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江水暖-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算盘打得精;魏阙也不是省油的灯,打得更精明。

    庄少游闭上眼,想起了之前的一幕。在攻城之前;一群人包围了他的营帐,打头之人正是关峒,二话不说;上来就抓了他。

    他厉声质问关峒:“放肆;你要做什么?”

    关峒冷笑一声:“我做什么,庄将军心知肚明。”

    庄少游当即心头咯噔一下。

    再见关峒命人搜查营帐;庄少游面上强自保持着镇定;声色俱厉:“你以下犯上;我定要向皇上参你。”

    关峒不以为然一笑;继续命人掘地三尺的搜查;终于在床脚那块地里挖出了一个木盒。

    那木盒里,是魏闳写给他的信;魏闳命他将他派来的死士安插到军营当中。

    论理,他应该将这封信阅后即焚;然庄少游到底留了一个心眼;他怕狡兔死走狗烹,也怕若有万一,魏闳将所有罪责推到他身上。之前魏闳所作所为到底让他胆寒,故而留了一手。

    嗒嗒嗒的脚步声,拉回庄少游的思绪。

    “王爷!”门口传来恭敬的行礼声。

    厚重的布帘被掀起,魏阙高大的背影出现在门口。

    关峒几步上前,双手奉上书信:“王爷,找到了。”

    魏阙接过信,扫了一眼,嘴角掀起一个凉薄的笑容:“原以为你也算是个聪明人,可惜也不过如此。”

    庄少游脸色一白。

    魏阙笑了一下,转身离开。

    独留下脸色惨白的庄少游,他何尝不知此举冒险,然权势动人心。

    魏阙步步紧逼,魏闳已无招架之力,再这么下去,魏闳座下太子之位,早晚得易主。

    漫说魏闳做不到无动于衷,庄家也难袖手旁观,为了扶持魏闳,庄家明里暗里做了多少事情,魏阙绝不可能绕过他们。

    身后已经没有回头之路,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可是终究功败垂成,好不容易魏阙受伤了,又将他引到鱼龙混杂的战场上,可惜,还是功亏一篑,时也,命也!

    大步离开的魏阙,遇到了回来的娄金,他满身狼狈,身后还拖着伤痕累累的吴世邦。

    不久前还玉树临风的太子,眼下一张脸肿如猪头,只有躺在地上□□的份。

    魏阙看一眼双目赤红,压抑着杀气的娄金,拍了拍他的肩膀:“她的尸首我让人带回来了,你去看一看吧。”这个她指的自然是骊姬。

    娄金嘴唇颤了颤,朝着魏阙郑重一拱手,跟着领路的亲卫离开,经过吴世邦身边的时候,泄恨一般踹了一脚。

    吴世邦惨叫一声,怒瞪娄金,目光恨不能在他身上搓出几个窟窿。

    娄金还以更凶狠的目光,若非留着他还有用,娄金恨不得把他剁成一节节去喂狗。

    在这样的目光下,吴世邦不禁打了个哆嗦,余光瞄到边上的魏阙,一颗心一沉到底。

    被俘的太子,父皇会如何取舍,他那群兄弟们呢?

    吴世邦浑身发凉,就像是在数九寒天里被人浸在了冰水下。

    魏阙立刻派流星马将此地情况报京城。

    拿到密折的皇帝又喜又怒,喜的自然是顺利拿下青州,还擒获吴世邦,怒的则是魏闳,竟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出幺蛾子。他难道不知道若魏阙出个意外对战局的影响吗?这个儿子,眼里只有他自己的利益,根本不在乎大局。

    这个孽障!皇帝怒不可遏,却没做什么。眼下局势未定,部分将领拥戴魏闳,皇帝也不好轻举妄动,以免引得人心动荡。

    故而去信魏阙大力安抚,回头定然给他一动公道。同时发国书至夏帝吴章,要求用边境五个城池交换吴世邦。

    与此同时,王培吉叫苦不迭,吴氏因为吴世邦被俘,吴、魏暂且止干戈,魏家便有了更多的兵力来对付王培吉。

    王培吉盛怒之下,一日之内连发三封密函给夏帝。

    夏帝无奈之下,忍痛放弃吴世邦,另立吴世邦胞弟吴世达为太子,吴世邦成了弃子。随即举全国之力出征,誓要报仇雪耻。

    周帝王冲也同时增兵二十万。

    魏家这边将士再剽悍,在此攻势之下,也不免捉襟见肘,疲于应付。眼见着局势越来越不利,周朝内部发生了一件大事。

    周帝旧伤复发,陷入昏迷,王培吉之弟王培其把持朝政,控制了京畿一带,大有改天换日之势。

    身在前线的王培吉又惊又怒,大骂王培其这个愚蠢如猪的弟弟,居然在这个时候拖他后腿。

    王培吉陷入两难之地,好不容易将魏秦逼入绝境,倘若现在离开,之前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不说,往后只怕再难有这样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可若是继续和魏秦死磕,便是胜了,自己也得伤亡惨重,拿什么去夺回京城。到头来,一切都得便宜了王培其这个混蛋。

    几经考量之后,王培吉咬牙切齿的决定带兵回夏夺皇位。

    王培吉一走,魏秦这边压力骤降,倒霉的便成了吴夏,继失了青州之后,徐州也开始岌岌可危。

    ~

    捷报频频传入京城,京城百姓欢喜如同过年,可在这欢喜之中,又掺杂了一份好奇。

    坊间流言,太子遭人魇咒,失了神智。

    这等流言,宋嘉禾自然也听说了,拐着弯也没从长辈那打听来一星半点的口风,宋嘉禾也就不再打听。

    因为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摆在她面前,林氏重病。

    入了秋,林氏就病了,一直不见好,到了冬天,已是病入膏肓。

    几位御医摇头叹息,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暗示可以准备后事了。

    两个弟弟彷徨不安。温氏怀着双胎,四个多月看起来就像六个月,且妊娠反应有些大,自顾不暇。宋嘉禾哪敢让她操心,便搬了过去。

第一四五章() 
屋子里萦绕着浓郁的中药味;让人忍不住的心头发闷。

    沉香院里伺候的丫鬟们见宋嘉禾来了;赶紧迎了上来。

    主母行将就木;这些丫鬟们个个如丧考妣;难过之中还夹杂着几分前途渺茫的担忧。

    宋嘉禾走到床畔;只见躺在床上的林氏脸颊凹陷;脸色发青;一点血色都没有。

    “今儿吃得下东西吗?”宋嘉禾询问。

    敛秋抹了一把泪:“夫人只喝了点参汤和药。”

    宋嘉禾点了点头,静静的注视着林氏,说不上自己现在是什么感觉。前世;她死了,她也活得好好的,还能活很久的样子。

    这辈子;却是……

    这个变化是她带来的。若说后悔;还真没有,只是觉得世事无常。

    驻足片刻;宋嘉禾轻声道:“好好照顾夫人;要什么只管派人来和我说。”

    敛秋垂首应是。

    宋嘉禾便要转身离开。

    “老爷。”气若游吟的声音传来。

    林氏嘴唇开开合合;发出微不可闻的动静;她在喊宋铭;可是宋铭还在前线指挥作战。林氏病重的消息,早就传过去了;宋铭回信让好生医治,旁的也没有了。

    在这种紧要关头;宋铭不可能丢下前线将士回来。倒是宋子谏;已经在赶回来的路上,前线少他一个不少,多他一个也不多。建功立业的机会以后还会再有,但是母亲只有一个。

    唤了两声,林氏眼皮颤了颤,徐徐睁开眼,哑声道:“老爷还没回来吗?”

    说话间,她发现了站在不远处的宋嘉禾。

    怔了一瞬,林氏眼底忽然涌现巨大的欢喜:“卉儿,卉儿,你来看娘了。”

    她挣扎着要撑坐起来,可浑身软绵绵的,一点劲都使不出来,只能急切的望着宋嘉禾,不停呼唤:“卉儿,你快过来,卉儿,娘好想你。”

    敛秋央求的望着宋嘉禾。

    宋嘉禾抬脚走了过去。

    林氏一把抓住宋嘉禾的手,泪水潸然:“卉儿,娘错了,娘不该那么那么惯着你,娘应该好好教你道理,娘错了,娘知道错了,你原谅娘好不好?”

    宋嘉禾垂眼望着她的手,林氏的手已经瘦得脱了型,骨头上面只搭了一层皮,看起来有些骇人。

    大颗大颗的眼泪,顺着林氏的眼角滑下来,她嘴唇哆嗦着,目光期盼的望着宋嘉禾。

    宋嘉禾轻轻地点了点头,她命不久矣,就让她高兴点吧,毕竟她生了她一场。

    林氏几乎喜动于色,握着她的手说不出话来。

    最后,林氏哭得晕了过去,她实在是太虚弱了,一场哭耗尽了她所有的力气。她晕过去的时候还抓着宋嘉禾的手不放。

    望着紧紧握着她的那只手,宋嘉禾掀了掀嘴角,慢慢的掰开,随后将她放进被子里。

    林氏走的那一天,宋嘉禾正在整理账册,青书匆匆忙忙的跑进来:“姑娘,夫人不行了。”

    宋嘉禾心头一跳,一边往外走,一边吩咐:“你去通知祖母,再派人去给外祖家传个信。”走出几步想起来:“二哥,阿谆,阿谚那儿通知了吗?”宋子谏五天前赶了回来。而宋子谆与宋子谚,因为宋嘉禾怕他们来不及见林氏最后一面,遂在宋老夫人那求了通融,请了一位师傅到齐国公府暂住,两个小的暂且在家学习。

    “世子少爷那儿应该通知了,奴婢派人再去看看。”说罢,青书连忙下去安排。

    宋嘉禾疾步赶过去。

    沉香院里,林氏破天荒的坐了起来,宋嘉禾一进门就知道她这是回光返照了。

    更早一步赶到的宋子谏与温氏站在床前,两人眼眶都有些发红。

    见到宋嘉禾,靠坐在床上的林氏嘴唇颤了颤:“暖暖。”

    宋嘉禾嘉禾脚步一顿,慢慢走了过去。

    宋子谏往边上走了走,让出位置来。

    林氏细细的看着她,目光在她脸上绕了又绕,似乎要把她的模样刻到脑子里,她吃力向宋嘉禾伸出手。

    宋子谏望着宋嘉禾,目光中带了一丝央求。

    宋嘉禾垂了垂眼,走过去,伸出了手。

    林氏受宠若惊一般,紧紧抓住宋嘉禾的手,眼底浮现水光:“对不起,暖暖,对不起,娘对不起你。”说到最后已是泪如满面,她这一生,最对不起的就是这小女儿。

    宋嘉禾望着泪流不止的林氏默不作声。

    “下辈子,下辈子,娘一定好好补偿你。”林氏泣不成声。

    宋嘉禾却是在想,若有下辈子,她不需要她的补偿,只希望和她做陌生人。

    “娘!”宋子谚大哭着跑了进来,到了床边。

    宋嘉禾顺势抽回手,还让开了位置。

    手里一空的林氏愣了下,心头狠狠一刺。还没得及痛,就被小儿子抱住了胳膊,宋子谚哭的满脸都是眼泪,上气不接下气。

    宋子谆紧随其后而来。

    看着两个还未长成的儿子,林氏一手拉着一个,哭的不能自己,他们还这么小,她却没机会看着他们成家立业了。他死了,以宋铭身份肯定会续弦,那会是个怎样的姑娘?只一想,林氏就觉喘不过气来。

    哭了好半响,林氏拉着宋子谏,殷殷嘱托,让他一定要照顾两个弟弟。至于宋嘉禾,她实在没脸求什么。

    悲悲切切之中,宋家人和林家人陆陆续续抵达,又是一通哀哭。

    宋嘉禾垂首立在一旁,被宋子谚突如其来的一声高亢的‘娘’,引得她看向床榻。

    林氏已经没了动静,双眼依旧望着门口,似乎在等着什么人,可惜终究没有等来。

    林老夫人哭得差点撅过去,在两个儿媳的搀扶下才没有瘫软在地。

    林氏的葬礼办得颇为风光,大约是为了安抚连妻子最后一面都没见上的宋铭,皇帝派魏廷代表皇室前来祭拜。魏闳还在禁足当中,魏阙又在前线,这个差事只好落在了魏廷身上,不过魏廷并不乐意,比起被拘在京城,他更想去前线建功立业。不过皇帝怕他去了不是帮忙,而是拖后腿,这儿子莽撞,说不得就昏了头。

    魏闳的前车之鉴犹在,王家兄弟更是内斗的轰轰烈烈,皇帝可不想再出幺蛾子。

    林氏头七过后,腊月已经过了一半,京城的年味越来越重。

    不过边关的战火并没有要过年而暂停。继青州之后,徐州也被魏阙收入囊中,大军直逼吴夏都城扬州建康。

    夏帝吴章夙夜难寐,几次三番向王培吉求援。

    王培吉倒是想帮他,唇亡齿寒。魏灭夏,实力大增,只怕周再无逐鹿之希望,可谁让他摊上一个倒霉弟弟,目光短浅,只看得见眼前那点利益。竟然在这要命的关头拖他后腿。

    十月二十六,周帝王冲驾崩,祁王王培其登基,还罗列二七条罪状要问罪王培吉。

    王培吉差点没被他气死,眼下兄弟俩正掐成一团,哪有余力管吴家那摊事儿。

    待到二月初八,王培吉终于收拾了自己的败家兄弟,夺回皇位,稳定朝纲。再去看吴夏形势,恨不得把王培其的尸体挖出来鞭尸。

    赫赫吴氏,占据,青、徐、扬三州之广,竟然只剩下建康这一座都城。

    眼下,建康已经被魏阙领二十万精兵围了一个多月。

    建康城墙高而坚,兵多将广,防御严密,强攻势必损失惨重,故而魏阙挖沟筑垒,围而不攻。一边令附近百姓日日夜夜在城外哭喊,呼儿唤孙,一边想方设法在建康城内散步降而不杀的消息。

    短短一月内,就有八个将领想以城倒戈应秦,不过尚未没来得及行动就被发现。更糟糕的是几处粮仓接二连三被细作焚烧殆尽。

    待到三月,城内开始缺粮,到了四月,莫说百姓,便是王公贵族也断了炊。

    城内百姓与守城将士冲突不断,一方要开城门求活路,一方奉皇命守城门,到了后来每日都有流血事件发生。

    四月二十八当晚,北城门被饥/饿/难/耐的百姓打开,秦军蜂拥而入。

    自知大势已去,夏帝吴章命心腹绞杀龙子凤孙与嫔妃之后,自刎在龙椅上。堂堂吴夏就此灰飞烟灭。

    闻讯当天,已经登基的王培吉在御书房砸了一套汝窑茶杯,再一次冒出了想把烂掉的王培其挖出来鞭尸的念头。若非他捣乱,魏秦岂能如此顺利拿下吴夏,起码也得大伤元气一番,届时,他们王氏正可趁虚而入,可现在他自己也伤筋动骨,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此时此刻的洛阳城,已经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建康城破的消息传来,饶是情绪内敛的皇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也难以自持的激动到满面红光,喜形于色:“靖王真吾家千里驹,必成伟器!”

第一四六章() 
此言一出;举朝哗然。

    一些大臣忍不住拿眼去瞟前头的宋老爷子和庄克勤;前者代表靖王;后者代表太子。

    宋老爷子神色如常;仿佛皇帝夸赞的不是他未来孙女婿。

    庄克勤肃着一张脸;他皮肤黝黑;一般人也看不出情绪;不过有些人自觉透过表象看见了庄克勤皮下的愤怒。

    太子还在因为河间之事闭门思过,靖王却是屡立奇功,在民间军中威望如日中天;高下立见。

    龙椅上的皇帝,居高临下审视文臣武将,不安;高兴;惶恐,犹豫……不胜枚举。

    这些反应都在他意料之中;征夏大捷;之前那些帐也该算一算了。

    魏闳实在是令他失望透顶;一些小错;他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糊弄过去。

    可他竟敢在王吴联手,形势那般险峻的关键时刻;派死士刺杀魏阙,丁点不考虑对战局;对整个大秦的影响。

    王培其可不就是个最好的例子;若非他在后头捣乱,王周不会内乱,以至于无暇攻打大秦,大秦也不可能在一年内灭夏。一个不好,大秦甚至可能在夏周联合下,兵败如山倒,多亏了王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