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呜……呜……”
接着,张宜武又摁下了转管机关炮的电钮,高速射击的机关炮发出古怪的啸叫,并向地面投射出大量弹雨,在机关炮开火的瞬间,这架“旋风”的飞行速度似乎慢了那么一下,不过坚固的机体结构仍然可以承受这巨大的后座力。
跟在张宜武身后的僚机也是按照这种攻击模式进行攻击的,而且这只是他们的第一轮攻击,这一轮攻击,德军没有开火还击。
接着是“旋风”的第二轮攻击,这一次,德军从森林里开火还击,高射炮迅速暴露了炮位,于是,张宜武毫不犹豫的将机翼下的火箭弹向德军阵地一股脑的投射过去,森林中腾起了爆炸的黑烟与火光,一些树木倒了下去,与那些早已横在公路上的断木、坦克交错在一起。
“旋风”的对地攻击只持续了不到两分钟,当飞机上挂载的弹药全部投光之后,张宜武就及时向地面友军部队发出了“攻击结束”的信号,而随后,地面上的中国坦克再次向前移动起来,这一次,他们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抵抗。
“旋风”的攻击是有效的,实际上,自从中国在1944年底正式参战之后,中国的坦克部队和空军攻击机部队就一直是这么配合的,从1944年底到1945年初夏,德军装甲部队遭到的一直是这种立体攻击,而且是空军喷气时代的立体攻击。
第1233章 南俄战区(上)
第1233章南俄战区(上)
1945年5月16日,上午十一点钟。
南俄罗斯地区,阿斯特拉罕城。
阿斯特拉罕位于伏尔加河下游入海口地区,就在里海西北海岸,这是一座工业城市,以金属加工和机械制造工业为主,并有油田和气田,在苏联时期,这里是里海工业带比较重要的重工业城市,但是战争却将这座城市变成了废墟,苏德战争期间,这里曾爆发过一场激烈的城市攻防战,当伏尔加河上游的斯大林格勒陷落于德军之手之后,阿斯特拉罕就成了苏军保卫乌拉尔工业带的重要屏障,也是当时的唯一屏障,城市的战略意义给城市带来了毁灭,阿斯特拉罕也在德军的炮火下彻底变成了瓦砾堆,之后,这座已经成为废墟的城市也被德军占领,并且这种占领状态一直持续到1945年5月14日,才被亚盟联军的攻势瓦解,德军被赶出城市,分成南北两路撤退,一路向北撤往伏尔加河上游,一路向南撤往北高加索地区。
今天,已经是阿斯特拉罕被解放的第三天,城市里的战斗已经完全停止了,零星的枪声已听不到了,但是西南方向远郊地区的战斗还在继续,炮声有时候还是比较猛烈的,那里的德军后卫部队仍在负隅顽抗,亚盟联军的清剿行动还在继续。
现在的阿斯特拉罕,已经很难称之为一座城市了,整个市区,几乎没有一栋完整的建筑,残垣断壁构成了城市的基本色彩,掩埋在废墟之下的阵亡者尸体一时难以处理,只能任其夹在砖头与瓦砾中自然腐烂、发臭,天气渐热,城市里臭气很重,必须尽快将瓦砾里的尸体清理干净,而城市里还活着的市民现在已被新的占领军组织起来,用各种工具将那些瓦砾中的尸体清理出来,并用车辆拉到城外的旷野中集中掩埋,而到目前为止,已经清理出的尸体已达两万多具,其中多半是战死的德军和其仆从军的阵亡者尸体,少数是城里没有来得及逃走的市民。
与市民们一同清理城市废墟的还有大量的德军、意军俘虏,只不过所不同的是,市民干活是为了换取食品,而战俘们干活是为了赎罪,如果拒绝服从占领军的命令,等待这些战俘的就是惩戒甚至是枪决,这个时候,可没人跟他们讲什么国际法,尤其是那些苏联的赤卫队员们,更是对这些侵略者恨之入骨,一有机会,他们就会干掉几个落单的战俘,所以,几乎所有的德国、意大利战俘都愿意呆在由中**官管理的战俘营里,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人比较文明,就算是要枪毙那些捣乱分子,也会组织一个军事法庭,走个过场,而不像苏联人,乱棍打死战俘,甚至连埋都懒得埋。
整座城市现在都在忙碌,清理废墟只是一件工作,另一件重要工作就是在城里建立前线司令部,并将司令部从古里耶夫转移到阿斯特拉罕,而现在,这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实际上,亚盟联军的南俄集团军总司令季雨霖上将现在已经进入阿斯特拉罕市区了。
季雨霖上将是乘坐一辆缴获的德军卡车进入阿斯特拉罕市区的,他的那辆国产座车在从古里耶夫转往阿斯特拉罕的途中遭到了一架德国空军攻击机的攻击,幸好防空哨及时发出警告,车队的人员并无损失,但是多数车辆被毁,只能中途拦下一队后勤车队,继续赶往阿斯特拉罕。
像季雨霖遭到的这种零星空袭,现在还是比较多的,南部战场与北部战场的形势不太一样,在这里,德军仍拥有较强的空中力量,时不时会从防空部队的监视下零星飞越前线,对亚盟阵地实施袭扰,虽然造成的损失不大,但是却让人不胜其扰,现在,季雨霖已经下达命令,从南俄战区北部战场调集更多的战斗机部队赶往南方空域,以围剿那些打游击的德国飞机,同时,阿斯特拉罕的警戒雷达站目前正在加紧施工,相信很快就可以为这座城市及其邻近地区提供有效的远程预警。
为了防止友军误击,所有投入使用的缴获车辆都在车顶绘制了清晰的防空识别标志,季雨霖乘坐的这辆德**用卡车也不例外,在卡车的颠簸中,绘制着防空识别标志的帆布车篷一晃一晃,而装在车斗里的那满满当当的军用补给品也相互碰撞,发出撞击声,这辆卡车里装的都是罐头,却不是补给给军队的,城里的平民和战俘也需要这些中国制造的罐头,为了向前线运输大量的军用补给品,中国修建的中亚铁路网现在已是满负荷的运行了,而空中航线也提供必要的协助,基本上可以满足前线需要。
打仗就是打钱,这一点,季雨霖非常清楚,不仅直接的战斗会将战争经费迅速消耗,而且战后的善后事宜也需要大把的花钱,光是救济饥民就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这笔开销中国可不会独自承担,实际上,现在中国已经与美国签订了相关的协议,以“租借”形式向参战的苏联方面提供物资,用以救济苏联人民,季雨霖所乘卡车上拉的这批罐头就是“租借罐头”,苏联政府向中国政府租借的,以后是要偿还的,可以用矿产折算。
路面坑坑洼洼,许多弹坑还没有填平,卡车一路过来,颠簸得相当厉害,这使季雨霖有些吃不消,向车窗外瞟了一眼,发现距离市中心已是不远,索性,季雨霖让司机停了车,跳下卡车,招呼跟在后头的随行人员也全部下车,跟着集团军司令步行前往司令部。
新司令部就设在市中心的一座图书馆里,那座图书馆也是城里保存最完好的一栋还算结实的建筑,在战役期间,无论是中国空军的炸弹还是中国炮兵的重炮,都没能将那座图书馆摧毁,以致于在攻进城后,亚盟的步兵不得不在图书馆里与守卫在那里的德军步兵进行了一场短兵相接的室内战斗,最后还是依靠喷火器和催泪瓦斯才结束了战斗。
等季雨霖带领参谋部和司令部留守人员赶到新司令部的时候,他还可以闻到图书馆内部那淡淡的焦糊味,墙壁都是一片乌黑,提前赶来建立司令部的那些军官和士兵正在忙着拿石灰水刷那乌黑的墙壁,而且他们已经完成了司令办公室的“装修”工作,只是那墙壁还是湿漉漉的,屋里弥漫着一股强烈的石灰气味,季雨霖不得不暂时在司令部前的一座军用帐篷里办公。
提前赶到司令部的参谋们已经完成了阿斯特拉罕战役总结报告,以及目前战况分析报告,季雨霖赶到司令部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审阅这些报告。
从报告来看,目前德军主力已经被击退到了阿斯特拉罕西北方五十公里之外的地方去了,而且从空军的侦察报告来看,德军很可能正在撤向“希特勒堡”,也就是以前的“斯大林格勒”,看起来,德军是想再跟亚盟联军来一场“希特勒堡保卫战”了,只是可惜,今时不比往日,德军已没有战略优势可言,那座伏尔加河与顿河交汇处的城市注定也会成为季雨霖的下一个猎物,而且是手到擒来,绝对不会像德军攻击斯大林格勒那样艰难。
“报告苏联赤卫队派人过来联络了。”
正当季雨霖认真研究战况分析报告的时候,一名参谋将一名苏联军官带到了帐篷里。
季雨霖回头一看,那个苏联军官却是老熟人,正是当年在古里耶夫城里给亚盟军队制造过麻烦的苏军神枪手瓦西里,现在,他是“苏联赤卫队”的一名中校,专门负责与亚盟联军南俄集团军进行联络,为了方便联络,他甚至学会了驾驶飞机。
瓦西里将公文包里装着的几份重要文件转交给了季雨霖,同时告诉了季司令一个重要消息。
“司令官先生,根据我方得到的可靠情报,贝利亚集团目前正在组织一支刺客部队,准备刺杀我方重要人员,希望贵方将这个消息转告亚盟高层,提醒他们注意,这个消息,我们同时也通知了高加索集团军方面。”
季雨霖一愣,看了眼瓦西里,说道:“你们的情报可靠?贝利亚现在对你们动手,这不是在帮助敌人么?这是破坏盟军的团结啊。”
季雨霖虽然表面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可是实际上,他一点也不奇怪。
“苏联赤卫队”并不是苏联政府控制的武装力量,这是一支由贝利亚政敌控制的武装力量,而这个贝利亚元帅的政敌就是那位流亡伊朗的马林科夫统帅,“苏联赤卫队”就是马林科夫以高加索游击队为基础组建的一支正规武装力量,本来的称呼是“苏联红军”,但是为了区别于贝利亚政府指挥的苏联军队,最终,马林科夫的这支由苏联军队“逃亡人员”为骨干组成的武装力量正式定名为“苏联赤卫队”,又称“苏联赤卫军”,他们的口号是“捍卫苏联”、“消灭叛徒”,这里的“叛徒”当然是指贝利亚和他的那个小集团,马林科夫指责,是贝利亚谋害了斯大林,并且窃取了苏联最高权力,贝利亚政府是“不合法”的,而且贝利亚是德国间谍。
贝利亚集团和马林科夫集团都声称他们是苏联政府的合法代表,而盟国方面显然不想在到底承认谁的问题上浪费精力,所以,干脆将其分别称为“贝利亚政府”和“马林科夫政府”,而且同时在双方的政府驻地派驻了外交代表,以协商军事援助事宜。
“苏联赤卫军”得到了亚盟的大力援助,从人员到武器,苏联红军得到的东西,苏联赤卫军也可以得到,而且数量更多,也正是依靠亚盟的援助,从1944年底到1945年夏,苏联赤卫军已经发展为一支拥有四十万武装人员的正规军,其战斗骨干主要来自苏联红军,许多不满贝利亚对德妥协立场的苏联军人纷纷由中亚地区潜往伊朗,并在伊朗加入苏联赤卫军,成为马林科夫统帅的战士,并且誓言解放祖国,与贝利亚集团斗争到底。
从武装力量的战斗目标上讲,苏联红军与苏联赤卫军实际上是同床异梦的,虽然在亚盟和美国的调解下,贝利亚与马林科夫在表面上达成了一致抗德的协议,但是在背地里,双方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小动作,而就在上个月,马林科夫政府刚刚宣布粉碎了一起“预谋刺杀苏联最高领袖马林科夫同志”的阴谋。
所以,对于又一个“贝利亚阴谋”的出台,季雨霖一点也不觉得奇怪,这可能是事实,但是也可能是马林科夫集团的捏造,目的是为了抹黑政敌,毕竟,马林科夫政府在亚盟也驻有代表,似乎不必通过季雨霖转达这个消息,而之所以告诉季雨霖,似乎是想在中国将军中制造某种印象,某种对贝利亚的负面印象。
第1234章 南俄战区(下)
第1234章南俄战区(下)
季雨霖很清楚贝利亚与马林科夫之间的矛盾,而且这个矛盾不可化解,就像斯大林与托洛茨基的矛盾一样不可化解,唯一的解决办法是竞争对手永远的“消失”,胜利者才会完全放心,并享受胜利果实,而这一胜利果实就是领导苏联。
苏联由谁领导,说句实话,季雨霖这个将军并不关心,他唯一关心的事情就是贝利亚与马林科夫的内斗是否会影响到军事行动的展开,毕竟,现在贝利亚领导的苏联红军正在南俄战区北方作战,而马林科夫领导的苏联赤卫军则在配合亚盟联军的高加索战役,这个时候,贝利亚与马林科夫的斗争就显得不是那么合时宜了。
现在,必须维持住贝利亚与马林科夫的联盟,至少在击败德国之前,两人不能决裂,至于击败德国之后,两人是否会上演一幕苏联的赤色内战,那就不是季雨霖可以考虑的问题了。
马林科夫之所以派信使过来将贝利亚的阴谋转告给季雨霖,目的就是想通过季雨霖将此消息转达亚盟高层,并由亚盟高层出面,制止贝利亚的妄动。
先不管贝利亚想组织刺客行刺马林科夫是否是事实,只要季雨霖得到了这个情报,他就有责任向上级汇报,而且他也相信,马林科夫政府驻亚盟代表肯定也已经向亚盟报告了这个消息,这样来看的话,却也不能排除马林科夫集团捏造事实的嫌疑,目的就是抹黑政敌。
季雨霖是南俄集团军总司令,虽然并不能直接指挥贝利亚或者是马林科夫,但是他却可以直接与亚盟高层人物取得联系,而这个“亚盟高层人物”正是中国总统赵北。
“瓦西里中校,请你转告马林科夫统帅,我会尽快将这一信息向上级汇报的,我相信,贝利亚元帅或许会听从亚盟高层的建议,毕竟,现在不是内斗的时候,而且我们也反对一切形式的破坏行为,如果马林科夫统帅遭到刺杀的话,我们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追查到底。”
季雨霖站起身,拍了派瓦西里中校的肩膀,算是给了对方一个承诺,不过他最后的那几句话在瓦西里听来有些不是滋味,所以,他决定再次加深这位中国将军对马林科夫统帅的印象。
“谢谢上将马林科夫同志在苏联赤卫军中享有崇高威望,任何对他的伤害都是对苏联赤卫军的伤害,如果马林科夫同志遭到什么不测的话,我认为,我们的统一阵线或许会遭到破坏,无论这是否是德国的阴谋,我们都不会坐视不理。”
“我知道了,瓦西里中校,你已经很好的完成了你此次的联络任务,请将我的问候带给马林科夫统帅,对了,在走之前,你可以在食堂里吃饭,也可以休息几个小时。”
季雨霖不太想听这些吹捧马林科夫的言辞,所以适时的打断了瓦西里的话,叫来一名副官,让他领着瓦西里中校下去休息用餐,并吩咐机场那边为中校的那架侦察机进行必要的维护检修,现在高加索地区还控制在德军和意大利军队手里,瓦西里不能直接飞越危险的高加索航线,他只能跨越里海飞行,这是一段不短的旅程,飞机的状态必须保持最佳。
瓦西里离开之后,季雨霖继续翻阅那份战况分析报告,没等全部看完,又有人来拜访,却是南俄集团军参谋长张孝准,他是刚刚从前线回来的,疲惫不堪,而且已经两天一夜没有睡觉了,阿斯特拉罕战役其实就是他指挥的,季雨霖只是坐镇后方,协调指挥,毕竟,南俄集团军的作战地域相当辽阔,阿斯特拉罕只是其中的一个主攻方向。
坐下之后,张孝准一口气喝光了那壶茶,然后抹了抹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