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夜里头那晁阿母跟在他身后;对着他反复叮嘱,说是虽和那徐三签了契书,可他到底还没进那徐三的院子;算不得是徐三的人。平日里若是和徐三走得近些;倒也说得过去,只是千万要留心;莫要让那小娘子占了便宜去。
晁阿母可说了;若是她要拉小手儿;那便必须要含羞带怯;欲拒还迎;绝不能甚么都由了她去。若是她的手不老实,上下揣摸,甚至还探入衣内;那可千万不能让她摸了要紧之处。要是她想亲嘴咂舌,一定要推拒开来,只许她亲两下脸儿。
而要是她按捺不住,想要吃干抹净,那他晁老四,可千万得守身如玉,严辞推拒!只这一道坎儿,最是要紧,万万不能让那小娘子跨了去!
晁稳婆夜里头反复交代,生怕这买卖做到最后,反倒是自己家里头亏了本钱。只是这卖花郎,早就认定了徐三娘,哪里还会听她这番教诲?更何况,他相信徐挽澜,绝不是那等出尔反尔,始乱终弃之人。
对于晁氏之言,晁缃只管敷衍过去,全不放在心上。因而此时那徐三娘悄悄伸手过来,搭到了他手背之上,这晁四郎也不曾惺惺作态,明推暗就,只对她弯唇一笑,这便将她的手儿紧紧握住。
晁四郎的这一番心思,徐挽澜自是不知不晓。她紧挨着他,逗弄罢了,稍稍一想,又自荷包里拿出了那绣莲荷囊,置于掌心之中,奉于晁缃眼前。
晁缃微一挑眉,打量着那荷囊,只见那石榴形状的小荷包,非但被水浸得湿了个透,便连绣线也被挑散开来。他微微一怔,接过那荷囊,蹙眉问道:“这是何物?”
徐挽澜依偎在他身边,叹了口气,轻声道:“我昨夜绣这荷包,足足绣了有两三个时辰,直到丑时,方才上了炕席。本想着要将这绣着莲花的荷囊,当做是生辰礼,好生交到你手里头,可谁知今日出门,半路出了岔子,我这可怜的小荷包,便沦落成了这副模样。”
她微微偏头,倚在那少年的肩上,沮丧道:“这线勾成这样,补也补不得了。你留着这荷包,全当是个念想罢,多少也算是我的心意。”
晁缃闻言,心头发热,不由低下头来,细细端详起那沾了水的绣莲。虽说绣线已被勾散开来,但这并蒂莲花,倒还剩下一朵,勉强算是完整,由那绣样来看,这徐三娘,当真是下了工夫,倾注了心血。
少女的那一片真心真意,就在这针线之间,荷囊之上。晁缃用手指摩挲着那莲花,只觉得感慕缠怀,动容不已,心间一片激荡。
徐挽澜见他只盯着那荷囊看,不由一笑,伸手罩住那绣莲,口中巧声说道:“你怎么不说话啊?是嫌我绣活太差,还是说,你太感动了,以致于一时忘言,恨不能抱头痛哭?”
晁四郎笑容轻浅,但将那荷囊细细收好,随即系上面纱,两手搁至桨板之上,顾左右而言他,含笑说道:“马上要到酉时了,咱们往东边走走,待划到那湖心岛一侧,便可以在莲荷之间,观赏日落了。”
徐挽澜其实有些不大想走,毕竟这里四下无人,说起话儿来,也算方便,若是走到那人多的地儿去,无论干些甚么,都生怕被人瞧了去,着实有些束手束脚。只是眼见得晁四郎这般安排,她也不好扫了他的兴致,但想着反正以后的日子长着呢,也不必急于一时不是?
一双小儿女坐于舟中,那白衣郎君手持桨板,轻移慢转,泛舟而行。轻舟一叶,自翠茎风荷间,荡出点点涟漪,分开片片浮萍,朝着那湖心岛一侧,缓缓移荡过去。
徐三娘以手支颐,默然无言,只微微含笑,看上一会儿荷花,再回头看一会儿晁四郎,只感觉清风拂面,花香扑鼻,当真是好不快活。
少顷过后,小舟行至湖心岛一侧,眼前所景,也随之开阔起来。徐挽澜环视四周,但觉得晁四郎找的这地方,既有莲花围簇,浮香绕岸,亦可以举目千里,游目骋怀,确实适合观赏日落。他这人,果然如她所想,很知情趣,虽说并不识字,却也有高情远致,未曾落了俗套。
而这地方最妙之处,却并不在于景色,而在于举目四望,竟也没有旁的船只。也不知是天公作美,还是这晁四郎,事先早就有了打算。
徐挽澜左看右顾,心上一喜,很是高兴,只殷殷抬眼,看向那白衣少年。少年郎搁了桨板,牵着她的手儿,将她拉近了些,随即笑着说道:“天色尚早,倒还可以歇上一会儿。约莫再过上一炷香,便可见得落日晚霞了。”
小情人牵着手儿,紧紧挨着,坐于小舟之中,笑着说起了话儿来。那徐三娘出了主意,要这晁四郎,拿那莳花弄草之道,出题考校于她。少年郎应了下来,稍稍一思,便接连出了题目,而这徐三娘,记性向来不错,只要他问的题目,曾在那抱瓮录中提起过,她便绝对能一字不差,回答出来。
二人闲谈之际,便见那丽锦天色,于江面之上,缓缓铺陈开来。圆月摇金,余霞散绮,直看得徐三兀自生叹,暗想道:无论是何夕何年,何方何地,这日落之景,倒都是一般无二。她定定地看着这日落,竟有一瞬,忘了自己已然身处异世,寄作他人。
她抿了抿唇,缓缓收回目光,又向身侧看去。那少年郎一袭白衫,面带薄纱,那壮丽的落日景象,映在他那黑曜石般的瞳仁内,竟给他那一双眼睛,染上了淡淡的金红之色。
徐挽澜瞧在眼中,只觉得怦然心动。她克制不住,微微倾身,隔着一层薄纱,在那少年的耳鬓处,轻轻落下了一个吻来。这蜻蜓点水一般的吻,分明是由她主动为之,可是吻过之后,饶是这徐三娘脸皮向来够厚,也不由生出了几分不好意思来。
她假作无事,移开眼来,不曾想却听得那少年郎轻笑一声,接着便觉得手肘被人一拽,迫得她回过头来。
徐三娘红唇紧抿,睫羽微颤,便见晁缃缓缓抬袖,解了面纱。徐三尚还发着怔,便见那张俊秀的面庞愈来愈近,愈来愈近,猛地一下,唇上一热,却是落下了一个吻来。
晁缃是头一次亲人,也不知该怎么做才好,吻过之后,抿了抿唇,也不知是没吻够,还是觉得上一回吻得不够好,紧接着又落下了一个吻来。
少年郎到底是青涩,这说是亲吻,倒好似不过是两唇相接的游戏而已,虽有缱绻之意,却并无半分情/欲。
徐三娘再世为人,多少还算是有些经验。她倚着船舷,拉了卖花郎近身,又轻轻贴过唇去,只道是檀口轻开,唾尖绒舌淡红甜;深啄浅吐,嫩脸含春不胜欢。那少年郎到底是个知情识趣的,习得此道,一点即通,只轻缠浅吮,如柔风甘雨,直哄得那徐三娘骨软肉酥,少顷之间,便已然败下阵来。
她从来都不知道,天竟黑得这样快。方才还是绮霞绯云,一转眼便是天昏地暗。放眼望去,湖面之上,只遥遥见得数点舟上灯火,再左看右顾,只草间树后,有几点光亮,或许是那流萤夜照,飞舞其间。
莲花也暗了,荷叶也暗了,天地之间,只那少年的一双眼眸,温柔而又清亮,不逊于夜空中那璧月珠星。
徐三娘只恨这天黑得太早,又恨这相会的时间,过分短暂。她微抿着唇,勾了勾那少年的手指,默然不语。晁缃伸出手来,替她理了理鬓角碎发,随即轻声开口,说是天色已晚,不若系了小舟,上了岸去,到那夜市上转转。徐挽澜听得此言,不由一笑,高兴起来。
两人上岸之后,又在夜市上逛了许久,再约了下次相会的时间,这才各自散去,归于家中。徐三娘满面春风,心中快活,回家之后翻了几回书卷,又看了会儿那泡在盏中的碗莲种子,这便早早和衣睡下。一夜无梦,直至天明。
隔日鸡鸣天晓,徐三早早起身。因那碗莲子已然生根,也到了移盆的时候,这徐三娘便为此忙活了一个早上,依照抱瓮录所言,又是和泥铲土,又是混上鸡粪,总算是将这生了根的莲子,自琉璃水盏之中,移到了那陶土盆内。这还不算完,徐三娘又寻来小水缸,将花盆小心搁于其间,总算是安置妥当。
眼看着那青翠小芽儿,焕发着勃勃生机,徐三娘便觉得十分愉悦。而那唐小郎立在院内,默然瞧着她的背影,不由得抿了抿唇,眸光一黯——虽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可是这月儿弯弯照四方,又哪里是他能收于袖中的呢?再回想往昔的壮志雄心,倒全好似是笑话儿一般了。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很迟,不好意思。这两天事情比较多但我还是会保住日更的承诺的!
第48章 青荷叶子画鸳鸯(四)()
青荷叶子画鸳鸯(四)
唐玉藻虽心有忧怨,可却并不因此而气馁颓丧。他早就想明白了;这徐三娘为何会对那晁四郎如此着迷;不过是因为她这新鲜劲儿;还没过去呢。待到那晁四郎进了这徐家院落;时日久了,徐三玩腻了;这卖花郎的处境;说不定还不如他唐玉藻呢。
不然呢?不然这徐三娘;又能喜欢他甚么?长得好?啧,实在算不得好看。说得来?他也是个不识字的,那徐三娘说的话儿;他又能明白几分?说到底,这小郎君不过是占了怜爱二字,只是这轻怜疼惜;又能维持几时呢?
思及此处;唐小郎不由勾唇一笑,就此安下心来。他娇步缓移;摆了菜粥上桌;又轻言慢语;招那徐三娘过来用膳。不多时;徐家阿母也起了身;坐到了小桌边来。
那徐荣桂瞥了两眼徐三,见她脸色不错,这才缓缓开口;讨好地笑道:“闺女,你放心。咱家这好日子才开了个头儿,我虽没甚么本事,可也不是那不识数的混蛋。昨儿个冯牙婆,又拉着我上街。她一个劲儿地劝我赌,可我是谁啊,我是徐巧嘴儿的娘。你是明白人儿,那我这做娘的,自然也差不到哪儿去,如何会被她那嘴皮子给说动?”
徐挽澜睨了她两眼,这才缓缓笑了,挑眉说道:“你心里有数就好。”言罢之后,她持起筷子,又给徐阿母夹了些菜。
徐荣桂看着那碗中的菜,不由喜眉笑眼,连忙又补充道:“你可不知道,昨儿那冯牙婆,一到那摊子,立刻押了五十两银子!再一转眼,就翻了整整一番!她拽着我,说要把那五十两也借给我,让我也试试手气。可我啊,记着你的话儿呢,你说得好,这借钱去赌,不就是窟窿套窟窿么?任那婆娘说出花儿来,我也打定了主意,绝不再犯!”
徐挽澜一笑,又低声道:“这冯牙婆,不是个安好心的。你以后,跟她面儿上过得去就成,莫要再过多来往。”
徐荣桂听了,忙不迭地点头应下,又骂了那冯氏一番。而唐小郎在旁听得徐三这几句话,不由抬起头来,深深看了那徐三一眼。
这餐饭吃罢,徐荣桂赶着去了知县府上工,而徐三娘则依照先前所言,带着贞哥儿及唐小郎,去逛了那观莲庙会。红纷绿闹,香尘满路,一行三人,吃喝游逛,当真是好不快活。良辰美景,只在今宵。
这寿春县城,水陆交通,原本就十分发达,又有青山秀水为傍,因而来往行人,向来不少。自打崔钿来了这寿春为官,一心要将这寿春县,造成另一个小开封,从这观莲节开始,这寿春县城,便愈发热闹了起来。
河湖交汇之处,自此有了水市,虽说规模不大,但也令那来往商客及船家,在寿春停留的时间长了不少。每日里黄昏月上之时,在帽儿巷不远处,还有夜市,徐徐摆起。不少妇人郎君,白日作工,入夜之后,又来此摆摊,多少也能贴补家用。此外每逢休沐,则有大集可赶,及至佳节,还有庙会可转。
以前这寿春县的衙门,收的都是农税为主。不过月余,这县府财计,倒换作了以商税为根本。整个淮南西路,大小郡县,比较起来,寿春县收来的税款,从中等偏下的位置,一下子便跃居前列。其余县府,虽有效仿,只可惜却没有天时地利,到底是收效甚微。
数月之后,便连那徐阿母,都生出了摆摊生财的心思来。她虽没甚么能换钱的技艺,但那唐玉藻,在烹粥做菜上头,却颇有几分能耐。那唐小郎出了个主意,说这寿春县城,乃是豆腐的起源之处,倒不若就摆摊卖豆腐,将那豆腐,做出几十种花样来,多半也能吸引来不少外地食客。
做豆腐嘛,也不需甚么本钱,如此盘算,很是可行。只是徐阿母在知县府的那份活计,在她看来,虽赚不得多少银钱,却也是个铁饭碗,着实让她舍不得撇下不干。眼见得徐阿母有心摆摊,却又纠结为难,徐三娘稍稍一想,却是出了个主意,请了那赵屠妇来,两边一起,搭伙儿做买卖。
徐阿母白日要去浣衣,夜里头才有空。赵屠妇夜里头要抬棺,也不是每夜都去,白日自然是清闲无事。两边合起来,正好互补,倒是相得益彰。而那唐小郎,也算是有了一显身手的机会。这小食摊的买卖,由此便开了张,在集市上摆了起来。
日征月迈,一转眼,便已是寒冬腊月。这半年里,徐三娘的小日子,着实过得不错。有道是“富在知足,贵在求退”,这等道理,徐挽澜最是明白不过,她心满意足,已然是别无他求。
残腊初雪霁,梅白飘香蕊,这日里风声呜鸣,雪覆窗棂,冰花儿片片飘坠,至檐下草间没于无痕。这地处淮南西路的寿春县城,迎来了崇宁八年的头一场雪。
后山园子里,茅草小屋内,徐三娘坐于椅上,捧着手炉,烤着炭盆,一边手捧书卷,细细读之,一边等着那晁缃做好饭菜,摆上桌来。
其实唐玉藻当时所想,并非没有道理。这徐三娘和晁四郎,来自于不同朝代,受的是不同教育,更不必提一个是博览群书,过目不忘,而另一个,却是目不识书,纥字不认。若说这两人有甚么共同语言,还都是徐挽澜主动找的,下了苦功夫,读了许多花花草草的书册,才算是和他,有了不少话儿可说。
好在徐三娘对此,却是并不介怀。她喜欢接纳新的知识,并不觉得这有甚么苦累。她的内心,也足够强大,力敌势均的知己虽好,但是一个知冷知热的暖心人儿,对她来说,却是更为重要。而最关键的是,她爱这般清净安稳的小日子,饱食暖衣,安逸自在,这就是她的毕生所望。
这般想着,徐三娘不由微微一笑,搁下书卷,抬起头来。那晁四郎恰在此时,端着菜肴,缓步行来,将清粥小菜,一一摆于桌上。
菜摆好了之后,徐三娘扬起笑脸,看向晁四郎——这是二人早先定好的规矩,见面之时,得先亲一下,分别之时,还要再亲再抱,即便是用膳之前,也不能忘了亲嘴咂舌。两人才好了半年,那股子热乎劲儿,倒还不曾过去,现下正是最黏糊的时候。
晁缃眼含宠溺,微微弯下身来,单手抬起她的下巴,分外温柔地,含吮了两下那柔软唇瓣。两人亲热过了,这便坐下身来,好似老夫老妻一般,边说着家常话儿,边手执竹筷,相对而食。
晁缃给她夹了菜,随即清声问道:“贞哥儿的那亲事,可曾有了眉目?”
数月以前,徐三娘又赢了几场官司,赚了不少银钱。眼见得家中积蓄渐丰,日子也愈过愈是红火,这徐家阿母,便打算将徐守贞的亲事也提上日程。她托了相熟的媒婆,帮她寻摸合适的人家,只是说来也怪,那媒婆接连说了几家小娘子,乍一看都很是靠谱,可等那徐三娘私底下托人一查,却都是各有各的麻烦,万万不能将弟弟嫁过去。
十月说了个商户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