说狱卫们一边学一边敬畏着,就是范九斤这个听的人,都有些不寒而栗。

    所以问来问去,竟始终问不出什么,罗锋干的那些事儿,始终都是他的本职,再没有别的特殊的。哦,也不是没有特殊的,罗锋喜欢取活人内脏,取完了又缝回去,都是当着被审讯的犯人的面,狱卫们都当成是一种审讯手段,提到的时候都不寒而栗。因为罗锋刚开始这样干的时候,被取了内脏的活人,差不多都是当场就死,后来大概是技术又进步了,把内脏缝回去,竟然还能活上一段时间,只是活得万分痛苦,终日哀嚎。

    范九斤没问出什么,但话得要回,便捡了些大略禀报给凌寒了,凌寒听到罗锋挖人内脏又缝回去的事,脸色顿时就变了,挥退范九斤,沉思了一阵,便去了含光殿。

    “什么,你怀疑罗锋在研究换心之术?”

    顾凤寻很吃惊,怎么可能,屠郎中的手札早就让他毁掉了,罗锋又不通医理,就算想研究,他也没有那个基础啊。

    这世上若说有人能研究换心术,也只有顾凤寻自己,毕竟只有他看过屠郎中的手札,本身也精通医理。只是他将换心术斥为邪道,虽知道用换心术大抵能治好自己的心疾,却绝不肯为之,想都没想过。再者,他这具身体特殊,是天生的百脉贯通,就算要用换心术,换来的那颗心也必须是百脉贯通之人的,否则,不过仍如他现在这样,只勉强维持着性命而已。纵然有了换心术,若要根治,难道还要从凌寒身体里把他的心挖回来不成?

    凌寒就是肯,顾凤寻也万不会肯的,所以,别说罗锋没有条件研究换心术,就是他研究成功了,顾凤寻也不会换心。

    因此,惊讶过后,顾凤寻就恢复了常态,对凌寒道:“陛下不必管这事儿,他啊,想必只是不甘心,然而换心之术不是多挖几个活人的内脏便能研究出来的,罗锋也只是白使劲儿,待他回来,臣与他好好谈一谈,虽说他挖的都是死囚内脏,但不必为臣多造杀孽,无用的。”

    凌寒见顾凤寻如此排斥换心术,倒是不好再说什么,其实他也知道换心术太难,当年他心口中了一箭,心脉断绝,不是恰好遇到了屠郎中,当真就没救了。后来他私下里也向西楚的太医们打听过换心术,一无所得,便知屠郎中一死,换心术就此绝迹于人间,不可能再有人会了。

    这个话题就这么搁下了,凌寒还有政务要忙,不好在含光殿久留,只叮嘱了顾凤寻几句不要操劳的话,便匆匆走了。

    只是话题搁置,不代表凌寒就真的不想这事儿,连罗锋都在私下里研究换心术,太医们便也该尽一分力,于是便派了人去太医院透了些话风,让太医们多关注这方面,最好是挑两名擅长心疾的太医,等罗锋回来,就配合着他一起研究换心术。

    不想太医院倒是传回来一个令凌寒更加惊诧的消息,说是罗锋常往太医院跑的,经常跟擅长心疾的太医聊天,还向太医们请教关于药物方面的事,那些药多是生肌止血清热止痛一类,甚至还给了太医院最擅长药理的杨太医一副残方,请杨太医帮着补全,那残方似乎是镇痛药一类的,据说使用之后,可以使人身体全无痛觉,水泼刀刺都不会有所感觉,杨太医费了好大劲儿,终于补全了药方,但似乎效果不尽如人意,便打算再找几个太医帮着一起研究。

第三百一十八章不宣而战() 
凌寒一听这残方的事,就勾起了旧事,他记起当年屠郎中为他换心之时,就给他喝过一碗药,当时就人事不知,换心也是剜心,可他却全然未曾察觉到剜心之痛,待到从昏迷中醒来,已经是一月之后,那时伤口都愈合得七七八八,哪里还有什么痛楚。

    莫非,这残方就是屠郎中当初给他喝的那碗药的残方?罗峰曾在天绝谷里当了好几年的药人,若说他知道残方,也是大有可能等等,再深入一想,屠郎中研究换心之术,必然有人给他打下手,他又没有徒弟,给他打下手的只可能是谷中药人,那么这个药人有没有可能就是罗锋?若是这样,罗锋或许就是除了顾凤寻之外,这世上唯一对换心术有了解的人,甚至他对换心术的了解,还超出顾凤寻。

    寻思到这里,凌寒再也按不住心中的激动,几乎就想立刻下旨把罗锋给召回来,只是这番行动乃是绝密,又十分重要,还是顾凤寻从中主导,倒是不好半途取消,尤其是顾凤寻对换心术还十分反感。

    凌寒只好强忍了心思,却是把老仆召了来,派他去保护罗锋。无论如何,都要保证罗锋全须全尾的回来,顾凤寻的性命,就全在此人手上了。

    老仆领命而去,却是苦了顾凤寻,没有了老仆的随身保护,凌寒是彻底不让他出宫了,就连离着不远的宗正府,都不让去,如果一定要去,那就得等凌寒一等,由皇帝陪着一起去。

    顾凤寻:“”

    他不知道凌寒这又是在闹哪一出,倒是怀疑是不是云成君伤好了,又杀回来了,才让凌寒紧张成这个样子。

    有这么个高手总在周围窥伺,总不是个事儿,顾凤寻也不愿凌寒忙于政事之余,还得为自己的安危揪心,必要想个法子一劳永逸、永除后患才是。

    顾凤寻要出手算计人,至今为止,还没有能逃过算计的,当年凌寒有凌瓒这等人精相随,又有老仆这样的高手暗中护卫,还被射了一箭差点命都没了,云君成虽是高手,却是孤身深入西楚,连个支援都没有,要算计他,可比当年算计凌寒还容易得多。

    于是顾凤寻琢磨了几日后,就把范九斤叫到了含光殿两回,让他照着指示去安排,果然隔不多久,就发现了云成君的踪迹,此人还真是又杀了个回马枪来了。

    只是云成君上次吃了大亏,这回越发的仔细谨慎,等闲不肯出头露面,只暗地里窥伺观察,以待时机,他已是足够小心,却不想仍教范九斤找到了踪迹。倒不是云成君藏不得不严实,实在是范九斤本就是地头蛇,顾凤寻又两度对他面授机宜,让范九斤从市井的三姑六婆中入手,这些三姑六婆一则长舌,二则爱打听,整日里东走西窜的,谁家多个人少个人她们了如指掌,云成君藏得再好,也要吃喝拉撒,不可能成天躲在野地里,何况他还要窥伺西楚皇宫,就更不可能离得太远,因此只能往人多的地方躲藏,市井中便是他最佳的藏身处,尤其是那种店面多、商贩云集的地方,再容易隐藏不过了。

    范九斤一直寻不着云成君的落脚处,也是因为人多流动性大不好排查,又恐打草惊蛇惊走了云成君,却不想经顾凤寻一提点,那些范九斤往日没怎么在意的三姑六婆竟然当真提供了线索,让范九斤不得不感叹,原只道妇人长舌十分讨厌,却不知也有派上用场的时候。

    既然知道了云成君的踪迹,再设伏拿人就容易多了,这是范九斤的本行,都不必顾凤寻再费心思,就安排得妥当周密,不过两日工夫,云成君就中计被铁丝网给网了个结实,那铁丝网上带着倒勾,人一入网就深深的勾住了血肉,纵然他功夫再高,也再不能逃脱了。

    “把他的人头,送给秦皇。”

    顾凤寻一句话,范九斤跑断腿。好吧,跑断腿是夸张了点儿,不过把个人头送到秦皇手上,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总归是忙活了好一阵,动用了凤仪台在秦国的暗桩,才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把云成君的人头挂到了秦国皇宫的宫门上。至于直接送进皇宫里,送到秦皇的手上,抱歉,真心做不到。别说是范九斤,就是老仆亲自出马也做不到,倒是郭暖有可能做到,术业有专攻嘛,不过郭暖跑去吴地找赫连楼芳的麻烦去了,就是顾凤寻也寻不着他。

    当云成君的人头摆到了赵昊的眼前时,他的眼神瞬间变得极其的阴沉恐怖。

    两个月后,秦国突袭了汾泾关,这是秦楚边境一处小关口,本身守兵并不多,又是突袭,几乎连像样的抵抗都没有,汾泾关就失陷了,随后,秦国骑兵连夜奔骑,兵分两路,直取黄水县和临县,几乎是一夜的工夫,两县百姓还在睡梦中,秦军已是兵临城下。

    战报传递到西京时,黄水县已经失陷,临县苦苦支撑,若再无支援,恐怕离陷落也不远了。

    秦国不宣而战,行径可耻,令人愤慨,但对于西楚上下来说,似乎也不是那么奇怪的事情,反正,秦皇的名声早坏掉了,他虽然不是楚皇那样的疯子,但干出来的事情,也没比疯子好到哪里去。

    只是正在筹备中的晋王和沉香公主的婚礼,顿时就显得尴尬了。这婚礼,是办下去,还是不办了?

    好吧,关心这个的只有百姓们,朝臣们可无心去关注这场本来就已经不具备实际意义的婚礼,原本就是挽回颜面的,现在秦国都撕破脸了,这脸面挽不挽回来,也就无关紧了,还不如举办大婚的钱拿来当军饷呢。

    重要的是,西楚当下就面临着两面作战的困境。

    说是困境也不尽然,毕竟,西楚一直都是有两面作战的最坏打算的,两国联姻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确实拖延了一段时间,让西楚做了不少准备,虽说秦国是突袭,但西楚的反应也极快,立刻就做出了应对,在临县最危急的关头,郑侯手下一员大将率军及时驰援,堪堪抵住了秦军,解了临县之危,只是已经失陷的黄水县和汾泾关,却是暂时没办法夺回。

    凌寒也没想着能立刻夺回来,能守住不再失城就行,西楚虽然做了很多两面作战的准备,但毕竟还差了点时间,如今只能守一面,攻一面,谢谨言已经拿下了楚国两座城池,更有了完备的攻楚战略,基本上武力破楚的大方向,西楚上下是一致认同,所以虽然秦国来势汹汹,但西楚也只能暂避风头,以守为主,全力攻楚。

    西楚一心死守,秦国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能破开局面,毕竟,守城比攻城要容易,何况西楚又事先有准备。

    赵昊看到战报,坐立难安,便在这个时候,吴地的剑勇军又玩了一把大的,拿下了云郡,这是吴地东南最重要的一座城府,繁荣发达,同时还是军事重镇,秦军退出云郡,就相当于将吴地东南这一块地方拱手让给了剑勇军,秦国就此彻底失去了吴地三分之一的控制权。

    更让赵昊气得吐血三升的是,剑勇军直接在云郡竖起了吴字旗,还不知道从哪里寻了个小儿,说是吴皇的孙子,把他拱上了吴王之位,说什么等收复了所有的吴地,吴王就可以正式复国称皇了。

    问题是,在吴国被破的时候,吴国皇室就被杀了个干净,别说是吴皇的孙子,就是外孙子都没留下一个,鬼知道这小儿是打哪里冒出来的。

第三百一十九章机会() 
可就是这么个不知道打哪里冒出来的小儿,却让吴地人心大振,本来剑勇军打出收复吴地的旗号,还有那么些名不正言不顺,但现在拱出个吴王来,王旗高竖,瞬间就从叛军升格为王师,本来剑勇军只有吴地百姓的支持,这下子终于有士人和世家认可他们了,甚至是主动来投效,帮着治理地方,或是出谋划策,献粮献银,而李敏这个狗头军师,也终于敢把自己的旗头竖起来,再不猫在赫连楼芳后面装孙子。

    至于这位吴王是怎么获得吴地士人、世家和百姓们一致认可的,那就得问岑焉了。毕竟秦军杀尽吴国皇室的事,天下无人不知,也不是剑勇军随便找个小儿说他是吴皇孙子,就真能取信于人的,关键就是,岑焉出面作保了。

    身为吴国曾经的太子少傅,岑焉在名义上,可以说是皇子师,与吴国皇子们的接触自然多,他出面作保,说这小儿是吴国皇孙,那谁又能说不是。才涮了秦皇一把的岑狂,逮着机会就又涮了秦皇一把。

    赵昊岂能不吐血三升,悔青了肠子,当初就不该为了名声和颜面放了岑焉,早把这王八蛋二愣子剁碎了,也没有今天的事儿。

    其实岑焉也为这事儿拍过桌面,很想对秦皇吼一声他也冤啊,他也是被人算计的,这事儿他不出面能行吗,弟子都让人赚去当狗头军师了,剑勇军造反成功就罢了,一旦失败,他就得白发人送黑发人好吧,他还没有白头,不过也快了,早晚得愁白了头。现在李敏为了给剑勇军正名,巴巴的拎了个不知打哪里冒出来的毛孩子来求他,他能不承认吗?

    当然能,事实上岑焉就没吭过声儿,都是李敏代他发声的,他只是没有出面澄清而已。只是经过“刺秦”一案,天下无人不知李敏是岑焉的弟子,为救师连命都能豁出去,谁会以为李敏是在信口开河啊,李敏一发声,岑焉又没澄清,别人当然就以为这小儿真是吴皇孙子,货真价实了。

    总之,岑焉是真冤,他又不能对外喊冤,就只能去信将顾凤寻骂了个狗血淋头。这破主意,自家老实孩子肯定想不出来,一定是这小子给出的,沈碧空的弟子,都不是好货。

    顾凤寻:“”

    他也很冤好不好,这破主意真不是他出的,李敏从来就不是正人君子,岑焉对他的弟子到底有什么误解?

    总之,这事儿都说不上谁最冤,但最倒霉的,肯定是赵昊了。这边对西楚是久攻不下,那边吴地的形势又一日比一日差,国中文武之争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付赤川又岂是等闲之辈,他为秦国费心费力,却落了个里外不是人,那群武夫天天变着法子掣肘他不算,连秦皇对他的那丁点儿信任,都一下子没了,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自保,他也要再拼一把,否则,能从秦国全身而退都算他命大,最大的可能是被秦皇迁怒给祭了旗,那才真是冤枉死。

    打战是武臣的事,但后勤少不了文臣的参与,付赤川在秦国混得再不如意,也是百官之首,他要在后勤上动手脚并不算困难,在这种两面作战的时候狠拖了一把后腿,可想而知会是什么结果。

    这边攻城呢,结果攻城军械迟迟送不到前线上来,让秦军拿血肉去堆就罢了,他妈的粮饷又误了期,一天吃不上饭,士兵们还能忍,两天吃不上饭,勒勒裤腰带,三天吃不上饭,骑兵们哭着杀马,四天吃不上饭,那就该炸营造反了。

    那边呢,眼瞅着秦军仗着人数优势,把剑勇军围住了,结果正面一冲杀,剑勇军兵甲精良,以一挡十,秦军却破衣锈刀,砍都砍不动剑勇军,人数多又有个屁用,结果被人数远少于己方的剑勇军追着打,死都死得憋屈。

    战事不利,秦皇震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