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野锸致穑俊
“帮手?谁?金城韩遂?”孙坚参加过西疆平叛,一下子就猜出盖俊暗指之人。
“是啊,韩遂……”盖俊触及远方,无限感慨道:“平二年(公元85年)至平五年(公元88年),韩遂三入三辅,独抗国家。董卓入京后,他调转兵锋,跨河向西,两年间河西四郡尽降,近来又新克武都郡,加上他先前盘踞的金城、陇西、汉阳三郡,凉州十郡占其八,卢水胡、诸羌氐皆愿效死力,领汉胡骑士十数万,实力不逊我等……”
“将军言至过矣。”孙坚一脸不屑道:“韩遂,一介竖儒,只知手段,不知兵事,纵然有再多兵马,我亦视其如土鸡瓦狗,一战可定。当年荡寇将军周慎若从我言,韩遂早已就擒,哪容他肆虐西疆,为祸国家。”
盖俊笑笑说道:“台小视天下英雄,日后当心吃亏。”
“在我看来,当今称得上英雄者,惟我与将军耳,余者皆不值一提。”孙坚说道这里,突然想起了什么,又道:“昔日征讨黄巾贼时,我与将军、曹孟德相谈甚欢。曹孟德有奇略,多谋计,胸藏万兵,我以为其必有伸张之日,不想去岁将数万众气势汹汹杀奔雒阳,却大败于徐荣之手,几乎身死,一蹶不振,实在令我大失所望。”
“曹操啊……”盖俊下意识摇摇头,董卓入京已有两载,曹操还是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盖俊不知道真实历史就是这般,还是由于他的到来改变了其原本轨迹,他甚至怀疑“魏武帝”究竟还能不能崛起?
应该能吧……在袁绍捋顺河北之前,河南需要一个代言人抵御袁术、孙坚的侵袭,而知兵的曹操无疑是最佳人选。只要袁绍有这种需求,曹操总能获得一块地盘。
刘备呢?据盖俊所知,他前时担任青州平原国高唐县县尉,仅两百石,最新的消息是他因为屡御青徐黄巾,保全一县之地,迁为千石县令。汉世,满万户者为县令,不满万户者为县长。他治下人口虽然过万户,但盖俊手下十三郡,掌管着百余县,两相对比,刘备混得着实狼狈了点,谁让他的家世不好呢。
如果不生意外,他这辈子也就仅止于此了。历史上他是借助公孙瓒才算进入天下大势之,如今公孙瓒自身难保,他的未来形势不容乐观。
不过人杰就是人杰,盖俊相信无论是曹操抑或刘备,都会在这乱世之据得一席之地,不用多,只要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可能由于根基不足、敌人过强等等原因而很快品尝到失败的滋味,可他们同时也会借由一次机会繁衍出更多的机会,历经崛起、失败、崛起、失败、崛起……百折不挠,直至成长为天下瞩目的英雄。
这,便是人杰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一如眼前的孙坚。
孙坚心有不甘道:“将军真的不能随我西进讨贼?”
盖俊想了想道:“也不是当真不行,台若定弘农,孤则命河东兵,过河与你会于华阴。”华阴县位于弘农郡最西边,距长安不满三百里。盖俊又补充道:“另孤会以北地之众牵制韩遂,使其不能相助董卓,确保顺利除贼。”
孙坚目光一凝,盖俊的话十分清楚,只要拿下弘农,他就兵。弘农虽然难啃,可孙坚有十足自信一个月内必可攻占弘农,到时盖俊真如其言,董卓授指日可待。
“一言为定。”孙坚伸出手,欲与盖俊击掌为誓。
“啪”盖俊抬手对掌,随后嘴角不可察觉的扯出一丝笑容,意味深长。
孙坚觉得事不宜迟,次日便将大军开赴函谷关,准备进军弘农。孙坚走后,一时无事,盖俊总算抽得时间和诸人商议河南尹及雒阳事。
雒阳在世人眼的重要性无与伦比,自不用提,那要不要把治所迁来呢?盖俊麾下谋士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执,河内杨俊、河南郑浑等人持支持态度,他们认为雒阳乃是大汉帝都,居于天下之,有领袖羣伦之效,入主雒阳,盖俊的声望会拔高到一个无人能及的高度。甚至盖俊可以名正言顺的号令诸侯,重组讨董联盟,整合关东势力。
贾诩逐一反驳,雒阳过于敏感,盖俊治雒阳,固然受到天下人的瞩目,却也容易遭到嫉恨。当年世祖光武之所以定都雒阳,一是关残破,需要不计其数的人力物力,而海内初定,朝廷贫困,无力重建。二则是由乱到治,居天下之的雒阳能够协调四方,面面俱到。今,正值乱世,诸州不平,雒阳三面受敌,无险可守,如入主雒阳,立成困龙。董卓迁都长安,虽遭天下诟病,却是明智之选,其若不走,今必被擒矣。
让盖俊感到惊讶的是,荀彧作为颍川人也反对。他言昔高祖保关,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将军自三年前以护匈奴郎将入并州,平胡寇、安流民,士民无不心悦诚服。河、朔,天下之要地,将军之关、河内也,向南兵逼长安,如泰山压顶,防无可防。且,雒阳城空,非十数万百姓不能填之,民从何来?纵然有民,何以养之?
盖俊深深地陷入沉思之。其实双方之争论,在于盖俊日后的战略路线。杨俊、郑浑是想以雒阳号令关东,整合州郡,而后除董,最终完成平定天下的目标。而贾诩、荀彧则是想先诛董卓,据守关,东向以制诸侯。
若是一般人,可能会考虑良久,反复斟酌,但盖俊知道这段历史,很清楚杨俊、郑浑的路行不通,所以很快就有了选择,他决定采取贾诩、荀彧的提议。
盖俊有了决定,接下来就是河南尹的问题了。
河南尹自雒阳以西,谷城、河南二县遭董卓之祸,百里无人烟,彻底荒废下来,欲恢复旧貌,非三五年之功所能达成。雒阳以大谷关至南梁县、新城诸县,则暂为孙坚盘踞,作为攻略董卓的大后方,这时不宜讨要。以北平阴、平县等地,在盖俊之手。以东十数县,各自为政,荀彧、杨俊、郑浑认为盖俊当务之急是尽快任命新的河南尹,并亲自率军东巡诸县,稳定人心。
盖俊颇以为然,定下三日后起程。至于河南尹人选,很是令他头痛。河南尹可不是那么好当的,不仅需要牧民之能,还要有武略、手腕,缺一不可。
盖俊心里有几个人选,却都不太合适,如河东太守、好友臧洪治理地方甚是得宜,然河东亦为要地,不能轻动。朔方太守鲍鸿曾任右扶风,抗击韩遂叛军,立有战功,治民也有一套,是一个好人选,可朔方刚刚收复不久,百废未兴,不宜转迁。北地第一名士,和傅燮齐名的王邑王都,武双全,只是他去年才升为定襄太守,今年再提为河南尹,升职过快,恐惹非议。
其实最佳人选非父亲、北地太守盖勋莫属,他先后当过左冯翊、河南尹、京兆尹,政事、兵事、声望,样样俱全,不过盖俊却不敢用之。
盖俊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一个好人选。
看着盖俊纠结的样子,贾诩提出三个人选,一是虎威将军盖胤,二是鹰扬郎将杨(丰)阿若,三是雁门太守郭缊。本来贾诩推荐的第一人是度辽将军马腾,但他深知二人之间龌龊,不好开口。
盖俊不由愣住,好吗,三个人选,一个是自己的族侄,一个是自己的妹夫,且皆为武将,贾诩这么赤1u裸的举荐,还真是举贤不避我亲啊
贾诩笑着说河南尹极为重要,武事重于事,且必须是亲近之人才行。
盖俊若有所思,他一直将目光放在外人身上,根本原因,还是不想给世人以任人唯亲的印象。问题是,汉代就是一个任人唯亲的时代,似孙坚,妻弟吴景、侄子孙贲,族侄孙河、孙香等二十余人全部占据要职。曹操亦重用曹氏、夏后氏诸人。莫不如此。
盖家乃是敦煌屈一指的豪族,有宗亲数百人,盖俊每每抱怨自家无人,羡慕曹操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纯、曹休等大才相助,事实真的如此吗?
他从不刻意去寻找三国名将,认为天生奇才终究只是少数,与其拉来‘乳臭未干’的名将,还不如自己培养的人才顺手。既然有此想法,他为何对自家人视而不见呢?以至于盖氏族人多在北地郡父亲处出仕,包括堂兄盖泓、盖洄。
自己以前是不是太过苛刻了?……
盖俊食指轻轻敲击着几案,良久回过神来,道:“和所言甚是。依孤之见,虎威将军盖胤,才兼武,可为河南尹……”
“将军英明……”贾诩轻笑道。
第三百零一章 颍川诸俊杰
第三百零一章颍川诸俊杰
盖俊在河东郡治所安邑一带,即靠近董卓部的地方,驻扎一万步骑,以破贼郎将关羽为主。另外部、北方汾水诸县,驻有两万五千主力大军,由虎威将军盖胤统帅,下辖破虏校尉张绣、降贼校尉陶升等,内警杨奉,外援关羽。
河东一地战兵合计共有三万五千,其骑兵近万,实力之强,仅次于盖俊本部兵马。
盖俊既然决定以族侄盖胤为河南尹,河东方面的军事问题便摆在眼前,三万五千大军,交给谁?如果按照程序来,自然是由二把手关羽负责,盖俊不怀疑关二哥的忠诚,开玩笑,关二哥横行三国数十载,讲求的就是一个忠字。可他如今仅仅是比两千石破贼郎将,职位偏低,不足以驾驭数万精锐,除非拜为将军。
盖俊心底还有两个人选,一是妹夫杨阿若,二是刚刚升任裨将军的黄忠,他也想过度辽将军马腾,不过盖俊很快就把他踢出脑海。至于偏将军胡封,让他冲锋陷阵尚可,独镇一方则稍显欠缺,还需磨练几年方可,而庞德,盖俊不舍得放。
北地郡是盖俊的起家之地,独对董卓、韩遂,境内还有数以十万计的先零羌,妹夫杨阿若这几年和父亲盖勋配合默契,功绩不小,倒是可以让他督河东之众。只是他的继任者不太好选,反正盖俊是万万不会用北地都尉、马腾之弟马举代之,免得造成马家势力过强,尾大不掉。
黄忠虽然是最低一等的裨将军,然而将军就是将军,其官位、战功、名声、资历都不缺,盖俊怕的是关羽不服。关羽早在盖俊任北地长史时就来投靠,算是外姓第一人,又素来心高气傲,恐怕不会甘心位在黄忠之下,把他调走也不太妥当。
盖俊考虑良久,终究还是决定用关羽,先拜他为裨将军,督河东军事,又以破虏校尉张绣为破贼郎将,接替关羽,将兵一万镇守河东治所安邑。
任命送出后,盖俊令诸人准备东巡河南尹诸县事宜,他自己则偷闲邀协律都尉杜夔登楼合奏琴曲。数月来连战韩馥、公孙瓒、董卓三大枭雄,血战累累,以盖俊坚韧的神经也有些受不了了。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音乐,是舒缓心灵最好的灵药。盖俊觉得自己脑的弦绷得太紧、太久了,应当放松一下。
北宫之东,雒阳东北角的永安宫,张衡之二京赋,形容永安离宫,修竹冬青。阴池幽流,玄泉洌清。鹎鶋秋栖,鹘鵃春鸣。鴡鸠丽黄,关关嘤嘤。绝美景观,跃然纸上,使人心生向往。
盖俊、杜夔正是身处于如诗如画般的永安宫,坐于候台交流音乐。这座候台位于永安宫南侧,高数十丈,可以望见宫外步广里、永和里等处。当年汉灵帝常登此台,遥望雒阳美景,常侍赵忠、张让等人宅院逾制,堪比宫室,恐为汉灵帝觉,劝说天子不当登高,登高则百姓虚散。汉灵帝信以为真,自是不敢复登台榭,遂为天下笑。
清风阵阵,柳枝婀娜,鲜花绿地,荀彧容貌绝世,爽朗清举,宽衣大袖漫步这天然画卷之,恍若神人行走仙境。
忽然,淙淙如绵绵细雨般的琴声顺风飘入耳,初时不甚清晰,随着荀彧脚步加快,旋律渐渐明朗,起而又伏,绵延不断,充斥着一股难言的静美之感。
此曲便是盖俊幼时得遇高人隐士传授的神曲《平沙落雁》,荀彧早在十几年前就已闻听,算来不下数十遍,然而每次听到,心都会涌起隐居的冲动。近些年来汉室愈加昏暗,尤其是两次党锢之祸,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隐居不仕。荀彧若非从小立志,说不得也会效法从兄荀悦隐居起来,不问世事。
荀彧行至楼台前,曲音正好袅袅终了,令人回味无穷。
盖俊所处之地颇高,一目了然,笑着对荀彧招招手,叫他上来。
杜夔只对音乐感兴趣,不耐俗事,见荀彧到来,明显是有事相商,遂起身向盖俊告辞,二人于楼梯间相遇,互相颔,交错而过。
“若,过来坐。”盖俊指着身旁蒲席道。
“将军。”荀彧潇洒一礼,大大方方坐到席位。“将军前些日气色实在太差,疲惫掩饰不住,埋琴间两日,气色果然见好。”
“今年正月始动兵,数月以来,未有停歇,着实有些疲累。”盖俊笑笑,随后和荀彧谈起政事,一直持续半个时辰方罢。最后道:“若,明**不用随我东巡河南诸县。”
荀彧眉毛一扬,道:“将军之意是让我留守雒阳?”
“非也、非也……”盖俊摇摇头。
“嗯?”荀彧讶道:“那将军是想……”
盖俊也不开口,手指东南。
荀彧顺指望去,先是不明所以,稍后恍然,那个方向,正是他的家乡颍川郡。
见荀彧明白过来,盖俊笑道:“若啊,颍川多贤才奇士,可为我招揽一二否?”
荀彧想了想,点头称诺。若是以前,哪怕盖俊坐拥北方十二郡,带甲十数万,威震天下,想要招揽颍川贤才,也是万分不易。
不过今时不同了,盖俊顺利收复帝都雒阳,河南尹也入掌,颍川诸士应该会有所心动。毕竟,先不说雒阳在世人眼的影响,单说距离,河南尹与颍川比邻,从雒阳到颍川边界不过二百里,即使是颍川治所阳翟,亦不过五百里。
荀彧乃是颍川青年士子之冠冕,影响力极大,由他出马,事无不成,但盖俊心痒难耐,问道:“若心有人选吗?如果有,为我说说。”
荀彧其实这几日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盖俊问起,张口说道:“有几个人选。颍川许昌陈长,学识渊博,有清流雅望,命世之才也……”
没想到荀彧才开口就是一位名垂青史的大才,盖俊迫不及待道:“若说的可是陈太丘之孙,言“此儿必兴吾宗。”的陈长?”陈太丘名陈寔,字仲弓,因做过太丘县长,故云陈太丘。其人名气大到没边了,士人领袖李膺、贾彪、荀爽、韩融等人都是他的学生,其四年前过世,当时吊丧者三万余人,为天下第一盛况。不过论后世的名气,其孙陈群陈长明显大过他,至少盖俊前世只知有陈群,而不知有陈太丘。
荀彧点点头道:“我说言之陈长确为陈太丘之孙,陈令君之子。”陈令君即陈太丘之子,陈群之父陈纪,他同胞弟陈谌俱以至德称,和父亲陈太丘并称“三君”。陈纪初遭党锢,后董卓入京,强辟他为五官郎将,不久又为尚书令,这也是陈令君这个称号的由来。陈纪厌恶董卓为人,知其必亡,不久前弃官归家,闭门不出。
盖俊轻抚琴弦,问道:“若有把握请出陈长?”
荀彧笑着说道:“请出陈令君可能会有些困难,至于长,我与他少年交好,绝无问题。”
“陈令君乃是天下士人之宗,我可不敢奢望啊。”盖俊说是这么说,眼却有流彩闪过,明显口不对心。
荀彧自然也能看出,但他只能说尽力而为,天下谁也不敢保证一定能够请出陈纪。之后又道:“另外举贤不避亲,下官从兄荀(悦)仲豫,年十二即能说《春秋》。少年时家贫无书,每至人家,所见篇牍,一览多能诵记。今年四十有四矣,才智经论,无人能及。”
盖俊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