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静芳年-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秦见左手边上有几丛浅粉的重瓣蔷薇,让海棠去撷了几枝下来,不多时装在托盘里呈了上来。她取了朵开得正盛的,亲自插到了赵老夫人鬓间,又自己拿了朵半开的在手中玩。

    珊瑚将小丫头端过来的茶水递了上来,边帮着摆小食边道:“我方才瞧着远远的有人放风筝,只是没一会就掉下去了。”

    周秦忙道:“我的风筝还在箱子里。”忙叫了海棠去翻箱子,又对赵老夫人道:“我跟哥哥早些日子各画了一个,等拿来了祖母瞧瞧哪只是我画的。”

    两人正说话间,忽听远处有一阵笛声传来,悠扬婉约,一曲罢,又响起了筝声。

    赵老夫人侧耳听了一阵,便对孟嬷嬷道:“这徽园中也养了伶人吗?问问有没有得空的,晚上请了来吹吹笛子,咱们夜间赏花,也伴个曲儿。”

    “您若想听,我们等哥哥休沐了找了伶人来吹?”周秦凑趣道。

    赵老夫人哼了一声,“等他?见天就晓得拿话来哄我。”说完这一句,不自觉地也笑了。

    护国公府孙辈只有周秦兄妹二人。周延之是嫡长孙,护国公府自有一套男子的教养方法,从不骄纵,也不惯着,反而是周秦,三代中就她一个女儿,家中多有宠爱。

    赵老夫人年轻时候对孙子孙女疼爱异常,后来丈夫及长子一同遭难,次子又远在他方,只好自己板起脸来管教孙子。可当着人前她诸多苛责,私下对这孙子却是再满意不过。如今她在孙女面前抱怨孙子,话未落音,连她自己都不信了。

    两人伴着那筝声赏了赏花,孟嬷嬷回来禀话。

    “杨翰林家女眷住了木樨楼,倒是没请乐伶,管事的说楼里头配有几件前朝乐器,想是哪位姑娘瞧见了,取来玩笑的。”

    周秦便朝木樨楼瞧去,果然见二楼中窗棂已开,偶能见到楼内一两副字画,几根吊着的笔。

    孟嬷嬷斟酌着道:“虽是认识,倒也不太熟,要不要去打个招呼?”

    赵老夫人皱了皱眉,“遇上再说吧。”

    周秦不做声。

    杨翰林家有一子二女,小女儿是伶人所出,养在了小妾身边,大女儿杨妙芳是嫡长女,自小在京城官宦女眷中便有才名,据说她琴画皆通,是个拔尖的才女。

    周秦倒是同她们两姐妹见过几次面,只略略谈过几句场面话,也不熟,只记得有次某位贵女生日,她送上了一副自绘的《醉眠海棠图》,画上少女画得惟妙惟肖,端的就是那位贵女的相貌。想来此次弹琴的便是这位杨妙芳杨姑娘了。

    一时丫头端了才做好的菜品上来,一道道排开,孟嬷嬷上前分了。

    周秦先看了眼前的面,面拉得细细的,上头盖了两三片纹理清晰的金华火腿,又有新鲜的笋丝白生生地堆在火腿旁,衬在金黄色的鸡汤中,热气一熏,香味扑鼻,惹得人食欲大开。她拿筷子撩了,发现脸大的瓷碗碗口大,碗底却又小又浅,只几口便吃完了。

    孟嬷嬷便上前给她添面。

    桌上摆了十几样送面条的小菜,周秦捡了那翠绿的菘菜拌进汤里,一碟吃了有一多半。

    这一顿饭吃了有小半个时辰,赵老夫人有着风景下饭,连佐餐的小腌雀儿都吃了两只,还让周秦也吃。

    饭毕,着人赏了那掌厨的,又请他晚上还捡了拿手的做来。

    赵老夫人才吃了午饭,便有些倦意,略坐了坐便要回午睡。周秦却困意已过,正想回房找点事情打发时间,芳草却回来了,一进门先行了礼,便将那徽园情况大说特说,满脸跃跃欲试,“园子又大,人又少,清净得很,到处都是花,还有一块大草坪子,草也矮,虫也少,最合适放风筝不过了。”

    周秦叫她说得起了心去看看场,好下午与赵老夫人一同去放风筝。

第二十六章 偶遇() 
徽园极大,才入园时管事的说这地方若是粗粗走,也要两三天才能走完,若是慢慢赏玩,怕不得需要一年,毕竟风景四时不同。

    周秦带着海棠芳草并两个小丫头出门,一路上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便是那绿树也多发新叶。徽园建了已有四五十年,小桥流水、回廊拱门,乍一看竟有几分江南味道。

    芳草在前面带着路,她辨了方向,比着周围的景致一一介绍地方,又说了来历,种种桩桩,或有文人的对联,或有雅士起的池子名字,说得竟有模有样的,又道:“我问过了,这条是小路,最省时间,咱们从这里过去,不到两刻钟便可到那翡翠池,翡翠池旁就是那片草坪子。”

    越往前走天色越暗,偏这一片都是高木林子,常青的叶子挡在头顶,叫人分不清是它拦住了光,还是真的天黑。等出了林子,果然淅沥沥下起小雨来。

    出来得急,天又亮,因而一把油伞都没带,海棠几人翻了一通,也只好拿了件遮阳的浅绿色细纱罩子给周秦笼了头,不一会,雨倾盆而下,竟似瓢泼一般。

    海棠几个叫这雨水一浇,个个落汤鸡似的,周秦头上罩了细纱,那纱质细密,透不下雨来,衣衫却也跟着尽湿了,瞧着不远处有座亭子,忙叫了丫头一起去亭子那避雨。

    才走到一半,却见拐角处迎面冒雨走来一个二十左右的高大男子,他面沉如水,只眼睛往这边一扫,竟把两个小丫头吓得停了脚步。周秦侧到一旁给他腾了路,那男子与她擦身而过,近看了,倒觉得他五官硬朗,瞳如点墨,衣着虽不华贵,做工却是极精细,雨水一浸,更显得那锦袍上的云纹图案精致。

    这男子全身尽湿,周身弥漫着一股戾气,他只略扫过周秦几人一眼,冷冷的眼神带着杀气,看得人皮肤上都起了鸡皮疙瘩。

    两方正要错开,忽听假山后头传来错杂的脚步声,又有人喊道:“世子!”

    与新来的众人打了个照面,周秦不禁“咦”了一声。

    假山后头先转出来两名护卫,又来了两名小厮,最后又来了名气喘吁吁的老仆。

    那两名护卫本待越过几人往前追,一见到周秦反而停住了,立在那里,面露凛然之色。

    是在金水河边“五钱花圃”里头那两名劲装男子,其中一名还被周秦纠缠出来好几处错误,最终还是那花圃内的老者解了围才走掉。

    当日他们看起来便是普通的绿林好汉,此时只不过换了一身衣衫,气质却为之一变。又因才出了假山,并不妨此间有人,其所有反应皆出自然,下意识站立行走间竟颇有军营之范。

    两人站住了,老仆却没管他们,而是边跑边喊,“世子爷,这雨大,先回亭子歇一歇吧,老奴这把身子骨可是禁不起折腾了!”

    周秦本以为那男子会不理会,谁知道他竟站住了,转头看了这边一眼,吩咐道:“送你们陶叔回亭子歇着。”语毕,自顾自往前走了。

    那老仆待要再追,却被两名护卫一人一只手臂搀了,一人说:“陶叔,便别为难我们了,世子让您回亭子,您这跟上去了没事,我们可遭了秧。”一人说:“反正人也见了,您这事情也完了,就世子那脸,若是真的发起火来,才是您差事办砸了。”

    那老仆甩了两下甩不掉,便只好被两人架着,无奈道:“放我下来,我不去追,我去那边廊子下头躲雨!”

    两人便架着他往另一头的回廊而去,小厮则早跟着主人去了。

    只停了这一会儿,周秦感觉身上阵阵发凉,想来是雨水浸的,忙往亭子走去。

    这亭子名叫沧浪亭,入口处挂了一副联子,联曰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亭子建得并不宽大,四周设有回廊条凳,中间还有一张大圆石桌,几只石凳。

    里头却不是空的,有一名少女面向亭口,坐在石凳上正伏桌嘤嘤哭着。少女后头站着一个丫头并一名嬷嬷,那嬷嬷正俯身安慰,手头递了帕子,那少女却并不理会。

    那嬷嬷口中道:“姑娘快擦了泪,好好的,何至于此。”

    少女并不起来,只一味伏桌哭着。旁边的丫头应道:“姑娘,咱们别理他,是他有眼无珠!”

    一时那嬷嬷用眼神剐了丫头一眼,又劝道:“何苦来着,世子是做大事的人,心肝肠子没那些弯弯绕绕,他想是瞧着您在里头,这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到底不太好,这才走了,不是……”她说到一半,见周秦几人过来,却住了嘴。

    这一副尴尬的场景在眼前,让人进也不是,不进也不是,眼看雨并没有停的样子,她给海棠使了个眼色。

    海棠上前福了福,问道:“不知此地方不方便我们姑娘借个地方避雨?”

    少女听得外人的声音,忙转过身试了泪,又有丫头上前替她打点。倒是那嬷嬷答道:“太客气了,本不是我们的亭子,雨这么大,快进来躲躲罢。”

    周秦便进了亭子,只见石桌上摆了一扇瑶琴,又用白鹤仰天的香炉子点了香,烟气氤氲,合于从上,闻着似檀似麝,却是合王香铺才出的沈脑香。周秦不爱用熏香,觉得那味道让人不舒服,是以府中只采买了些许预备给赵老夫人用,她记得这沈脑香三两银子只得指甲盖大的一片,便回头去看那瑶琴,瞧着那琴柄上刻了一弯云纹,便知是制琴大师王义府的手笔。

    正揣测间,那少女已经整顿完毕,转过头来。

    原来是杨翰林家的嫡出大姑娘杨妙芳,她一张鹅蛋脸,五官秀丽,瞧着有七八分的容貌,因为妆容补得仓促,一双眼睛还略带些红肿。

    周秦忙上前与她见了礼,两人寒暄一阵,将方才发生的事情含糊着混了过去。

    此刻间两人一方觉得丢脸,另一方觉得尴尬,聊了些天气景致,都没兴致再说下去。只见这雨渐次变小,怕要再等些时间才停得下来,这般干坐着也着实局促,周秦于是挑了个不出错的话题,“我瞧着这是义府大师做的琴吧?听说他这几年难得亲自动手了。”

    杨妙芳舒了口气,她只担心对方问起方才的事情来,如今见岔开话了,忙接道:“好几年前做的了,爹爹给我去求的,也花了好大功夫才得了来,这次带出来,我还怕磕碰了。”

第二十七章 雨歇() 
周秦抿嘴笑了笑,“你们来这里玩几天?是不是住在木樨楼?”

    杨妙芳一愣。

    “午间我听到人在木樨楼吹笛弹琴,还与祖母谈论这是哪位大家来此玩耍,想不到竟然是你这位才女。”周秦笑了笑。

    杨妙芳急忙解释道:“都是旁人拿来取笑的,你不要来笑话我了。”她越说着脸越白,不知想到什么事情,突然怔怔发呆。

    她身后的婆子见状,忙拉了下她的衣服,她回过神来,勉强一笑,“你们几时回去?我晚些便走了。”

    周秦微微一笑。

    既然租了木樨楼,便不可能当天来回。只不知道这杨大姑娘在家中是否说一不二,若是有长辈同来,断然不会允许她这个时候还返家。毕竟现在还不是盛夏,天黑得略早,此时出发,少不得走一程夜路,况且雨还未停,路更是不好走,说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到家,若是阻在了半路,实在麻烦得很。

    她只做不知,也不多问,见这杨姑娘心思恍惚,也不耐烦与她多应酬,她站起身看了看天色,觉得一时半会可能雨不会停,正好见亭子后头挂了几副雨具,便对杨妙芳道:“却是有些不好意思,有件事情想要麻烦杨姑娘。”

    杨妙芳“哦”了一声。

    周秦知道她心不在焉,也不以为意,“想与你借把伞,待会还让人送回来。”

    杨妙芳恨不得此刻周围一个人也无,听说她要借伞,便让人将几把一起送了出去,又道:“这值当什么,我们也不着急回去,等雨停了才走,你都拿了去罢。”

    周秦见雨已渐小,取了伞便辞谢而去。

    紧赶慢赶,将将在赵老夫人起来前回了院子,她们几人从后门偷偷进了,忙去换了衣服,又喝了姜茶,好不容易身上才暖了起来。

    等赵老夫人起来了,她过去请安,将自己出门探路,却遇着大雨的事情轻描淡写地说了。

    “幸好没淋着雨。”周秦笑着道,“怕您起来了要找我,便同杨姑娘借了伞,刚刚已经遣人去还了。”

    “哪个杨姑娘?”赵老夫人不免问了。

    周秦将亭子里的事情说了。

    赵老夫人了然一笑,“怕是两家在相看吧,不过要杨夙同意,男方势力应当不小才对。”又问道,“这世子是哪家的?”

    杨夙的妻子娘家姓孙,在外人的眼中孙氏对自己女儿十分宠爱,这两年已经婉拒了许多人家的求亲,好在事情做得圆滑,外头对她的评价还算正面,都说她是疼女儿,想把女儿在家里多留几年。

    周秦并不知道今天遇到的世子是哪家的,但是算算时间,杨妙芳也快要订亲了,记得过几个月便是田太后的寿诞,寿诞过后没多久,杨妙芳就订了亲。当时自己因为魏国公主的事情,极少出去交际,加上与她也不熟,便让何苏玉帮着随了点礼物。

    上一辈子,杨妙芳最终嫁给了定国公世子,婚后得了一女。

    “我看那人像是二十岁的模样,京城内这个年纪还没定亲的世子,好像只有定国公与承恩公家了吧。”周秦想了想,觉得这人八成是定国公世子。

    “我倒觉得应当不是定国公家的,我观杨夙近些年风格十分激进,他女儿的亲事,说不得便有大用途,不会拿去与定国公家结亲。”赵老夫人分析道。

    杨妙芳定亲的时候,周秦不过是一个闺阁少女,虽有祖母从小言传身教,到底觉得朝堂对自己不过是隔街的大火,明日的暴雨,并不太相干,加上她并未出阁,周围的人也不会多与她说别人家结亲背后的事情,自然也不会对这桩亲事有太多想法。

    后来等她掌了事,也曾经好奇过为什么杨妙芳会嫁给在京城内并不太有存在感的定国公。

    定国公祖上也曾是太祖起事的左膀右臂,后来恋栈不去,被太祖借了好几个由头重罚才不得已交出了手头兵权。太祖曾许诺老定国公爵位四世罔替,到了此时,已经是第四世,等到定国公世子成了亲,他的后代只能降一等袭爵,享田也会依例回收。

    定国公世子在京城内并不出名,他既不善武,也不爱文,倒是他的父亲,如今的定国公陈慎以文才著称。陈慎娶了武威王的亲妹妹为妻之后在京城之内名声更显,不为旁的,只因为他畏妻。

    他的书房名为“三畏堂”,本意是“畏天威、畏地怒、畏人心”,此三畏尽显他承皇恩、正法例、顺民心的为官之道。然则后来却有好事者戏称“可改作四畏”,因为“国公爷兼畏夫人”。

    原本太宗皇帝就觉得他不够果决,又见他常去与文人士子混迹,多议论朝政,又兼他畏妻如虎,便不太喜欢用。后来田太后摄政,畏妻这一点就成了加分项,可惜他才干有限,只喜欢诗词文章,做起事情来常常有头无尾,后来便慢慢甚少得用了。

    定国公府有百年积淀,于钱财一道虽不擅长开拓,却守成有余,更兼陈慎畏惧夫人,想必一脉相承,儿子也会对妻子多有体贴,京城中的不少图安稳的官宦权贵人家都觉得女儿嫁过去,至少不会受欺负,是以在圈子里定国公府倒是个不错的嫁女儿去处。

    然而对杨夙这样正处于上升期的官员来说,将嫡长女嫁给定国公,绝对是个亏本买卖。

    杨夙似乎是从这两年开始逐渐地站在皇帝这一派的,他将女儿嫁给定国公世子,基本上等于废掉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