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捡个将军做老婆-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进山,花了五天,家里三婶带着两个孩子,等得心焦,见他们带回这么多东西回来,倒是乐坏了。在这个家呆了十来天,家里的状况她也明白,穷得很,有了这些东西,真是个让人开心的事情。至少,家里人自己吃的肉食有了。有两个孩子,生活总得开的好一些。肉就是最好的补充。

    至从上次带人去打猎遇上大蠎蛇,村子里的人对于打猎这件事已经没了兴趣,就是这次见他们打的东西多,也只敢在心里羡慕,不好说什么。野猪耿秋依旧在村子里掉,当然是很便宜了,村子里刚收了粮食,家家都拿东西来换,有人拿几斤豆子来,有的拿几斤麦子来,有的拿几斤高粱,有的拿的鸡蛋,有的拿的自己制的咸菜豆酱什么的,反正家里有什么就拿什么来,换回三五斤野猪肉去,给家人改善一下生活。

    两头野猪,最后只剩下半块,四肢和头,其他的都低价换给了村民。这里离镇上太远,弄去,虽然可以多点,还不如在村子里换粮食,虽然价低了点,但抵去来回的时间和人力,也差不多了。并且他们也可以和村民们增加点感情。

    野鸡和野兔子等全部腌制起来,自己家慢慢吃,也没打算拿去。因为家里还不够吃的呢。这次耿秋也留了个心眼,没让大家看到他们有这么多东西。露在外面,大家只见到两只野鸡和两只野兔子。至于那一篓子野柿子,大家倒是不在意,因为家家都有一两棵柿子树,柿子大家不缺。

    晚餐就是野鸡炖菇子,炖了满满一大锅,一家子围在一起饱饱的吃了一餐,看着宁哥儿,吃得满嘴是油,耿秋心想,五天的辛劳总算没白费,就连阿牛都吃了一碗汤呢,小阿牛现在已经长出上下各四颗牙了,什么都会吃,特别喝肉汤。从饭菜的受欢迎程度来看,三婶的厨艺也还算不错。

    兔子皮,也被三叔收拾出来,三婶说:“这些兔子皮毛留着,也可以慢慢凑件袍子,或者做成褥子也行。”反正所有的东西都要善加利用,一点儿都不能浪费了。耿秋在这里生活,发现完全找不到垃圾。因为任何东西都能派上用场。

第25章 想法() 
一场秋雨一场凉,随着连绵的细雨同来的阵阵北风,携卷着落叶漫天飞舞,昭示着冬天快要来啦。

    “哇,好冷。”耿秋拉开大门,一阵风夹着雨水呼啸着穿堂而过,屋里的温度瞬间下降。

    “快关上大门,冷死人了。风这么大,还开什么大门。”阿昊叫道。这一昼夜的功夫,气温下降不少,天气明显的冷起来了。

    因为下着雨,一家人都没有出去干活,其实别说他们家没人出门,整个村子里,也不见有人在外面活动。大冷的天,又下着雨,又不是农忙的季节,没什么事大家都猫在家里休息。吃过早餐之后,阿昊只得在堂屋里打了一趟拳,然后开始教宁哥儿蹲马步。阿昊出生于武将家庭,从小就练功夫,下意识的也开始让宁哥儿学功夫。

    耿秋饶有兴趣的观看了阿昊打拳,平时阿昊极少在他面前打拳。他其实很羡慕阿昊的身手,不过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并且阿昊的功夫都是杀功,动作一点也有优美,一招一式都杀气腾腾的,估计他也学不会。他也不可能和宁哥儿一样从蹲马步学起,反正他现在身手也不差,力气大的很呢,看来繁重的体力劳动,也不是没有好处的,他的体质可比以前强了不知多少,所以还是看看算了。

    “阿秋,这才九月底,就这么冷了。冬天得多冷啊?家里的柴禾怕是不够吧。”三叔问。经过这些天的相处,三叔很显然明白,这些事都得和耿秋谈,阿昊肯定是不管的,他就打猎。

    “烧火煮饭用的柴禾应该够了吧,都堆了那么多。”耿秋不在意的说。不够的话,天气好了,再慢慢去捡呗,反正家里闲人多。这柴禾还真不愁。

    “冬天太冷的话,肯定是要烧炉子烤火的,这些柴禾怕是不够吧。”

    “是哦。不过拿柴来烤火,烟雾大,熏人。只怕烧碳要好些。”耿秋说着,眼睛一亮。

    他在现代生活中,时不时的也会参加烧烤活动,用的都是大根大根的木炭,都是普通的木炭,烧得时候,一开始烟多熏得很,要烧红了烧旺了,才不会熏人。而且小的时候,他在农村生活时,也见过家家户户在灶口放一个坛子,把灶里烧的旺旺的粗木块放进坛子里,盖好,木炭就做成了。这样做的木炭到了冬天就可以拿出来烤火用,大家管这种炭叫桴炭。

    他记得,以前家里没有烧过煤,但奶奶却用这种木炭炖汤,做火锅用,或者冬天烤火用。后来条件好了,炉子烧的都是煤球。煤球很难烧燃,就用这种炭给煤炉子引火,扔几块这样的炭在炉子里,把炭点燃,再把煤球放上去,慢慢就会把煤球烧燃,所以烧煤的人家都会备些这种炭,这种炭来发炉子可比木柴好用多了。

    就是现在,农村有些人家还这样做呢。想到这些,他不禁又想念起家乡的爷爷奶奶。他来到这个时代,都有大半年的时间了,也不知道两老,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他越想心情越不好。

    阿昊监督着宁哥儿练功,一眼瞅过来,见到耿秋脸上表情,不解的问:“秋哥,你怎么啦?”

    “哦,没事,就是在想怎么烧炭的事情。”耿秋说,他也知道,他再也回不去了,想这么多又有什么用呢?只有在心里希望两老能平平安安的度过余年。他们年纪大了,估计也活不了几年了。

    怕阿昊看出些什么来,耿秋连忙问:“三叔,你会制炭吗?”他知道的那种烧炭方式,完全是农村人灶堂里随意捡出来的火炭,不仅量少,品质也不多好,要拿去,这样小打小闹怕是不行。

    “哪里会烧制,就会用。不过炭可比柴贵的多。”三叔笑道。其实他多少也懂一点,但也没什么把握。

    “那只有我自己慢慢试了。”耿秋遗憾的说。

    因为打猎太难了,就算这次的收获不错,下次再去也不一定能有这么多的收获,并且天气越来越冷,在野外生存难度不小。所以耿秋还是希望能多点营生,这烧炭去,山里木材是不缺的,柴不值钱,炭却贵的多。

    如果村子里人团结起来,进山烧几千斤炭,总能赚几两银子。这样于大家都是好事,村民们有了多余的收入,就不会单单盯着他们一家打猎赚钱了。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暂时大家占着他家的小便宜,不会有什么,时间长了,他们经常能去打猎,保不住就没人眼红。

    从阿昊发病时的零乱话语,与他试探宁哥儿三叔得到的信息中,他很是明白,阿昊的父亲是个大官,被抄了家,还连累了出嫁的妹妹。这种大手笔,只有皇权才能做得出来。目前阿昊连带他,这一大家子人都是假户口,这是实在没法子了,才低调的躲在这个穷山沟里。想要安安生生的过日子,这做什么都不能太打眼。一个不小心,只怕就会丢了性命呢。这年头,平头老百姓,可没有伸冤的地方,更何况这一家子还是被皇家所厌弃的呢。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还是小心为上。

    耿秋认真的考虑着,在脑海中搜寻烧炭的资料。他可不敢相信,能随便找到会烧炭的村民,估计这烧炭也算是一门手艺,古代可不比现代,这手艺可是相当保密,不会轻易让外人知晓。再说了,大冷的天,进深山烧炭,这一去一回日子也不短,光凭他这说几句,村民们也不一定乐意去。

    “我先去找村长问问。”耿秋取了蓑衣和斗笠,准备出门。

    “急什么。好好在家歇着吧。下这么大的雨,也不怕淋着了。你这样巴巴的去,是你会烧炭吗?”阿昊说。

    “有点门路。先试试吧。一人计短,三人计长呢。说不定村长会呢。”耿秋不在意的说。他只是提出个可以为村子里带来收入的活儿,至于做不做的成,光靠他一个人也不现实。他明白自己可不比那些个穿过剧里,无所不能,混得风声水起的主角们。

    那些主角,就象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总会有层出不穷的好点子,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显得格外优秀,烧个炭算什么,发明玻璃,香皂香水,酒精,各种吃食,甚至火力强大的武器,等等。都能信手拈来。到了他这里却是连吃饱穿暖都成了奢望啊。耿秋心里大叹:“真真是不公平。”

    早知道要穿到这个史上不知名的古代,大学时就不该学什么计算机,学个农业养殖业什么的,可比这计算机有用的多。再不济,多研究几本穿越红文,学学人家怎样烧玻璃,制冰制盐,酿酒造纸也好啊。这会也派得上用场啊。哪里象他平时只喜欢高科技产品,可那些高档手机电脑啊,在这里有个屁用啊。还不如一个馒头实在。

    “村长会,也不能随意说出来吧。”三叔小心意意的说。

    “就是啊。谁会把独门手艺大大方方的告诉外人。耿哥,我怎么觉得你越来越笨了。”阿昊笑道。虽然他脑子里有些事记不清了,但不代表他就没发现耿秋与以前有些不同,只是无法解释,也不愿意去想罢了。目前来说,他就希望一家子平平安安的。耿秋就算笨了些,他也养得起。反正他是一家之主嘛。

    “嘿嘿。我笨,恩,是我笨。”耿秋气乐了。居然说他笨,真是的。这也太伤面子了吧。

    “哈哈。”宁哥儿忍不住笑出声来。三叔三婶也捂着嘴,不敢让自己笑出来声音来。

    “咯咯,咯咯。”阿牛见到大家都笑了,自己也乐得咯咯大笑起来。

    “你这个小坏蛋,笑什么啊?”耿秋自己也笑起来。胖乎乎的阿牛,可是他一手带大的。孩子也最亲近他,阿昊很显然是不会带孩子的人,他完全把孩子当玩具,就会逗弄逗弄,真正照顾的时候少。他宁愿去多砍捆柴,也不乐意在家带孩子。

    孩子欢快的笑声,打断了耿秋的思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这个冷雨日子里显得格外温馨。

第26章 欢乐() 
烧制炭的事,也急不了这一时半会的,倒是家里的一篓子柿子得快点处理。

    柿饼的做法并不难,耿秋和三婶两人先选了部分适合做柿饼的柿子出来,这些柿子稍微硬一些,容易削皮,先擦干净再削好皮,放在竹簸箕和芦苇编织的帘子上,置于阳光下晒着。竹簸箕和芦苇帘子,是一早就准备好的,这里家家户户除了晒粮食外,也得晒些菜干,萝卜干什么的,所以家家户户都有不少的竹簸箕与帘子。村里其他人家的帘子多半是细竹片编织的。只有他们家的是芦苇编的。入秋时,耿秋和阿昊去砍了些芦苇杆回来,晒干后编成几张长约一米五的帘子,这个很简单。没费多大的事,也就没找其他人帮助。

    正好现在天气晴朗,又有风。很适合晒东西。耿秋本来也只是试做,没想到三婶也懂点制做的方法,两人商量了一下,倒是凑出了柿饼的一整套方法。再者,这些柿子也不值钱,反正山林里多的是,也不怕做失败了,了不起就是浪费些体力,所以一家子人上阵,倒是削了好几十斤柿子晒着。

    按照程序晒几天捏一捏,再晒几天,如此反复三四次,大部份的柿子都很有柿饼的形状了。也有一些发霉的,坏掉的,都捡出来扔掉了。晒的差不多了,好的全部装入坛盖上盖子,没想到,一家人的心血倒也没白费,这第一次做柿饼就做成功了。看着开始上白霜的半坛子柿饼,三婶和耿秋都很开心的说:“呀,还不错呢,等过几天就可以拿出来吃了。”

    “这总有个三十斤重。”阿昊开心的搬起坛子,试了试重量说。阿昊其实是个吃货,只是目前家境太差,有点子好吃的食物,都得留下两个孩子。可这么多的柿饼,孩子哪能吃得完,他完全可以吃个痛快。所以做柿饼他都帮了不少忙,要是以前,这种活儿他哪里会主动帮忙。

    三十斤柿饼,全留下来吃,有点太浪费了,耿秋就想着拿到集市上去。可是在村里问了问,才知道柿饼在这里并不算值钱的零食。因为本地种有大量的柿子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甚至很多人家也会柿饼,只不过他们这柿饼因为是野生柿子,个儿小,但特别甜,比起一般的柿饼来说,味道可能要好一些。就算这样,估计也不了几个钱。想从这个路子上赚多的银子也不现实。

    “早知道,做柿饼这么容易,上次应当多摘些回来的。现在天气凉了,估计晒不成了。”耿秋笑道。如果能做个百来斤拿去,多少可以为家里增加点收入啊。

    “明天再去摘,试试嘛,不行留下来吃柿子也可以啊,而且趁着天气还好,再去弄两头野猪回来拿到集市上去,存点银子。再这几天估计就打不到野物了,得冬眠了。”阿昊说。

    他知道家里只有三两银子了,心里也慌了。时刻想着再去弄点猎物回来换银子。家里多了三口人,花费大了很多。而且有两个孩子,吃的也不能太差。他们这段日子,顿顿都有肉,有鱼的,鸡蛋也没少了两个孩子的。家里的存货的都快吃光了。这样吃下去,整个冬天可怎么办?

    “恩,明天再去吧。”耿秋说,他心知肚明,家里的肉食太少了,更没有余钱,还有很多东西很添制,不去打猎还真不行。

    三个人又进了趟山,这次运气极好。和他们一样,赶在最后的好天气,大量的野生动物出来觅食,他们这次大获丰收呢。没花多大力气,他们就找到了一个小型野猪群,弄到了三头大野猪,两头小野猪,加起来有百斤呢,野兔子野鸡更是各有十多只。野柿子野板栗也弄了两篓子。大鱼更是不少。

    这次走的路线和前几次又有不同,水潭大大小小又见着几个。这里的大鱼更多,完全没人来过。耿秋还挑剔的连三四斤重的鱼都扔回潭里去了,光捡着大鱼带回来,大的有十来斤重呢,小的也有七八斤重。要不是实在是带不回来,是不会这么做的。三个人加上两头骡子,一共也只能带回一千多斤东西,再多,会累坏的。

    为了不引起村民的嫉妒,他们把两头大一头小野猪和多半野兔子野鸡藏起来,准备明天一大早就偷偷拖到集市上去掉。这次的收获太多,不可能在村子里消化掉。并且他们现在也急需赚些银子。只是这么多东西,也不知道集镇上好不好。耿秋心里想着,就算不完,能换回个二三两银子也好,实在不行就留下来,自己慢慢吃,反正不怕吃不完,就当是大家过个肥年吧。

    当天晚上,一头大野猪就在村子里全部换成了粮食。有些人家甚至是赊帐,拿了明年的粮食来充数。基本上这头野猪是半半送的。耿秋就当拿野猪和村民们联络感情了。要不然,会引起公愤的。就算这样,也有人私下里说,“上次带着大家去,一头野猪也没找到,他们自己去,每次都能弄到几头,肯定是故意的。”

    但这话也只敢私底下说说,因为怕下次再也换不到这么便宜的野猪肉了,而且阿昊家增加了三叔这个壮劳动力,现在更不好惹了。三叔明显的比村里的男人们体质好一些,因为他也会些功夫,大家看着他扛着头重快近两百斤的野猪,就知道他也是个身手好的。

    家里留下了一头小野猪和八只野鸡十只野兔子,肉食足够吃了,一冬的粮食也尽够了。所以大家心情都很好。宁哥儿看着这么多的猎物,更是笑得合不扰嘴,他和阿昊一样,是个吃货,而且最肉食。现在家里肉食多,顿顿都有得吃,他也就不用家人都把肉让他给吃了,因为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