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荣华路-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元十一年时。正月初四日。

    晚。

    荣娘发现,她的夫君有些睡不着的模样。

    “怎么了?”

    荣娘当然瞧出来了,夫君刘之烨这似乎是过于的兴奋了。以致于,没太大的睡意了?

    “过于高兴了。”

    刘之烨在妻子荣娘面前,是不会掩饰了真实的想法。

    荣娘点点头,这会儿,也是来了精神,她说道:“其实,我亦是一样的。不过,想着这一回的大祭祀、大礼仪之后,咱们要搬出了王宫,我又是松了一口气。”

    “这些日子在宫里住着,我倒底觉得不太自在。”荣娘说了这话时,笑得蛮乐儿,她脸上的笑容,也全是自己的真心。

    “我瞧着,这些日子,也是累着了明月。想来,咱们这些长辈出宫了,她能轻松些。也能把心思,多花在了伯玉的身上。”

    荣娘这是心底实话。

    对于儿媳妇荣娘满意了,自然就不会多挑刺儿。

    这婆媳之间,其实,当婆母的不太为难。到底儿媳妇多有难做。瞧瞧,这些日子,天不亮,明月就要给荣娘和婆母刘王氏,这双重的长辈儿请安。

    还有平日里的虚寒问暖,这忙碌里,何尝不是累心了?

    特别是这王宫的宫务,也是付明月这个儿媳妇得忙碌了。荣娘并不想,给儿媳妇添了太多的麻烦。

    当然,那也是因为,大姑姐王遂娘如今也是小住了王宫之中。这让荣娘心中,蛮不是滋味的。

    为何?

    还不是婆母刘王氏这瞧着儿子有着落了,刘之烨这肯定是铁板钉丁的太上王了。

    所以,婆母就想来一个一碗水端平,想给女儿王遂娘谋了福利。

    这世道人心岂能平?

    荣娘肯定是站了儿子伯玉的立场上,她肯定不会站了大姑姐王遂娘的立场上。不用怀疑,在亲娘面前,肯定是姑姐再亲,亲不过亲生的儿子。

    “是啊。”刘之烨同意了妻子的话。

    “这些日子,你也是为难了。”刘之烨对妻子荣娘说了话,倒是心底的实际感受。刘之烨哪会不懂了他母亲刘王氏的态度?

    这妻子荣娘在中间的为难,刘之烨是瞧个明白。

    “我不为难,只是明月倒是真辛苦了。”荣娘笑了后,又道:“好在,明月很快就是要轻松一些了。”

    夫妻二人又是说了小会儿的话。

    到底,次日是大喜的日子,一切不同啊。

    夫妻二人最后,还是预备着,赶紧歇下了。

    次日。

    太元十一年,正月初五日。

    天微光,就有宫人点燃了宫灯。

    荣娘、刘之烨夫妻起身后,自然是洗漱一翻。之后,便是付明月来请安了。当然,不外乎,还有荣娘的儿女们。

    这会儿。

    荣娘、刘之烨夫妻自然是领了儿女,前往了刘王氏、赵春花暂时同居的宫殿。

    除了给长辈们请安,这主要的还是一起用了早膳。

    之后。

    自然就是又是一翻的洗漱更衣。

    因为,大祭祀今个儿要开始,刘长石、付明月是早膳后,一准儿就告辞了。

    余下,自然有宫中的嬷嬷,来给诸人侍候着,更衣穿戴朝服与冠冕等等。

    若依着荣娘瞧来,这正式的朝服,还是挺费了事儿。当然,打扮出来,自然是雍荣华贵,那又如何呢?

    这朝服与冠冕的重量,却也是不轻的。

    好在。

    之前,绣娘们是呈上来,让荣娘等家人是试穿过,更是练习过的。

    这时候,正式的穿戴了,倒也不怕了,在今日会出了什么漏子。毕竟,彩排过嘛,这经验是有的。

    如今就是正式上演了大祭祀、大礼仪之事。

    荣娘身边,这会儿同坐的,自然有夫君刘之烨了。

    这尊奉一事。

    其实,打从荣娘心底而言,是高兴的。

    名正言顺了,这多欢喜,哪个人都逃不掉,名与利二字。

    活在人世间,谁能例外了?

    “”

    宫殿门正开。

    荣娘夫妻被迎于正殿之上的首位时,这时候自然是端坐其上。

    说起来,这等时候,不过是先传圣旨。这尊恩以名份,爵位。至于正式的朝臣策拜,那要在大祭祀之后,大礼仪的宗庙之内了。

    “奉王上圣旨”

    这文官之首,大学士前来传了圣旨时。

    荣娘、刘之烨夫妻只是坐于首位,聆听了圣旨。待圣旨由大学士念完后。还要这一位恭敬行了礼,方是奉上了圣旨。

    君王的圣旨,是正式的两份。

    其实,荣娘并不太听一个全懂。但是,大概的意思,荣娘还是明白的。

    无外乎,就是尊他的夫君为太上王,她嘛,为太上王后。当尊奉于蓬莱行宫中,以恩养富贵。

    那蓬莱行宫的名头?

    指的就是荣娘、刘之烨夫妻早早挑好了的宫外行宫。

    同在汉京城内,这行宫自然是好几位的前新罗国的勋贵的府第,这是合围之后,修膳之后,做为了太上的养了晚年的地方。

    地方,荣娘满意,刘之烨也满意。

    对此。

    刘王氏自然没了意见。

    至于赵春花,更是没异议。在赵春花瞧来,能跟女儿继续过一辈子,她是满意极了。因为如此的话,孙儿常在膝下,赵春花觉得人生的幸福如此就是满足了。

    “如此,辛苦大学士了。”

    刘之烨在圣旨被收纳后,笑着对这位传旨的大学士回了话。

    “臣此来,奉大王圣旨。当不得太上王一声辛苦,唯臣子本份。”大学士恭敬一礼。

    “吉时将到。”

    “请太上王、太上王后上了御撵,王室将出行,前往宗庙以祭天、地、祖宗。”这时候,大学士自然又是行了一礼,讲了正事。

    “准。”

    刘之烨回了一句。

    此时。

    自然是刘之烨执起了荣娘的手,夫妻二人一起,起身离开了座位。

    出了殿后。

    在殿外的宫门处,已经有了撵车相候。

    荣娘懂得,这一天的大祭祀,大礼仪,将是开始了。

    “太上王出行,太上王后出行,启。”

    在侍卫的喊话。

    撵车驶了起来。

    从宫门的夹道,往外而驶。

    穿过夹道,在上朝的正殿的宽阔的殿门之外。那广场之上,荣娘瞧见了,无数的旌旗,以及那昂仰的骑士与侍卫。

    当然,除此之外,更有其它的撵车。

    荣娘自然知道的。

    其上,有她的婆母刘王氏。

    这会儿,荣娘夫妻下了撵车,自然是前往了婆母刘王氏的撵车之前,这时候,晚辈自然要给长辈行礼的。

    “儿子(儿媳)给母后请安。”

    是的。

    得换了称呼了。

    因为,在荣娘、刘之烨夫妻得了圣旨,已经被尊为了太上之时。这一位刘王氏已经被尊为了太王太后。

    “不必多礼了。”

    刘王氏穿着朝服与冠冕,她的心情显然非常不错的。她对待了儿子、儿媳的态度,更是亲切了五分。

    此时。

    旁边更有候着的晚辈。那便是刘长石、付明月夫妻。

    以及王遂娘这位被尊为宁国公主的女子。

    以及刘玉娘这一位被尊为静国公主的君王姐姐。

    还有被哥哥册封为奉国公的萧仲玉,以及被兄长刘长石册封为平乐伯的刘叔玉、安乐伯的刘季玉。

    至于被封了长亭子爵的王知源,这等刘氏的祭祀,他自然是没参加的。

第142章() 
此时。

    并非述话之时。

    礼仪之后。自然是更归其位;上了撵车;准备趁着吉时;往城外的宗庙而去。那里可是有建好的天坛、地坛;以祭祀天地。

    “圣驾出行”

    有钦天监在喊了吉时后;自然是王室出行。

    从王宫而出;穿过了御道而行;往城外而去。

    此时。

    荣娘与夫君刘之烨一起,居于撵车之上。她自然能瞧见了,王宫之内;那肃穆的气氛。而出了王宫之后

    那城内,那些人山人海。

    以及人群之中,那成片儿;那成片儿的拜倒模样。

    那是臣民对王室的尊奉。

    若论曾经;荣娘一家人是拜倒的臣民中的一份子。那么,如今的她就是母以子贵;成为了被别人尊奉之贵人。

    “真好”

    荣娘呢喃了两字。

    这一座城;不;还有许多座的城池;这是她的儿子伯玉的社稷。这一片山河;是她的儿子伯玉的疆土。

    这等荣耀,谁能不喜?

    “万胜;万胜”

    “万岁,万岁”

    “”

    无尽的欢呼;似乎海洋一般样。

    那等气氛;无论是谁,在品尝了权柄的美丽时,都会忍不住的陶醉。

    荣娘觉得,她整个人,整颗心,都是滚烫了起来。同时,她转了脸,她换向了她的夫君刘之烨。

    果然不出所料。

    她与他,如出一折啊。

    他们夫妻二人,都是激动万分的。在他们执手之时,他们能感觉到了,彼此的心情。

    “伯玉,真是了不得。”

    荣娘离着夫君刘之烨太近了。

    所以,荣娘能听到了,夫君刘之烨说的话。

    这时候,他们夫妻都在为自己有这么一个出息的儿子而激动,而骄傲。

    远远的,前面的圣驾之上,那一对帝后啊。

    那两个身影,望在了荣娘的眼中,荣娘觉得心暖暖的,也是莫名的更加的骄傲。她骄傲于,她的儿子真是太有本事了。

    她骄傲于,恨不能对全天下的人讲,瞧,那是她的儿子。

    这等为人母的骄傲,真是讲一个三天三夜也讲不完。这等为人母的骄傲,真是倾尽四海水,也是觉得心头还是沉甸的欢喜。

    出了城后。

    城外的一切,更是衬出了,那骑兵与侍卫的队伍,是依然一片的肃穆,还有那隐隐而存的王室的尊贵。

    那是被尊拢其中,被尊于其上,那等属于上位者的尊贵。

    天是辽阔的。

    地似乎是无际的。

    那又如何呢?

    这一刻,荣娘的心,是激动的,也是欢喜的。

    至天坛、地坛之时,至宗庙之时。

    在奏乐声起时。

    撵车停了。

    等从撵车下来后,荣娘能瞧见的,是那高高的祭坛。

    这一回。

    荣娘觉得,她长见识了。

    这一日。

    于荣娘而言,是她骄傲的一天。

    因为,除了祭祀之外,她和夫君啊,一起陪着婆母在天坛、地坛之前,被朝臣们尊奉而拜倒,行了叩拜的大礼。

    同时。

    亦是这一日。

    东屠国的君王,刘长石宣布,这一年,赦用东屠国的年号,宣文。

    这一年,是太元十一年,同时,亦是宣文元年。

    当然了。

    对于长辈,刘长石自然是奉了尊号的。

    刘三老爷这一位早过逝的君王祖父,被刘长石尊奉为宣和王。至于刘王氏这一位嫡妻,自然就能称一声宣和王后。当然,如今宣和王是躺在了坟墓之中,宣和王后刘王氏自然就得让人尊称了太王太后。

    至于刘之烨的尊号,则是文和王。荣娘也能称一声文和王后。

    只是,刘之烨如今活得好好的,荣娘也是身体健康着。所以,他们这一对夫妻,自然就是臣子尊奉为了太上王、太上王后。

    宣文元年。

    春,三月初一日。荣娘是过了三十三周岁的千秋寿辰。三月初三日,刘之烨也是过了二十八周岁的万寿节。

    这过了春末的农耕结束。

    一年的农忙,就算是过去了。

    入了夏,天越发的热了。

    这一个季节,对于东屠国而言,自然是休养生息。

    当然,刘长石这位帝王还是挺忙碌的。到底是东屠国还是东面西面,都有敌人尚在呢。

    东面啊,那是新罗国的旧余势力,那些旧贵族也罢,又或是流民的结盟也罢,都还有残存者尚在。

    至于西面啊。

    虽说,高丽国是无暇东顾的。

    可南韩国啊,被刘长石敲打了好些回,也是老实了。到底对于新崛起的东屠国,依然是敌意掩不住。

    刘长石这些日子,在忙碌的,除了国内的一些安排外。

    自然也是准备了。

    一有机会,就把东面的那些旧有势力,全部的收拾掉。

    至少,要避免了将来,让东屠国是两线做战啊。

    夏。

    七月初一日。

    刘长石十三周岁的生辰,这一天,是万寿节。当然,在臣民们的眼中,刘长石这一位帝王的万寿节这一日,那过得应该是十八周岁的生辰日。

    于此。

    这一日,同样的也是静国公主刘玉娘的十三周岁的生辰日。

    王宫之内。

    宫宴自然是举行的热闹。

    这一日。

    明明居于蓬莱行宫的荣娘、刘之烨夫妻,也是奉了长辈太王太后,以及奉国老夫人,这两位长辈一起,回了王宫参加了宫宴。

    刘王氏自然是开心着。

    倒底是在宫宴之时,一堆儿的外命妇,那是拜而行礼。

    在人群里,王遂娘自然还是捡着了机会,凑了母亲太王太后的身旁,是给挑了好话讲。

    说实在的。

    王遂娘挺懂她的身份。

    在整个东屠国里,若论了真心?

    王遂娘是知道的,肯定是母亲太王太后,最是关心了她的前程与未来。

    “我瞧着,你刚才挺高兴?”

    刘王氏对女儿王遂娘问道:“那几位外命妇,跟你谈了什么,让你如此的笑得欢乐?”

    刘王氏哪怕当了太王太后,可这日子还得照过啊。

    对于女儿开心的模样,她瞧着心里舒坦。

    “还能如何?那些外命妇,就是想打探了,太王太后、太上王后的心事?这是不是有意了,为大王选了贤良的妃子,以充实后宫?”王遂娘没隐瞒了,那些外命妇们的心思。

    在王遂娘瞧来。

    这些外命妇的心思,可能是打错了。

    就王遂娘的心里明白着,弟妹太上王后小萧氏的眼中,那个王后付氏可谓是万般好。

    瞧瞧。

    这一尊了长辈后,弟弟白捡一个太上王,马上就是搬出了王宫?

    原由何在?

    王遂娘就不相信,这中间没弟妹小萧氏的功劳?

    那又如何呢?

    哪怕知道了,弟妹小萧氏的一些心思,王遂娘都不敢多提了。到底人在屋沿下,不得不低头。这刘氏一族的荣光,那是侄儿伯玉挣来的。

    小萧氏都是太上王后了,王遂娘哪怕是尊了宁国公主,也是不敢开罪了太上王后的。若不然,将来儿子王知源的长亭子爵?

    还能如何求得侄儿,给升了爵位?

    在东屠国,区区一个长亭子爵算什么?不过是一个终身的贵爵。若有孙儿,那就是没能继续,倒时候,还不是一个白身?

    东屠国的爵位,唯有伯爵,方能袭三代除之。

    当然,公爵、侯爵,更是尊贵,那是袭一代人,降一等。降至伯爵位,还能袭三代,才除之。可惜

    王遂娘更清楚。

    她那侄儿伯玉,堂堂的东屠国的君王,似乎并不乐意了,授予了太多的非军功的爵位。

    当然,以上的话。

    王遂娘也是从母亲太王太后那儿打探了一二。

    当然,从哪儿来的,还不是从弟弟刘之烨的嘴里得到的消息。

    “哦”太王太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