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我能决定的吗?”
朱允炆放下画笔,猛地直视着母亲,“您所有的选择都是出自自己的内心,何必拿我当幌子?”
“孽障!”吕侧妃伸手扇了儿子一耳光,“你今日到底中了什么邪,敢对母亲如此无礼!”
朱允炆本能的捂脸,而后很快放开了,冷笑道:“终于连最后的掩饰不屑了呢,母亲。”
母亲二字吐字极重,和平日的温情脉脉截然不同,吕侧妃觉得心寒,更心虚,她难以置信的连连摇头,“不,不是这样的,是谁?是不是常槿这个小贱人对你说了些什么?你千万不要相信她,她看似恬淡,与世无争,其实心怀鬼胎,借着照顾水生,厚着脸皮留在东宫,一心想勾引你父亲,筹划着登上太子妃之位,将来扶着水生封世子,以巩固常家的地位。”
“不许你这样说她!”朱允炆大怒,“你心思狠毒,别以为天下人都和你一样为了利益不折手段!”
“我不择手段?”吕侧妃气极反笑,“对,我是不择手段,可难道我是为了自己?还不是为了你将来的前途!”
“不!你是为了自己!虎毒尚不食子,你连老虎都不如!”朱允炆从怀中掏出一件水生吐过奶的婴儿衣裳,“这是我从水生身上脱下来的,上面有猫薄荷的残汁!吃过这种东西的猫和老虎都会异常兴奋,这种畜生最喜欢这个味道。所以老虎寻味而来,恰好在草坪地毯处出现,所以它们会放过孱弱的宫女内侍,直奔马车而去,因为它们的目标就是水生!”
第127章 分崩离析()
看见婴儿的衣服,吕侧妃就像见了鬼似的,连连后退,尖叫道:“扔掉!不,烧掉!你为什么还留着?”
猜测变成了残酷的现实。
朱允炆静默片刻,将带着奶液和猫薄荷汁水的衣裳扔给了吕侧妃,“母亲动的手,您自己善后。”
吕侧妃将衣裳扔进炭盆里,用蜡烛点燃,看着一团火从窜起到熄灭,彻底化成灰烬,才抬头看着儿子,“允炆,你听为娘解释——”
“不用了。”朱允炆提笔继续作画,“我太了解您了,无非是劝我顾全大局,就当此时没发生过。放心,我们母子是一条船上的人,这条船翻了,对我们都没有好处。”
“从记事开始,我就是母亲争宠的工具,母亲为了让我早点长大,说话做事,各种谋划从来不避着我。我只是没有想到,母亲为了除掉水生,不惜让我涉险……”
“为娘别无他法啊!是常槿这个小贱人防范太严了。”吕侧妃眼里掠过一丝怨毒,“她照顾水生,事事亲历亲为,将娘以前埋下的钉子都设法撵走了,和她的糊涂姐姐截然不同。只有你能够接近她和水生,所以为娘安排你随身的小内侍,要他乘着你和常槿打招呼的时候,找机会将猫薄荷汁洒在水生的衣服上。你放心,小内侍已经计入入了临阵逃落名单,被砍头封口了,绝对查不到你头上。”
朱允炆笔触稳稳的画着老虎的胡须,“哦,母亲明明知道水生很黏我,每一次见面都要哄半天才能放我走,母亲难道不知一旦猫薄荷汁洒在他身上,我也有危险?难道不担心我抱着水生时,猫薄荷汁会蹭到我身上?会殃及池鱼?”
吕侧妃说道:“所以我一再叮嘱那个该死的小内侍,一旦完成任务,就立刻找借口带你离开啊!可谁知——”
谁知水生会抱着朱允炆的靴子不放手,还哭号着吐奶,无意间将哥哥也拖入了阴谋中。
“够了!”朱允炆勾勒完了老虎的轮廓,开始画眼睛,根本不看着母亲,“我见过常槿照顾水生的样子,若真的再乎一个人,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母亲半生算计,心细如发,几乎算无遗策,焉能不知此事有多大危险?会伤害到我?”
朱允炆对着自己画的老虎眼睛冷冷一笑,“母亲权衡利弊,觉得此举利大于弊,所以明知有危险,还是决定去做了。”
儿子的话字字诛心,吕侧妃含泪看着朱允炆,“你……你怎么可以对为娘说出这种怨恨的话……”
朱允炆见惯了母亲的招数,不为所动,淡淡道:“反正您有三个儿子,个个都比水生大,我若死了,相当于给两个弟弟铺路。您和父亲正当壮年,还能有儿子呢。我无关紧要的。”
“混账!”吕侧妃抬手欲打,朱允炆站在原地纹丝不动,任凭母亲责骂。
吕侧妃看见儿子红肿的左脸,到底是母亲,心疼不已,命人端来冰盆,用布巾裹住冰块,亲手敷在儿子脸上,泫然欲泣,“痛在你身,为娘的心更痛啊!”
“我自己来。”朱允炆接过冰帕擦脸,“母亲,以后您若再有类似的举动,还请母亲提前告知一声,莫要再擅自行动了,儿子大志未成,暂时还不想给弟弟们让位。”
“允炆!”一听这话,吕侧妃觉得心比冰块还凉,她明白无论说什么儿子都不信,因为儿子太了解她了:一直以来,她以为儿子知晓心意,天资聪颖,和她配合默契,是最好的帮手。
可是帮手太聪明,看的太通透了,说翻脸就翻脸,连母子情分都生分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朱允炆不想母亲看着自己狼狈的样子,说道:“天已晚,母亲请回吧。”
儿子居然下了逐客令!吕侧妃第一次手足无措,她后悔不已,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连最得意的长子都要离心了,怎么办?怎么办?眼泪也流了,感情也提了,儿子就是不肯回头……
吕侧妃做出了最后的努力,无法动之以情,就干脆晓之以理吧,“允炆,你是我的长子。任何人,包括你两个亲弟弟都无法取代你的位置。水生才是你实现志向的绊脚石,他占据了嫡出的优势,将
来继承大统,一句嫡庶有别就能压得你死死的。”
“要除掉水生这个心腹大患,你怎么可能不作出一点点牺牲?这世上那有什么两全其美的计划?娘这样冒险,也是为了你啊!你两个弟弟天资平庸,远不如你。”
朱允炆轻轻往脸上擦着冰块,不知是被冰着,还是被痛着了,尚且稚嫩的脸颊一抽一抽的,“母亲所言极是,您既然知道我的价值,就应该好好珍惜,莫要再令我涉险了。”
吕侧妃怒道:“我的计划原本完美无缺的,可谁知你对水生如此看重纵容,居然连吐奶都不嫌脏污,帮他擦洗换衣,导致拖延时间,以身犯险。此事你也有错,为何咬住死死咬住母亲的错处不放?难道在你心中,我,你两个弟弟都比不过水生吗?”
朱允炆说道:“假戏要做真。敷衍了事岂能哄过细心的常槿?我对常槿和水生好,原本是计划的一部分,以备将来发起致命一击,这样父亲和皇祖父都不会怀疑。可是母亲心急,时机未到就擅自行动,根本不考虑我的死活。”
“允炆!你一定要用这种语气和为娘说话吗?”吕侧妃颤抖着说道:“从小到大,为娘养你,教你,那一点没有尽心?就一次……哪怕这一次的确是为娘行事鲁莽了,对不起你,你也不能对为娘横眉冷对,形同陌路人啊!”
朱允炆个性和母亲吕侧妃神似,都是冷血冷静之人,目标明确,不会轻易被人情感操控。朱允炆举起一个宋朝青瓷冰裂纹茶盅,冷冷道:
“一个茶盅从取瓷土,到揉捏塑形,再到窑火烧制,掌控温度和时间,出窑拜祭天地,到去掉瑕疵的茶盅,只选择完美无缺的茶盅供给皇室使用。历经北宋,南宋,金国入侵,到元朝建国,皇祖父跟随红巾军揭竿而起,到我大明建国至今,这个茶盅历经多少关口,战火波折,保存至今,实在太不容易了,可是想要毁掉,只在一瞬间。”
呯!
朱允炆放手,这个经历了百年沧桑的茶盅砸在了地面上,美丽的冰裂纹碎成了渣渣。
朱允炆指着碎片说道:“母亲,这个茶盅在权贵中辗转,不知经历了几任主人,使用了百年都保持原样,没有丝毫破损。可是很多东西是禁不起一次摧残的,一次就够了。”
“唉,儿女都是债啊!”吕侧妃叹道:“好,全都是为娘的错,你要为娘怎么做才能原谅?”
朱允炆说道:“生我者父母,忤逆母亲是大不孝,更别提怨恨,母亲多虑了。”
这孩子怎么油盐不进啊!恼怒之下,吕侧妃夺去了朱允炆手里的冰手巾,“别和我说这些敷衍的话,到底怎么样才原谅母亲?”
朱允炆冷笑道:“母亲无需多虑,您以前怎么对我,以后就怎么对我。我是您的长子,理当拥有一个长子的地位和尊严,而不是一个随时可以牺牲的儿子。你每做一个决定前,应该把这句话念上十遍。”
吕侧妃浑身冰冷,如陷寒冬,“你……想要达到目的,肯定有所牺牲。你只知这一次为娘考虑不周,让你遇险了,可知为娘为了你做出多少牺牲?你就用这种态度报答为娘?倘若为娘真的需要你牺牲,你会做何等选择?”
朱允炆定定的看着母亲,“娘,孩儿这条命是您给的,如果真有这一天,孩儿可以为您牺牲一切。孩儿并非贪生怕死之人,只是以后的路还很长,一想到壮志未酬,孩儿真的不愿意做无谓的牺牲。孩子长这么多大,事事都按照母亲和皇祖父的教诲做到最好,不甘居于人后,每一天都过的好累好辛苦,何时抱怨过?何时让母亲失望过?”
“可是母亲却让我失望了,唉。”
朱允炆最后一声轻叹,吕侧妃却被这个轻飘飘的叹息压得胸口疼,她心里满是愧疚,不禁冲过去保住了儿子,“我错了,为娘错了,为娘会记住这个教训,不会再让你遇险的。你是为娘心头的肉啊……”
吕侧妃抱着朱允炆痛哭,朱允炆拍着母亲的脊背无声安慰着,原本失望的静如深潭的心泛起了一阵阵涟漪:是不是我对母亲太苛刻了?或许她当时真的没想到这么多?
可是……可是心里到底意难平啊!一直以为母亲全心全意爱着我,最重视我这个长子,所以才会对我要求最高,甚至到了严苛的地步。
可既然视若珍宝,为何那么不懂珍惜,如茶盅般轻易的让它落地碎掉?
朱允炆的目光落在剩下的三个茶盅上,这套宋官窑青瓷茶具是一个茶壶,四个茶盅,摔碎了一个,还剩下三个,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因为有替补的,可以被轻易取代是吧……本以为自己是母亲心里独一无二的呢……就像……就像常槿对待水生那样……
朱允炆突然好嫉妒水生这个傻弟弟。
第128章 风云际会()
凤阳驿站,姚继同看着远处巍峨的凤阳城墙,有些迟疑的问道:“义父,您确定妙仪会经过这里?”
道衍禅师点点头,他指着桌上地图的标记,“从妙仪一路留下的寒鸦暗记来看,只有承恩伯的行进路线和寒鸦是重合的,而承恩伯的目的地是中都凤阳,他要来这里祭拜皇陵,妙仪肯定被他挟持了,还有那些消失的北元世子,说不定是他们里应外合,绑架了妙仪,然后以妙仪为人质,逃回北元。”
“可恶!”姚继同双拳紧握,“北元贼心不死,设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若不是妙仪留下的暗记,谁会想到承恩伯居然是这副吃里扒外的嘴脸。”
道衍禅师定定的看着地图,“为了麻痹视听,他们的行程极慢,估计明天才能到达凤阳城,我们提前一步做好安排。凤阳县官为讨好承恩伯,已经租用了一个富户的宅院安顿承恩伯一行,我们的人已经混进去当杂役了,到时候打听到了妙仪被关在何处,然后里应外合,救出妙仪。”
这时狐踪进来了,说道:“妙仪肯定要救的,将来她有大用场,若放她去北元为人质,她对我们几乎好无用,形同废棋,之前的心血全都白费了。不过属下建议,救妙仪的同时,最好能将北元世子就地格杀!”
姚继同问道:“为何?”
狐踪说道:“北元世子死在大明,必然会挑动大明和北元的战争。如今大明立足未稳,北元节节失利。两虎相争,两败俱伤,天下陷入乱局,到时候我们明教乘机再次揭竿而起,只要教主振臂一呼,重新召集红巾军,天下唾手可得。”
姚继同想了想,问道衍禅师:“义父意见如何?”
道衍面无表情的说道:“狐踪说的有道理。不过贫僧觉得此次行动要分清主次,以救妙仪为主,刺杀北元世子为辅。”
狐踪坚持说道:“这次行动我们出动了明教的精锐,胜算极大。更何况承恩伯在明,我们在暗,他随身的侍卫不足为惧,属下以为营救和刺杀可以并行,一箭双雕。”
道衍说道:“轻敌之心不可有,狐踪,承恩伯不简单,他忍辱负重投降大明,心急深不可测,心思缜密,凤阳县恐怕早就有北元布下的内应。此次对承恩伯而言,护送北元世子是主要任务,妙仪作为人质,能保则保,不能保就放弃,所以妙仪处境十分危险,我们要集中力量营救她,而不是分散精力刺杀北元世子。”
狐踪不肯退让,反驳道:“禅师未免太小心了。明明有大好的机会摆在面前,为何轻言放弃?难道你对妙仪的担心超过了对明教的忠诚?”
姚继同说道:“狐踪,莫要多说了。按照之前的计划行事吧,妙仪对我们至关重要,确保万无一失。”
狐踪冷冷道:“教主,你如此偏袒道衍,是出自私心,还真是为了光复明教作想?”
道衍禅师怒道:“狐踪!你敢对教主不敬!”
姚继同扛住了狐踪的威压,说道:“妙仪是我们的同伴,明教不可能任凭同伴陷入险局,坐视不理。”
“既然是明教同伴,就应该有随时为明教牺牲的自觉。”狐踪目光如炬,定定的看着姚继同,“教主,你到底要逃避到什么时候?你已经不是当年差点被朱元璋害得沉江的小孩子了,更不是徐妙仪的义兄,你应该承担起一教之主的责任,机会难得,稍纵即逝啊!”
道衍禅师怒道:“狐踪!你质疑我的忠心,还敢倚老卖老教训教主,好大的胆子!轻慢教主,无视士教规,你要叛出明教吗?”
刷!
狐踪抽出了佩剑,道衍禅师忙将姚继同护在身后,“狐踪,你要造反不成?”
狐踪冷冷一笑,反手拿着透着血气的剑刃,将剑柄递给道衍禅师,“我狐踪对明教忠心,日月可鉴。”
狐踪用胸口抵住剑尖,“教主若怀疑我的忠诚,现在就可以命令道衍动手,清理门户,剑入心脏,我眉头都不皱一下。我一心为教主、为明教前途作想,没有一点点私心。道衍禅师去救徐妙仪,我请求教主将刺杀北元世子的任务交给我,不成功,便成仁。”
言罢,狐踪还往前靠了靠,锋利的剑尖刺入了胸口的肌肤和肌肉,鲜血迅速染红了衣襟。
道衍手中的剑纹丝不动,静静的看着狐踪流血,毫不退让。
姚继同说道:“放下剑。”
道衍收剑,随意的往空中一抛,狐踪举起剑鞘,剑在空中旋转了几圈,精准的落在了剑鞘中。
多年的老朋友了,纵使有分歧,默契依然在。
姚继同说道:“我从来没有怀疑你们任何一个人的忠诚,若不是两位长老相救,我早就死在长江沉船里。两位若还视我为教主,就听命行事。此次计划不变,就是救妙仪,至于那个北元世子,如果恰好遇到,能杀则杀,不能杀则赶紧撤退,不要贪功恋战。”
狐踪急忙说道:“教主!时不可失,失不再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