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斤的存粮,也不用担心没得吃。主要是担心,战事拉的时间太长,明年朝廷会加收税赋。甚至会到民间来拉壮丁。
经过两三年的归整,余家庄这边两家的田地山头算是全部弄好了,各家都有一百多亩田,山头也打理得非常齐整。甚至连附近的一些荒地也被佃农们开垦出来一部分。惜日荒凉的余家庄现在可是北县县郊最好的一条村落了。当初那些连饭都没得吃的佃农们现在家家都稍有余粮,日子过得红火起来。特别是因为大家的孩子们都跟着曾家的孩子们一起练功夫,打猎的功夫见涨,人人都能给家里添些收入。所以余家庄竟飞快的成了北县有名的富裕村。
不得不说,这算是余明仪与耿秋的功劳。县里稍微有头脸的人家都派人来这里考查,想到这里来买山买地,不过最好的地方已经被余明仪与耿秋拿下了,剩下的可就比这差多了,但价格反而涨了起来,各人左想右想,又觉得不划算,正好县太爷也不想令他们到余家庄来,因为他怕会给耿秋和余明仪带去麻烦,这些人参差不齐,怕不太可靠。
为了防止再有这种事情发生,县太爷干脆私下底透露给二人,想让他们把附近的几座山头全买下来。两人商量了一下,觉得也行,但要是全拿下来,他们又吃不下去,就稍带上了北县县来上头派来的两位训导,刘知华等几个举子老爷。他们相中了离余家庄不太远的几个小山头。他们手头上都不太富裕,想要拿三百多两银子还是不太容易,不过两人还能凑一份。
于是余明仪与耿秋他们两家就又各花了六百两,把相邻近的两个山头全买下来了,这几座山头要比先前的两座差一些,又是一次性拿下,价格就便宜些,各家拿了二个,加起各家有三座了。因为现在的价格比之前他们拿的三百两,上涨了一成。
只不过,这样一来,余明仪家就又把手头上的一点余钱全光花了,因为他们这三年的收成全部没有卖掉,光是养着山和田了。耿秋这五百两,还是上回曾大山给的呢,阿昊走的时候,带走了千两银子的药,加上这次的花用,只剩下五百两了。
好在阿昊这回有了俸禄,家里的收入增加了。耿秋也就不用太担心了。要不然,他还不敢花这五百两了,要知道,阿昊走的时候,可是把阿牛与宁哥儿两个孩子,以及曾家一家子孩子与三叔三婶都交给了他。他肩膀上的负担也不轻呢。光是吃吃喝喝,他倒不担心,可是两个孩子读书可得花不少钱,还得为他们娶妻成家呢。
这次开荒,可不用四处去找佃农了,因为庄子上的佃农们一听到消息,就各自把自己家的亲朋好友们带过来了,人手立马就足足的了,以往常一样的办法,大家都很满意。根本就不用耿秋和余明仪多操心,人家就办得好好的。都是有例可循的啊。
如是,很快就到了第二年,除了刚开始的时候阿昊写过两封书信回家,第一封信就是讲他刚到了平王手下时发生的一些事情,第二封则是到达新洲附近写的,讲了他们一路行军的一些事情,信都很简单,让他不要担心,照顾好家里人。耿秋连回信都没有给他写,因为不知道能寄到哪里去,也不知道他能否收得到。
其实就连这两封信,也是平王令大家写的,不过是给家人报个平安罢了。因为大家都知道,真正进入战乱区,就不可能与家人有书信往来了,并且说不得明天就没命了呢。
因家里的事情着实也太多,并且耿秋还要帮余明仪管事,他也忙得没时间东想西想,现在他和余家各多了两百亩田地和两座山头要处理,佃农也增加了不少。现在的余家庄可是一个拥有六七十户佃户,近千人的大村落了。大大小小的事情真不少,人多嘴杂,还时不时的会有一些小龌龊发生。
耿秋不仅要管理好佃农们种田的这种大事,还要调停他们之间时不时发生的一些矛盾。弄得他恨不得把自己掰成几半才好呢。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夜里也差不多要忙到半夜才睡。就连阿牛也送到县学去读书了。县学现在夫子多了,也就顺应了民意,开了蒙学班,专收六七岁的小童。阿晚虽然还不够年纪,但他天资聪慧,又一向和阿牛在一起玩,余明仪也就狠狠心把他也送进了蒙学,和阿牛一个班。
就这样忙忙碌碌,很快就到了秋天,还没开始秋收,朝廷就下了旨意,加收秋税。农户们叫苦不跌,但也不敢违抗命令,因为人人都知道在打战,总不能让用生命在冲锋陷阵的兵将们没得饭吃吧。
“要是收不够,可怎么?”耿秋问余明仪,虽然余家庄不用交税,但耿秋很担心,迟早轮到他们。
“能怎么办?我们现在怎么也算是大户了,多少要交点。好在我们一直在存粮,也不至于影响自己的生活。我怕的就是,会有官员趁机收刮民脂民膏,到时候弄得天怒人怨就麻烦了。”余明仪说。
他比耿秋消息灵通多了,周大人现在又升了官,朝中的事情自然知道的很清楚。朝中至平王领兵出战后,其他几位皇子也都不象以前那般缩着,人人都领了差事,个个表现非凡。反而,太子一系因在北凉失守一战中,损失了不少心腹,又后拆损了其外家的嫡亲表哥及其带去的一干嫡系人员,以至于太子一系的威风比往年差了不止一星半点。最重要的是,皇上对太子也不象之前那般喜欢了,前段时间甚至还指责了皇后。太子现在是腹背受敌,各兄弟虎视眈眈,人人都有自己的一派势力,矛盾全都指着他,简直令太子度日如年,现在太子的地位及及可危,说不准哪天就换人了。
朝中如果不稳,又逢战事,肯定会引发更多的冲突,眼下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大乱子要出。好在,北县是个地处偏远且贫困的地方,这个时候反而算是安全的地方了。周大人,早就要余明仪多做准备,不仅仅只是要存够粮食,还要收集一些有点功夫的护院,为的就是怕有人乱中发难。
“这个可真难说呢。我只盼着平王能快点打赢,搬师回朝。”耿秋叹气道。
朝中各皇子各自为政,人人都想把太子搞下台,自己上位。没事都要找点事出来,何况现在还正是多事之秋呢。
“没那么容易啊。北蛮人占据天时地利,平王又带着一队养尊处优的污合之众,就算人人都是高手,可要收复这些人,令他们老老实实的打战,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更何况就算他打赢了,如果不能得到好处,你说他会老老实实的当个亲王吗?说不得,更大的乱子还在后头呢。?”余明仪的分晰也极有道理。平王拿命在外头拚,凭什么便宜其他人。
“哎哟,烦的很。我们现在先解决眼下的麻烦。要不,我们先各自拿五千斤粮食出来交给朝廷。”耿秋问。
“不妥,不如我们先各自交一千斤粮食出去当税。一千斤也不算少了。县太爷自便心里有数。往后,要是朝中再来收粮,我们再各自交五千斤出去。不得一次交太多。”余明仪说。
“我明白了。”耿秋嘴里答应着。心里暗道,自己果然不懂这些,粮食就算再多,也得用在钢口上。要不然,还不是出力不讨好啊。更何况,他们两家也不过是各自有两万斤的存粮罢了。就算这一季再收个一万斤,其实也没多少啊。人人都有一大家子要吃喝呢。
一时间,两人皆沉默不语,心里头都知道,往后的日子更难过。
手机本章:
最新下载和评论:
为了方便下次,你可以点击下方的加入书签记录本次(正文 第66章 扩张)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谢谢您的支持!!
第67章 动荡()
,更新快,,免费读!
且不谈余明仪与耿秋的思量,平王此刻却正在大发脾气,“本王在这个鬼地方玩命,他们倒好,居然敢克扣粮草,兵士们吃不饱肚子,哪有力气去拼命。”
“王爷,眼下可不是发脾气的时候,得想个法子啊。眼看着新粮刚上市,还不趁机多弄点粮草,冬天可怎么过?”左右各人不停的劝道。
“曾百户,我记得你当初来的时候,带着一包吃食,闻着还很香,是怎么弄的?”平王问。
因这批的粮草,居然有大一半都是乱七八糟的杂粮,余下的一小半糙米中还掺杂了不少的沙石,并且所有的粮食都是存粮,有的都生虫子了,平王见了简直怒火冲天。
“回殿下,就是把所有粮食炒熟,再混和在一起磨成粉,掺入盐,吃的时候极方便,拿开水一冲就行。而且保存的时间很长。”阿昊说。
“咦,这倒是个法子。”平王一听,大喜,连忙吩咐下去,先把沙石淘出来,再把粮食加工成粉末。反正现在他们呆得地方,冬天长,这还不到九月,就开始飘起了小雪,一锅水烧开都得费不少柴,这些存粮杂豆光是煮熟都得花不短的时间呢,往后更冷,连柴草都极缺,还不如趁现在天气较好,先把粮食全弄出来,往后只需要烧开水就可以了。岂不是又省时间又省柴草啊。
说来,平王他们这一出来,就快有一年的时间了,虽然守住距离新洲最近的济洲府,使得北蛮族没能再进一步蚕食大庆朝的地方。但其实这个济洲,在平王没来之前,早就遭受过北蛮军的洗劫。幸好,当地百姓在济洲守军与知府的带领下,顽强奋战,在就要拼得山穷水尽时,平王率领的大军正好赶到,要不然,济洲府早就成为北蛮人的天下了。但济洲府下辖的几个县却多半失守了。
可以说,平王的到来,也不过是将将守住了济洲府最中心的地方,所以说他们的日子也极不好过,在附近享受不到一点儿帮助,这儿没有给他们留下一点儿余粮,百姓早就流离失所,田地一片荒芜。他们占据的这个地方,位置极其重要,与新洲隔着一条大河,两边又是高山,当初抢夺下这个据点,可完全是用人命换回来的。
平王来到这里的第一场大战,就是抢夺这个据点,当时死了四万人,还不包括先前就死守在这里的济洲守军与百姓。那时候,平王的命令是:“就算是死到最后一人,也要死死守着这里。”
所有兵士,前赴后继,一连十天十夜,是北蛮人在发动这场战争后,第一次遭受到的最大反击战,打得最后,北蛮人自己退缩了。因为平王带来的十万大军,源源不断,不论生死,很显然是打着就算拼到最后一个人,也不退缩的主意。不仅如此,因为这批人当中,有不少功夫高强的好手,一人可当十人用,特别是有几个神射手,射杀了当时的北蛮族大将,更是折损了他们不少人马。大将一死,北蛮人瞬间军心溃散,平王趁机把他们驱离了济洲府。
北蛮族当时也是一念之差,使得平王得到了这个据点,然后双方开始了拉据战。平王接守济洲府后,本地留下来的,还有战斗能力的,包括百姓与军士合起来不过区区千人了。连知府都战死在城墙上。
平王清点战场,又加强了几个需要特别防守的地方,还来不及喘口气,北蛮族人就又大军压进,很显然他们也明白了,如果不能拿下济洲府,他们将永远也不可能挥军南上。幸运的是,平王这次战据了天时地利,正逢了一场大风雪,实在是太冷了,北蛮族人自己又主动退回去了。
如是,平王总算是安全的度过了一个冬天,得到充足的休养。而期间朝廷增补的兵士与粮草也及时赶到,春天的战场,平王实力大增,与北蛮族人又拼个你死我活,但双方都没得到多少好处。
如此三翻五次之后,朝中的粮草不仅不能极时到达,还遭到克扣,兵士们的日子极不好过。与北蛮族的战争,几乎就没消停过。一月总得打一二场,很显然北蛮族也明白,不趁机拿下济洲府,等大庆缓过来,迟早得把他们驱逐回北蛮。所以北蛮人也很拼,就没让平王安宁过。
平王当初带来的不止是京都中的杂牌军,还有一路过来的所有地方驻军,都被挑选了一部分精良,总共也是凑足了十万大军。
可是这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折损了大半的人员。现在留下的兵士不过四五万而已,前几次朝中派来增援的兵士还能一次来个五六千人,后来就是三两千人,现在居然才能来个千儿八百人。兵士和粮草都得不到充足的补充,反观北蛮族,人家现在却得到了较好的休生养息。
北蛮族占领北凉新洲和半个济洲后,把自己子民中的青壮年全带了,不仅大力种田,巩固自己的地盘,还不停的进攻,以图拿下全部的济洲,以至于平王不得不驻守在济洲府,拼尽全力的和他们打拉据战。如果突破济洲府这道屏障,北蛮人挥军南上将十分轻松,因为往南,基本是平原,易攻难守。
只是每打一次,大庆军都损失不少的兵士,正经算起来,大庆朝已经折损了近三十万兵士,而北蛮族死伤还不到大庆朝的一小半。前头两次折损的二十万兵士又是最强的精锐部队,以至于留给平王的这支军队就是个杂牌军,特别是后来从各地方抽调过来增援的兵士不是老弱病残就是新兵蛋子,基本都是来送死的。几乎没什么战斗力。
搞到现在,平王手下还活着的人,居然大半都是京都各家的护卫队,好在他们在这里打了大半年,倒也历练得越来越勇猛。只是眼下粮草补给一少再少,就麻烦了。谁乐意在这里冲锋陷阵,还连肚子都吃不饱啊,再说了,北蛮人现在可是养得兵强马壮,此消彼涨,拖得时间越长,对大庆朝就越不利。
因得知了处理粮食的好办法,连接几天,平王都抽调了部分兵士帮忙处理粮食,他自己却也急得团团转,他心里十分明白,今年的冬天将是个分水岭。不是北蛮人拿下整个济洲,就是他能往北走一步,所以兵士与粮草都极其重要。可是他一连发了三道急信回去,都没能得到朝中的支援,他很明白,朝中肯定是有大事发生了。
“王爷,有消息回来了。”半夜,除了防守的,大部份兵士都睡了,朱四悄悄的叫醒平王。
“点灯。”平王大喜,连忙起身,接过他埋在京中的暗探带回来的信。
信中寥寥数字,朝中现在出现和派,他们觉得北蛮族越战越勇,怕平王守不住,还不如和谈,把新洲,北凉,济洲等地割给北蛮人。
“哼。”平王大怒,恨不得把信撕掉。朱四捡起信,一目十行的扫过,脸色大变。
“王爷,这如何是好?”朱四问。
“简直是不可理喻。割地赔款,只能令北蛮人越来越强大,迟早有一日吞并大庆朝。”
“就是,眼下他们就这么嚣张,再养几年,岂不是更加兵强马壮。”
“去把几个百户叫来,再把叶先生请来,共商大计。”平王捏了捏眉,心情沉重的吩咐道。
如果朝廷真的选择和谈,他平王就是个笑话,在这里坚持了快一年的时间,历经九死一生,回去后只怕也落不了个好下场,甚至有可能成为牺牲品。
很快的,所有人员到往平王的住地过来。对于平王大半夜的叫他们集合,又没发现北蛮人进攻,大家都不知道是何道理。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发生呢。
邓百户悄声问他身边的张百户:“出了何事?”这两人,原本象是仇人一样,见面就要互相嘲讽打斗,现在反而成了好兄弟,同生共死后,以前的那些小恩怨早就不放在眼里了。
“我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