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捡个将军做老婆-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结果一出来,简直是轰动朝野,叫好的人不少,但也有人表示其中有猫腻,有人更是直指本次考试的几个批卷官员寻私舞弊,有好事者还把其中一官员与周知府是同年的事指了出来。

    后来,他们五人的试卷不得不全调出来,公示给众人看。不得不说,看到他们的试卷,叫嚷的最欢的人总算是闭嘴了。此举总算是洗掉了染在他们身上的污名。但也让他们的名声,与余明仪的名声更加突出了。

    一般中举后,大家都会直接进京,以期来年春天的会试,刘知华等人也一样,也准备直接从省府赶往京都。而阿昊和耿秋却想要直接回了北县,因为怕阿昊真的怀孕了,总不能让他大着肚子去参考吧,要知道会试可是要进行几天几夜的,普通身体的人都有可能扛不住而生病,更何况一个孕夫呢。

    没想到,还没等到大家启程,就传来了一个惊天大消息。

    刚刚秋收完,边锤就来了大量的北蛮人,不仅抢走了刚收下来的粮食,还杀了不少驻守的边关将士。成功攻陷了北凉边防。

    因每年这些北蛮人都是到冬天才来,大家又忙着秋收,一时不备,竟让他们有如破竹之势,杀出一条血路,成功占领了边陲重地,北凉县。北凉县周边不仅有大军驻守,还有一个近万人口的大卫所,北凉卫所。要知道,卫所里的居民可不比一般农户人家,他们虽然种田,但他们是士兵的来源地,这些人家户户世世代代有人在军部,所有男丁都是从小操练,是可以随时拉上战场的人。

    可就是他们这样的人,居然在一夕之间,几乎就被北蛮人杀得一干二净了。而北凉卫所算得上是北凉县城最后的防守圈了。北凉卫所的失去,令北蛮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北凉县城。

    不仅如此,因为刚秋收完,粮草充足。北蛮人得到了充足的补给后,又增补了大量人马,把整个北凉县区域的百姓军士官员中青壮年小孩子老人全部杀了,只留下一些年轻女性供他们享乐,他们几乎是倾巢而出,看样子是打算定居在北凉了。他们把北凉牢牢的把守在自己手中,准备当成自己的老巢。

    北蛮人聚居的地方,属于西北极寒冷之地,雪山冰河沼泽纵横,良田极少。一年里有半年的时间都是冰天雪地,物产极不丰富。他们大多靠饲养牛羊为生,只是在最热的季节种些谷物充饥。

    因为北凉乃是大庆朝的兵防重地,过了北凉就不是大庆朝的属地了。而北凉县也是离北蛮族最近的陆地了。北凉虽然地位大庆朝最寒冷的地方,但相对于北蛮人来说,北凉却是气候最好的地方,陆地良田也多,能种的庄稼要比北蛮人自己的地方多多了。

    而且北凉与最近的新洲府之间只隔了一条狭窄的大山谷,易守难攻,北蛮人守着北凉,只要截住这个要道,完全可以切断二者之间的交通。因此北凉的失守,对新洲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而新洲只有不到三万的一支军队,而且因为兵器年久失修,将士也多半早就归于田园了,平时真正还保持操练的不过是两三千人,这样的一支队伍,怎么能抵挡得住北蛮族的慢将骑兵。大庆兵将不敢从新洲来进攻北凉,但北蛮人却可以从北凉时不时的反攻,北蛮人完全可以慢慢侵蚀新洲。

    如果新洲失守,就会造成更大的恐慌,因为新洲府是大庆朝的北方粮库,这里田肥水美,算得上是大庆朝北方最繁荣的地方了。最重要的是,新洲府是丘陵地带,没有高山,完全不可能堵得住北蛮人强悍的骑兵。他们可以驱兵直入,四处抢掠,甚至占领新洲府。那个时候,整个大庆朝就危在旦夕了。

    北凉的驻军达十万,居然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消失了。皇上振怒,朝中一片慌乱。而等到这个消息传到京中时,新洲府都处在危急之中了。所有的人都在谈论打战。皇上更是让京都的近卫军们日夜加防,生怕北蛮人打到京都来。却没人想到,应当立即派兵去增援新洲。

    损失了最强壮的北凉大军,而那些朝中大员们却只晓得你推我,我推你,拿不出一个确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只得眼睁睁的看着北蛮人时不时的到新洲来,他们也并不占领新洲,而是不停的派人来抢粮,所过之处,实行抢光,杀光,烧光的三光策略。不过是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新洲的三万军士又戮杀光了,连大半的粮食都抢完了。还把驻守地往新洲递进了十里,直接驻守到了山谷的最前端。

    这时,还有谁有心事,关心明年春天的会试啊。

    耿秋一行十几人,只好依旧回了北县。刘知华阿昊等新科举子,连个簪花宴都没办成,就匆匆离开了省府。

    回家后,阿昊的精神一直不太对劲,晚上甚至拒绝耿秋的求欢。耿和一开始还以为他是怕自己怀孕了,不适宜这种运动。没想到他地开始思考上战场的可能性。从文出仕,是他一早就没有的想法,而且现在这么乱,他也不可能静下心来读书。北凉死掉的十万大军,其中有不少将士,是他的将军父亲带出来的,甚至有些人,他都曾经并肩作战过。

    没想到,在几年前的那场战争中,他们活下来了,现在却死得如此不堪。他怎么也想不通,十万大军,怎么就这么轻易的让北蛮人抢占了北凉县的?他相信如果真正的在战场上撕杀,十万人是不可能就这么快被杀光的。他真恨不得亲自去看看,这其中究竟有没有,不可告人的真相?

    果然,没多久,新洲失守的消息传来。皇帝知道后,当场晕倒。这时候,他才想起曾经驻守在北凉的护国大将军,这位传奇人物,十岁出头就开始在北凉作战,一直到死,近四十年的时间,因为有他,北凉一直稳稳当当。

    太子及其外家,因此受到了极大的质疑,不得已之下,太子的表兄,上书请战。

    原本病歪歪的皇上,终于露出了点笑脸,给他点了十万大军,带着最精良的武器,奔仆新洲。却不想,这群人,也是有去无回,居然连点儿作用也没有起来。这时,皇帝再也派不出兵士了,而北蛮人气势更高,很有挥军南上的势头呢。实在没法子了,皇上就要求所有宗室勋贵家族派人出战。宗室勋贵家族按照等级,家家都有些护卫,多则几百上千,少则几十上百人,这些人平时还多半是吃皇粮的呢。

    这些护卫平时是保护自己家的主子,但非常时刻,皇上一声令下。他们也不得不去作战,他们当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都是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而且身手都不错呢。而这些护卫因为平时各为其主,又身手好,聚集在一起后,很难得有人能指挥得动他们。

    皇上与朝中大臣几经商量后,定下了二皇子平王作为北伐最高将领。普通人哪里能使唤得动这些人,二皇子却不同,一来他是皇子,二来他是亲王,除了皇上和太子,又有几个能比他的地位高呢,第三,他功夫不错,也曾在阿昊的父亲带领下,打过战,立过战功呢。除了平王之外,皇子还指定了几家人必须派出子弟协助平王。这些人家都是本身就与军中有关系的人,他们本来就应当有人出战,只不过现在都在当缩头乌龟呢。

    不过,皇命一出,他们也不得不服丛,家里子弟去打战,总是要带几个好手在身边保护。这么一来,平王带领的这支杂队伍,居然还真的集中了不少厉害人物呢。

    而阿昊也在这时候确定自己没有怀孕,就故意放了消息出去,说他武艺超群,从小熟读兵书,果然立马被人上报,朝中正是缺人的时候,哪能让他呆在家里呢。于是,阿昊就被拉入战场。

65。百户() 
阿昊弃文从武,又是新科举子,人还未入队,就被封了个六品小武官百户,这样官员是可以带亲兵护卫的。他也准备了两人,一个曾大山,一个曾常平,因为手头上得用的人也不多。这两人是功夫最高的,特别是曾大山不说以一挡十,起码也能以一抵三吧。曾常平不过十五岁,看上去不起眼,这几年也越发的成稳起来,因为曾大山是以训练暗卫的手段来操练他们的,所以他虽然功夫不算多高强,但也自有一些真本领。

    与此同时,京中勋贵家出来的子弟,全部封为六品百户,各人带着自己的亲兵护卫,与聚集在一起的,各府里的守卫组成的兵士大部队,由平王带队准备出发。

    阿昊此去也是做了万全的准备。毕竟上战场可是提着脑袋而去的,不能活着回来,一切皆是枉然。所以不仅是要立下战功,还要保证自己得活着回来,最好还是全须全尾才好。

    上头的任命到达之前,阿昊倒是和耿秋深谈了一次,耿秋知道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为将军平反,所以也不可能阻挡他。再加上现在皇命都出了,再阻挡也不可能了。所以,耿秋能做的,就是尽量多给他准备一些必须的装备。

    耿秋首先打制了三张精铁的背甲,其实就是两块圆形的铁片,缝在衣服里,可以护住前胸后背,让阿昊和曾大山两父子带着,打战时穿着,起码可以多一层保护。另外,李大夫还为阿昊三人赶制了不少的好药,外伤的药是一定不能少的,而保命丹,解毒丸一样也不能少。李大夫出品,药品的质量没得说,只不过,光是这几颗药丸,和那几包药粉,就花了近千两银子呢,全是高级货,好些药都是李大夫多年的珍藏呢。

    最后耿秋还给阿昊他们准备了些干粮。新洲失守后,附近的城池也遭到北蛮军的掠夺,各地的驻军基本上都死伤惨重,今年的秋粮基本没有上缴,国家的粮库很显然不充足,谁知道这些人一上战场,吃食准备得足不足。因此,耿秋就把大米大豆芝麻等物炒熟,磨成粉,掺入盐。让阿昊与他的随行人员带上。每人带了约三十斤。这种粉末,可以直接吃,可以用开水冲成糊糊吃,保存期也长,是最方便的干粮,并且发头极大,一小把就可以冲出一碗呢。除此之外,他还准备了不少的肉干让他带上。

    “别再弄了,弄这么多的吃食,怎么也带不下了。再说了,我与大部队集合,大家说不得就有专人管着了。这些东西说不定都会被收缴了呢。”阿昊说。

    “你大小也是一个官,带着东西算什么,这一去都是冰天雪地的,要是有可能,我恨不得押送一批粮草去呢。”耿秋道。他很是担心,那种严寒的地方,别说打战了,就光是要活下来,就得消耗不少呢。而显见得,现在粮草是不齐全的,并且就算有,也没法子送过去啊。

    阿昊走的时候,三个人得到了县衙门的三匹好马,虽不是战马,但绝对健壮跑得快。毕竟他们也算是代表着北县人民出战呢。这一场战事,谁都不好评价,因为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打完,又能不能打赢?

    当三人骑着马绝尘而去后,耿秋强忍着心酸与众送行的人员告辞回家。来送阿昊三人的人不少,有他学院的同窗好友,也有北县的佃户与村子里的乡民,以及北县的县太爷等等。毕竟阿昊现在可是正经的官员了,只要这战场打得赢,他的前途不可限量。说个不好听的,就算他死在战场上,也算是为国捐躯,马革裹尸而还,他的这个官位也会世袭给阿牛。

    而且阿牛还不一定需要上战场。因为他是独子,连个同房的堂兄弟都没有。村子里的那些人,虽然与他们同姓曾,但却算不是真正的血亲了,早就出了不止六服了。而现在他们把户籍又迁入了北县余家庄,自成一族了。

    阿昊做这个举动,也是因为他要上战场了,以防万一,要是他真的时运不济,死在战场上,又或是,很快被人发现他的真实身份,父亲的冤屈洗不清了,阿牛与宁哥儿还需要有人照顾看护。光靠耿秋一个无名无势的普通庶民,实在是太难了。

    北县余家庄,只要有余明仪一天,就没人敢来找事。余明仪如今的声名,响誉整个文人界,他又老老实实的呆在这里,专心教书育人,根本就不碍着谁,这样的人哪有人会和他过不去。

    阿昊一连急行军三天,才遇上了平王领的大部队,验明身份后,总算顺利归队。

    “你就是江淮府的新科举子曾文昊,才任命的百户?”平王盯着眼前的人,眼神发暗,问。

    “回王爷,正是在下。”阿昊面不改色的答,心里却暗暗叫苦。虽然他考虑过,会遇上熟人,没想到一来就遇上了一个最大的熟人。不过认真说来,他和平王也不过是见了几次。更何况平王比他大了五六岁。平王跟着他父亲打战时,他还是个小孩子,跟现在的相貌来比,还是有不少的改变。也许平王只是觉得他眼熟,而并不敢确定他的真正身份。

    “放着好好的学业不要了,要上战场,你不怕吗?”平王又问。

    “学得文武艺,卖给帝王家。”阿昊答。他总不能说出自己的打算吧。这个回答也算是中规中矩了。

    “家里还有什么人?你这个年纪应当成家了吧?”

    “回王爷,下官父母长辈亲人俱亡,已成家,招了正君,有个儿子已经五岁了。”

    “好了,归队吧。”平王却并没有说什么,就让他走了。

    他走后,平王心情却很好,他没想到会在这种情况下遇上阿昊,他一直就知道阿昊不会就那么死在小人手中。果然,他一直活得好好的,只是改了名换了姓,如今连儿子都有了。当年将军的事,他一直就怀疑是太子一系搞的鬼,可是拿不到把柄,而且父皇却又偏听偏信,他也无可耐何。更况且,当年他跟着将军立下不少的战功,早就被有心人在父皇面前给自己记上了一笔,父皇那时起就开始不待见自己,要不然,他也不会回京后,一直就在缩在府里装病啊。

    闭门装病了好几年,父皇才慢慢放松了对自己的监视,但是自己虽然是父皇众多儿子中年长的,却一直没得封亲王,至到这次出征,才被封为平王。

    “朱三,给他安排一队人马,让他先带着。要挑好的。”平王吩咐道。朱三是他的心腹,这种事都归他调配。

    平王带的这支队伍,可不好带呢,人人自命不凡,还动不动就有人互相看不顺眼,天天都要闹几场。要不是平王手段粗暴,每每总是不留余力的打压下来,还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儿了。这些人天天在皇城,吃香的喝辣,谁乐意来打战啊,又不是嫌自己活的命长了。可一纸皇命,他们就不得不丢下一切,认命的跟着平王去打战。这不,离新洲还远得很呢,他们就开始闹腾起来。

    “朱四,今天那些人又玩出什么花样了?”听到外面的喧华声,平王抚额,冷冷的问道。

    忠勇伯家的小爷与诚意伯家的小爷几句话不投机,就打起来了。说起来,这两家的小爷平时就互相看不惯。无论什么都要争一争,抢一抢的。两家地位相等,爵位一样高,本应当是通家之好,偏偏这两位爷,你不看不中我,我瞧不上你。这回,两人都封了同样的百户,带着同样多的人马,又得互相争得高低了。可惜的是,这还没上战场呢,就不知道他们上战场后,会不会一个比一个强。

    “去,把所有的百户叫来。今天就让他们开开眼界。”平王突然想到一个点子,冷笑道。今天他还真得给这班子贵族子弟一点打击,以免个个眼高手低,上了战场,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曾百户也要叫来吗?”

    “当然,把他的两个护卫也叫上。”

    很快的外面就聚集了不少的人。总共六个百户,再加上各自的亲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