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蛮趁乱播散谣言,观风整俗使衙门就得以雷霆霹雳之势,清肃谣言!但有藏南蛮报纸书籍的,杀!但有口传南北时局的,杀!”
“清查湖北绿营并地方之前所为,但凡通敌者,杀!”
“清查江南地方县府,但凡为南蛮所制,替南蛮办事的,杀!”
雍正的三杀令就这么出笼了,一时间,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安徽等省,英华的报纸书籍杳然无踪,而办事卖力的地方,刽子手砍人日日不停,城门口上挂起了长长一串人头,其中不乏在街巷茶楼闲聊里说起南北和议之事的倒霉鬼。
湖北绿营军将全体遭了殃,被荆州将军查弼纳借湖北军议召集一处,全数抓了起来,千总以上,上百颗人头挂在了将军府外,只有之前那魏洪、韩登和吴文仲三人组感觉不妙,先跑到了岳州投诚。
江南方面,原本政令体系就因英华侵蚀,李绂刮地而乱成一团,想整治县府官员也力不从心。但李绂手下有能人,像诸葛际盛这样的,觉得官面上治不了那些人,也要背地里动手,如此方能震慑人心。他出动了大义社,以讨贼的名义刺杀了苏州知府常斌,使得江南更显溃乱。
在这时候,周昆来骤然崛起,他联络了诸如剪刀会这样的组织,帮着其他府县官员清剿大义社,江南也由此陷入四面割据的形势。年羹尧带着另外两位将军,势力跨杭州和徐州一带,周坤来等在海门松江,李绂把住了苏州以北,连同江宁和镇江。
这时候,天下都在看英华,自攻破武昌后,英华大军脚步就缓了下来。在雍正和他的几个得力臣子拿出了十二分力气,几若疯狂地抗阻下,英华大军是被吓住了吗?
“田文镜的南昌城防还真是不赖,可跟蒲林和沙廉比缪差得太远了,三十斤炮足矣!”
南昌城北,重炮一字摆开,赵汉湘这么唠叨着。
“开炮!开炮!”
方堂恒已是等得不耐烦了,武昌他没来得及出手,泛舟到了九江,田文镜在江西下了大力气建设城防,人心也聚得牢,先头部队很难下城。只能留兵牵制,大军继续前进,直进鄱阳湖,围住了南昌,等到赵汉湘的重炮一路跟上。
半月前九江已下,而从鄱阳湖到南昌,重炮拖运也需要时间,现在才有十六门三十斤炮就位,可方堂恒已经等不及了。
一门门炮发出震天巨响,一片片城砖垮塌,没多久,几处缺口被打开,却见无数军民守在缺口后,准备跟红衣兵决一死战。
“继续炮击!飞天炮也上!民人?这时候还要顽抗到底,那就是铁了心跟鞑子一条路走到底,不管了!”
方堂恒压力很大,国中正因“雍正十八条”而人心欢腾,如果他们军队软了脚,始终没进展,那可很难交代。已将大都督府搬到武昌的贾昊虽有佛都督之名,很注意无辜民众的死伤,但这个关头,却没刻意跟各路都督交代,看来也正扛着重压。
之前赵汉湘的赤雷军几乎轰平了九江城,清兵连带民众死伤数万,乃至江西都有“九江血屠”的谣言传出,可贾昊依旧没什么话。
方堂恒心中冒着灼热的烟气,既然如此,那就依葫芦画瓢,把南昌也平了!
湖南澧州,岳超龙看着城头飘着的“岳”字大旗,摇头冷笑。
“传令!总攻开始!”
他头也不转地对儿子岳胜麟道,后者兴奋地行礼而去。
澧州城池不坚,但岳超龙火炮也不够,之前没急着全力攻击。而火炮和加强他这一军的一个红衣师,两个义勇军师到位后,岳超龙胃口大了起来,他在等着岳钟琪将荆襄绿营汇聚到位。
何孟风已夺了汉阳汉口,鄂尔泰一路北逃到了襄阳,总算有了调度资源的空间。荆州将军查弼纳没给岳钟琪旗营,鄂尔泰就将几乎换掉了所有军将的湖北绿营一路路送到了岳钟琪手里。
因此就在这小小的澧州,岳钟琪此时已有了四万人马,而岳超龙的天威军已有三万多人马。
双方一直在对峙,而现在,贾昊交代了一句话:“别老等着所有菜上桌才动筷子,再不吃饭就冷了!”
岳超龙也觉得时机成熟,开始猛攻澧州。
江南龙门,海面船帆如云,身着伏波军蓝衣红裤制服的冯一定向何孟风行礼后,满脸兴奋地道:“终于要动手了,咱们可等了好几年。”
何孟风点头,手臂一挥:“那么就出发吧,镇江是你们海军的,我们直取苏州,然后会师江宁!”
红衣如潮,自龙门汹涌而出,江南涡流,终于迎来了定海神针。
江西庐陵城西,鼓点滴滴答答响着,两道排列整齐的大横阵,正随着鼓点相向而行。炮弹在队列中穿梭着,带起一路路烟尘,砸倒一具具人体,可两面阵势却毫不受影响。
“汉人无勇,满人为雄!”
“让汉军营看看,让红衣兵震震,咱们满军营才是天下第一强军!”
西山大营满军营右翼总统纳兰瞻岱在横阵中不断呼喝着,鼓舞这一万满军营将士。
之前西山大营急得跳脚地要跟当面敌军对决,想把城南的红衣兵打败后,可以从容退却。
可贝铭基不给锡保这个机会,他的任务就是拖住西山大营。
锡保和张朝午没有办法,不敢就这么蹲在孤地里,派左翼总统石礼哈率两万满军朝北攻,想要确保后路。可在峡江一带,被早已严阵以待的陈廷之挡住。
锡保奏报雍正,宣称西山大营无碍,为的是安雍正的心,也是安满人的心。他很清楚,要将西山大营的实际处境报上去,一国人心都要乱掉,而他自己也没好果子吃。
万幸田文镜撤退时,把军火粮秣尽数转给了西山大营,否则这一个月下来,西山大营已经弹尽粮绝。
但现在也差不多了,再拖几天,西山大营的火器军就要饿着肚子,用烧火棍跟南蛮对敌。
不管满人还是汉人,到了这生死绝境,都陷入了癫狂状态。已半城瓦砾的庐陵实在顶不住,贝铭基只好让桂真的第六师出动,跟清军阵战。
“还没见过这么疯的满人……”
见对面满军不为炮火所动,一步步朝前逼近,部下对桂真念叨着。
桂真不屑地道:“又不是没见过满人发疯,下场很难看的。”
大江南北,满清将帅乃至兵丁都陷入了疯狂境地,而当面英华众将却一点也没发怵。
天道诸论里就有这一条,圣贤也早有言:你若疯狂,叫你灭亡……
!#
。本站
第七百零四章 长江大决战:还有第三代
。本站第七百零四章长江大决战:还有第三代
“王爷,蔡师傅到了……”
紫禁城乾西五所,一处清幽书房外,尖尖的嗓音响起,书迷们还喜欢看:。书房里,一个十**岁,面目清俊的青年道一声快请,再低头看看书案,恋恋不舍地将一副画卷了起来,卷到一半,再难忍住,抖着手取过一方印鉴,吃饱了印泥,啪嗒一声,盖在那副画上。画上飞天丽人原本白嫩如玉的修长小腿,顿时像被套上了一副猩红脚铐,份外刺眼。印鉴上的四字隶书“弘历亲藏”,将此青年的身份道明无疑。
“四阿哥,逢此时节,该得谨言慎行,下官乃外臣……”
来的是礼部侍郎蔡世远,用词虽恭谨,语气却含着训诫。
“侍郎是我授业恩师,学有所问,请教师傅,这算不得犯禁嘛。”
弘历不以为然,皇家本有严令,分府皇子不得结交外臣,可蔡世远曾是上书房大臣,自己的诗书师傅,来往密切一些也无所谓。
蔡世远叹了一声,没再说话,他也只是提醒。朝野都知弘历虽无太子之名,却受太子之实,康熙朝套在寻常皇子身上的忌讳,在弘历身上却大半无用。
“蔡师傅,眼下国势险峻,皇阿玛像是立在了万仞险峰之巅,我弘历既是儿子,又是臣子,总想着能做些什么,为皇阿玛分忧。看他这段日子就像是拽出了大半灯芯,正使劲燃着的蜡烛,我就心痛得紧……”
弘历一番感慨,发自肺腑,让蔡世远也为之催泪。
“四阿哥能谨守己身,不为外势所动,这已是为皇上分了忧。风雨飘摇,四阿哥就是备烛,保得天下还有光亮可盼。”
蔡世远这话说得很直接了,万一皇上燃没了,你就得顶上,这才是你的真正使命。
弘历点点头,没什么惊慌乃至推让澄清之语。跟康熙朝不同,雍正朝的储位,自雍正登基时就已砥定。他弘历不仅少时禀赋过人,还得康熙青睐。雍正刚即位时,龙椅还不稳,不少马屁精甚至撒播康熙“以孙定子”的言论,宣称弘历是康熙看中的第三代,以此来证明雍正皇位的合法性。
“以孙定子”这说法不过是民间私传,绝不会摆在官面上说,但雍正即位后,完全是按照皇储的标准在培养弘历,让这说法在民间愚夫愚妇里颇有市场。
这个培养不仅是在学问上,更多是在气度上。弘历十五岁成亲后,雍正就经常交办差事,什么祭天、祭先皇,祭河、祈雨,弘历已是久经战阵。
别看这些事只是仪式,因为是代皇帝而行,仪仗和排场都得作足了。皇储就要以此来锻炼气度,养出所谓“上位者”的风度,凝练出视臣民如草芥的通天心性,不如此,就会在大场面下如小民一般手足无措,将来就不能执掌天下。
跟康熙朝不同的是,雍正痛感诸皇子夺嫡,败坏朝局,李肆之所以冒起,多少还跟夺嫡之势有关。所以他没有效仿康熙,让皇子成亲后就出宫分府,弘时二十五岁了,还被圈在紫禁城“阿哥所”的南五所里,而弘历十八岁了,已授多罗宝郡王,也还住在阿哥所的乾西五所里。
让弘历去接触实务,却不让其伸手过深,这也是雍正对弘历的培养。巡视仓务、河工诸事,弘历经常在办,由此也熟悉了政务运转,但又不必一管到底,完全是神仙下凡,看看即过,符合雍正主政的特点。原本雍正就恨不得天下大小事务全由自己一人而决,自不会让弘历来多一嘴。
在这种培养下,弘历在朝野眼里,气度就格外雍容,帝王心性十足。跟康熙朝的太子比,他享受太子待遇,却不背太子责任,自是无比从容。一般而言,老子太能干,太强厉,儿子也就是这德性。
“但我总觉得,皇阿玛之前用兵有些……过急,而且用兵之地似乎也有欠考虑。皇阿玛英明神武,自是不会犯错。该是我不识国政,思虑不及,可又难以自明,找蔡师傅来,就是想解此惑。”
弘历说得委婉,其实还是在讨伐父皇的国策,蔡世远却当了真,凝起精神,侃侃而谈。
“南蛮冒起,挟两桩时势而来。一是洋夷器利,一是华夷之辨。前者火枪大炮,制满州骑射,后者裹挟汉人之心,坏我大清满汉一家之局。”
“先帝在位时,受诸皇子夺嫡牵累,而多年盛世,臣子们又人心颓唐,方有南北大局的破败,徒让南蛮坐大。”
“皇上即位,针对南蛮这两桩大势,定下了以器制器和树立君臣大义,凝我大清满汉人心两策。南北能保十年安宁,已是皇上莫大功绩。若非如此,南蛮当年夺吕宋,进江南,我大清可能就已分崩离析。”
“但南强北弱之势已成,南蛮侵蚀之下,失掉江南已成定局。有赖皇上和晋商谋划,将漕运转商,即便失了江南,我大清还能得到江南粮米,一国根基可保不失。可南蛮一旦吞下江南,南强北弱之势永无翻盘可能,皇上心忧的就是这一点。四阿哥也知,皇上的性子,绝不愿坐以待毙。”
蔡世远虽精于儒学,但也是深懂实务之人,对南北形势分析得很透彻,弘历全神贯注地听着,听到这,也拍着巴掌道好,这才是果决不屈,顶天立地的皇阿玛。
“四阿哥很熟悉《出师表》,就该知道,当年蜀国国力远不如魏,可武侯为什么还一意北伐?多年不息?对,那就是以攻代守。”
“形势虽是南强北弱,可南蛮也不是没有内患。就如魏国自有内患一样,南蛮行夷狄道,立邪魔教,正人君子,芸芸草民,都深受其害,道路以目。南蛮伪帝其实也是内外交困,南北相较,其实是看谁先顶不住。”
“皇上为什么要选湖广江西,而不是以新军镇平江南?因为江南是南蛮未得之地,即便压稳江南,对南蛮来说,也伤不了心气。只有深入南蛮腹地,震动南蛮人心,才能逆转南北时局,将南强北弱,扭为南北相平。”
“眼下之乱,不过是些许小麻烦。而且是满……是有些人对皇上满汉一家之策没能悟透,在扯着皇上的后腿。南蛮还造谣说皇上以十八条乞和,诸多小人鼓噪,更是败坏时局。皇上一面治乱政之人的罪,一面派孙嘉淦为使臣去南蛮正名,相信大势很快就会平定。”
到了实务层面,蔡世远越说越来劲,弘历的眉头却微微皱了起来。
恭恭敬敬送走了蔡世远,没一会,左都御史福敏又来了。福敏是雍正在潜邸时就指给弘历的侍读,也精于儒学,学问颇深。但说到眼下局势,听弘历转述万蔡世远的话,那股子书卷气顿时消散无影,对着弘历大发牢骚。
“南强北弱?这蔡世远未免也太涨他人士气了,看南蛮**之风盛行,却还能兼有器利和尚武人心?天下间,古往今来,哪里有这等奇异之国?诸事自有利弊,事越多,弊越显,华夏三千年,为何以农立国,为何以儒法治国,不就是要划一,要去弊么?南蛮一国,诸道诸业并立,却能全占着利处,不见弊处,荒谬……”
“什么满汉一家,蔡世远一番话,其实还不是着落在汉人之利上?我看咱们大清坏就坏在把汉人看得太重,书迷们还喜欢看:。华夷之辨,在礼不在族群。我们满人得了天下,满人就是华夏!”
“满汉一家,先帝只说,皇上却在做,这是在自削根基啊!他蔡世远满口不提西山大营,就觉得西山大营也有汉人,拖着满人一同死国无所谓。切!——汉人死个十万八万算什么?咱们满人死个十万八万,这大清还叫大清!?”
也不知福敏这书是怎么读的,居然能将满人等于华夏这话都说得理直气壮,弘历却是心有戚戚。
“西山大营若是能安然无恙,大势还有可为!四阿哥就该跟皇上说说,脸面都是小事,把西山大营的满军营捞回来才是根本!最近有风声说……”
福敏传着小道消息,弘历也是心头剧震,没错,对此时的大清来说,西山大营的满军营可是关键里的关键,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好了!王爷,不好了!”
两人正相对唏嘘时,之前那太监高声嚷着冲了进来。
“吴书来!这里是宫中,你作死么!?”
弘历恼怒地训斥着,可吴书来却不管不顾,就在书房里跳脚大喊,手里还挥着一份报纸。
雍正已下三杀令,即便是官员和宫闱,也不再容南蛮报纸相传。但大家都是面上做足,私底下却依旧在看,否则哪能了解南北时局。
扯过吴书来手里的报纸,弘历匆匆一扫,原本沉静雍容的气度顿时消散,脸色刷地透白。
报纸脱手,悠悠落地,福敏一眼就扫到版首的大标题,“西山大营困兽犹斗,覆亡之日就在今朝”。
南五所,一处高墙四围的小院里,另一个气息沉冷的年轻人正用草棍拨着蚂蚁,一边拨还一边嘿嘿笑着,书迷们还喜欢看:。
“三阿哥……”
一个太监进了小院,作贼似的左右张望,然后对年轻人附耳一阵嘀咕。
这年轻人正是弘时,一直被圈在南五所,听完消息后,冷笑道:“西山大营完了,大清还能稳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