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一个诱饵。
可惜,尹嬷嬷对这个诱饵并没有兴趣,她感兴趣的是这场战事是不是真的要拉开序幕。
“说实在的,我问过我外祖父,他说他也不清楚。”谢涵摇头。
她猜想开战不开战估计就看今年冬天鞑靼人老实不老实了,可是这话不能从她嘴里说出来。
尹嬷嬷大概也想到了这点,叹口气,“我们小主还有几个月就除孝了,要是真打起来,我怕轮不上我们小主去京城了。”
“这话是什么意思?”谢涵问道。
她记得尹嬷嬷好像说过既然徐侧妃扶了正,徐侧妃的大儿子就是嫡长子了,理应由他去京城做人质,而且那一次听尹嬷嬷的口气,似乎想到了什么计策去对付朱浵,怎么短短的几个月又变卦了?
原来,徐王妃早就猜到了京城的人质不是这么好做的,便以他的儿子同样要为已故的夏王妃守孝为由婉拒了赵王的提议,而且说她儿子这个嫡长子到底不如朱泓名正言顺,因此,去京城皇上身边陪皇子读书这样的好事自然该朱泓去,不能让外人笑话赵王府不知礼数,扶正的王妃不能僭越先前的元妃,扶正的嫡长子自然也不能僭越原先的嫡长子,这是规矩。
尽管赵王明白徐王妃心里真正是怎么想的,可这件事他和徐王妃的想法是一致的,他也不舍得让自己的爱子去京城受苦,可皇上发话了,他不得不征求一下徐王妃的意见,徐王妃的回答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回绝理由。
因此,这件事就这样拖了下来,毕竟朱泓的孝期还没过呢。
可如果战事发生了情形就另当别论了,说到底幽州还是离边境太近了,赵王和徐王妃肯定要做两手准备,万一这幽州城守不住,他的孩子们是决计不能都留下来当陪葬的,所以赵王肯定会优先考虑把他和徐王妃的几个孩子送走,朱泓这个时候说不定又该沦落成为赵王手里的棋子了。
“嬷嬷还请放宽心,幽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皇上肯定不会掉以轻心的。”
事实上幽州确实也没有丢,只不过这场战事打了五六年,拉锯战似的,边境线上的城镇丢了又夺,夺回来又丢,幽州城也曾被围过几天,后来是顾铄飞鸽传书给云州的守备,命云州的守备带人去偷袭鞑靼的城池,来了一个围魏救赵,最后才解了幽州之困。
第三百五十一章、仗义()
说起来这个围魏救赵的主意还是谢涵出的呢。
幽州的困局解除之后,顾铄为了报幽州被困之仇,曾经也带人去围困鞑靼的城池,并命人在路上伏击前来救援的士兵,打了一个漂亮的复仇仗。
可惜,这一世谢涵不能站在顾铄身边,也就不知道到时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想到这,谢涵觉得自己还真不能离开幽州,她必须守着幽州,至少,上一世的战争她经历过了,几场大的战事她都记忆犹新,因此,她必须留下来帮着顾家一起守住幽州。
只是她委实不想再跟顾铄打交道了。
可除了顾铄,顾家还会派谁来守幽州呢?
对了,上一世顾琰也在,他们父子联手经历了好几场大的战事,可不管是顾琰还是顾铄,谢涵都不想和他们打交道。
顾家除了他们两个,也就剩顾琦和顾珉了,顾琦走的是文举,顾珉倒是在兵部和军营待过。
可惜,顾霖去世之后,顾珉一直得不到重用,甚至还不如顾璟几个族亲来得重视。
不对,除了顾家还有一个人,李榆的父亲李尧,战事打起来,他这个千总肯定是责无旁贷地要上战场的,如果谢涵能帮他打几场胜仗,是不是就可以替他洗去当年榆关失守的耻辱了?
可问题是谢涵太小,又是一个女孩子,她该怎么做才能让李尧相信她呢?
尹嬷嬷见谢涵一会摇头一会蹙眉,忙拉着她的手问道:“是不是你外祖父还跟你说了什么,孩子,你可不能瞒着嬷嬷,我们王妃就留下这一个根,我得替她守着他。”
“嬷嬷放心吧,我也不走,等我二哥成亲了我就带着小弟一起搬到幽州城里来住,这是我外祖父的主意,可见他对这场战事很有信心。”谢涵宽慰道。
尹嬷嬷听了这话方不言语,谢涵见此又劝慰了她好些话,不过谢涵倒是提醒了尹嬷嬷一句,一定要在城里藏好足够的粮食,能藏多少就藏多少,因为谁也不敢保证战争发生后到底会是什么情形。
送走尹嬷嬷后,谢涵并没有急于回到将军府,而是和高升又商量了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家里该准备的东西。
尹嬷嬷第二天打发人来回的信,说是她主子不想冒这个风险去合作这项生意,倒是答应了出借两个人。
谢涵觉得两个人委实有些少,思虑再三,她给朱如松写了一封信,信里她承认了自己是谢家人,不过女扮男装的身份没有提,只说自己是谢家的近枝,算是谢涵的堂兄,那个修村墙的主意就是谢涵托她向赵王嫡长子进言的,说谢涵也是想为百姓们做点实事,可是苦于人微言轻,知道她和朱家的旁支走得近,不得已才想出了这个计策。
信末,谢涵才提到想向朱如松借四个人去一趟鞑靼,说她想和谢涵搭伙做皮毛和丝绸生意,同时也问他有没有兴趣,至于细作一事因为事关重大谢涵便没有提,信末的落款依旧是三水。
信件写完之后,谢涵命文安送去明德书坊,让周掌柜代为通传一声朱如松,不过谢涵再三交代文安一定要亲手把信交到朱如松手里,如果见不到他本人就算了。
还好,周掌柜很快给朱如松送信了,而朱如松看了谢涵的信后当即就给回了话,答应给谢涵送四个人,而且还承诺拿出了一千两银票来合作这项生意,得知谢涵还在乡下住着,朱如松别的都没有问。
谢涵见朱如松如此仗义,心下既感动又失落,感动的是她果然没有看错人,失落的是今后她不敢见他了,因为她骗了他。
可惜,她不是真正的男儿身,否则还真想和他结拜为兄弟,这样的朋友太值得结交了。
至于男女之情,谢涵倒从来没有考虑过,朱家不是寻常人家,亲事肯定也不能马虎,而谢涵上一世经历过那种伤痛,她是万分不会委屈自己去做妾的。
因此,谢涵的失落更多的是为自己失去这么一个好友,所以为了弥补自己的愧疚,不管这趟生意挣钱不挣钱,谢涵都打算不让他亏本。
朱如松的人和银票在天黑之前就送到了高升身边,高升的意思是用这一千两银票再买点衣料首饰带去鞑靼,因为鞑靼不认夏国的银票,只认银子或者是他们的银票。
具体高升是怎么操作的谢涵就不清楚了,不过她倒是临时又嘱咐了高升好些话,包括这次去鞑靼的真正目的,包括朱如松的身份,包括那个三水的身份,包括她的要求。
谢涵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银子可以丢,但人得一个不落地带回来。
高升反过来也嘱咐了谢涵好些话,把扬州、京城、幽州的生意都向谢涵做了一个详细的交代。
说起来他心里也没有底,这毕竟是去敌区,又是和顾家人为伍,谁知这一路会发生什么。
总之,次日一早,谢涵是红着眼圈送高升出的城门,亲眼看着高升带着那六个侍卫以伙计的身份护送着十来辆大骡车出了城门,旁边跟着是顾珉,他的随从人员全都扮成了车夫。
高升走后,谢涵心里也跟长了草似的,一方面担心高升和那六个人的安危,另一方面又怕顾珉完不成顾霖的任务,同时也怕顾霖这边出点什么状况。
日子就在谢涵的煎熬中一天天过去,好在顾霖并没有限制谢涵的自由,谢涵偶尔会带着司琪几个回自己家住几天,偶尔也会去见见小月,陪她说说话,不过更多的时候她是在研读杜廉送她的那些医学书和医学手札。
因谢沁定了八月初三回乡下准备成亲事宜,所以八月初二早饭后,谢涵拉着谢沁陪她去了梁茵家。
其实,谢涵早就想登门拜访了,她已经除孝了,作为晚辈回访一下梁茵是很有必要的,更别说梁茵以后还是新月的婆婆。
可因着一个七月中元节,谢涵怕梁茵忌讳,便没有成行,这才拖到了八月。
第三百五十二章、李尧(一)()
谢涵是第一次来梁茵的府上,梁茵家住在幽州兵衙附近的一条胡同,房子不大,可也不小,跟谢涵的房子差不多,也是一个三进的院落,没有后花园,但是有东西跨院。
“还真是你来了,下人们来通传的时候我还不信,什么时候到幽州的,这次打算住多久,是不是陪你二哥来置办成亲用品的?你祖母他们来了没有?”梁茵见到谢涵着实有几分欣喜,话也多了起来。
谢涵一一回答了,见家里只有梁茵和几个丫鬟婆子,随口问道:“姨父和表哥们没在家?”
梁茵听了嘴角叹了口气,“我们家现在可冷清了,你大表哥进了府学,经常一个月回不了一次家,老二在城外的书院,也是难得回一趟家,你姨父就更忙了,长年在军营。”
不过梁茵叹气归叹气,说到儿子时语气里还是透着自豪的,因为李榆六月份的时候过了院试,如今也是一名秀才了,也进了府学,现在和杜廉成了同窗。
不光是梁茵,就连张氏和吴氏也与有荣焉,对这门亲事也是越来越满意了,依吴氏的意思也想给新月置办一套好嫁妆,可惜新月没答应,说她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也不能把银子都花她一个人身上。
张氏听说了倒是有点后悔不该这么早分家,因为不分家的话,两家的财力聚在一起倒是可以体面把这几场亲事办下来。
当然,张氏也只是想想而已,分都分了,还能说什么,她也不能因为一个新月再把这个家合起来,人心都散了,勉强合在一起也没有多大益处,反而会把彼此之间的那点亲情都耗干净了。
比如说郑氏,被逼着在城里买房把三个儿子接走了,对张氏和谢涵的意见大了去,连谢涵上门都没有一个好脸色,好在谢耕山和谢泽几个还算是明白人,对谢涵倒还跟以前一样,甚至比以前更热情,因为他们清楚这家是为什么分的,对谢涵也就多了很多愧疚。
因此,谢涵也就不跟郑氏一般见识了。
不过这会谢涵见梁茵提起李榆进府学,倒是提醒谢涵忘了一件事,她忘了把手里的礼单递给梁茵了。
“真是不好意思,早就想来看看姨父姨母和两位表哥,可我一向腿懒,拖到现在才上门还请姨母见谅。”谢涵说完把手里的礼单送了出去。
她这次来给梁茵和李尧一人准备了四匹衣料,都是南边来的上好绸子,李榆和李幽是一人一套笔墨纸砚,此外还有一些干货海鲜,谢涵记得梁茵也喜欢吃。
“这孩子,来就来呗,还带什么东西,跟姨母还客气啥,说起来应该是我们这些做长辈的关照你,对了,说到这忘了问你,你知道你外祖父和两位舅舅来幽州了吗?”梁茵接过礼单扫了一眼递给了旁边的婆子。
“知道,外祖父的军队是从外面村子门口过的,还进来吃了顿饭歇了一下脚。”谢涵说完随着梁茵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堂屋的摆设。
屋子里的家具都是榆木的,墙上挂的字画也不是什么名品,谢涵喝茶的杯子也是很普通的白瓷,连官窑都算不上。
谢涵见此微微有些诧异。
就算李尧的年俸不多,可梁铭的家底肯定不薄,梁铭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当年姑祖母死活不肯回顾家,梁家的东西应该是保存下来留给两个女儿了,估计梁茵是怕引起外界的猜忌,所以才把日子过得这么低调。
梁茵见谢涵打量自己的屋子,笑了笑,“是不是很失望?说起来我的日子还不如你呢。”
“没有,说不上失望,一个人一个活法,我祖母常说过日子最重要是舒心,自己舒心了,管别人做什么,又不是过给别人看的,你没看她老人家一年到头不闲着,给她做的那些好衣裳大部分成了摆设。”谢涵抿了一口茶,笑道。
“可不是这个意思,还是她老人家想得透彻,难怪能养出那样出色的儿子,也能养出这么出色的孙女来。”
谢涵听了这话噗嗤一下,“姨母是要想夸我二姐吧?”
梁茵抓起谢涵的手轻拍了一下,刚要开口,外面大步进来了一个三十七八岁的男子。
谢涵一看这人穿了一件宝石蓝的箭袖,走路带风,脊梁挺得备直,看着就像是个军人,果然,她刚闪过这个念头,只见梁茵便起身站了起来。
“老爷难得回来一趟,可巧家里有了客人,来,这是我常跟你提起的涵姐儿,也就是我那个表外甥女谢涵,这位是涵姐儿的堂哥,也是榆儿的二舅哥。”
李尧早就留心到家里有客人了,一看面孔十分陌生便猜到是谢家人,因为李家这些年除了顾璟和梁茵的妹妹那边几乎没有什么人来往。
说实在的,原本李尧并不同意和谢家成为姻亲,要依他的意思是这辈子都不和顾家牵扯上才好呢。
可梁茵却不是这么想的。
她是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母亲也是出自顾家,父亲没了之后母亲抵死不去顾家,而谢涵宁可回到乡下祖母家也不去国公府,这说明谢涵也是抵触顾家的,说明谢纾的死肯定也是有缘故的。
别看谢涵小,可谢涵的靠山一点都不小,又是皇上又是夏贵妃又是赵王的,这些人随便搬出一个人都足以和顾家抗衡,因此梁茵才打上了谢家的主意。
不过说起来梁茵其实最早看中的是谢涵,可一来谢涵年龄太小,二来尹嬷嬷和谢涵走得太近,话里话外都护着谢涵,梁茵也就猜到了几分尹嬷嬷的意思,因此才把目光转向了新月。
当然,她也不是单单看中了谢涵背后的几座靠山,她对新月的品性和为人还是比较喜欢的,觉得新月配她的儿子其实更合适。
因为新月是一个很单纯的女子,没有谢涵的这些麻烦,又是顾家又是赵王又是皇上的,万一将来谢纾的案子翻出来谢涵没准会受到牵连,可新月却绝对不会。
第三百五十三章、李尧(二)()
当然了,梁茵这么想并不是希望谢涵出事,相反,她是在为谢涵担心,没有人比她更清楚顾家这些庶女们的命运,她母亲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所幸的是她母亲最后关头明白过来了,可不管怎么说,她父亲也算是为顾家丢了性命,因此,她猜想谢纾的命运应该和她父亲差不多。
所以梁茵是真心怜惜谢涵,希望谢涵能平平安安的,再说了,谢涵若平安了,说不定将来还能带挈一下她儿子的前程呢。
至于外界传言谢涵的身家梁茵倒是没有放在眼里,这些年的经历她早就悟出了一个道理,钱财虽然是好东西,可也绝对是坏东西,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一个不小心就会反手把自己伤了。
故而梁茵很认同谢涵祖母说的那句话,过日子最重要的是舒心,有银子没命花的人多的是,她又何必趟谢涵这趟浑水?
这么着,梁茵说服了李尧,而李尧权衡之后觉得新月倒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人选,可进可退的,因此才同意了这门亲事。
不过在得知谢涵因为修村墙被皇上称赞之后,李尧却对谢涵刮目相看了,同时也存了几分好奇之心,没想到这个小姑娘年岁不大,弄出的动静却不小,他倒要好好看看,谢涵能否斗得过顾家,能否替他报了当年的榆关之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