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荣华路-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及少年时

    “荣娘。”

    司马仁终于忆起了这个名字,他呢喃了一下。可惜,他终究是无力的。因为,那些记忆,在此时此刻,回忆起来,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他遗忘了四年的时光。

    他现在记起来了,又能如何?

    他要死了啊。

    漫步人生的回忆际头,司马仁突然发现,在梧桐巷子里的那四年,他其实挺开心的。那一段岁月,就像是少年时,被细心收藏起来的珍宝。

    原来一直都在的。

    只是,他没找到

    “父皇,为什么要那般做?”

    司马仁想起了,那一杯酒,那一杯父皇给他的酒。

    明明回忆起了失去的宝贵四年,却因为一杯酒,他又遗忘了,他说好了相约三世的心上人。

    “呵。”

    最后的最后,黑暗降临前的一刻。

    司马仁想,他失约了。其实,他是一个挺无能的人吧。

    荣娘的生活里,没有他的话,也许会更好。

    “对不起,父皇,倪锦给司马氏的祖先们丢脸了。”司马仁想,他在人生的际头时,放下了对荣娘的感情,却放不下对司马氏万里江山的执念。

    他这个咸安帝,倒底是愧对祖宗,愧对自己的儿子元曜。大晋朝自他的手上,遗留成为了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元曜尚小,如何治了权臣,如何治了士族?

    风雨飘摇的大晋江山,将走向何等的命运?

第67章() 
建业城;皇宫钟鸣长响。

    这意味着什么?

    建业城的百姓都懂。稍年长一丁点儿的;又不是头一回听到这等钟鸣长响了。

    外城北区的三榕巷子口。

    荣娘一家人不例外;自然也是听到这声音。

    “这怎么可能?”荣娘有些不敢相信的。哪怕她放下了对倪锦的感情;到底一个活生生的人啊;这般说没就没了。

    “唉;这是又要换天了。”赵春花在旁边也是讲了一句道。

    刘之烨挺淡定;他正是看着一双儿女练大字呢。这会儿,听了荣娘与丈母娘赵春花的对话,刘之烨更淡定着;他就提醒了一句,道:“帝王驾崩,咱们家避讳一些;不要用了鲜艳的颜色就成。”

    “咱们大人的衣裳;哪没多少鲜艳的颜色。”荣娘说了这话后,望着女儿玉娘的衣裳;她说道:“就是玉娘的衣裳;得换一换。”

    女儿小玉娘是一个爱了鲜艳颜色的孩子。

    当然了;这个时代里;因为染色原料与技术的原因。其实;那等亮丽颜色的布匹,是更加重贵的。

    一般来讲;非是大户人家,小门小户的都没多少花衣裳啊。

    锦衣;那也是有钱人家穿得起。

    当然;这里的有钱人,是指大户人家。不是指了商户。

    小商户就是被剥削的对象,只有那些大商贾的背后,有靠山啊。那才可能锦衣玉食的。大门大户又是有恒产,又是有仆从,肯定也是同样的锦衣玉食。

    至于荣娘家的小玉娘,那漂亮的鲜艳的小衣裳哪儿来的?自然是祖母刘王氏给拿来的。

    数着荣娘家的亲戚?

    荣娘这边是没什么亲眷的。

    唯刘之烨那一边的亲戚,尚是不少的。荣娘瞧着,婆母刘王氏又是一个心疼了孙女孙儿的,当然,家底儿更多了。

    荣娘、刘之烨夫妻是不贪了婆母的体己钱。可婆母想给孙女孙儿一些补贴,想让孩子们穿得好些,用得好些。荣娘、刘之烨一对夫妻,哪怕是亲爹亲娘,也不能拒绝了祖母对孙儿辈的好意,不是吗?

    “来,玉娘,娘领你回屋里,换了今个儿穿的衣裳。”荣娘对女儿唤了话。

    本来想装着没听见,想懂了过去的小玉娘一听亲娘的唤话,只能搁了手头练字的动作。她抬起头,小嘴儿翘得高高的。

    哪怕不乐意,还是起身走到了亲娘面前,小玉娘说道:“好的,女儿听娘的话。”

    荣娘听后,就是捂嘴笑了。

    这事儿,倒是这般的解决了。

    荣娘发现,一家人在一起,日子这般平平常常的,其实挺不错的。

    这一年,咸安二年。同样的,亦是新帝上位后,改年号的太元元年。

    司马元曜当了太元帝,被桓氏与谢氏拥促着做了少年天子。当然,这一个明面年纪尚小,心里年龄并不小的少年天子。

    哪怕是一个傀儡,应该得的待遇,还是没少得到。

    毕竟,司马元曜要唤了谢蕴这位新太后,一声母后。谢氏一族也算得司马元曜的舅族。只是,司马元曜很清楚,他不是谢氏一族出生的天子。

    只不过,借了谢氏一族的名头。

    天子应该做些什么?

    司马元曜不太清楚。可他总有一些前一世的记忆,自然知道着。天子上朝是应该的,天子批了奏章是应该的。

    听政这事儿,他倒是参加了。

    那又如何呢?

    他坐在龙椅上,下面坐了一个桓氏的摄政公。人人明面拜的是天子,暗中拜的却是桓氏的那一位“太上皇”。

    司马元曜当一个橡皮图章,他就是这般去做了一个傀儡。

    朝堂上,大臣们不是党同伐异,就是在弹劾谁谁谁?

    司马元曜发现,他就拿到了一团乱麻的麻线,他完全没有解决的法子。他对待如今天的朝政,既然没有贴心人,也没有实际的权利,他就像是大家都无视的天子。

    有他没他,没甚区别。

    可这一切,哪怕心里窝了无限的火气。

    在面对太后谢蕴时,司马元曜还要装了小无知。毕竟,他年纪太小了,在太后谢蕴的眼中,他不应该懂得这些。

    “皇上,让小宫人们陪你去玩儿吧。”

    太后谢蕴这会儿,正召见了她的母族,他的母亲和弟妹皆在呢。

    司马元曜这个太元帝被唤来,不过是专门来给所谓的“外祖母”和“舅母”,来行了晚辈礼的。当然,太后谢蕴未尝不是想表明了态度,表明了天子的态度是偏向了舅舅家的。

    司马元曜平日里,哪怕是装,也是装得对舅舅家好感大大的。

    对于外祖父、外祖母更是大大的孝心一片。

    太后谢蕴对此自然是高兴的。

    “好的,母后,儿臣玩儿去了。”司马元曜心中有些屈辱,他觉得,他就像是太后谢蕴手中的一条小狗儿。

    太后谢蕴想拿他出来撑一撑场面时,就让他来溜一溜。

    不需要他这个天子时,就一句话,打发了他离开。

    司马元曜再心头不爽,面上还是笑得开心,似乎挺想玩儿的样子。就是领着小宫人,以及照顾他的奶嬷嬷和内侍们,离开了太后的寝宫正殿。

    在司马元曜离开后。

    谢老夫人就是跟谢太后说了谢族长这位夫君的意思。太后谢蕴一听父亲之意,是眉头轻蹙,她说道:“娘,父亲会不会太急切了些?”

    “要看娘娘您的意思,这不过是一个提议。”谢老夫人笑得挺随和的回道。

    倒是太后谢蕴的弟妹,谢桉的妻子谢萸氏在静静的当了旁听者,不多了话语。就是听着婆母和大姑姐的谈话。

    当然,这一场谈话,关乎的就是当今天子司马元曜的婚事。

    谢氏自然是想,让天子司马元曜未来娶了谢桉这位舅舅的嫡长女。如此的话,太后谢蕴的侄女就成为了她的儿媳妇。

    “女儿自然不会反对这一门婚事。”太后谢蕴先表明了态度,她说道:“只是”

    话到这儿,太后谢蕴有些沉吟不决,她思考了一下后,才说道:“目前这一桩婚事,若说女儿和族中皆有数的话,还是可以的。暂时却不能公开了。”

    “到底变数太多。”太后谢蕴说了最关键的问题,她道:“如今朝廷之上,可不太平啊。”

    “放心,你父亲之意,也不着急。只是想先知道你的意思,好早做打算。”谢老夫人慈爱一片的说道。

    “若要早做打算,那是应该的。”太后谢蕴表明了她的态度。

    这一场谈话,自然是皆大欢喜。

    太和元年,冬,来得挺早的。在晚秋时节,天气就冷得慌。

    入了冬后,建业城早早的下了一场大雪。

    这个冬天,对于穷人而言,并不好过。因为,建来城里,又是有许多的冻死、饿死之人。当然,这些属于穷人的苦难,依然不影响了那些贵人们的歌舞升平的大宴小宴的聚会玩乐。

    太和二年。

    春,三月。

    三月初一日,荣娘过了二十四周岁的生辰。三月初三日,刘之烨过了十九周岁的生辰。

    入了夏。

    七月初一日。荣娘家的一双儿女,刘玉娘、刘伯玉就是满了整整的四周岁。

    孩子一天一个样,四周岁的两个小娃娃,倒是长得越来越来俊俏了。特别是玉娘,那容貌微是长开些,也算得一个小佳人的胚子。

    至于小伯玉嘛?

    小伯玉的容貌比起姐姐,差了一些。

    倒底是一个男孩儿,也需要太在意了容貌。毕竟,只要五官端正,那就注定了不会是歪瓜劣枣。想是小伯玉长大了,也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好男儿。

    小孩儿的生辰,自然是做了长寿面。

    一家人都是给孩子过了四周岁的生辰,也是都准备了生辰的小礼物。

    得了礼物,又穿着新衣裳。刘玉娘这位小姑娘的心情特别好,至于小伯玉?小伯玉是不在意这些外物的。他就是笑得开心,还乐呵呵的一边得礼物,一边反映慢几拍的给长辈躬身拱手,行了小君子之礼。

    荣娘一家人自然都是在祥和的气氛里,过完了两个小孩儿的生辰日。

    要说起来。

    本来今个春,荣娘家还有一桩喜事的。就是大姑姐王遂娘的婚事。奈何去年咸安帝驾崩了。于是,这一场婚事就是拖后了。

    要到了今个儿的冬,才会举办了大姑姐王遂娘的婚事。

    因为大姑姐的身份落实了,所以,全家人都是一真唤了大姑姐的新名字。也免得哪儿出了差子,怕是唤了旧名儿,留了后患嘛。

    这一日,响午后。

    荣娘家的小铺子继续在营业。

    小玉娘年纪都四周岁了,倒也是乐意有了自己的小交际圈子。自然的荣娘、刘之烨也是乐意儿子小伯玉也有了他的交际圈子。

    于是。

    荣娘就是每一日给两个孩子备了一些小吃食。比方说,家中的豆渣馒头,荣娘就是专门做了微小型号的。那就是给两个小孩儿,一人装了一个小匣子。

    由得两个小孩儿天天拿了好吃的,去逗弄了三榕巷子里的同岁小童儿们。

    小玉娘自然乐意跟女孩儿们玩了一块儿。

    至于小伯玉自然就是跟男孩儿们玩了一处去。

    三榕巷子是一条只有一头巷子口能出入的死胡同。这出入的方向,自然就是荣娘家的这一条巷子口。加之,三榕巷子也是归了秀水里坊管辖。

    所以,荣娘挺放心一双儿女在巷子里玩耍赖的。

    只要她家做买卖时,把侧面的两扇木门窗户打开了,一眼儿就能瞧清楚了,巷子头这一段发生的事情。

    毕竟,荣娘也是专门叮嘱了两个小孩儿,只能在巷子头这一块儿玩耍。不许离开了大人们的视线。

    这会儿。

    天还是挺热乎的。

    可在这个普通百姓节省的年代里。普通百姓家的小孩儿,那肯定得馋嘴儿,毕竟,大人们节省了,小孩儿容貌饿了肚子。

    不能吃个全饱,也就是混一个半饱的生活。

    荣娘就是瞧见了,她家两个小孩儿回回拿了食盒匣子,自然引来了许多的小伙伴们。

第68章() 
“你啊;也是舍得那些吃食。三郎居然还不怪了你;这般做了浪费的人?”亲娘赵春花这会儿;对女儿荣娘是嘀咕了两句。

    “那些吃食咱家还负担的起。”荣娘笑着回了话。

    接着;荣娘伸手一指了女儿玉娘;还有儿子伯玉那一块儿;说道:“娘;你是晓的,我不担心了玉娘交不到玩一块儿的小伙伴。”

    “我担心伯玉不容易找到了好到一块儿的同龄人。”荣娘为何要准备了那等小吃食,不贵重;可于百姓家而言,那也是填饱了肚子的好东西啊。

    虽说,给女儿玉娘、儿子伯玉的豆渣馒头;那是微小型号的模子。可到底也是一口一个的小馒头嘛。也是要粗食来做的。

    在这等不富裕的年代里;荣娘这等手笔,也算得大方的微微过了头。

    “伯玉年岁小;他又继承了我这一把子神力。我就担心;他反遇慢儿了;有些小孩儿太性急。真是惹怒了伯玉;以伯玉的力气打遍这一条三榕巷子;绝对是同龄人里的无敌人。”荣娘说这话时,说得挺随意。

    可亲娘赵春花听后;倒也明白了一些。

    “你担心,伯玉若是跟同龄的孩子弄了矛盾;让人不爱同他玩儿了?”赵春花寻问道。

    “嗯;就是如此。”荣娘表示了她的担忧。所以,她得给孩子找一个特别一点儿的优点。那么,对于小孩儿们的馋嘴,这可不就是最好的诱惑嘛。

    有吃食,自然就能团结了一大圈儿的小伙伴。

    荣娘可不想,看到了女儿玉娘身边一圈儿玩得来的手帕交。结果,儿子伯玉成了光杆儿,没小伙伴的无敌寂寞者。

    那样的话,对小孩儿不好,真心不好。

    “你啊,就爱乱担心。”赵春花摇摇头,就是嘀咕了一句。倒也没在提了,说什么不让小孩子带了食盒匣子一类的话。

    说到底,赵春花也担心,真发生了女儿荣娘说的事情。那对于小伯玉这个孙儿来讲,真不是好事儿。毕竟,小孩儿是需要同龄的小伙伴的。

    晌午后。

    刘之烨听说上头有什么吩咐,他去了衙门里办事。

    这会儿,家中就是荣娘、亲娘赵春花这一对母女照看了生意,以及一双儿女。

    玉娘跟一圈的小姐妹,这会儿玩的开心。哪怕热乎乎的天气,也阻止不了,她们快乐的玩了跳绳戏。

    至于男孩子那边嘛,小伯玉在跟小伙伴分享了吃食后。大家伙自然是乐意跟他玩儿了。当然,在众位小伙伴眼中,他就是一个傻乎乎的,好哄骗的小大力士。

    只要不惹怒了小伯玉,他就特好说话的。

    “咱们玩将军抓贼吧。”

    一个瘦瘦的小男孩儿提议道。

    “好啊。”

    “好啊。”

    一群的小伙伴就是响应了。

    等大家都决定好了,反映过来的小伯玉也是点头,附合了话道:“玩将军抓贼。我当将军。”小伯玉拍拍自己的小胸口,特别自信的小模样。

    旁边的小伙伴一听后,哈哈大笑起来。

    一个高个儿的小孩儿就说道:“伯玉,你当将军的话,你抓不到了贼的话,明个儿,你还要带小馒头给大家伙吃啊”

    “对啊,对啊。”一群的小孩儿起哄了。

    小伯玉想啊想啊,想了片刻后,才说道:“我就当将军,赢了或是输了,我都带吃食。不过,我赢了的话,你们要叫我大哥。”

    “我做大家伙儿的带头大哥。”

    小伯玉才学会了一件事情,那是家中最辈儿里,大姐最大,大哥最大。

    大哥貌似就成为了小伯玉心里,最好的一个头衔。他想当这一条三榕巷子里,所有小伙伴们的带头大哥。

    不以年龄论输赢,只以能力论输赢。

    小伯玉一直被爹娘鼓励,都说他棒棒哒。虽然,小伯玉也听懂了,大家总爱说他傻乎乎的。可他力气大啊。

    小伯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