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荣华路-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底刘之烨还是看出来了,有玉娘和伯玉这一对姐弟在,母亲刘王氏是软和了的态度的。所以,刘之烨是带着稍稍轻松的心情离开了。

    刘之烨一离开。

    刘王氏就领着孙女孙儿进了屋内。

    这会儿,玉娘、伯玉这一对姐弟自然就是在祖母面前说了巧嘴的话儿。一对姐弟想哄了一个喜爱的老太太,那还是手到擒来了?

    至于刘之烨?

    刘之烨去了谢府,去给姐姐王遂娘报了喜讯。

    王遂娘得了弟弟的话,自然是开心的。

    “洗三那天,姐姐必然去吃酒。”王遂娘是真高兴着,弟弟又添了子嗣啊。多好的事儿。当然,同时,王遂娘又是有些羡慕着。

    到底嫁了人,成为了谢氏的儿媳妇,王遂娘也盼着她自个儿早日传出了喜讯的。

    报个信儿。

    刘之烨没多停留了,就是告辞了。

    姐弟二人的见面,也就是匆匆一面。

    等刘之烨回了外城北区的三榕巷子口,已经是夕食之时。这时候,荣娘家已经备上了夕食。刘之烨一归来,洗一洗手,也是能用饭了。

    荣娘在坐月子,她自然是单独用了饭。

    当然,对于小婴儿仲玉而言,他的日子就是吃了睡,睡了又吃。

    这等小婴儿的日子,跟猪猪这等懒惰的生物,有得一拼的。

    夕食后。

    刘之烨就是跟妻子荣娘商量了,关于洗三的事宜。荣娘是淡然的听了,也没什么意外的。毕竟,她家的玉娘、伯玉已经举行过洗三的。

    这按着旧例来便是。

    “母亲、大姐到时候都会来的。”

    “倒是我那时候没出了月子,却是还要娘去招待了。三郎,你也要受累了。到时候的宾客,都得你迎接了。”

    荣娘一个坐月子里的时候,肯定招待不了宾客的。

    所以,劳累的还是亲娘赵春花,以及夫君刘之烨。特别是这等做了席面的事情,肯定还要在邻里里,请了帮手啊。

    到底这等事儿,刘之烨不需要出面了。

    赵春花出面,就是足矣。

    至于席面备了哪里些单子,荣娘跟亲娘赵春花商量了即可。

    说了洗三的准备。荣娘就是谈到了,关于仲玉对长辈们的称呼一事上。这事情荣娘一提,刘之烨沉默一下后,回道:“娘刚才也与我谈了。”

    “那三郎你是什么意思?你我夫妻,我自然是与你一同的意思。”

    荣娘约莫两可的说了话。

    这话的态度,倾向不明的。

    刘之烨叹息一声,他说道:“我也是两难。”

    “母亲那边目前的态度就是摆得冷淡,娘这边又是好言相劝”刘之烨说道:“都是长辈们的意思,我一个小辈,唉,唉”

    刘之烨都想叹气了。

    荣娘不语了。

    最后,关于这事儿,夫妻二人也是沉默着,没多了话儿。

    洗三。

    仲玉的洗三,荣娘家自然是非常好热闹的。

    这一回。

    刘王氏来了。玉娘、伯玉这两个小辈儿,自然是坐了马车,随了祖母归家。

    回来时。

    玉娘就是拿了一堆的小礼物,给了弟弟仲玉。还是说了漂亮的话儿。

    “娘,瞧瞧,这是我从祖母那儿得来的,全给仲玉弟弟。”

    玉娘这话说的,荣娘瞧后,就是笑道:“全是些女孩儿的物价儿,玉娘对弟弟的心意,娘代仲玉领了。不过,既然是祖母的心意,你啊,要好好的收着。”

    “给仲玉弟弟的礼物,可以你自己亲手做啊。”荣娘笑着说道:“娘可是知道的,我家的玉娘会打了万福络子。”

    “那我给仲玉弟弟打了万福络子。祖母和姥姥都说了,我打的络子可漂亮了。”玉娘对于打络子,还是蛮有小自信的模样。

    荣娘听后,自然是夸了又夸。

    对于女儿的小特长,荣娘自然是非常支持的。毕竟,哪一个人都需要特长,来添加自信心嘛。

    倒是伯玉这会儿,是在旁边瞧着亲娘和姐姐的互动。

    等片刻后。

    伯玉也没有插话了。他就是把自己用木头雕的一只小狗儿,搁到了仲玉弟弟的小摇篮里。

第78章() 
伯玉觉得这是他亲手雕刻的;跟他爹学会的。

    嗯。

    这应该就是亲娘说的心意吧。

    狗在伯玉心中;最是忠心不过的动物。想来;定然是仲玉弟弟也会喜爱的。会这般想的伯玉;自然是代入了他的体会。

    就是这会儿。

    刘王氏进屋了。一同进来的;还有王遂娘。

    “祖母;姑母。”

    “祖母;姑母。”

    玉娘、伯玉两个小孩儿,自然是唤了话。还是一起上前,行了晚辈礼。

    刘王氏自然是拉了两个小孩儿入怀里;好下子的宝贝心肝儿的唤了话。尔后,才是松开了手。

    当然,在玉娘、伯玉眼中;祖母自然是哪儿都好的。

    不过嘛。

    大人们聚了一块儿;他们做为晚辈的,就得乖巧听话了。于是;姐弟二人也不闹腾;就是一起行了晚辈礼;准备一起去院中玩儿。

    到底今天热闹;也是有许多同年龄的小伙伴啊。

    这会儿。

    刘王氏、王遂娘自然是就是在屋中;与荣娘谈了话。荣娘谈话时,也是多有附合和奉承。到底效果吗?

    其实;荣娘也挺没底了。

    荣娘瞧得出来,婆母刘王氏的态度还是淡淡了一些。

    至于大姑姐王遂娘则是非常热情着。瞧着话语里;也多是羡慕之意。想来想去;荣娘也能理解了大姑姐王遂娘为何如此?

    在这个时代里,女子立足多艰难啊。

    不过。荣娘也就是这般感慨一些。她的态度嘛,还得端正好了。毕竟,婆母刘王氏的心头,肯定对她有芥蒂了。

    荣娘可不想,哪儿又说错了话,再度的开罪了婆母刘王氏。那样的话,就是让夫君刘之烨在中间为难了。

    这一日的洗三。

    荣娘觉得,她像是在战场上走了一回圈圈儿。

    到是玉娘、伯玉与小伙伴玩了一个痛快。离开了自家前,坐马车去了祖母那儿小住时,姐弟俩都还是有些不舍得小伙伴呢。

    太和三年,秋。

    便是如此的过去了。

    荣娘家的日子如此的平静。

    至于离荣娘家太遥远的朝堂上,却是一点儿也不平静着。

    秋收后。

    北面的大魏朝又是进攻了大晋朝的军队,意图南下。说起来,这些年里,北面的大魏与南面的大晋似乎有些风平浪静的感觉?

    实际上,也是如此。

    这一回。

    大魏却是南下,而且是大军出动。

    这一仗打了起来,自然就是关乎了国运。

    建业城,皇宫。

    太元帝司马元曜自然是关注了此事的。毕竟,他是帝王啊,名义上大晋朝廷的主人。事实呢?

    这个大晋朝廷如今在摄政公的手中。

    司马元曜就是一个傀儡。

    可就算如此。司马元曜也清楚着。大魏朝比大晋朝的国力稍强一些。自古以来,都是以北统南。

    北面更容易出了强兵。

    至于南面啊?

    更多的是出了小朝廷。

    为何如此?

    那是因为千年以来,汉人的生活地域,更多是在北方。那里经过千年的耕种,已经有良田无数,有人口无数。

    在这个时代里。粮食和人口才是生产力啊。

    “可有最新的奏报?”

    司马元曜非常关心了,关于大战的情况。

    虽然,他只是一个幼年的天子。不过,应该让天子看的奏章,司马元曜还是能看到的。不过就是有些没他批了奏章的份儿。

    司马元曜身边的小内侍,自然是躬身的回了话。

    话中之意,却是无最新的奏章。

    这就让司马元曜非常好的着急。

    着急也没用,司马元曜的命运,在皇宫里都不好使。更何况,是出了皇宫之外的城池?

    这时候的司马元曜觉得特别的孤单。

    他是帝王,他是天子。

    可除了混吃等死外?他什么都做不了。

    连身边的这些内侍宫人,有多少是别人的眼线?司马元曜都不敢全然的拿捏了主意。唉一声的叹息。

    司马元曜有时候,都觉得他未老先衰了。

    “圣上。”

    小内侍劝了话,道:“前朝未有奏章,想是一切未有大变数,定然是众位大臣治理有方”

    “不必讲了。”司马元曜一挥手。

    “朕去给母后请安。”这时候,司马元曜都懒得听小内侍的话。司马元曜对这个小内侍超级不顺眼。

    如果不是他是母后塞过来的人手。司马元曜非常想

    算了。

    这般只能安慰了自己,司马元曜就是离开了他的寝宫,去了太后谢蕴那儿。

    太后谢蕴最近接了侄女进宫来,说是想念了娘家人。可真正的情况如何?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太后谢蕴想给天子司马元曜和亲侄女拉一拉关系。

    青梅拍马,两小无猜。

    这等经营起来的感情,在太后谢蕴看来,才是牢固的。

    事实呢?

    司马元曜就是演戏的。

    毕竟,想司马元曜如今的年纪虽小,可实情呢?他是成人的灵魂,他怎么可能看得上,一个幼稚的小姑娘?

    这等小姑娘,司马元曜完全瞧着,只能当了小侄女逗一逗,当了小妹妹来看待,他都做不到啊。

    在以司马元曜的眼光。

    司马元曜觉得,他更喜爱那等成熟一些的美人儿。

    只是

    如今年纪尚小,司马元一切尚不能自主。就是想要纳了美人儿,司马元曜目前也是无能为力的。

    “表哥,表哥”

    司马元曜刚到了太后谢蕴的寝宫时。一个萌萌的小姑娘,就是来迎接了司马元曜。

    哪怕是装,司马元曜也得装了,他非常喜爱这个小姑娘。哪怕心里,司马元曜特恼了这一位小姑娘?

    为了讨好了太后谢蕴,司马元曜认为,他自己够拼了。

    “表妹。”

    “我们一起去母后那儿吧。朕要给母后请安。”司马元曜走上前,就是伸手,牵起了谢家小姑娘的小手。

    他这是习惯了。

    反正这也是太后谢蕴的意思,想让他亲近了这个舅舅家的小表妹。

    那么,司马元曜自然不会反驳了谢太后这个嫡母的意思的。倒是谢家的小姑娘,这位小姑娘可是从旁人的嘴里。

    特别是谢太后这个姑母身边的嬷嬷那儿,听了不少的话呢。

    谢家小姑娘哪怕年纪小,已经知道了。她未来是要嫁给了表哥这位天子的。所以,谢家小姑娘哪怕害羞了,还是强装了大方的任表哥牵了小手。

    一双小儿女,一起进了寝宫,来给谢太后请安。

    瞧着这等两小无猜的场景,谢太后自然是非常满意的。

    “儿臣给母后请安。”

    “臣女给太后请安。”

    “来,来。不用多礼了,快,坐哀家身边来。”谢太后笑得开心。在两个小儿辈行了国礼后。就是唤了起来。

    “姑母。”这会儿,行完国礼了。谢家小姑娘唤了谢太后,就是亲切的一声姑母。唤得谢太后非常的高兴。

    司马元曜这时候,自然不会找了不自在。

    他也是顺着梯子,就是起了身,也是落了座。

    谢太后关心了一些话语。当然,更是关心了司马元曜这位天子的课业。对此,司马元曜倒是认真的回答了。

    谢太后说了话儿后。

    司马元曜就是插嘴,又转移了话题。

    “母后,儿臣听说,大魏朝的国族部军南下”

    司马元曜的脸上,有了一些不解的神色,他问道:“母后,朝廷之中的列位重臣都推举了摄政公的幕府之中的心腹将军统兵,北上会师伐魏。为何摄政公会拒绝?”

    其实,司马元曜更清楚。

    那位说是桓氏这位镇西将军的人。不如说,是士族这边的旗帜性人物啊。

    这等情况下。

    摄政公哪肯把兵权分出去?

    要知道。

    如今的建业城,可就是摄政公捏紧了兵权,武力镇赫了朝堂。

    桓氏一族的目光荣光,更像是一盏灯,吸引了太多人的目光。偏偏桓氏的根基,可并不是特别的牢靠。

    这个时代的士族?

    司马元曜已经有了深深的体会。越是如此,他越是有些惊恐了。

    整个大晋朝廷。

    看着是司马氏的天下。实则,不如说是士族的天下。司马氏就是士族摆出来的一面旗帜。

    大江以南的半壁江山,说是在大晋朝廷的皇族统治之下?

    实际呢。

    各地的士族豪门管辖了所有的人口,士族自己有庄园与坞堡。

    千顷良田,万顷良口,无数的人口隐户与奴仆奴婢。那些人口与土地,不是朝廷的管束之下,而士族们的私产,除此之外,士族还有私兵。

    这跟国中之国,有什么区别吗?

    没有的。

    朝廷之上的官员,个个出身要么是士族,要么与士族有关。

    总之。

    没士族有关系,连官都没得当啊。这等情况下,士族可谓是大晋朝廷实际上的支柱。偏偏这支柱,既然强大,对于皇族而言。又是脆弱,比起天下而言。

    因为。

    大晋朝廷的士族们,他们太贪婪了。

    他们占得太多,百姓太苦。

    “朝堂之事,母后不懂。若圣上想知,不如问一问给你讲学的师傅们。他们个个都学问大家,必然能为圣上解惑的。”太后谢蕴笑着回了此话。

    司马元曜听了这话后。

    他的心中冷笑了。

    那些所谓的学问大家,个个都谈了玄学,个个都是士族里的学问大家,却不是皇族司马氏的栋梁啊。

第79章() 
司马元曜觉得他这天子当的憋屈。

    可事实上呢?

    摄政公觉得位置更憋屈呢。想士族在左右给他当了绊子;偏偏他还要一直讨好了士族。摄政公这位桓将军;才觉得更不爽利。

    这个秋。

    大晋朝廷在与大魏朝的大仗上;是死伤无数。

    当然;这些都是小卒子的死活;在朝廷重臣的名单上;就是一串儿的数字。朝中的重臣们是不在意的。毕竟;水师还是大晋朝廷的利器。

    大魏朝的水师没发展起来,至少,打不赢大晋朝廷的话。这大晋朝廷想苟安南方;目前看来,还是有些安全性的。

    建业城。

    普通百姓也知道大战起。

    那又如何呢?

    应该过的日子,总要过下去。

    出了月子时;荣娘家的仲玉就是举办了满月宴。那会儿;玉娘、伯玉就是归家了。许是因为有孙女孙女的调合。刘王氏这个婆母在荣娘奉了媳妇茶时,还是给了面子的喝了。

    当然。

    到底不在对荣娘有多少好脸色了。

    对此。荣娘早有心理准备的。

    做事情;哪能真做了两面光?人生在事;有些选择做下了;荣娘就不悔。毕竟;人一辈子;总不可能事事都圆滑的,讨了所有人的喜欢。

    过了秋。

    入了冬。

    一场雪下来。

    大晋朝廷和大魏朝廷的大战;倒底结束了。

    只是,多少平民家;是少了丈夫和儿子?朝中的贵人们;是不在意的。毕竟,贵人们还是歌舞升平,过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日子。

    一个午后。

    刘伯玉睡醒了。

    他学会了,一式的枪法。非是花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