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久,都累极了。
星空还是那么璀璨,两人没再多说话,明日事,明日再忧吧。
石炭纪()
“哎哟”赵琪从坚硬的大石头上爬起来;浑身酸痛;揉了揉脖子;“真是酸爽啊何明;何明?醒醒。”伸手晃晃还没醒的何明;他们该出发做事情了。
何明也渐渐清醒了;见赵琪已经醒了;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对不起啊,我睡过头了。”
赵琪笑道;“没事,你身上酸痛吗?”
“不疼,”何明无所谓道。两人开始漱口;烧水喝。
没有早饭;昨天把最后的食物吃完了,两人喝了点水就出发了。由于火种在这里;所以两人打算晚上还回这里来。
熟悉环境主要就是逛;但怎么逛还是个技术活;两人叽叽咕咕地商量半天怎么避开危险。
森林能不去就不去吧;最多就在森林边缘走动;大部分时间都在沿河走;避开危险。
两人一边走,何明一边向赵琪解说,“石炭纪河流纵横切割;沉积淤塞;形成大片富饶肥沃的湿地,森林里的虽然还是蕨类,但种子蕨类比它们的祖先——孢子蕨类更能适应干燥的环境。”
赵琪提出疑惑,“有什么区别吗?不都是蕨类吗?”
“额好像是没什么区别,确实都是蕨类。”何明也叹口气,“现代的粮食、香料什么的都是被子植物,和现在的植物完全不一样,我们俩是不可能吃到粮食了。”
赵琪对这个也感到遗憾,只是她的关注点不在这上面,“除了昨天那个大蜈蚣,还有什么体型巨大的爬虫吗?”
何明拿着一片蕨类的叶子在手里把玩,“昨天那只巨大的蜈蚣叫节胸蜈蚣,是石炭纪有名的巨虫类,和它齐名的还有肺蝎,体型也差不多。”
赵琪想像了一下两三米长的蝎子就要晕过去了。
何明磁性了声音有些像纪录片的解说,“石炭纪终于有生物征服了领空,那就是昆虫。而距离鸟类出现还有一亿年。”
“哇”赵琪惊呼,“那这个时代的昆虫会长得比现代大吗?”
“会。这个时代最著名的原蜻蜓目,也是现代蜻蜓的祖先,翼展达70厘米。”
“哇”
两人在森林边缘徘徊许久,捡了一些枯枝回去当木柴,转而回到了小河边,想看看有没有鱼。
小河有一段地势平坦,平静无波,里面鱼很多,而且何明仔细看过了,没有之前的那种巨蜥,看来它们的领地意识还挺强。
为了今天的粮食,两人扎起裤腿,下河摸鱼。
何明拿着刀,准备叉鱼,赵琪拿着头盔,打算舀鱼——就是瞅准了鱼的位置,把鱼连水带鱼一起舀起来,适用于比头盔小的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用头盔舀鱼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赵琪已经舀到六七条了,何明还是两手空空,最后沦为帮赵琪拿鱼的小工。
赵琪直起腰来想擦擦汗,看到远处飞来一群大雁一样的东西。
等等?!鸟类不是还没进化出来吗?!那那是?
“何明!你看那边,那是一群什么?”
何明抬头的时候,它们已经距离两人近了许多,何明越看越熟悉,“蜻蜓?”翼展像老鹰那么宽的远古蜻蜓,还真是盛产巨虫的石炭纪啊
但何明越看越觉得不对劲,那几只蜻蜓怎么离他们越来越近了?
“不好!快上岸!”何明拉着赵琪赶快朝岸上跑。
那些蜻蜓果然开始了“蜻蜓点水”,看来这一特性居然传承到了几亿年后还未改变。
等那些蜻蜓飞走,两人也没再下河了,回营地吃午饭去了,吃饭要紧。
淡水鱼比海水鱼腥味小很多,两人将鱼鳞刮掉,去除内脏洗干净,直接串上,并排着放在火上烤。
这几条鱼看着个头不大,居然有脂肪,烤起来喷香。
“哇!”赵琪吸吸鼻子,“怎么会这么香!难道是我饿了的原因?”
何明笑道,“那是因为我们吃了太久的海产了,内陆的人天生更喜欢淡水鱼虾的。”
“哦——”赵琪一边吸气一边给六条鱼挨个撒上薄盐,再翻面,力求面面烤匀,入味三分,外焦里嫩。
鱼很快就烤好了,每人三条,两人吹了吹就大快朵颐起来,赵琪感觉这是她这么久以来,吃到最好吃的东西了。
赵琪含着一口鱼肉,声音含糊不清,“饿们下雾气哪儿啊?”
何明已经吃完了,啃得干干净净,三条鱼的鱼骨头白白的像几把鱼骨梳,“我们下午去海边看看吧,一个是海边的食物多,我们可以捡一些做成鱼干或者贝干,在食物缺少的时候可以吃,而且我们需要晒些海盐来对食物进行加工和调味。”
“嗯。”赵琪也认同他的想法,既然决定了要在这里长期生活下去,就要方方面面想周到些。
两人休息片刻,避开了下午最热的时刻,就沿河往下游走去。
何明提前画了地形,根据他们昨天走的路,沿河走应该能走到海边。
这次他们没有走很远,只走了半个小时就到海边了,看来这条河真的不长。
两人看着广袤无垠的大海,竟有种阔别重逢的感觉。
赵琪分析道,“看来我们把家安在营地的位置是正确的选择。营地在森林边缘,靠水有水源,距海也很近,战略位置相当好了。”
“嗯,”何明也赞成,看来在他们找到更好的位置之前,是不会搬家了。
晒海盐其实需要一个巨大、敞口的容器,但这个要求对两人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只能退而求其次,用数量众多的小容器取代一个大容器。
他们选择的是贝壳。两人在海滩上专心地捡大贝壳,捡够一堆就拿到岸边,把贝壳里的贝肉清理出来,把贝壳洗干净,装上海水,整齐地码了一排,暴晒在太阳下。这样暴晒几天,就算有雨水,也会晒干的,再往里面加上海水,反复晒干几次,贝壳底部就会有一层粗海盐。
贝壳足够多了,他们就没有再捡了,背着一大包贝壳肉回营地了。
吃完晚饭,何明在磨刀和斧头。
“你磨刀和斧头干嘛?”赵琪不解。
何明没有抬头,“我打算修个小房子,能让我们住进去,遮遮风,挡点雨。一直谁在大石头上不是办法。”
赵琪认同何明的想法,“你会搭房子吗?我对这个一点了解都没有,房子好像要讲结构和固定吧?”
何明笑道,“小房子没那么复杂,很简单的,也不用木板,直接用整根的小树就可以了,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们之前造的那个木筏,那个就可以当墙,只是屋顶需要考虑一下。”
“屋顶用什么东西来做呢?”
何明想了一下,“目前只能用草或者树叶了。”有一个想法他暂时没有说,如果能找到陶土的话,他打算直接烧瓦,用瓦盖屋顶。当然,有了陶可以衍生出很多东西,不止是屋顶用的瓦片。
草房子()
刀磨快了;斧头也磨快了;赵琪负责食物;何明在森林边缘砍树;准备造房子。
石松类似于现代的松树;木质稀松;密度小;很适合砍伐和搬运,而且小树很有韧性,可以弯曲;何明打算用它作为造房子的主材料,另外还割了很多柔软纤细的藤蔓,用来捆绑木头;当绳子用。
他将八根小树绕着大石头均匀地插在周围;在顶上把树干系在一起,大致有了个锥形;接下来就是在四周绑上草了。
他们在森林边缘找到一种蕨类;叶子很大;可以从中间的茎撕开;两人找了非常多的叶子;撕成两半;并且把它们都绑在一根藤蔓上,绑上几层,有了厚度;再把藤蔓一层覆盖一层固定在八根骨架上;这样绕了许多圆圈一直向上,一个茅草屋的大概就出来了。但是不是纯的圆圈,而是留了一个缺口当门,不然他们没有入口进去。
赵琪去烤鱼了,何明在一旁给茅屋做顶盖。顶盖还是用的这种蕨类叶子,只是叶子是往四周发散的,绑在一起像一个大号的草帽,何明做好之后,用一根长树枝顶着,将它顶到茅草屋的顶部放稳,这样,一个简易的茅草屋就完成了。
从外面看,下圆上尖的茅草屋高大概2。5米,宽两米,里面有一个凸起的石头可以当床,铺一些干草就会软和。
赵琪看着刚刚成型还绿油油的茅草屋,感慨道,“终于有一个可以睡觉的地方了,这些草可以挡雨吗?”
“嗯,我观察过了,这个叶子上面有疏油层,下雨的时候可以把雨从顶部疏导下来,我们还得在屋子旁边挖一个排水沟,帮助排走雨水。”
今晚两人睡着新房子和铺了干草的“床,”觉得很舒服,小小的空间里面还有植物的清香。
早上起来发现昨晚下了场小雨,而更糟糕的是,他们的火种被浇灭了。
这可是个麻烦事。
“怎么办?”赵琪问何明。
“没办法,只能钻木取火了。”
说得容易,但还需要做好钻木取火的装置,不是直接拿根木头钻就可以的。
何明找了两根比拇指粗一点的干树枝,用刀把外面的表皮刮掉,在其中的一根上用刀尖钻出几个小孔,大概比另一根树枝大一点点。
再在小孔旁边挖出一些细槽,待会儿钻出火星了能够顺着细槽掉下去,下面垫着搓碎的干草,当做引火绒。接下来的时间,就是用另一根树枝,对准小孔,用力搓动。
在何明用力地搓了五分钟之后,两根树枝接触的地方终于开始冒烟了,何明看到了掉落在引火绒上的火星。
他赶紧停下,趴在地上,小心翼翼地用嘴吹零星的火星。
终于,火星点燃了引火绒。
太棒了!赵琪在旁边看得很是激动,“你太棒了,我们又有火种了!”
何明擦擦头上的汗,“只是我们没有放置火种的地方,以后每下一次雨,就要重新燃一次火。”
“啊——好麻烦。”
何明笑道,“刚才的钻木取火只是简易版的,以后我做一个好一点的,不用手去搓木头,那样你也可以用。”
“哇塞!”
下午何明打算和赵琪去另一边的森林里看看。
河流将森林一分为二,营地东面的森林两人已经进过了,下午打算去西面的看看。
虽然可能会有无法预知的危险,但就目前来说,两人的生存物料有点少,必须进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有用的东西。
森林里资源总是丰富的。
两人带上了所有的家伙,赵琪拿着一把刀,何明拿着刀和斧头,小心翼翼地从森林边缘进入。
这边的森林和之前的完全不同。
地上活动着很多像蜥蜴一样的爬行动物,小的有十几厘米,大的也不过三四十厘米,远比之前追赶他们的巨蜥小得多,很像他们在水边看到那只。
这些蜥蜴活动在森林的各个角落,也有很大一部分在树上,小小的体型看起来对他们没什么威胁。
赵琪努力地回想,“何明,这是你之前说的羊膜类动物吗?”
何明点点头,“是的,它们现在的体型还比较小,但在之后的岁月里,它们将会进化成恐龙。”
何明还想起来一件重要的事:“其实重点不在这里,而是它们的卵。”
“卵?像蛋一样的东西?”
“对啊,就是蛋的前身,只是卵不是固定形态的,而蛋是有硬壳的。”
赵琪更好奇了,“那那些卵长什么样子呢?”
“不知道,我也只见过化石,我们找找看吧!”
森林里的小蜥蜴对体型巨大的两人很警惕,无论他们怎么放轻脚步,它们总是能够在距离很远的地方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不过这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的目的是找到那些蜥蜴的卵。
入眼全是枯枝落叶,在地面上似乎毫无卵的痕迹。
但两人都知道,这只是假象,肯定会有的,只是隐藏做得好,他们还没有发现而已。
赵琪发现一棵树的树根下有点奇怪,有些像挖开再掩埋的样子。她用手指了指那个方向,“何明,你看那棵树树根的地方,是不是像埋了东西?”
“好像是的,我们挖开看看吧。”
不能确定是什么,还是有一定的风险,万一是毒虫一类,就要格外小心了。何明捡了一根很长的枯枝,小心地轻轻拨动表层土。
那些是卵?
比鸡蛋稍微小些,灰色透明的软壳,透过外壳可以看到里面包裹着的透明液体,和中心的灰色。
像一窝灰色软壳的鸡蛋。
何明小心地兜在外套里,手接触到的时候,能感觉到外皮很韧,不像看上去那么易破。
有了刚才的经验,找蛋任务完成得快很多了,但有些卵里面的小蜥蜴已经开始发育了,这种就放弃了,只找了未受精或者没发育的。
一个小时下来,何明用外套兜了大大小小一外套的蛋,两人接下来的食物有保障了。
回去用头盔烧了水煮“蛋”,只是这些是软壳的,煮出来不像鸡蛋一样可以保持原来的形状,而是扁扁的。
两人就吃“水煮蛋”,偶尔将蛋放在火堆里烧熟再吃会很香。
生活()
就这样过了十来天;两人在这里生存得越来越熟练;一些东西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但两人都知道;现在的情况;只能算生存;还不能算生活;他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巨型蜈蚣和蜥蜴不会随便离开它们的领地,但他们也会偶尔再遇到。只是他们已经不会再怕了,因为那两个家伙都跑不过他们;遇到了直接跑就是了。
目前的食物来源有三个:一个是海边捡的食物,包括各种海螺贝壳和虾,吃起来算是鲜美;第二个是小河里的鱼虾;用火烤很香;第三个是森林里的蜥蜴蛋。
这些都可以烤或者煮;而且他们有自己晒的海盐,可以用盐调味。
然而人都是追求更好的;有了这些基本的东西;就会想要更好的东西——比如可以煎的锅。
两人对烧陶都一无所知;只知道陶土和一般的土是不一样的;陶土更有粘性。
上午运气很好;在河里捉到很多河虾;赵琪烧烤技术很熟练了,将几十个虾串成很多串,正在往一串烤河虾上面撒盐;“何明;我想吃炒的东西了。你说,我们有没有可能自己烧出陶来呢?”
何明想了想,“应该有可能吧,只是我们都不懂这个,要慢慢摸索才可以,我们可以讨论一下。”
赵琪将熟了的那串虾给何明,“陶土又叫黏土,粘性应该比较大吧,我们可以去找找试试。”
吃完饭赵琪和何明一起找黏土去了,这里的土质有很多种,黑土红土黄土都有,他们转了很多地方,把粘手的、觉得像黏土的土每样都挖了一小块带回去,在房子前面生了一个大火堆,开始试验。
赵琪在帮其中一块黄土清理杂质,觉得脸痒就挠了脸一下,瞬间变成大花脸,哭笑不得,“我觉得我们像在玩泥巴的小孩子。”
何明看她的样子也笑了,“严谨一点,我们是在进行科学试验。”
将所有的土块清理完杂质,加点清水和一和,塑成小碗的形状,标上不同的记号,放在火堆里烧几个小时,等火堆燃尽冷却之后,取出那些样本,验证的时刻到了。
“我们会得到黏土吗?”赵琪有些小紧张。
“有可能有不止一种黏土,也有可能一种都没有。”
他们将灰烬刨开,看里面的情况。
十来个碗都在烧制的过程中碎掉了,只有两个是好的,经过检验,只有一个碗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