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羌人除非活得不耐烦了,否则绝不敢追来。
他们之后运气不错,再没有碰到过惊险,并在一个浓云蔽天的日子抵达陈仓。
-----------------
无马镫回首箭。
'''CP|W:566|H:324|A:L'''
第二十二章 野心?
陈仓建于两山之间,地势险峻,城高数丈,长数十丈,坚固异常。关中有虎牙营、雍营两大野战部队,前者守护西京长安,后者驻扎雍县,距此不远,一旦陈仓遇到危险几个时辰便可赶来救援。坚塞,强兵,不愧是号称关中西面最后一道屏障。
盖俊三人晚间宿于传舍,传舍又曰驿站,是传递文书、官员来往及运输等中途暂息、住宿的地方,不对平民百姓开放。盖俊没有亮出关内侯金印,因为他清楚那玩意没用,只有持传者才被允许入住。关内侯头衔倒也并非一无是处,作为一个侯,食宿标准极高,有酒有肉,也有饭。不然单以童子郎的待遇饭是有,肉很少,酒就更别提了。
用过餐饭,盖俊便听到雨淅沥淅沥击打房檐的声音。
手把酒杯,顺窗望外,天仿佛塌下一方,雨水从空中一泻而下,刹那间院中雾气烟蒙,不似人间。
终于下了吗,两个多月里的第一场雨,一场迟到许久的雨。
蝗灾已除,旱灾之危也解了,百姓总算可以暂时松口气了。
那么……做好准备了吗?
后面你们将要面对的,可是一场连绵不绝几十上百年的苦难啊。
天灾、战乱、饥荒、瘟疫。
人相食。
民众十去七、八。
我会在那个时代扮演什么角色呢?
盖俊跪坐蒲席,杯中之酒一饮而尽,将悦己置于腿上,双手拨弄,琴声泠泠荡漾开来,声音平缓清丽,不见烟火。
弹至曲中,附近几间房舍纷纷传来“吱呀”的开门声,几名儒士、官吏各立于自家门口,闭目聆听,眼前仿佛浮现出细流平沙、蒹葭苍茫、白羽翻飞的绮丽景象,令人不由心驰神往。
琴音至结尾处不仅未见颃奋激越,反而愈行愈淡,细若有无,虚静空灵,韵味清远。
诸人雨中面面相觑,那房舍里住地是谁?竟有如此琴艺,几可通神。
一个三十许的白衣儒士喃喃自语道:“曲音平和而实藏滔天野心。”他合上房门,瘦窄脸上那对细长阴鸷的眸子及嘴角那一丝玩味尽皆隐于黑暗之中,“其心可诛啊……”
盖胤沉醉在琴曲中久久不能忘怀,问道:“这首曲子真美,只是我以前怎未听小族叔弹起过?”
阿白也是一脸好奇。
盖俊将琴轻轻抬起放到身侧,对二人道:“我说是我所作,你们可信?”
盖胤夫妇哪里肯信,小族叔智若成人不假,但比起曲中意境却又差远了,作这首曲子的人一定是个饱经风霜,看透世情的隐士高人。
“谈笑耳,此曲名《平沙落雁》,乃一无名隐士所授,我也是近来才练得纯熟。”
盖胤这才点头,小族叔时常外出,并非每次都带上他,也许期间偶遇上高人了。
第二日雨势收拢,微凉的空气里透着一股湿湿的暖意,昨天闻听琴曲的官吏儒士纷纷前来拜访,可惜此间早已是人去屋空,转向驿役打听,得知里面住着一个少年和他的一仆、一婢,心里不禁大为吃惊。仆、婢自不会有此雅兴,那是否意味着那首曲子乃少年所奏?
随后驿长给出众人一个惊人的答案。
射虎灭蝗盖子英。
那少年竟是风传天下的少年郎“射虎灭蝗盖子英”。
“盖子英?京师……”白衣儒士淡淡地笑着,顾首望东。
且不提驿站如何,三人自陈仓往东,入了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
后世四川号称天府之国,其实最早获得天府之国美誉的是汉中平原,自光武帝中兴汉室并定都洛阳,西汉末屡遭兵祸的关中平原再不复以往的风光。不过这只是相对来说,以三辅的底蕴除人口略少外无论比人文还是财富,均不弱他地。
“这就是长安吗?曾经的世界中心之一?”盖俊勒马停下,望着远方身披金色骄阳的陈旧城郭,心中突然生出日暮西山的感觉。“默默等待吧,几百年后盛唐将让你再次放射出震惊世界的光芒,那时……旭日东升!”
长安城虽然没落,不再是大汉的政治中心,然而其内人口数万,又是丝绸之路起点,绝非边地县城可比。途中路过一市,只见里面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一派繁华景象,十倍于汉阳郡。
时至日中,盖俊寻一高层酒楼,坐于窗边,案上列六道佳肴,上名酒白薄,边观街道喧闹边与盖胤推杯把盏,阿白一旁不停为两人斟酒,很少动筷。
一顿饱饮,带着些许醉意,三人再次起程,直到离长安甚远盖俊犹回味白薄之甘美。
盖胤问他既然爱白薄如此,为何不带上几斗路上享用?
盖俊对此不作解释,只笑他俗人一个。
--------------
鸡犬识新丰,闻名久矣。
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之后,其父刘太公身为太上皇,虽享受荣华富贵,却因思念故里时常闷闷不乐。为此,刘邦命令在国都长安附近的秦国故地骊邑为刘太公建造一座与家乡丰邑一模一样的新城,丰邑百姓迁至新居,连鸡犬都能找到各自的门户,此所谓“鸡犬识新丰”。后太公驾崩,高祖皇帝遂将骊邑改名为新丰。
更让盖俊在意的是新丰酒,作为赫赫酒徒,怎能不品品享誉大汉国的新丰酒呢。
甫一进城,居民、市肆到处挂有新丰酒的牌子,直看花了眼。
询问哪个为正宗?
皆言正宗。
没有得到满意答案,盖俊赌气地对身后二人道:“不管了,一一品过去就是。”
“……”
盖俊这家喝点,那家喝些,不知不觉间喝遍一条街,直醉得面红耳赤,脚踩迷踪,偏还要逞能再喝,盖胤夫妇搀扶着他,不让他进酒铺,僵持了半天,盖俊才躺进马车。
阿白抹了一把汗,看向不远处的热闹场面,场中两人头带牛角,赤裸上身,腰束长带,下着短裤,足穿翘首鞋,四臂交搭,合身角力。
阿白道:“夫君,他们是在角抵吗?却与我们敦煌不同。”
“嗯。”盖胤点点头,目光望着左方那人。那人也不负他的关注,双臂用力,大喝一声“起”,竟将对手生生举过头顶。
那人获胜后对噤若寒蝉的观众四下抱拳,一脸自傲。
阿白很厌恶对方的张扬,问道:“夫君能胜过他吗?”
盖胤摇了摇头。
“不能?”阿白圆圆的脸盘子浮出一丝失望。
“非不能,而是不值一提。走吧。”
马车走后不久,三四个少年从另一条街道快步走来,其中一人手指场中,对同伴激愤地道:“鲍出,就是他,说我新丰无人。”
名叫鲍出的少年约十六七岁,身高七尺余,容貌粗扩,轮廓分明,听罢二话不说,退去外衣,有衣遮掩还不明显,现下光着身子,肩头显得特别浑厚,一看就是天生臂力过人之辈。
那人眼角斜睨,不屑道:“连半大小子都来了,看来新丰当真无人了。”
围观之人心中忿忿,皆是敢怒不敢言。
“你说什么?“鲍出双目如炬,似欲噬人。
“我说新丰无人,怎地?”
鲍出暴吼一声,飞身扑上,搬住那人腰带奋力提起,大步冲出五六丈远,狠狠撞上一棵一人合抱的大树上,只听“轰隆”一声,树冠摇晃,几欲倾倒。
周遭鸦雀无声,静得吓人。
鲍出爬起来,看也不看对手一眼,转身回到场中,披上衣服,和伙伴们谈笑着离开。
第二十三章 弘农
盖俊自从来到锦绣关中,遍尝美酒,可说无一日不醉。wWw.到了弘农地界,不敢再胡饮,一至华阴县更是滴酒不沾。倒非他收敛了本性,盖因凉州三明之一的张奂张然明十年前从敦煌搬家至此,作为同乡晚辈路过此处合该登门拜访,他若敢一嘴酒气前去,免不了被乱棍打将出来。
清早,盖俊换身大袖翩翩的袍服,趿上青丝翘头履独自前往张宅。实话实说,履不如韦沓合脚,韦沓即皮靴,但皮靴舒服是舒服,却上不得台面,像拜访长者这样郑重的事必须穿履才行。
张宅背山临水,附近深林茂木,白日成昏,与外面炎炎相比清凉多了。
向大门口的苍头递上名刺,不一会儿便被接引而入,穿廊过院来到一座大堂前。这座大堂非常高,也颇广,里面洋洋洒洒数百人分列数排,静静听着台上张奂讲课,最后几排偶有人回头看见他也没在意,只以为是来求学的。
两年未见,张奂背弯了不少,明显见老。他讲的是五经之一的《尚书》,他少师从故太尉朱垄学习《欧阳尚书》。《欧阳尚书》属今文经学,盖俊细细听来,和伯父盖冲相比无甚新奇之处,便开始打量四周。
张奂长子张芝在仆人的引领下来到大堂口,望着盖俊挺拔的背影心中不免感慨万千,谁能想到当年皇甫规墓前的童子已成长为名震天下的少年郎。走上前说道:“大人讲课还需一个时辰,尊侯与其枯等何不随我来?”
尊侯?你这是夸我呢还是骂我呢?盖俊急忙行晚辈礼:“什么尊侯,区区关内侯,让人听见还不贻笑大方?世叔万万不可如此称呼。出行前家父已为俊取字子英,世叔唤我子英即可。”顿了一下,又说道:“常闻世叔善草书,俊亦喜爱,可否一睹为快?”
张芝欣然同意,领着他向自己住处行去。
入得书房,看了张芝作品,盖俊下巴都快惊掉了,父亲话语成真,他……真超越了大书法家崔瑗。
当今之章草写法乃横势运笔、字态横向、字单一而不相连,然而张芝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也是血脉不断。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张芝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书体。
开宗立派!
一代宗师!
盖俊当下没有一丝迟疑,厚着脸皮向他讨要字帖。
他堪称激烈的反应令张芝哭笑不得,以往即使有人对他的作品很动心也只会在离开前含蓄地提出,哪像他这般直接,不过他倒并不反感盖俊这种率真的行为,大方送给他一贴。
盖俊得了字帖还不算,开始讨教起书法心得。
不知不觉一个时辰转瞬即逝,有苍头来报张奂讲课完毕,盖俊这才意犹未尽地止住话语。
许是张奂年长,牙口不好,张家的餐宴很是简朴,多见素菜,盖俊并未在意,对他来说只要有酒就够了。
张奂考虑到他父子二人年纪颇长,怕盖俊放不开,命人唤来小儿子张猛。张猛约十三、四,小小年纪却长得高大健壮,神风俊朗。张奂膝下不是没有和张猛年龄相近的儿子,偏偏叫他来,可见对他的喜爱。目下张奂诸子中成就最高者毋庸置疑,乃是长子张芝,可他文才有余,武略不足,稍显不美。张猛更像他,老子历来喜爱肖似自己的儿子,不足为怪。
古代讲求食不言寝不语,宴中无话。
饭后四人闲谈,张奂频频提及家乡之事物,不时陷入回忆,令盖俊不由感慨张然明真的老了。眼见老人精神似乎不佳,当即起身告辞。
华阴县往东,为三百里桃林,称桃林塞。传说夸父逐日,渴饮河渭之水,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夸父化作了一道山,山在弘农,他所弃的杖就是桃林。又有传言黄帝铸鼎后在此乘龙升天。武王伐纣,天下既定,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桃树成林,美则美矣,可惜巍峰插天,绝谷深委,峻坂纡迴,实在难行。
灰头土脸到达弘农,盖俊望着残破城墙暗暗感慨。弘农乃旧(秦)函谷关,若由关中控扼此处,则少许兵力即可守住不失,而专注提升国力,战国时无论六国伐秦或五国讨嬴,皆溃于函谷关下,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而秦攻中原,却势如泰山压顶,防无可防。反之,若中原得了此处,则取八百里秦川,如探囊取物,守无可守。
有这么一种说法,传流颇广:西汉楼船将军杨仆数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以家财给其用度,武帝意亦好广阔,于是徙关于新安,去弘农三百里。
盖俊颇读兵史,自知此论为大谬矣。
汉高祖当年定都长安,理由是关中可以‘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汉初分封异姓王,国有大患,后来‘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以亲王镇守国土,孰料又有七国之乱。汉初的乱局根源就在于朝廷只能控制关中。汉武帝一世雄才,自然有所思量。汉朝之本在关中,关中与关东分界在函谷关,因此,关界东迁三百里就是扩边关中。另,武帝时已非战国格局,大汉国享有九州大地,再无需凭崤函之险、桃林之塞而守,反而需要加强对关东的控制,距离洛阳仅数十里的新函谷关便是为此而生。
奈何口口相传,举世积讹,汉武帝颇具战略意义的举动反成就了杨仆的脸面。
过弘农继续东行,烈日之下走进重冈叠阜、连绵不绝的崤函古道,竟颇觉凉意。
古道号称“终日走硖中,无方轨列骑处”,由此可知路之险恶。行了足足数日才杀将出来,远远望见一座高十余丈,北接黄河,南连宜阳,越山跨水不知多少里的城关,此汉函谷关无疑,由此处再行几十里,即京师雒阳。
----------------
苍头即奴仆,因头包裹青巾,号为苍头。
大人为父亲的尊称。
函谷关一段摘自“上书房行走”的函谷关系列。
第二十四章 雒阳与太学
雒阳!
西凭函谷关,东依嵩岳山,北靠邙山,临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取宛叶之饶。wWw.中间伊洛两河穿流。所谓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典型的王气所锺。苏秦曾言:“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由此可知雒阳土地之肥沃。
“董卓那厮怎就忍心将它付之一炬?”
盖俊心中愤怒难平。
雒阳有城门十二座,西门由北向南依次为上西门、雍门和广阳门。
因入学手续需至九卿之一的太常官署办理,盖俊等人从广阳门入城。
作为东汉国都,雒阳自然不小,南北长九里,东西宽六里,划分二十四街,虽不如西汉之长安,亦为天下巨城。
入城之后,三人眼睛都不知该投向哪里,街道当真是人头攒动,拥挤不堪,其中有豪门子弟、官宦人家,又有商贾富豪、仕女小娘、奴仆小厮乃至游儿乞丐。看着整齐的建筑、宽广的街道,道路两旁一排排槐柳,盖俊不禁暗叹古人在城市规划方面亦有独到之处。
太常作为九卿之一,官署位于城东,其不仅负责太学事宜,还主管宗庙礼仪,当然不会百忙中亲自接见一位学生,就算这个学生名气很大。话又说回来,当今太常来头颇为惊人,乃孟子十四世孙孟戫,真要比名头一百个盖俊绑一块也没用。
也许孟戫不会太在意“射虎灭蝗盖子英”,他手下的掾吏就不能不在意了,办理入学手续时频频看过来,盖俊面不改色,一路行来,他早已习惯了旁人异样的目光。
待一切妥当后,往北行上一段进入永和里,这里是雒阳权贵官员的居住区。
途中路过一巷,只见里面密密麻麻停满了大车小车,约数十乘,人不知凡几,这些人皆为宽衣大袖的儒士。
盖俊心中好奇,下马向不远处一位中年儒士微微一揖,问道:“足下打扰,烦请相告此地为何这般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