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肭抗匦胝构ど淌狄担挥泄腋辉A耍硬拍艿玫搅己玫淖氨浮0倮铮慌履阈埃矣幸桓雒蜗耄蔷褪窃谖迥昴谑迪种匚淦鞴诙昴谑迪种泄某醪焦ひ祷∠衷谠勖侵荒苈虮鹑嗽斓闹嘏诤吐执墙矗埠途氨傅乃兄匦臀淦鞫急匦胧侵泄约涸斓摹U飧鍪贝挥泄ひ祷拍苷戎泄 �
听了总司令的话,众人默然,继而唏嘘不已。
虽然现在共和军掌握了武汉工业基地,但是无论是汉阳兵工厂还是钢铁厂,产量、质量都不尽如人意,重型装备只能制造迫击炮,连机关枪都无法制造,更别提重炮了,至于轮船,现在整个中国没有一家象样的造船厂,制造大型商船尚且难以胜任,造军舰就更是奢望了。
“共和革命只是长征的第一步,咱们革命要走的路还很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工业……这些事务都是重中之重,忽略了哪一项都不行,中国的落后是全方位的,咱们必须在最短时间里将旧式中国改造为新式中国。诸位同志,时不我待啊,我们等得,可列强等不得,日本等不得。历史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指望别人是不行的,只有咱们共和军才能撑起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在民众未觉醒之前,就让咱们共和军来充当中国的脊梁吧。”
赵北侃侃而谈,但却心情沉重,来到这个时代虽然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但是这个时代给他的印象却是非常恶劣的,他从来也没想到过,这个时代的中国竟是如此的落后,工商业凋敝,国民麻木,列强横行无忌,官僚腐化堕落……要想在短时间内将这样一个垂危的国家带上强国之路,就连他这个穿越的心里也没多少底,但既然已经投身于这个时代,那么也就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个民族继续沉沦下去。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造警钟鸣?……蹉莫遣韶光老,老大年华徒自悲。……”山腰上传来亮的军歌,让沉浸在遐思中的参谋们清醒过来,举头望向总司令,却见他正向西眺望,霞光中的身影让人更觉亲切。
“前面就是黄葛树了,再过去就是重庆。昨天重庆总商会已派人过来,希望我军在战斗中尽量避免误伤,若能不攻重庆最好,重庆总商会愿以白银五十万两买一城商民财货安全。”总参谋长蓝天蔚似乎看出了赵北的心思,在一旁解说道。
“不攻克重庆,又怎能拿下成都?打仗又不是做买卖,可由不得讨价还价。”蒋方震叹了口气。
“商人么,就讲究一个讨价还价。拿下重庆后,我不会要商会一两银子,我要让四川的商人缙绅们知道,我这个总司令不是来刮地皮的。”
总司令的一句话算是为这个话题画上了句号,银子固然重要,但民心更重要,作为客军,共和军绝不能被眼前利益蒙蔽了眼睛。
众人举目远眺,听着远方传来的隆隆炮声,那是共和军先头部队正与清军交火,虽然看不到战场,但从那密集的炮声来看,战斗进行得相当激烈。
“重庆,能以最小的代价攻克么?”赵北琢磨着。
这不仅是他此刻的心思,所有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重庆能以最小的代价攻克么?
第151章 战重庆
庆,号称“山城”,又因所据渝中半岛而被简称为城群山莽莽,一座中梁山,一座铜锣山,巍巍两山护持左右,南濒长江,北依嘉陵江,山川形胜之险,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以来夺川必夺渝,守川必守渝,占了重庆就等于占了半个四川。
革命军兴,共和肇建,四川总督赵尔巽逆时代潮流而动,悍然举兵对抗共和政府,与满清顽固势力一气,妄图以乌合之众对抗建正义之师,蚍蜉撼树,可笑可怜,其对满清王朝愚忠至此,夫复奈何?
“以革命之大无畏,肃清反;革命之大黑暗!”
这是建南征部队誓师时的口号,第一个喊出这个口号的是同盟会领孙先生,这个口号迅速传遍全国,很快,建西征部队也喊出了这个口号,并被共和军总司令赵振华进一步挥:
“以革命之大无畏,肃清反;革命之大黑暗!以共和民权之大光辉,肃清帝制守旧之大余毒!”
高喊着这个口号,以共和军为主的西征建第二军兵分三路大举入川,士气如虹,斗志昂扬,势如破竹般横扫川东,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克复+门、万县、忠州、酆都、州等川东重镇,沿途百姓箪食壶浆以迎义师,各地会党武装纷起响应西征大军,攻袭县城,逐杀清吏,不过短短时间,整个川东已成革命党的天下,隶属于共和政府的军政分府纷纷成立,城头飘扬起了铁血共和旗和五色旗。
建第二军不仅有湖北军队,也有河南、湖南的革命军队,他们是共和军的同盟军,也接受第二军军长赵北的指挥。
刚入川时,由于共和军支援的大炮和炮弹尚未运到,因此这两支部队迟迟未能进入四川作战,现在,共和军已经在川东取得一连串胜利,犹如一块磁铁,将四川各地清军部队吸引过去,共和军正面军事压力顿时增强,是时候让盟军入川作战了。
在总司令的安排下,共和军支援的大炮终于赶在州战役打响之前“及时”地送到了盟军手里,于是,早就迫不及待的盟军动了。
就在共和军光复州的当天,湖南共进会武装“革命联军”借道贵州入川,顺势降伏了这个自革命以来一直摇摆不定的省份,随即兵锋北进,一举攻克川南门户南平关、江,兵锋继续北向,直指重庆府,同一天,河南奋进会武装在会杨王鹏的指挥下放弃攻占潼关地作战目标,转而由陕南商州入陕,与陕南会党义军会师于汉中,稍事休整后分兵两路,一路向北佯攻西安,主力部队则迅速向南转移,直扑川北门户宁羌,在川北民军的接应下顺利入川,兵锋直指成都府。
军事形势一片大好。作为建第二军主力地共和军趁热打铁。在州城稍事休整。随即全军西进。横扫顽固势力。不过数日工夫便逼近重庆。轻而易举拿下重庆门户黄葛树。随后一场硬仗。拿下铜锣山清军阵地。在制高点架起大炮。居高临下威逼重庆城。
四川总督赵尔巽深知重庆之重要。州城陷之后派出重兵增援重庆。以成都八旗驻防将军马亮为总统官。麾下八万将士。装备新式大炮。号称兵精械足。誓言死守重庆。全歼共和军于城下。为了激励士气。马亮命包衣奴才抬着棺材进了重庆。一副马革裹尸地样子。倒是让清军低落地士气回升了些。依托有利地形。清军负隅顽抗。重庆几乎已成了一座大要塞。
但历史大势在前。任何妄图阻挠历史前进地人都将被它碾得粉碎。赵尔巽也不例外。他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任何要塞最脆弱地就是它地内部。在州城光复之后。共和军已在重庆埋下一颗棋子。充当着定时炸弹地角色。只要时机合适。就会轰然炸响。从内部给清军重重一击。
这颗棋子就是建昌镇总兵田振邦。这位出身袍哥“红旗大管事”地清军将领早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了。州城破之前就已与共和军暗通款曲。一番布置。便将州城扔给了共和军。裹挟着数万清军溃兵退往重庆。由于州主将马维在途中病死。所部均归田振邦节制。数万溃兵退到重庆。名正言顺地加入了守军序列。防守朝天门一带。田振邦虽因州失守遭到赵尔巽训斥。给了一个“革职留任”地处分。但兵权没丢。底下一班袍哥弟兄依然掌握着部队。这支部队仍然姓田。兵变只需一个机会。
当共和军地炮弹从铜锣山飞到重庆朝天门码头时。田振邦知道。他地机会到了。于是一声令下。亲信四出。到处煽风点火。当天深夜。朝天门清军擅自撤。阵地随即被偷渡过江地共和军特战营接管。当共队陆续向朝天门集中地时候。田振邦则率领部队。引导特战营突击队直扑府署衙门。一番激战。占领官衙。生擒伪清川东道朱有基、巡警总署杨体仁、重庆知府钮传善等人。阵斩成都将军马亮。一举摧毁清军指挥中枢。重庆清军阵脚大乱。又遭朝天门共和军夜袭。损失惨重。军心动摇。在袍哥、会党地煽动下成建制向共和军投诚。少数旗兵与巡防营负隅顽抗。与共和军激战至天明。弹尽粮绝。终告不支。在共和军地强大攻势下全数就歼。
次日正午,重庆所有制高点均升起红旗,山城宣告光复。
下午一点整,在卫队的簇拥下,共和军总司令赵北乘炮舰“楚甲”在朝天门码头上岸,正式入主重庆。
为了组建军政分府,总司令麾下高效率地军政与民政部门迅速开动,张贴安民告示、搜捕伪清余孽、收容散兵游勇、安抚被灾民众……诸般工作有条不紊一一展开,在短时间里就稳定了重庆秩序。
由于战斗在短时间里就结束了,重庆商民并未受到太多损失,因此由重庆总商会挑头,渝城百姓很快组织起劳军团,敲锣打鼓的将犒劳革命将士地牛羊鸡鸭赶去兵营,那张早就许诺的五十万两白银地汇票也被总商会的委员朱之洪带到了总参谋部。
共和军只收下了那些鸡鸭牛羊,那张五十万两的汇票却被总司令婉言谢绝,在与朱之洪委员亲切交谈之后,总司令向这位同盟会秘密会员建议,用这笔钱成立一个“修桥基金”,以此为基础广为募捐,用这笔资金在重庆修建一座可以通行火车的铁桥,改善重庆交通状况,方便国民出行,并为将来的四川铁路建设贡献力量。
重庆总商会很愉快的接受了这个建议,而全权代表朱之洪则在总司令的热情邀请下以重庆市民身份参加了一场军队内部的表彰大会。
表彰大会上,五十位在战斗中表现出色的普通士兵受到了总司令的亲自接见,并由总司令亲手为他们戴上勋章,这种“战斗勇士”勋章是共和军的第一种制式军功章,由武汉银圆局特制,黄铜质地,因其上刻有“铁血”字样,因此又称“铁血章”。
除了获得勋章之外,这些战斗勇士均得到提拔,少数识字的士兵则被保送军官学堂深造,而且所有的人都得到与总司令单独合影的机会。
表彰大会之后,总司令又出席了阵亡将士追悼仪式,在仪式上,总司令亲自宣读了刚刚由总参谋部拟定的《烈属优待办法》,共和军正规部队的整编工作到此正式结束。
当然,仅靠共和军是不可能这么快攻克重庆的,一些川军将领也是立下功劳的,该奖赏的还是要奖赏。
重庆之战,田振邦阵前倒戈,功可没,为酬功臣,赵北以建西征军总指挥名义拍通电,对田振邦积极响应革命的行为予以表彰,同时向袁世凯大总统拍电报,举荐田振邦为“川南镇守使”,于泸州设立镇守府,在军政时期统管叙州、泸州、宁远、叙永三府一厅军民事务,并建议将其部万余巡防营改编为川南绥靖军,镇守地方,剿灭土匪,三府一厅全部捐税中,除了盐税一项由西南六省盐政督办委派的盐政官监管之外,其它各项税收由川南镇守府监管,厘金改良与否,听其自便。
接下委任状,田振邦深恐夜长梦多,接收了共和军移交的少量大炮之后,当天便向总司令辞行,率领部队离开重庆,和共和军先遣队一起沿着长江逆流而上,攻打泸州府去了。
数日之后,重庆光复的消息传到南平关和江,共进会得知消息,召开军事会议紧急磋商,决定改变进军方向,不再去重庆,而是向西攻击州,兵锋直指叙州府,既然重庆已落入共和军掌握,共进会似无插手机会,因此,叙州自然而然成为新的进军目标,那里的井盐是一个巨大的财源,湖南军政府早已垂涎三尺。为避免误会,共进会派人手持湖南都督孙武亲笔信,化装赶往重庆,试图与共和军方面取得谅解,与此同时,由陕西南下的奋进会也得知了重庆光复的消息,杨王鹏派出信使,在川北民军向导的带领下也赶往重庆,与共和军总司令赵北会面。
此次会面将是西征建入川之后第一次举行高层联合会议,除了商议川西作战各部进军方向之外,四川的战后安排也将由这次会议决定。
第152章 铜梁(上)
山峻岭,长路漫漫。
山脚的小溪边歪着一间破破烂烂的小旅店,一架挂满了青苔的水车就立在小旅店后,在一条山涧的冲击下“嘎吱嘎吱”的转动着,将那清澈的涧水引上一条木渠,灌溉着山腰上的梯田,那些淌过水车的涧水则继续向小溪奔去。
在山涧汇入小溪的石滩边伫立着一座露天酒坊,作为那间小旅店的附属设施,这间酒坊负责为南来北往的客商提供各种烈酒,味道虽及不上那鼎鼎大名的州老窖,但在这前不见村后不见庄的乡间却也算得上解乏的佳酿。
这里是川中铜梁县境,属重庆府管辖,往北走就是潼川府,往东是合川,往西是大足,往南就是壁山县了。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这铜梁县自古就是潼川府、资州府前往重庆府的陆上交通要道,虽说重庆周遍水路交通便利,但对于山里人家来说,若想将积存的山货换成铜钱、银洋,这最好的贸易商就是那无处不在、无处不走的马帮,马帮自然是走陆路的,这铜梁县就是四川马帮的一个重要中转站和补给点,正是通过这种古老的交通方式,广洋百货才得以日益广泛的向四川内陆渗透,如今这年头,就连山里的大户人家也用上了外国马灯,那灯里头灌的也不是桐油,而是洋油,点出的光比桐油灯亮得多。
南来北往的马帮不仅带来了新鲜地广洋百货,同时也带来了各处的江湖传言、华洋消息,正是靠着这些马帮,山里人才知道如今好象已经换了天子,那摇摇欲坠的大清国已是亡了国祚,现在坐天下的新天子就是那位威名赫赫的北洋脑袁项城,而且如今的新天子也不叫“皇帝”了,那叫“大总统”,不仅管着天下黎民,也管着天下兵马。
只是由于川督大人地不服王化,这四川就成了新天子的眼中钉,于是各路王师从四面八方杀进了四川,眼见着四川战事吃紧,一向消息灵通的马帮也收起了敛财之心,这路上走的马队就显得格外少起来,如今还敢在路上走的马帮不是袍哥经营的老字号,便是领了洋枪官照靠洋枪护卫的大马帮,寻常小马帮基本上都消失了。
前几天从重庆那边传来消息,新天子派来的建已经攻克了重庆,现在正在向北扫荡,大清国的各路溃军也正向北、向西亡命的狂奔,这两天来从这间小旅店前走过地队伍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多半都是奉命增援重庆的团练,幸亏他们走得慢,还没到重庆就得知了城陷的消息,于是眼也不眨扭头就往回走,这一路走还一路顺手牵羊,就连这间小旅店也遭了殃,养在店后的那些鸡鸭都被饥肠辘辘的溃兵抢走了,幸亏店主早有准备,那头拉磨的驴和养了打算过年的猪都被赶到后山放养,粮食也都藏在了山里,不然的话,这间小旅店连开伙都做不到。
由于时局太动荡,前两天又抓住了几个建的探子,人心惶惶,铜梁县现在已是封城禁足,不许城外地人再进城,如此一来,一些原打算到城里躲避战火的马帮不得不在城外投宿,于是,这间山脚边的小旅店迎来了一个生意兴隆的机会,不仅那几间大通铺现在已住满了人,就连后院的柴房也成了客房,房钱虽涨了几倍,可陆续来投宿的马帮仍是络绎不绝,店里实在住不下了,于是店主又在附近起了几座竹棚,安置这些江湖人物。
这住店的人一多,胆气也就壮了许多,再加上一些马帮备有枪械,那些落在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