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第四十一章新皇登基暗相逼(3)
“王妃莫急,下官去探望王爷!”张眼睛滴溜溜在锦曦脸上打转,竟舍不得移开。外间道燕王妃丽质天生,国色天香。他本以为生了三位世子的妇人美不到哪里去。今日见了锦曦,只觉她体态婀娜,身形宛如少女,柔弱得似快要被风吹倒般惹人怜惜。还有那双微红的眼睛,忧伤地瞅着自己,竟令人舍不得伤她半点心似的。
“大人!”锦曦扶着侍女的手弱弱地说,“王爷这会儿在寝殿发狂,怕是要过些时候力气消尽,大人才好进去,不然,唉!”
张有皇命在身,瞧的就是朱棣真疯还是假疯,哪管锦曦劝告,带着侍从就去了永寿宫。刚到寝殿门口,就看到两名侍女脸上带伤掩面哭着奔出。
再走进一瞧,朱棣正大声叫骂着被几名燕卫绑在床头。
锦曦跟进来,瞧见朱棣奋力挣扎的模样,竟真的心疼,想起若是被建文帝这般捉住,定会比现在还惨,眼泪如瀑般涌出,扑到朱棣身上半真半假地哭了起来。
“王爷,安好?” 张小心地靠近一步。
朱棣想也不想伸腿就踢,锦曦趴在他腿上,这一用劲竟摔倒在地。
燕卫赶紧按住朱棣,一口痰对着张就吐了过去,“我呸!咬住,你还不投降!本王杀你片甲不留,哈哈!”
张见他说疯话,尴尬地抹去脸上的口水。回身见锦曦苍白着脸被侍女架着,满面泪痕,心里怜意更深,温言劝道:“王妃不必太过着急,下官上奏朝廷,请御医来瞧王爷。”
锦曦哭道:“只求能让我儿回来瞧上一眼也好啊,三个儿子,一个也不在身边,这可让我一个妇道人家怎么办啊!”
张连声道:“一定一定,王妃莫急。”
等送走张,锦曦还在哭。
燕卫几下解开绳子,朱棣上前抱住锦曦,心疼地说道:“这不过是做戏罢了,怎还哭得伤心?高炽他们会回来的,锦曦,不哭了……不要哭,你一哭,我就恨不得挖了张的眼睛,一刀宰了他!”
没过多久,消息传到南京。
南京皇宫大内武楼上,年轻的建文帝默然沉思。
“皇上,放不得!”太常卿黄子澄焦急万分。
“子澄,你说四皇叔真的会反吗?”
“皇上,你莫要忘了龙凤翠玉!”
“朕没有忘,可是子澄,四皇叔在北边十来年镇守北平,多次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如今他病重,朕若是不准燕王世子回返,天下人会说朕是不讲情谊之人!”
“皇上,纵虎归山,燕王没了顾虑,以后怕难以操控啊!”
建文帝眼中闪过笑意,意味深长道:“不怕,父皇临终留有话,道早在多年前便在燕王身边安插一人。他武功高绝,诚心为朕办事。若是燕王有什么举动,朕便……”他的手掌往下一切。
黄子澄并不知道那人是谁,得知有此暗棋也不禁放下一半的心。觉得皇上说得也在理,若是不放还燕王世子,恐天下人讥讽。此时建文帝初登大宝,民心甚为重要。
他俩压根没想到的是,燕十七,根本就不会对建文帝有半点儿忠心。
五月末,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平安返还北平。
喜庆之色还未从锦曦和朱棣脸上消退,六月,岷王又被建文帝定罪,废为庶人,流放漳州。
朱棣加紧布置,然而没等到他完全布置妥当,消息已经走漏。燕护卫百主户倪谅探知了朱棣的命令,上密奏于建文帝,同时杀了燕旗校于谅,向北平都指挥谢贵投诚叛变。
建文帝大怒,着北平都布政使张,北平都指挥使谢贵、张信秘密发兵,围困燕王府,捉拿燕王及家眷。
燕王府外被围得水泄不通。王府大门紧闭,八百侍卫甲胄未脱伏兵府内。
锦曦穿着大袖衫下系凤尾裙,云髻松松挽就,还做她的温柔王妃样。她跪听张宣读完圣旨,颤着声音道:“臣妾徐氏代……王爷叩谢天恩。”
领了圣旨,锦曦忧郁地瞅着张轻叹了口气,“张大人解了臣妇去便也罢了,王爷,还在发疯,臣妇不知如何办才好,这府中太监侍卫都道他是主子,这等事,怎好欺主?张大人,谢大人,不如二位大人去请王爷吧。”
张把谢贵拉到一旁轻声道:“圣上明令不得伤了燕王,只需平安解到京城,谢大人你看……”
谢贵看了看门外,张信守在府外。他望了望寂静的王府,点了几名兵士,对锦曦道:“劳烦王妃引路。”
锦曦扶着侍女的手颤颤巍巍地走向寝宫。刚拐过大殿,锦曦突失声惊呼:“呀!王爷怎么出了寝殿!”
张、谢贵二人定睛看去,朱棣正靠着廊柱冲他们笑。回头一瞧,离王府大门已经远了。张心知有诈,伸手就拉住锦曦,高叫道:“王爷,你的王妃可在我手上!”
“岂有此理。锦曦,你居然敢让别的男人碰你的手?”朱棣怒道。
锦曦冲他一吐舌头,袖中已滑出一柄匕首,轻轻一个转身,刀刃已划过张咽喉,喉间鲜血喷出,他“嗬嗬”叫了几声,满脸惊诧,指着锦曦想说什么,急得满头大汗却难发一声,眼睛瞪得突出,倒地而亡。
谢贵吓得一愣,猛地抽出了腰中佩刀指着朱棣,“王爷想要谋反吗?给我擒下!”带着几名士兵冲了过去。
一支羽箭夹杂着破空声嗖地射来,正中谢贵胸膛,朱棣不屑地撇撇嘴道:“蠢不可及!还敢下令不伤本王性命!谋反?本王可担不起这名声,奸臣当道,本王要遵祖训清君侧!”
那几名士兵吓得扔了武器跪地投降。
锦曦没有回头看张的死状,埋首在朱棣怀中。他好笑地摸摸她的头发道:“你杀他的时候像在切菜,怎么,这就不敢看了?将来怎么与我一起并肩作战?!”
“你保护我!”
朱棣喷笑,看着她不敢置信地道:“我说锦曦,你真是骗死人不偿命,我居然还是忍不住要上当!去吧,让高炽他们陪着你,别的事交我了。”
锦曦嘿嘿笑了笑,离开前院回到寝宫,召集府中的太监、侍女自去布置。
朱棣带着八百侍卫走到王府大门前对张信大声喝道:“当今皇上初登大宝,身侧竟有黄子澄、齐泰等奸佞小人教唆皇上屡屡加害于我皇族,十恶不赦,想我朱棣戎马一生,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却差人捉拿于我,是何道理?”
府外士兵都是北平驻军,中间大多是朱棣曾经的亲卫和随他北征之人,议论纷纷,竟不敢看他。
“王爷,敢问张大人、谢大人身在何处?”张信硬着头皮问道。
“他二人手持奸臣杜撰的圣旨对本王不敬,已就地扑杀。如今,我朱棣要起兵靖难,张将军若是阻拦,朱棣也决不怪你。如今我府中也就八百侍卫,朱棣拼得一死,也决不让奸臣当道!”
凛凛杀气从朱棣身上传出。张信还未回答,府外军士已有人跪下道:“愿随王爷一起靖难!”
声音越来越多,张信慌了,想起燕王平日所作所为,也是衷心佩服,当下单膝跪下道:“愿追随王爷!”
朱棣当即下令分兵夺得北平四城门,只用一天时间就占领了北平城。
而城中百姓并没受到骚扰,朱棣北征让北平十余年不受元军侵扰,锦曦时有布施也赢得了名声,加上秘营潜伏于城中造势。北平城上下齐心,朱棣感动莫名。
秋七月癸酉,燕王棣举兵反,杀布政使张、都司谢贵。长史葛诚、指挥卢振、教授余逢辰死之。参政郭资、副使墨麟、佥事吕震等降于燕。指挥马宣走蓟州,佥走居庸。宋忠趋北平,闻变退保怀来。通州、遵化、密云相继降燕。丙子,燕兵陷蓟州,马宣战死。己卯,燕兵陷居庸关。甲申,陷怀来,宋忠、俞被执死,都指挥彭聚、孙泰力战死,永平指挥使郭亮等叛降燕。壬辰,谷王自宣府奔京师。
——《明史?本纪四》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十二章慨然靖难奋起兵(1)
自负的笑容在他嘴边隐现,朱棣沉声道:“平定四方,远迈汉唐。我要做父皇也做不到的事情!”这是朱棣第一次在锦曦面前吐露抱负。锦曦了然地笑了。以他的心机,从前处世总是如履薄冰,这般大逆不道的话纵是再亲的人也不肯吐露半字,如今竖大旗起兵才敢流露出来。
朱棣起兵靖难的消息传到南京,建文帝召集群臣商议此事。
方孝儒不屑道:“皇上,燕军虽在一个月内就占了北平、蓟州、通州等地,但他的兵力不足十万,实不足为患。”
一个月占了这么多地方还不足为患?李景隆差点儿笑出声来,他没有说话,等着看建文帝如何应付。
兵部尚书齐泰出班道:“如今北平已陷,皇上可立平燕布政使于真定,遣长兴侯耿炳文领军三十万抗击。”
李景隆欣赏地看着齐泰,由老将耿炳文出马,就算不战,拖也把朱棣拖死了。这般无趣吗?他有点儿难以相信朱棣会这么轻松地就被灭掉。
八月初,建文帝令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都督宁忠为左、右副将军,率师三十万讨燕。
朱棣把建文帝通发天下的檄文揉成一团扔在地上,凄然说道:“皇上受小人教唆,定了周王、齐王、代王、湘王的谋逆之罪,还道对本王宽厚有加,不想治本王之罪。如今道本王是称兵构乱,不顾君臣忠义……你们说,皇上蒙蔽至此,本王是不理不睬,还是顶着犯上作乱的谋逆罪名为皇上清除奸臣,以肃朝纲呢?本王委实难决!”
“王爷,太祖曾言,若奸臣当道,各王当除之!”尹白衣引用了太祖皇帝当年的话,引来阵阵附和声。
“王爷,你乃众王之首,数十年守卫边土,不求有功也求无过。皇上初登大宝便胡乱对皇亲定罪,定是受奸人所诱,王爷一片忠心,清君侧义不容辞!”帐中诸将都是长期追随燕王之人,对燕王爱兵如子,与士兵同甘共苦心存感激,加上屡屡出征已结兄弟情谊,对建文帝才登基一年就百般寻找罪证削藩均心存不满。
喊声四起,每一个人都满怀悲愤地望着朱棣。
“发檄文,讨黄子澄、齐泰!”朱棣冷然道。
“报!长兴侯领军三十万至真定驻扎!”
军情接连传来。都督徐凯领兵十万人扎营河间,都督潘忠驻莫州,都督杨松率军九千人为先锋扼雄县。
朱棣的手点在雄县,轻蔑一笑,“趁其部署未定,先拿下雄县!”
“王爷,为何先攻雄县?”右先锋张信有点儿疑惑,照地图所示,如果燕军绕过雄县直攻莫州,则真定便成孤城。
朱棣目光扫向众将,摆了摆手道:“我燕军实力比不过他们,当然要捏软柿子!”他的神情引来众将阵阵笑声,帐内空气轻松起来。
他眨了下眼睛,看向担任左副将的尹白衣,笑问道:“白衣以为如何?”
粗犷的脸上掠过笑意,尹白衣恭敬回道:“攻陷雄县,可振士气,况且敌先锋被灭,潘忠必引兵来救。我军只需设伏月漾桥,便能出其不意拿下潘忠,莫州不攻自破。”
众将这才明白朱棣的用心,均佩服有加。
锦曦站在一旁偷笑,正笑朱棣又用他人之口道出自己意图,一道似羞似恼的目光扫过来。锦曦马上挺直了背,向朱棣眨巴了下眼睛。
她瞧着朱棣故意背转身掩饰嘴边的笑意,低下头忍不住也笑了。
八月十五日夜,燕军攻破雄县,杨松全军覆没。继而在月漾桥伏击潘忠援军,大败其众。二十五日,燕军直捣真定,与耿炳文激战滹沱河北,斩首三万余众,大败之。耿炳文退守真定,高悬免战牌,守城不出。
燕军大营内,朱棣满面愁容,一拳狠狠打在地图上,咒骂道:“耿炳文这老匹夫,不论如何叫骂都守城不出,这已经三日了,如何是好!”
燕军众将都明白一个事实,自己兵少,且长途奔袭,若是再拖下去,粮草补给都会有问题,而拿不下真定就打不开南下的缺口。
锦曦紫衣银甲坐在朱棣身旁。真定易守难攻,却不是全然没有办法。她把目光投向燕十七还有尹白衣。
三人对望一眼,对彼此眼中的意思了然于胸,燕十七便出列道:“唯今有一计,反间!”
反间?朱棣负手沉吟片刻,道:“十七,你救出世子,皇上便不会再信你,如何反间?”
“流言是无形的刀。这一月来我们连克数城,而耿炳文大败。皇上必以为他人老心虚,闭城不出是怕了我军,定心急如焚想他出城迎战。”锦曦清越的声音像八月山间的溪流,冷却了朱棣的急躁。
他微微一笑,接口道:“谁知耿炳文却是算准了我燕军人马少,补给又不足,想拖死我们来着。”
两人目光碰在一起,锦曦双眸流露出一丝俏皮。那种心意相通让他二人感觉无比的喜悦,把久攻真定不下的焦虑冲得淡了。
果然不出十日,南京圣旨传来,着耿炳文回京述职,令李景隆代之。
耿炳文回京后两天,真定被燕军攻占。
李景隆代耿炳文成为征虏大将军?消息传来,锦曦心中慌乱。多年来对李景隆莫测的感觉让她心中无底。此时真定已攻破,燕军在进攻中逐渐壮大,已由初出北平的六万人发展到十八万人马。
军情传递得极为迅速。李景隆直接出兵河间,围攻永平,永平背靠山海关,李景隆此举是想断掉燕军的北方后援。
“高煦,你领军十万速速前往永平!增援那里的队伍,一定要解永平之围!”朱棣下了重注,李景隆令江阴侯吴高围攻永平,朱棣决定重兵解永平之围,以诱李景隆来援。诚如当日攻雄县伏击潘忠用的策略,想以少胜多。
第四十二章慨然靖难奋起兵(2)
锦曦一听就急了,如何敢让高煦涉险,李景隆围攻永平,万一大军突然来援,朱高煦如何是他的对手,她当即道:“王爷,我一同前往!”
“不行!”朱棣想也没想一口地回绝。
他心知肚明,锦曦的武功在乱军之中起不了多少作用,燕军的实力也比不过李景隆的。李景隆出兵河间,围攻永平是势在必得,这一战肯定惨烈,他不想锦曦去涉险。
锦曦却放心不下朱高煦,也想去会会李景隆。不等她说话,燕十七已出列道:“世子年轻,十七愿护世子前往。”
锦曦愕然,抬头看到燕十七星眸带笑,锦曦嘴动了动,却什么话也没说出口,险些落下泪来。燕十七定是知晓她担心朱高煦,所以才请令前往。这么多年,他一直默默在她身边,即便白衣出任要职,而他只做她的护卫。如今,更要因她担心儿子而请令出征。
“十七!”
燕十七英俊的脸上依然带着从前那阳光般的笑容。一晃十来年,除了神色更为坚毅,说的笑话少了,他依稀还是当年的那个阳光少年。
“我定护得世子平安!”燕十七说这话时目光炯炯地看着朱棣。
朱棣想起当年在吕家庄燕十七无所畏惧地与他对视,此时,他从十七眼中看到的却是一份恳求。
朱棣重重地点了下头。燕十七笑了,对四周将士一抱拳,“十七随世子去了,定不负王爷厚望。”
十万人马迅速集结,直奔永平解围。
才三日,锦曦就有度日如年的感觉。九月秋风乍起,天上朗月如钩,照着营地一片寂静。她站立在星空下南望,心中牵挂着朱高煦和燕十七。
脚步声在身后响起,虽没有回头她也知道必是朱棣。
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