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都是系统的错-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修真者给那些赵军下个符啊咒啊的,让他们真正地降服于秦国。
  这样,不仅解决了杀孽的问题,秦国还白得了四十多万,接近四十五万人的赵国军队。
  至于修真者的人选?
  当然是陛下自己,或者太子殿下他了啊!
  秦王陛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天元秘录》里面介绍的法门里也确实有相关的东西。
  不过特意亲征什么的,又太惹人注目了些。
  于是陛下除了特意下诏,让白起注意着,若是赵军投降的话,便先将那些降将降兵收着之外,别的动作,也就只有对每隔几日便送回咸阳王宫的奏报多注意了些。
  秦王政十七年,霜序【九月】。
  因秦国以玄冬【十月】为岁首,故而很快,便到秦王政的生辰了。
  秦王政生于正月初,故被庄襄王取名为正【政】。
  天气已然寒冷了起来,位于长平的秦赵战场早已飘起了雪。
  秦军传回来的奏报是一连串的好消息,正是为了给秦王政的圣寿增添光彩。
  白起用兵老道。
  赵括一改廉颇的用兵战略,让赵军不顾一切的冲锋,完全将死守战略抛到了一边。
  白起只是老神在在地让秦兵配合赵大公子的游戏。
  秦军完全不在意他们在赵军交接时期打下来的地盘,“溃败”到之前驻扎的营地才停歇。
  赵括明显欣喜于他初来乍到便得到的巨大战果,完全忽略了其中的不和谐的地方。
  在他看来,秦国果然也就只有这种水平罢了,完全不足为惧。
  白起盘算着,他要用多久解决赵括这个毛头小子。
  赵括不足为虑,白起直接就在他志满得意的时候,派出秦兵突袭,截断了赵军之前出击部队的后路。
  赵军主力直接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完全不能联系在一起。
  赵国国内急了,援兵什么的,赶忙就派起来了。
  因着秦兵人数不够,白起在奏报中特意禀明了,希望王上多派一些兵马来。
  有了这么个借口,秦王政干脆带着自己的太子和一班公卿大臣,都到了河内郡。
  眼见着秦王连自己的寿辰都准备随便着过掉,秦国群臣也晓得了陛下对长平一战的重视。
  这是要赵国死无翻身之地啊!
  河内郡的青壮不少,为了白起的要求,秦王特意给河内郡的黔首加了一级爵,以便征调兵马。
  只有河内郡的人自然不够。
  整个秦国都被动员了起来。
  嬴政本来想要将全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都征调过去,截断赵国国内的支援,顺便把赵军的粮草都断掉的。
  本来,历史上,秦昭襄王在长平之战这时候,就是这么做的。
  扶苏却劝阻了嬴政。
  男子二十束发而冠,是为弱冠之年。
  虽说这时候成婚早,往往都是十几岁便有了子嗣,但是,为了秦国以后着想,自然还是要将标准定紧一点的。
  征调全国二十岁以上的青壮,若是十五岁以上,有子嗣,又是自愿的,也可收录。
  如此,是为未来计。
  嬴政听后,欣然采纳了扶苏的建议。
  公卿们也纷纷称赞太子仁厚,不过某些好战的又未满那条件的黔首们,则一边感恩,一边觉得少了个晋升的机会。
  #论吾大秦好战之风是如何形成的#
  #秦人的逻辑:战战战+杀杀杀=爵爵爵#
  真是好逻辑23333
  在河内郡过完自己的圣寿,又过了一个多月,嬴政便收到了白起最新的战报。
  赵括那个小渣渣,已经被包了饺子啦!
  而且就连组织赵军反击,冲破包围圈这种事儿,赵括都没能完成。
  俗语有言,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可是赵括都已经组织突围四五次了!
  这都没成功,也算人才了。
  不对,应该是失败了这么多次还在锲而不舍地尝试,果真人才。
  觉得这场战的结局快要到了,扶苏干脆建议,组织一下,亲上战场吧。
  当然了,目的自然是为了那些赵国大军。
  秦国素来武风浓重,秦王亲征更不是什么少见的事儿。
  除了对秦王陛下在捷报连连的时候上战场表示疑惑之外,群臣其实一点儿意见都没有。
  #我怀疑我家王上要抢功,脑洞略大我去治治#
  #丧心病狂秦王政,携储扶苏上战场补【度】寿【蜜】辰【月】【并没有】#
  #如何高调又安全地展示【秀】父【恩】子【爱】情#
  不管怎么样,秦王还是在秦国最后一次冲锋前,到达了长平战场。
  到了之后,秦王才发现,特么赵括能不坚持不懈吗?
  赵国被秦国切断了粮道,白起传消息给他的时候,赵国士兵们都不知道饿了多久了!
  刚开始还有存粮,后来赵人直接开始自相残杀了。
  听到赵国营地中士兵互相残杀为食,扶苏默默地、默默地……吃完了碗里的肉干。
  #味道不好也不能浪费啊#
  #要是收了赵国降兵,在这里的时候,说不定连肉干也吃不到了#
  #公卿们:太子略凶残,我们治治眼#
  #政爹:伙食太差,儿砸太贴心……小肉干好硬伐开心QAQ#
  没过多久,传来消息,赵括死了。
  此君死于他第七次突围失败,被秦军乱箭射死。
  那惨状,简直惨不忍睹。
  #做人莫装逼,装逼遭雷劈。世间真理#
  赵括死了,赵军没了主将,有用的将领……一个没有。
  那个原本是上党郡守的冯亭,也在之前就战死了。
  激进派都死得早啊!
  最后赵军商量好了,投降吧。
  人数有点大,四十五万。
  白起的脸有点儿僵。
  他老了,脑子不太好使,这种费脑子的活儿果然还是应该交给陛下。
  陛下到了战场果然是天大的好事。
  诸国连年战争,降兵什么的,又不是没有。
  只不过这次实在是人数太多了点儿。
  秦国并不是不愿意得到一大批的青壮,可是一来,降兵不可能真正地为秦国服务,二来,这对于秦国的粮食也是极大的浪费。
  可是秦王陛下高兴极了。
  扶苏宝贝儿,你看到了吗,一大波打手正在袭来【并不是】!
  四十五万大军,秦王陛下点将台上一战,言语里面术法那么一施展。
  对秦王陛下忠心不二的脑缠儿粉就这么诞生了。
  重点不在于脑缠儿粉,在于忠心不二。
  至于公卿们……嗯,顺便也受到术法的影响,对陛下决定收下赵国降卒的决定一点儿反对意见都没有。
  #王上千秋万代一统【划掉】江湖【划掉】天下#
  #王上做什么都是对的,王上做什么都没错#
  #王上魅力无限,赵国降卒通通拜倒#
  不过到底还是要给秦国国民展示一下,陛下的决定完全没有错。
  赵国之前的援军和粮草都被秦国的增兵拦住了。
  不过现在仗打完了,主菜被吃光了,那边的援军……可以当作饭后水果吃掉了。
  统兵的秦将非常有技术性地败退,完全没让赵军发现什么不对劲儿。
  赵国的援军也不多,也就五万人。
  毕竟赵国还是要保存一定实力的。
  秦王陛下为了堵住秦国的悠悠众口,特意让之前的赵国降卒和前来的援军交战。
  当然了,秦“赵”还很有道德地将戏场摆好了。
  援军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失去了主帅,被秦军死死困住,但是依旧力战不懈的赵军。
  #赵国的英雄啊,赵国一定会记住你们的【哪里不对?】#
  #我们赵国人就是这么的坚韧不拔#
  #乳齿精神,真是令人感动啊#
  粮草自然也运到了。
  运到的粮草只够四十多万大军吃一个月。
  不过这也是赵括保证他一定会快速地结束战争的关系。
  而且赵国国内是真的撑不下去了。
  最后,当然是没有防备的赵国援军被赵军自己包了饺子啦!
  感叹一下吧,修真功法里的符咒是如此的凶残。
  最后剩下的四万多的赵军也被下了符咒。
  秦国平白多了五十万大军,全朝的人都像是在大夏天喝了冰水一样。
  #透心凉,心飞扬#
  #手里有人,就是这么自信#
  赵王听见归属于赵国的上党郡全面失守,一口鲜血就吐了出来。
  那不就是,赵军全军覆没吗?!
  重点是,在秦国公布出来之前,赵国没有一个士兵回来报信。
  加上援军,总共六十万的大军啊!
  赵国现有的大部分青壮全都在里面了啊!
  幸好,秦国公布的消息里,明确表明了,有五十万的赵军全都投降了秦国。
  赵王丹还没来得及晕过去,禀报消息的人又对他进行了会心一击。
  本来嘛,投降的士兵多了点,赵国面子上难看,但是想来秦国不敢放心用赵军,最后那些有生力量不照样要回到赵国来?
  可是,秦国方面发出的消息表示,赵国士兵竭诚归属于秦国,愿意为秦王政出生入死。
  赵王丹派出去运粮和增兵的五万援兵,就是之前降秦的四十五万赵卒,自己干掉的。
  各国国君都在内心刷了无数个卧槽屏。
  赵王听完这个消息,又吐出一大口血,终于如愿以偿地晕了过去。
  白起建议秦王,趁热打铁,干脆灭了赵国。
  秦王采纳了他的建议,兵分三路开始攻打赵国。
  最主要的一路,自然是由白起率领,直指赵都邯郸的了。
  而且,嬴政还特别坏心眼儿地让五十万赵军跟着去打赵国。
  要知道,这么些赵国大军,已经包含了赵国绝大部分的青壮了。
  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赵国城池,里面都有许多人,和这些降卒有亲缘关系。
  就算赵军已经变成了秦军,但是他们的面貌总没有改变吧?
  而且,各个诸侯国的人都很爱国,惧怕秦国,更多的都是传言中,秦国对于他们夺取的郡、城,采取的严肃政策有关。
  如今,本来以为自家男人们都要在战场上回不来了,结果,他们投降了秦国,虽然名声不好听,但是好歹活着啊。
  被惊喜砸中的赵国妇孺,对秦国的好感不知不觉就上来了。
  不说赵国本身没有料到秦国这么快动手,而且还大胆地派了原本的赵军来,就是料到了,他们也做不了什么。
  亲人的生还本就不易,赵国守城的军士有许多不忍下手。
  而且城池被破之后,秦军并未对他们做什么,他们变成了秦军的亲人又在死命地灌输秦王陛下的光辉形象,参加秦国军队能够得到的福利。
  秦国在赵国的攻势可谓是所向披靡,锐不可当啊。
  到了最后,只要白起那一路大军灭掉邯郸,整个赵国就算亡了。
  赵王丹整个人被吓得木木的,韩王也要被吓死了。
  卧槽,赵国亡了,下一个不就是韩国了?!
  韩王想找盟友,只可惜,其他诸侯国特么都在观望。
  赵国那死样,不亡才怪。
  而且秦国得到了赵国,以赵国国内那破败程度,不就是烫手山芋吗?!
  其他诸侯国都估计着,秦国打完这个,起码要休整十几年,顶多……韩国再遭点殃罢了。
  韩王: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特么到哪里去了?!
  燕王:让我来告诉你。
  秦国的左路军一路攻陷赵国城池,路上……碰见了燕军。
  啊?救援的?
  做梦!
  燕军是来捡便宜的。
  听说赵国失去了五十多万大军,燕王那叫一个喜笑颜开哦。
  燕国要扩张,路被赵国堵住了,齐国太强惹不起,命运那叫一个悲惨哟。
  如今秦赵撕逼,正是燕国扩张的大好时机啊!
  派人求救,结果韩国太菜,别的国家未表态,赵王丹早就陷入了深深的忧虑。
  结果燕国来了这么一出,赵王丹活生生把自己气死了。
  哦,说不定是吓死的,也有可能。
  不过起码,赵王丹不用当亡国之君了。
  太子偃颤颤巍巍地成了新任赵王,还得给那位给他留下一大堆烂摊子和很可能是亡国之君的骂名的老爹一个好的谥号——赵孝成王。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他老爹死之前病怏怏,却愣是好好活着的相国大人蔺相如,他病逝了。
  夭寿哦!
  赵王偃一边哀叹着自己的命不好,一边让老将廉颇顶着。
  边塞那边的李牧统领着赵国仅剩的精锐,早就被抽调回来护驾了。
  看着两位真材实料的将领,赵王偃好歹有点儿安慰。
  不会那么悲惨的对吧?!
  到最后,秦兵把整个邯郸都围住了。
  赵都守是守住了,但是很可惜的是,粮食进不来。
  城内粮食一天天的消耗,公卿贵族都要疯魔了。
  围住邯郸城的秦军有三十多万,其中一大半是之前降秦的赵卒。
  夭寿啊!
  想到这里,赵国君臣们又悲伤了。
  可是要是突围了之后,他们又能怎么办呢?
  于是还是死守着邯郸城。
  对门的韩王然也不经吓,主要是秦国特么真的抽调了士兵攻打韩国去了。
  特么一点不担心赵国的战事,秦王你心真宽啊!
  秦王政:寡人兵强马壮。人多,任性!
  从被切断了上党郡和韩国本土的联系,就要将上党郡拱手让给秦国这一事件可以知道,韩王然的胆子,到底有多小。
  于是韩王然也学习前辈赵王丹,还是直接翘辫子吧!
  韩太子安:呵呵……
  韩国的局势到底比赵国现在好上不少,新登基的韩王安也还算安稳。
  邯郸被围了两个多月,赵国经过几年饥荒,存粮本就不多,如今加上被调回来镇守的李牧的十几万军队,安全是安全了,人却要被饿死了。
  贵族公卿的存粮比黔首多,可是镇守的赵军又多是黔首出身,自然看不得他们累死累活拼命守城,贵族安然无恙坐享其成,连粮食都比黔首多得多。
  被太子扶苏安排在白起将军身边学习经验的甘罗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虽然完全不知道为啥太子要让明显的文臣跟在武将身边,但是已经有脑缠儿粉倾向的大臣们自然是无所不应。
  能够在历史上,十二岁被嬴政拜为上卿的甘罗自然不是简单的角色。
  他就让秦军将粮食摆在城外,天天在最显眼的地方煮饭,然后分出一部分放在邯郸城门外。
  那地方是迎风口,早春时节,风正大,天气又冷,热腾腾的食物对城内许多已经无法果腹的黔首来说,简直是难以拒绝的诱惑。
  秦军:方法好贱……可是特么好有效啊!
  想想看吧,两军对阵,秦国这边,兵强马壮人多不说,粮食足够军士们狼吞虎咽吃到饱了。
  邯郸城里……士兵们可怜巴巴的一点粮食填填肚子,普通百姓连吃的都没有。
  已经有好几处发生了骚动,百姓们举起农具冲入公卿贵族的居住地,抢夺粮食了。
  可是公卿们也有许多几乎没粮食的了,又做不到学百姓挖土剥树皮——就连这个,都快被吃完了,怎么可能让百姓把粮食抢走?
  就为这个,邯郸城内就死了不少人。
  甘罗再在邯郸城外,让秦军把他游【忽】说【悠】人的说法大喊出来,邯郸城内……呵呵。
  最后,赵王偃亲自带着公卿,肉袒负荆,投降了。
  李牧、廉颇和手下的兵士们,全都解除了武器。
  历史上,赵国灭亡的时候,赵王迁的公子嘉,还能带着数百宗族逃到原来的中山国、后来赵国的代郡,自立为赵王,但是现在,赵王偃的太子……就是赵王迁。
  三路秦军的碾压,赵国公室要逃走根本没有可能。
  秦王政十八年,武安君白起围赵都邯郸,三月,赵王偃率群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