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帝奋斗日常-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知几个月过去了;什么都没有发生。

    敬坤和敬亭偶尔打照面的时候,也是兄友弟恭,风平浪静。

    七月初八是敬亭的二十一岁生辰。因为赶上战事之故;去年敬亭的及冠礼就是在军中草草完成的。

    如今战事未平;裴清殊和婉玉又不在京中,敬亭也没什么心思庆祝,只在府中摆了一桌,邀请关系比较好的几个亲戚朋友过来一起喝酒。

    打从敬亭五岁启蒙,在长华殿开蒙起,他便与毅亲王三子裴敬松的关系十分要好。

    虽然敬松比敬亭年长许多,不过敬亭是皇子,身份尊贵,所以敬松一直都敬着他这个堂弟,甚至还有些捧着他。

    在这一点上,继承老卫国公爵位的房锦先也是一样。

    他们都打心底里认为,敬亭的能力和人品,丝毫不亚于那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嫡长子。

    可让他们着急的是,皇上都已显露出要对皇长子委以重任的意思了,敬亭还是一副不着急不上火的样子。

    这也就罢了,他甚至不让他们替他采取任何行动。

    平日里他们念叨敬亭的时候,敬亭不爱听。如今喝了酒,敬松才敢借着酒劲说出来:“英王殿下,咱们哥儿几个都不是外人,今天您能不能跟我们说句实话?您不想要那个位子,究竟是您真的不想去争,还是贵妃娘娘不让您去争?”

    敬亭皱眉道:“你扯我母妃做什么?”

    “本来就是啊!”卫国公也道:“我和敬松哥想的一样!您说您在前线呆得好好儿的,既能挣军功,又能和皇上朝夕相处,这不是挺好的吗?可贵妃娘娘倒好,不支持您也就罢了,仗打到一半儿,眼瞅着就要大获全胜,她竟然把您叫了回来,这分明是不想让您受到皇上的封赏嘛!”

    “母妃只是两年不见,十分思念我罢了,你们不要胡思乱想。”

    敬亭知道,以敬松他们的酒量,现在根本就没有醉,不过是打着“酒后吐真言”的幌子,说一些他不想听的话罢了。所以他正色说道:“至于太子之位,本王早就告诉过你们了——我裴敬亭无心于那个位子,你们若是想立下所谓的‘从龙之功‘,那你们找错人了。”

    “殿下!”卫国公感觉自己被敬亭误解了,十分不好受地说道:“我并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替您觉得可惜罢了。您哪点都不比皇长子差,为何要因出身之故,一辈子屈居于他之下呢?”

    敬亭冷静道:“原因很简单。一,大皇兄是我的兄长,又是皇后嫡出,由他继位名正言顺。二,如你所说,我是不比大皇兄差,可我并没有强出他许多,强到足以抵消他身份上的优势。所以,除非你们能想办法杀了他,否则的话,父皇是绝对不会舍大哥而立我的。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做那些个让父皇讨厌的事情?舒舒服服地当一个闲王,不是很好吗?”

    敬松等人不得不承认,敬亭说的很有道理。可他们就是不服气,不甘心就这么轻易“认输”。

    可他们也知道,在敬亭本人不乐意的情况下,就算他们费尽心机地杀了敬坤,也不会在敬亭面前落到什么好。

    所以,除非他们能劝动敬亭,让他主动参与到夺嫡之中,否则的话,他们就什么都做不了。

    明日不是休沐日,敬亭怕耽误正事,特意选在了中午和兄弟们一起喝酒。

    酒席散去的时候,敬松他们几个都有些喝多了,敬亭便让人把他们抬到了自家的客房里,让他们歇上一觉再走。

    敬亭自己则是回了正院,打算休息一会儿之后就进宫向娴贵妃请安。

    敬亭的妻子赵氏见他一身酒气地回来了,丝毫没有感到意外,只是殷勤地上前伺候敬亭更衣、洗漱。

    英郡王妃赵氏是宁太妃的娘家侄孙女,国子监祭酒的嫡出长女。

    和大皇子的王妃、吏部尚书的孙女相比,赵氏的娘家无法在前朝给敬亭多少帮助,但起码也是正儿八经的书香门第。可以说是以钟家的出身,原本很难攀上的那种姻亲。

    而且赵氏比敬亭小一岁,两人年纪相仿,性情相投。赵氏未出嫁前,便在京中素有美名。与仪表堂堂、芝兰玉树的敬亭站在一起,两人好似一对璧人。

    总之对于这门婚事,敬亭母子都感到非常满意。

    “殿下睡一会儿再进宫吧?”赵氏柔声道:“妾身在旁边陪着,等时辰差不多了再叫您。”

    敬亭笑道:“天这么热,你确定自己不会睡着?”

    赵氏认真道:“妾身发誓,绝对不会!”

    敬亭躺下之后,含笑看了赵氏一眼,然后突然伸出手去,将衣衫整齐的赵氏拉到床上:“一起睡吧,一会儿让下人叫我就好。”

    赵氏有些不好意思,不过还是羞涩地点了点头。

    敬亭握着妻子的手,闭上眼睛,听着窗外隐隐传来的阵阵蝉鸣,只觉生活如此安逸而美好。

    他不明白,为什么非要为了权位去残害手足,去做那些让父皇伤心的事情呢?

    而且当皇帝有多累,从小到大,敬亭都看在眼里。

    当了皇帝,就要放下个人的小情小爱,必须像一个圣人一样,时时心系天下,以天下人的利益为先。

    越是了解皇帝的生活,他就越是不想像父皇一样生活。

    那个位子就交给有心于皇位的人去做吧。

    对于自己现有的生活,敬亭已经心满意足。

    历朝历代的皇子们为了争夺皇位,骨肉相残的现象非常多见。然而雍定朝的皇位过渡,却是十分的平稳。

    雍定三十一年八月初八,裴清殊下诏退位,传位于皇太子裴敬坤。

    和裴清殊当初一样,皇太子初时辞而不受,直到九月初一方才顺应天命,继承大宝,改元“永兴”。

    永兴帝继位之后,先尊其父为太上皇,其母为皇太后,再封太子妃为皇后。

    接下来他没有先赐封自己的妃嫔,而是下旨晋其二弟裴敬亭为英亲王、三弟裴敬惒为康亲王、四弟裴敬翊为端亲王、五弟裴敬修为和亲王。二十出头的六皇子裴敬识,也被封为郡王。

    此举一出,所有人都交口称赞新帝的仁义。

    被晋封的几位皇子,也都对长兄心服口服,甘愿为敬坤做事。

    只有敬坤母子知道,这一切其实都是裴清殊的主意。

    裴清殊本可以像太上皇那样,在自己在位期间给儿子们晋封,以保证自己退位之后,儿子们还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不过他没有这样做。

    如果赶在退位之前对其他皇子大肆封赏的话,很容易就会让新帝有一种自己不受信任的感觉,也不利于皇子们接受他们的哥哥变成皇帝的事实。

    所以在退位之前,裴清殊开诚布公地找敬坤谈了一次,把他的想法告诉了敬坤。

    敬坤虽已过而立之年,不过他还是很敬重裴清殊这个父皇,也愿意听从他的建议。

    果然,此举一出,不仅兄弟们领情,满朝文武也都十分佩服敬坤的心胸和气度。

    敬坤本以为裴清殊年富力强,还能留在朝中给他出出主意,却没想到退位之后不过一个月,裴清殊就收拾行李,准备往西域去了。

    他是想去西域探望婉玉,还有刚满周岁的外孙。

    和其他女子相比,婉玉成婚较晚。直到雍定二十八年、她年满二十四岁的时候,婉玉才嫁给一个镇守西域的少年将军。

    婉玉的驸马名叫萧简,虽然相貌英俊,但却出身平平。他是靠着出色的武功和智谋,被婉玉自己看中的。因为萧简出身低,还比婉玉小了四岁,当时这门婚事被许多人所不看好。不过裴清殊还是尊重了女儿的意见,并且派去了自己最信任的兄长襄亲王去给他们主婚。

    如今三年过去,夫妻俩一直都很恩爱,女儿也已经满周岁了。终于卸下重担的裴清殊,打算去西域亲自会会这个骗走他女儿芳心的“臭小子”。当然主要还是见见婉玉,和那个据说十分讨人喜欢的外孙女。

    关于自己退位以后的生活,裴清殊已经规划了许久。所以在去过西域之后,他没有回京,而是去往辽国做客。

    雍定二十五年年初,已经嫁去辽国多年、做了辽国皇后的襄仪公主魏千紫传来密信,说是辽国皇帝在匈奴、大宛相继被灭之后,已经对大齐存有浓重的戒心。

    据她所调查到的信息来看,辽国皇帝意欲趁大齐不备之时,于雍定二十五年冬天对大齐发起突袭。

    辽国人会有这样的反应,出乎裴清殊的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

    为了应对辽国的突袭,裴清殊立即开始思考作战计划,并且准备在暗中调兵。

    他本想让魏千紫保护好自己,不要轻易暴露她给大齐送信的事情,等他的人来秘密护送她归齐。

    谁知在裴清殊的信送去辽国之前,魏千紫就下了毒,直接杀了和自己朝夕相处二十余年的夫君。

    魏千紫为国杀夫的这份果决,连裴清殊都有些被她吓到了。

    不过有心要偷袭大齐的辽国皇帝死了,换了魏千紫的儿子登基,的确是对大齐非常有利的事情。

    新帝登基后的第二年起,辽国便开始向大齐称臣,以大齐的附属国自居。

    和当初北夏向大齐称臣时不同的是,如今的辽国和大齐根本就没有发生过战争。辽国又不是战败国,根本就没有必要做人家的附属国。

    对于这件事情,辽国的很多老臣都非常不满,认为是魏千紫这个女人在扰乱朝纲。

    为了声援魏千紫,裴清殊像当初对待北夏一样,向辽国派去了五万驻兵。

    那些老臣的嘴,一下子就老实了许多。

    裴清殊这次去辽国,一是想感受一下异族的风土人情,二是想看看如今辽国的汉化程度如何,三是想当面感谢魏千紫这些年来为大齐所做的一切。

    虽说裴清殊和魏千紫暗中有过几次书信往来,不过他们已经许多年都没有见过面。神奇的是,两人见面时并不觉得一丝尴尬,反而像是相处多年的老友一般自然。

    为了这个,跟着裴清殊同行的裕贵太妃还有点吃味,感觉裴清殊和魏千紫有点什么似的。

    被裴清殊发现之后,还把她给笑话了一顿。

    在辽国呆了一段时间之后,裴清殊终于决定南下,重新去走当年他们一起走过的路。

    在南方各地游历了几年之后,裴清殊收到林太后病重的消息,便回到临安,为其生母林氏养老送终。

    之后,裴清殊便基本定居在了临安。只要有机会,他的后妃和儿女们也会来临安探望他。

    永兴二十三年十二月初三,裴清殊在临安行宫寿终正寝,终年七十四岁。

    帝大悲,尊谥其父为“显睿定功安民立政直义敬恭英瑞嘉泰奉天成宪仁圣皇帝”,庙号仁宗,谥“圣帝”。

    据史书记载,文宗第十二子裴清殊,宽厚仁慈,气度恢宏。从谏如流,广开言路。躬行节俭,且不近声色。

    仁宗继位三十余年来,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开疆辟土,仁育义征;革新税法,内政修明;重视司法,整饬纲纪;知人善用,任贤革新。

    作为大齐历史上的第十二位皇帝,在裴清殊继位之前,大齐原本已现颓势。

    是他继位之后力挽狂澜,开疆辟土,方有了大齐历史上最为兴盛的雍定盛世。

    因为裴清殊这个皇帝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强烈的个人爱好,只一心为国为民的缘故,他甚至被世人尊称为“圣人”。

    “圣皇帝”这个称呼,也盖过了“仁宗”,在民间广为流传。

    史书则称他为——“中兴之主”。

    全文完
://158391 。
手机阅读请点击://15839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