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都是系统的错-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又重演了。
  赵武王死后,赵国人又重新拥立了赵章成为赵国国君,也就是赵敬王。
  赵武王的儿子赵朝心存不甘。
  新任赵王想要将赵都从中牟迁往邯郸,赵朝乘机作乱。
  可惜,有如此之多的前车之鉴,赵王章没有让赵朝成功。
  公子朝因此,投奔了魏国。
  这件事情发生在观源将要回到秦国的时候。
  魏国想要趁机插手赵国内政,于是,魏国派出了大军,帮助公子朝进攻赵国的新都邯郸。
  最后,魏王遭受到了当头一击。
  魏军失败了,而魏赵关系,亦是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魏赵之战结束在秦国新君继位之后。
  观源只需要派人轻描淡写地一游说,本需要在三年后才发生的魏赵之战,便提前发生了。
  赵王刚迁了新都——战略要地邯郸,还破灭了堂弟公子朝的篡位之谋,正是高兴的时候,结果,就因为魏国的关系,差点失却掉大片国土、被围死在邯郸城中,心中很是不忿。
  原本顾虑着要保存实力的赵王,被游说完了之后,便对魏国的附属国卫国迅速燃起了兴趣。
  赵王觉得,说客说的很不错。
  如今赵军大胜了魏国,正是士气正旺的时候,而且魏国出兵本就是他们理亏,赵国只不过对魏国的附属国卫国出兵而已,魏国怎么可能会再次得罪赵国?
  说不定,为了交好赵国,魏国也只会意思意思地出个兵,便完事了呢!
  而卫国本身,呵,一个早就衰败的国家,有什么好惧怕的?
  听到赵国真的出兵的消息,早就知道这些先秦时代的君主们很傻很天真,很容易被犀利的口才打动的观源笑而不语。
  有时候,说客说的听起来很有道理的话,也只是听起来很有道理而已。
  秦元王二年、赵敬王二年,三月,赵国出兵攻卫。
  五月,卫君不敌,求于魏。
  六月,魏国大军入卫,与赵国短兵相接。                        
作者有话要说:  总觉得我好像发现了什么历史真相……
#论为什么秦国国君要被称为嬴某某#
事实上,我们都应该知道,同样都是嬴姓赵氏,秦国王室应该和赵国王室一样,国君都叫赵某某。但是为什么我们都叫他们嬴某某呢?除了多年来各种书籍的误导之外,还有一个原因:
【划掉】嬴荡、嬴改什么的真是太搞笑了有木有【划掉】
【划掉】嬴政什么的,听起来就比赵政什么的高大上啊有木有【划掉】
都叫赵某某的话很容易重名的【正解get】
文里出现的赵烈侯,也就是被叔祖让回了位置的炒鸡幸运的赵献子的儿子,他的名字叫赵籍。
本来,这是个一点槽点都没有的名字。
如果许多年前的秦哀公赵籍不是叫这个名字的话。
不觉得秦王和赵王重名了很喜感吗?
秦哀公赵籍:我先生的,我才是正版!
赵烈侯赵籍:谁都知道我们家是赵氏,被叫做嬴籍的你能正版到哪里去?
秦哀公:呜呜呜……说的好有道理,不能反驳呜呜呜……
后人:秦哀公【嬴籍】,赵烈侯【赵籍】,谁谁谁balabala……
秦哀公:名字……不对了QAQ!我是正版QAQ!

  ☆、元王:自是方成霸业相(七)

  魏国的国力作为如今诸国最强,自然不是新君继位、又经历了一次都城被包围的赵国所能抗衡的。
  原本只是为了通过进攻卫国而获得一些利益,顺便挽回一下赵国面子的赵君瞬间就火了。
  要知道,作为魏国附属国的卫国,其实和赵国之间,还隔着魏国的疆土。
  赵国难道要越过魏国,把卫国灭了充作自己的国土吗?
  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
  若是赵国先把魏赵卫连接的那一部分魏国疆土纳入手中,说不定还有机会得到卫国国土。
  在赵国人看来,他们没有计较魏国之前对赵国的出手,反而选择了魏国的附属国,已经很给魏国面子了。
  想不到,魏国还真是好大脸,这是要直接撕破脸皮吗?
  要知道,之前魏国进攻赵国,是干预内政,但是好歹还是打着帮助公子朝的名号来的,严格来说,从晋国分出来的三晋,在诸国之中,还保持着三晋联盟。
  但是魏国出兵再一次抗击赵国的举动,已经是明晃晃地撕破脸皮了。
  那边赵魏撕逼暂且不提,却将目光转到其他国家来。
  秦国国内,观源说要变法,自然不是虚的。
  历史上的秦献公和秦孝公父子实际上都在实行变法,只不过秦孝公因为有了商鞅的帮助,变法实行的更加彻底,成效也比较大而已。
  不过换成了观源,连公孙鞅先生都已经被准备好了,这不是明晃晃地说明要把变法弄得一步到位吗?
  别看信奉阴阳家的公孙鞅先生有点儿不着调,但是实际上,他之前还真研究了比较出名的几家的学说。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里的公孙鞅,前期应该算是个各家学说都有涉猎的杂家之人。
  只不过后期被带歪了,没有走上法家这条路而已。
  但是这并不是说他不如历史上的商鞅。
  观源和他谈论了一番之后,负责帮助他实行变法的公孙鞅先生竟然还很有一番制度规划。
  再加上观源对变法的补充、改良,活脱脱的就是商鞅变法嘛!
  虽然秦王换了一个人,商鞅也早出现了几十年。
  而且为了防止历史上那个,在秦孝公去世之后,商鞅被秦孝公太子、秦惠文王嬴驷给车裂的结局,观源直接就让公孙鞅成为了王太子嬴横的太傅。
  嘛,他都为了恶趣味,把小横儿的名字改成了嬴渠梁了,而且目前他只有一个公子,历史上的公子虔啊什么的根本就被浮云掉了,想必未来的商鞅应该不会那么悲惨了。
  如果他注意一点,不要在教授太子王霸之术的时候,掺杂阴阳家的东西在里面就好了。
  至于那些可能有异心的贵族公卿?
  观源表示:呵呵,他们都很识相的。
  系统:能不识相吗?你这个阴险的家伙直接控制了掌握军权的一些人,然后把权力收入囊中,剩下的蹦跶的比较厉害的都被你干掉了有木有?!有几家明着来的也就算了,“罗网”什么的是什么鬼啊?!作为秦王的你培养估计是最早的暗卫兼职刺客组织的罗网暗杀自己的大臣是什么鬼啊?!
  反正不管怎么样,和外国相比,秦国国内的形势真的是各种和谐、各种喜人不解释。
  韩国本来应该暗桀桀地看着魏赵两国撕逼,然后默默地趁着他们两败俱伤的时候干点别的,或者坐收一下渔翁之利。
  要知道,三家分晋,魏国和赵国的疆土都比韩国的要大多了。
  话说回来,虽然赵国国内有个中山国,搞得赵国人打仗的时候不止要防范四面边疆之地,连国内的一些地方也算作边疆,简直不能更苦逼,但是,赵国国力比中山国好上许多,等到灭了中山国,赵国疆域是瞬间被扩充的节奏啊!
  也就是说,三晋的国土隐隐有赵国多于魏国,魏国多于韩国的分别。
  指不定这也是魏韩两国有好事都排挤赵国的原因。
  毕竟那货国土大啊!
  历史上,韩国本来,在这个时候应该是磨刀霍霍向郑国的。
  管魏韩撕逼撕得天崩地裂,韩国岿然不动。
  这也使得韩国在魏韩撕逼的时候,壮大了自身,然后未来还会和赵国一起,趁得魏王薨逝,却没有制定继承人,然后两个王子争夺王位的时候,插手魏国国政,赚得个盆钵满贯。
  要知道,韩国四周是四个大诸侯国,国土最小,还没有发展空间。
  趁着魏赵撕逼然后吞并郑国扩展国土,估计是韩国少有的能扩大国土的机会了。
  要知道,如今的郑国虽然辉煌不再,国土也小,但是也有国土极小的韩国的一半左右大了。
  观源也没有怎么韩国,只不过,在赵国那边动了手脚。
  不论哪个国家,总有那么些被称为奸佞的臣子。
  而某些奸佞,还很会说话,很得君王的信任。
  观源派人贿赂了一下某位赵国大臣,只需要他向赵王表示一下,赵国快要顶不住了,可以向韩国求助一下。
  也不求韩国出兵帮他们,只要作势要攻打魏国,威吓一下就好了。
  多么渺小的愿望啊,赵国之后自会报答韩国,而且韩国又不是掉块肉。
  当年三家一起分的晋国,说好的友谊天长地久啊!
  赵王一听,觉得非常有道理,主要是魏王觉得之前输给了赵国丢了面子,正借这个卫国的事情发疯呢!
  而且赵王也不是让韩国做白工啊,还是有报酬的。
  土地是给不了了,金银财宝送了不知道多少箱。
  韩国国君欣然笑纳了财宝,然后出兵……攻郑去了。
  赵王:……特么的!
  赵国使臣表示严重抗议,然后韩王表示,他确实出兵了啊,魏国估计也被吓到了吧。
  赵国使臣:特么的是要你一直停兵在韩魏边境啊,你那个路过休息几天,之后直接就跑去郑国的样子像什么话啊!
  韩王:寡人确实是停兵边境了嘛,至于时间,当然是韩国自己来定啦!走走走,不要没事找事!
  赵国使臣:吾王,臣下有负重托啊呜呜呜……
  赵王:气死我了!
  没错啦,韩国就是不愿意得罪魏国,但是在不能明着拒绝的情况下,就想出了这个主意,既满足了赵国的条件,也没有伤害到韩国本身。
  至于这个损人的主意嘛……
  出主意的大臣:秦国国君出手真是大方……
  看好戏的观源:笑而不语。
  他就是想让赵韩起嫌隙而已,他什么都没有做。
  唉,他果然是一个心软的好人……
  做完了这些事,他也不放太大的精力在那边了,既然秦孝公的活他做了,那曾孙子的活他也帮忙干了吧。
  战国初期,除了出名的战国七雄之外,还留存有鲁、杞、莒【ju】、宋、郑、中山、巴、蜀等国。
  当初被晋国拦在外面,现在又被韩赵魏三国挡路的秦国,并不是完全没有了扩张的余地。
  与未来的东扩相比,如今的秦国还有更方便的扩张之路。
  巴蜀二国。
  这两个国家分开来,每个都有大半个秦国那么大的国土,更何况加起来的面积。
  秦国吞并了这两个国家之后,国土的面积就能超过历史上是如今面积最广的楚国、这里面积最大的越国。
  国土可是和人数还有粮食之类的东西息息相关的。
  终于弄出了军功爵制这个东西,没有土地封赏,怎么行?
  一直在冒坏水的某人,不仅挑唆着原本就相互不和的巴蜀二国争锋,还将主意打到了秦国与这两国相互隔绝的崇山峻岭之上。
  李白的《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多数还是事实。
  天然的屏障隔绝了秦国对这两个国家的扩张之路。
  观源这货,向蜀王表示,可以送给他美女以通婚姻,不过,中间起码要有一条路可以走吧?
  他以为,蜀王应该会派出士兵们做打通山路的工作,可是没想到,他真是太天真了。
  诗仙大大,以后如果能到唐朝,我一定会去膜拜你的。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原本以为只是李白的诗句的夸张,但是想不到是真的。
  蜀国虽然没有派出五位壮士来接五位美女,但是也只派出了一队士兵而已。
  然后,就像神话传说中的五丁开山一样,那些士兵看到了一条大蛇进入山穴中,在奋力将蛇拽出来的时候,山塌了。
  路,开了!
  后来,观源发觉,或许,开山的原因,与那条蛇的关系更大一点。
  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左传》
  蛟,龙属,无角曰蛟。——《韵会》
  或许,那条蛇,是达到了某个关键时期的、将化龙的龙属也说不定。
  但是不管怎么样,检验变法成果的时候,到来了。
  ——————————————————————————————————————
  元王,名师隰,灵王太子,年五岁,灵王薨。以年幼之故,为叔祖悼子夺位。悼子者,简王也。
  及长,恐为人所害,奔魏。
  出子二年,自魏归,登王位,黔首【百姓】庆之。
  立独子横为太子,以公孙鞅为太子傅,又封左庶长。
  尔后,令公孙鞅实行变法,后人称“商鞅变法”也。
  元王十年,出兵灭巴蜀二国。
  令群臣善农、治【治水】者,修堤铸堰。
  有堰名都江堰,有渠名商君渠,自是,吾国之土多沃野、无凶年矣。
  元王十五年,楚肃王崩,其弟继位,是为楚闵王。
  至闵王,楚为越所灭,自是无楚矣。
  元王初年,赵曾为魏所围,出兵于卫,魏君怒而退赵。
  卫得魏助,又以齐君亦助其之故,多掠赵土。
  时楚悼王崩,楚君为其臣所制,楚国多乱。
  故赵王求于秦。
  元王助赵退卫,魏武王不悦,斥曰:“汝曾言魏不击秦,秦永不击魏。汝忘否?”
  元王曰:“卫国者,魏之属国也,非魏也。赵国,秦之同宗也。秦助赵,人之常情也。”
  魏武王叹之。
  元王十五年,魏武王骤崩,未立储。
  魏王子缓、王子瑩【ying】争位,魏国乱。
  赵韩出兵相争。
  时赵欲立王子缓,杀王子瑩,使魏割地于二国;韩不允,欲分立二王,仿三家例,分二魏。
  魏王子瑩求于元王,愿以河西郡相易。
  河西郡,秦穆公时秦域也,为吴起所掠,方为魏疆。
  元王允之。
  秦退赵韩二国。
  王子瑩登位,是为魏惠王。
  元王讨河西郡,惠王不允,曰:“先王土也,子孙予人,不孝也。”
  元王怒而斥之,使人至赵韩曰:“魏王无信,莫如分立二王也!或立王子缓,亦可!”
  赵王、韩王允之。
  魏王既立,朝纲已定。
  惠王使魏军败韩于马陵,败赵于怀。
  以秦使二国发兵之故,出兵于秦。
  元王使庶长公孙鞅与太子横统兵,退魏兵。
  自是秦魏二国互出兵攻伐矣。
  元王十九年,败魏于洛阴。
  元王二十年,败魏于石门,斩首六万,诸国贺之。
  是年,迁都咸阳。
  元王二十三年,俘魏相公叔痤,以其曾优容元王于魏之故,宴之,放还于魏。
  元王二十五年,退位于太子横,自号太上王。
  太子横,孝王渠梁也,继位之日,有龙鸣,嘹逾钟鼓之声。
  返旧都雍城,使公卿送子弟至王宫,使人教之,号为“太学”。
  孝王十五年,元王崩御。
  是日,雍城王宫有龙鸣,若孝王登位日也。
  ——————《秦史·本纪二十五·元王》                        
作者有话要说:  啊咧啊咧,下一穿就是扶苏了哈哈哈~

  ☆、二世:千秋霸业一朝定(一)

  扶苏端正着面容看着眼前的先生。
  他今年,才三岁,父王让大儒来启蒙,是不是……太早了?
  扶苏有些别扭。
  好吧,他承认,以往都是父王手把手教他认字的,他以为……帮他启蒙的会是父王。
  好像……好像父王真的为他做过启蒙一样?
  他应该明白,父王没有这么多空闲的时间的。
  不过扶苏只是沮丧了一会儿便好了。
  今日父王允了他,待到今日的课业结束了之后,他们还要一块儿用膳呢!
  因着是启蒙,扶苏学的东西不算太复杂,因此下课也早。
  扶苏是秦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