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帝奋斗日常-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麻烦的是;北夏和大宛结了盟。要想动北夏的话,就绕不过大宛这一关。

    裴清殊思前想后,觉得光凭大齐一己之力;未免太过勉强。

    所以他在暗中联系了向来与大宛不睦的吐蕃,想要与吐蕃合力扛敌。

    吐蕃早就想收拾大宛了,只是碍于自身实力不足;担心会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所以才一直没有行动。

    现在得知齐国有这个意思之后,吐蕃那边几乎是没有考虑似的;很快就传回了肯定的答复。

    现在裴清殊要做的;就是等。

    等呼屠吾斯先忍不住动手。

    当然;如果只是一味地等待;未免太过被动。

    所以裴清殊想了一个法子来激他。

    那就是让呼屠吾斯这个北夏王;在岁末朝贡的时候亲自来长安向裴清殊朝拜。

    自打上回陵川之战之后;除了呼屠吾斯主动来了一次长安,想要求娶婉云之外,别的时间里呼屠吾斯都没有来过长安。

    或是出于心虚;或是出于其他的什么顾虑;裴清殊不得而知。

    双方像是保持着一种微妙的默契一样,裴清殊也不曾召见过呼屠吾斯。

    可是这回,裴清殊突然召见他呼屠吾斯就觉得不对劲了。

    齐国皇帝这是想干什么?

    来使说的是让他去齐国参加岁末朝贡,顺道和皇帝一起迎接新年。

    可这个邀约怎么看,怎么像是一场汉人口中的“鸿门宴”。

    说句老实话,呼屠吾斯不想去,甚至可以说是不敢去。

    可他现在是人家的臣子了,主君召见,岂容臣子拒绝?

    呼屠吾斯想过装病,可他的心腹大臣们都不答应。

    “单于,我们都已经窝囊了多少年了?如今我们也已经养了不少兵马了,难道您还想继续给齐国皇帝当牛做马,让他有机会羞辱您吗?”

    呼屠吾斯身边的一个汉臣说道:“就是啊单于!当年您选择向大齐臣服,只不过是麻痹齐国人的‘缓兵之计’而已。现在时机已然成熟,还有大宛的支持,您还犹豫什么呢?”

    呼屠吾斯看了他们一眼,迟疑道:“可是汉人出兵都讲究一个‘师出有名’。我这个时候出兵的话,该以什么名义才好呢?”

    就算这几年呼屠吾斯没有去过中原,但他也听说过,裴清殊这个皇帝夙兴夜寐,勤政爱民,几乎可以说是无可挑剔。

    要想找个理由来向齐国发兵,可真是没有那么容易。

    “不如这样吧单于。咱们不是还缺一些粮食吗?不如您上书一封,说咱们缺粮,让朝廷拨救济粮给咱们。若是齐国皇帝不肯的话,那咱们不就有理由反了吗?”

    “若是他给了呢?”

    “那也不错!咱们收了他的粮食之后,明年再给他要!我就不信齐国皇帝能一直这么大方!”

    呼屠吾斯被说动了。

    几日之后,一封求粮的奏折,便出现在了裴清殊的御案上。

    裴清殊看完之后,甚至还笑了一下。

    “瞧瞧,咱们想让人家做恶人,人家还想让咱们做恶人呢。”

    公孙明接过裴清殊丢来的那封奏折看了看,沉吟道:“皇上打算怎么办?”

    “两种办法。一,给他粮食,不过要让朕的人来给。借此机会,正好可以再往北夏输送几万人马。二,不给粮食,像之前一样,把吃不上饭的平民接到中原来,将他们分散开来,在指定的地方生活。”

    公孙明笑道:“不管是哪种,呼屠吾斯都肯定要气死了。皇上心里更倾向于哪一种?”

    裴清殊不答反问:“你觉得哪种能让呼屠吾斯更生气?”

    “还是第二种法子更好。皇上若想让呼屠吾斯率先发兵的话,往北夏放太多的人手反倒不利。第二种的话,可以说是维持了之前的老样子。虽说可能会帮北夏减轻一些负担,不过据臣所知,呼屠吾斯本来就不会管那些妇孺老幼的死活,所以问题不大。而且北夏的人口本来就少,若是再这样减少下去的话臣觉得您都不用发兵来收拾呼屠吾斯,他自己就老实了。”

    一旁的傅煦赞同地说道:“一个空壳子一样的单于,做来还有什么意思?臣若是呼屠吾斯的话,一定心悦诚服地向大齐臣服。”

    “阿煦,这种话由你说来,总觉得怪怪的。”裴清殊和公孙明对视一眼,忍不住笑道:“你还是多说点反对意见,这样朕比较习惯。”

    公孙明火上浇油般地说道:“就是啊,阿煦要是不扫兴的话,那还是阿煦吗?”

    傅煦不敢瞪裴清殊,只好瞪了公孙明一眼,示意他别乱说话。

    公孙明故意做出一副害怕的样子,往旁边躲了一躲:“这才是阿煦嘛。”

    傅煦见裴清殊也不管管他,只能无奈地看着他们。

    如同他们所猜测的那样,北夏那边得知裴清殊又不肯直接给粮之后,简直气得直跳脚。

    呼屠吾斯没忍住,暴躁地掀翻了眼前的桌子:“再这样下去的话,我北夏都要被齐国人给搬空了!”

    “算了单于,事已至此,您还管什么名不名的?齐人不是有句话,叫‘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吗?咱们臣服了齐国这么多年,什么好处都没捞着,还不反了他做什么?”

    “对!反了他!”

    “杀到长安去,让那齐国皇帝知道知道我们匈奴人的厉害!”

    就连裴清殊安插在呼屠吾斯身边多年的人,都做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来,支持呼屠吾斯起兵。

    呼屠吾斯不由地被这种氛围所感染了。

    在愤怒和屈辱感的驱使之下,他猛然间站了起来。

    他不能再这样忍耐下去了!

    直觉告诉呼屠吾斯,就算他现在不反的话,等到了年末朝贡的时候,裴清殊也不会轻易饶过他。

    还不如趁齐国人不备的时候主动出击,说不定还能杀他一个措手不及!

    然而呼屠吾斯的如意算盘,注定只能是一场空。

    这几年来,他是做了不少准备不假。可他不知道的是,裴清殊为这场仗所做的准备,远比他多得多。

    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备,粮草还是药品,裴清殊都已经准备充足。再加上海路已通,朝廷随时都能从南方调兵调粮,这一仗,裴清殊足足有九成的把握能赢。

    如果有这么大的赢面大齐都能输的话,那他只能说,这就是天意。

    好在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雍定十二年九月,北夏王呼屠吾斯起兵造反。

    消息传到长安之后当日,裴清殊便点了辅国大将军容漾为主帅,卢劭为副帅,即日北上,领兵平乱。

    这一回,他不需要再向上回一般设下重重陷阱,引匈奴人入套。

    他要从正面迎敌,用原始也最直接的手段,让这群狼子野心的匈奴人彻底向大齐臣服。

    他选择派出容漾和卢邵的原因很简单。上回陵川之战之后,容漾可谓一战成名。只要是经历过那场战争的匈奴人,都对容漾这位“白袍将军”颇为惧怕。

    有这种优势在,裴清殊自然是要利用的。

    不过裴清殊早就想好了,这场仗还会牵涉到大宛,和匈奴当初和呼屠吾斯分裂的那一部分部落,光靠容漾的威名是不够的。

    在大宛和吐蕃相继发兵之后,裴清殊在大朝会上说出了自己即将御驾亲征的打算。

    一些大臣听说这个消息之后,不由慌乱起来。

    许多人纷纷劝阻裴清殊,劝他不要以身涉险。

    可裴清殊不是要和大臣们商量,而是通知他们自己的决定。

    北夏这块生在他胸口数十年的腐肉,裴清殊想亲手剔除它。

    见裴清殊心意已决,大臣们没有办法,只能请裴清殊多带兵、多带护卫、多带粮,一个个的好像裴清殊的老父亲,对着要出远门的孩子唠叨个没完。

    裴清殊嫌他们啰嗦之余,还有一点说不出的感动。

    可能是他有些想念那个有点唠叨的父皇了吧。

    不过满朝文武那么多人,总有些人的声音会比较刺耳。

    在发现裴清殊去意已决之后,就有人开始打起了别的主意。

    “什么?立太子?”公孙明大吃一惊地看着裴清殊,“他们是不是疯了?皇上正值壮年,皇子们又还尚且年幼,为什么要立太子?”

    “他们说,自古天子离京,都要有太子监国。”裴清殊若有所思地摩挲着拇指上的玉扳指,心情颇有些复杂。

    如同公孙明所说,他也一直觉得自己还很年轻啊可是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孩子们也都渐渐长大了。

    不过再怎么长大,也还没到了可以监国的地步。

    “皇上,您不会也这么想吧?这么早就立太子的话,只怕会让他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啊。”

第一百六十一章() 
第一百六十一章

    “是还太早了。”裴清殊是打算借此机会锻炼一下自己的儿子;不过他可没打算让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去担监国这么重大的责任。“朕亲征期间;打算让襄亲王监国;你以为如何?”

    公孙明点头附和:“襄亲王殿下的确是一个很好的人选啊。不过他要是知道皇上把这么重的任务交给他;八成又要焦虑得睡不着觉了吧。”

    裴清殊忍不住笑道:“也真是辛苦七哥了。他这个人就那么大点儿的出息;偏生朕老让他做这么重要的事情。唉;可是没他也不成啊。别人;身份低了不合适,高了”

    公孙明表示理解:“皇上总归是要选一个自己最为信任之人监国的,想来襄亲王殿下也能理解您的一片苦心。”

    “希望吧。”裴清殊说着;看向公孙明,“朕不在京里的时间,还要阿明你多多帮衬七哥。”

    公孙明有点意外地说道:“皇上不打算带臣一起去吗?”

    这些年来;公孙明和裴清殊可以说是形影不离;君臣二人几乎每天都会见面。

    一想到要和裴清殊分开很长时间,公孙明还真是有些不习惯。

    “七哥头一回担此大任;必定困难重重。你和阿煦留在京里;多少能帮衬他一些。”

    公孙明不无担忧地说:“可皇上此去;也是有很大风险的啊。”

    裴清殊微微一笑:“不是有虎子在吗?他会护朕周全的。”

    “虎子”公孙明有点尴尬地笑了笑;“他的武艺臣是放心的;就是脑瓜子怕是转得不够快啊。”

    “那还有容漾呢。”

    “跟您说句老实话;他的脑瓜子转得太快了,臣也有点儿不放心。”公孙明在裴清殊面前,完全是想到什么说什么:“要不您带阿悦一起去吧?他聪明;又懂些医术。万一呸呸呸;臣是说万一。万一有点儿什么事儿的话,他也能顶两个人用不是。”

    “有道理。”短暂的思索之后,裴清殊便答应下来。

    他知道公孙明是在担心自己,于是便拍了拍他的肩,承诺道:“你放心,朕不想耽误雍定十三年的科举,所以朕会快去快回。”

    公孙明忧心忡忡地看着裴清殊:“皇上,您可不要骗臣啊。”

    裴清殊含笑点头:“嗯,不骗你。”

    雍定十二年十月,裴清殊亲自领兵北上,直取匈奴。

    临行之前,他虽没有按照朝中某些大臣的意见立太子,不过这回出征的时候,他将自己最年长的两个儿子都带了去,打算让他们在军中历练历练。

    皇长子敬坤和皇次子敬亭,今年一个十四、一个十三。虽说在裴清殊眼中他们都还是小孩子,不过从旁观者来看,他们都已经是大人了。

    所以当裴清殊给他们在军中安排了两个不大不小的职务时,没有人任何人表示不妥。

    甚至两个皇子背后的支持者,都开始为他们出谋划策,想让他们借此机会在裴清殊面前好好展示一番自己的“军事才能”。

    在所有皇子之中,支持者最多的,莫过于敬坤这个皇长子了。

    虽说敬坤的外祖宋家,不如五皇子、六皇子的外祖傅家强大,可五皇子和六皇子这兄弟两个一个调皮捣蛋,一个年纪还太小。

    傅家人就是有心扶植他们兄弟俩上位,也没有什么实际可行的办法。

    毕竟傅家人和当初的叶家不一样,他们做事情是有底线的。

    就像傅煦,哪怕他心里的确是希望自己的外甥能够继承皇位,可如果五皇子当真是一坨扶不上墙的泥巴,傅煦也不会强求。

    毕竟他和当年的全贵妃不一样,他不是那种会用卑鄙的手段,去构陷其他皇子的人。

    如此一来,刨除傅家之后,敬坤的外祖宋家和敬亭等人的外祖家相比,就可以说是直接甩了他们一大截。

    钟家虽然有左家这个亲戚和钟悦这个阁臣在,可是根基毕竟还太浅。左家的男丁又都在燕京,他们是指望不上的。

    至于四皇子敬翊,如果谢家当年不出事的话,倒是可以和敬坤有一拼的。可是现在谢家已然败落,他的养母孟宜嫔,能提供给他的帮助毕竟有限。

    而且敬坤是嫡长子,在身份上就占尽了优势。

    综合各种条件之后,几乎所有人、包括裴清殊在内,都是把他当成了最佳的太子人选。

    这一点,敬坤其实也心中有数。所以无论何时,他都以极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有时候裴清殊看着这孩子,甚至会觉得他比自己这个皇帝活得还要累。

    和裴清殊有些相像的是,敬坤虽然读书很好,不过在练武方面的成就不是特别高。

    敬坤就像是无法容忍功夫不好的自己一样,只要有时间就泡在练武场里,练习骑马射箭,甚至是剑术。

    来到战场上之后,出于安全因素考虑,裴清殊给他和敬亭安排的都是文职。

    可是敬坤非要挑战自己,想要亲自带兵。

    看着面前一脸认真的儿子,裴清殊耐心劝道:“父皇知道你近来功夫大有进益,不过切不可心急冒进。你年纪还小,让你上阵杀敌,父皇不放心。”

    敬坤看起来并没有被说服:“可儿子想为父皇分忧”

    “为父皇分忧的形式有很多种,做好父皇交给你的差事,完成主簿之职,这就是分忧。相反,你若上了战场,父皇就得担心你的安危,怕是不能好好儿地主持大局。你要做给父皇添心思的孩子吗?”

    敬坤默了一会儿,就在裴清殊以为他终于想明白了的时候,敬坤突然有些别扭地说了一句:“父皇,儿子不是小孩子了,儿子长大了。”

    “好,你长大了。”裴清殊看着已经长到自己肩膀那么高的儿子,颇有几分调侃地笑道:“既然我们冬儿长大了,那回去之后,是不是也该给你物色一个皇子妃的人选了?”

    “父皇!”敬坤再怎么少年老成,也不过是个十四岁的少年罢了。

    听裴清殊这样说,他不禁感到一阵尴尬,“儿子还想再在长华殿多读几年书,还请父皇不要提这件事了。”

    “哟,还害羞了呢。”裴清殊也不知道自己这是什么趣味,儿子越是一本正经,他就越是想逗他,“冬儿,你在父皇面前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

    敬坤有点急了:“父皇,儿子是认真的!”

    “知道你是认真的,所以才要逗你。”裴清殊哭笑不得地说道:“你还年轻,别把自己逼得太紧了,不然遇事容易钻牛角尖,对你将来无益。”

    敬坤不明白:“父皇这是何意?”

    “你是朕的长子,也是嫡子,所以从小到大人人都捧着你,让着你。可等你再长大一些就会知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而为人,不可能做到事事都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