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荣华路-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会儿。

    满屋人都欢喜了起来。

    荣娘走上前,更是从亲娘怀里,接过了孩子。

    “好孩子,好孩子。”连连搂着儿子,说了这话儿。这时候,刘之烨瞧到了女儿玉娘的渴望小眼神,他就上前,抱了女儿在怀里。

    “来,伯玉,这是祖母。”荣娘搂着儿子小伯玉,指了婆母刘王氏的方向,连唤了两声,想让儿子跟着唤了话。

    小伯玉望了许久,似乎又愣了片刻后,才张嘴唤道:“祖母。”

    那两个字,是分开着,停顿了一下后,才唤了出来。即便是这样,刘王氏也是笑着点头,说道:“伯玉唤了祖母,祖母高兴。”

    话落后,刘王氏更是又拿了一个荷包,往大孙子伯玉的怀里塞。里面自然是刘王氏这个祖母给的私房钱。

    喊了祖母,自然不能省了姥姥赵春花。

    小伯玉就这般唤了一屋子的人。当然,喊话时,伯玉那稍稍慢一些的反映,屋中人都瞧了出来。可谁都没多讲什么。

    毕竟,孩子开口了,会喊话了,会认人了。这说明着,一切都在慢慢变好。

    就是学习慢些,那总归能学了东西。大不了,就像是荣娘讲的那样,多花了功夫,笨鸟先飞,勤能补拙。

    这会儿,刘之烨笑道:“玉娘,瞧瞧,弟弟会说话了。往后,你跟弟弟多说话,让他能讲了多更的话,可好?”

    “好。”刘玉娘使劲儿的点头。

    “玉娘也是好孩子。”荣娘这会儿,也是夸了女儿。她笑说道:“咱们家玉娘、伯玉,都是好孩子,都是聪明的好孩子。”

    玉娘笑得开心。

    伯玉瞧了大家都笑了,良久后,也是扬了唇角,跟着笑了起来。

第64章() 
许是喜事总是一件接着一件。

    至少;刘王氏眼中这般样的。

    女儿刘遂歌如今的身份;已经变了。不再是刘氏一族的姑娘;而是借了王氏的名头在衙门里入了籍。走的关系自然是成了刘之烨的表姐。

    这般久的时间了;瞧着女儿的事情没个动静。所以;刘王氏托了人;给女儿许了媒。

    在咸安二年;八月之时,已经有了几桩的动静。

    当然,刘遂歌;不,她现在是王氏的女儿了,自然不能用了刘的姓氏。如今的身份;不再是一个少女;而是一个守寡的寡妇再嫁。

    这能挑婚的对象,肯定就是要一变再变的。

    刘王氏也是操了太多的心思。女儿遂歌自然是看在了眼中;也是心头暖意浓浓的。

    八月中秋节的头一晚。

    晚间时。

    荣娘哄了一双儿女;尔后;才是在散了发髻时;跟夫君刘之烨谈了正事儿。她笑道:“大姐的婚事有着落了。”

    “明个儿;咱们家去跟对方相亲。到时候,我是陪客。”荣娘说话时;心情挺不错。

    这一门亲事,还是刘之烨专门去打探了男方的家底儿与品性呢。夫妻二人自然是清楚的知道着;未来的大姐夫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盼姐姐能嫁得良人;后半辈子过合美一生。”刘之烨这会儿,这般对妻子荣娘讲道。

    “有母亲把关呢,肯定挑一个既然合了母亲心意的,又合了大姐心意的。”荣娘倒是觉得不用他们夫妻太多操心了。因为,婆母刘王氏可是真心在意了大姑姐的婚事。

    忙碌这些日子,这般久了,那是真真的银子散了不多,关系也走得够多了。

    “咱们早些歇下吧,明日,你这个陪客有得忙碌。”刘之烨笑说道。

    荣娘自然是同意了。

    倒底她明个儿做陪客,可不得忙碌嘛。

    次日。

    朝食后。荣娘就是做了陪客,坐上了婆母刘王氏的马车。车中,除了荣娘外,就是刘王氏与遂歌这一对母女。

    三人的马车,这是驶往了城外的白马寺。

    大家伙的理由就是上香,给菩萨参拜十五的节庆。当然,更正确的用意,就是让双方的男女见一面,至少,瞧一瞧可满意对方否?

    到底刘遂歌现在的身份是守寡的寡妇,这等情况下,是再嫁随自己。

    马车出了城,就往白马寺而去。

    这等季节里,正是八月中秋,桂花香飘,菊花也美的时节。

    白马寺中,自然也是香客众多,香火鼎盛的。

    在上香后,给寺里添了香油钱。刘王氏就跟小沙弥说了早定好的禅院位置。由得小沙弥给引了路。

    荣娘发现了,大姑姐还是挺镇静嘛,嗯,至少面上是这般样。

    至于心里头,荣娘猜不到一个准儿。

    禅院里,荣娘见到了对方的来人。也是两位妇人,俱是贵妇的打扮。这瞧着出身不俗啊,倒底比荣娘这等出生好了太多倍。

    荣娘倒没自卑,毕竟,她靠手艺吃饭,大家各有各的活法。

    对于这两位妇人,荣娘不多猜,已经没明白的。这两位应该就是男方那边的,嗯,大姑姐未来的婆母了。

    为什么是两人?

    因为那个男子名叫谢绍,出生谢氏一族的旁系庶房庶子。一个是嫡婆母谢王氏,一个是男主正紧的生母钱姨娘。

    话说谢绍会乐意头婚娶一个寡妇吗?

    荣娘是不知道的。

    不过,荣娘知道,婆母与谢绍的嫡母高王氏是嫡亲的堂姐妹,大姑姐遂歌的身份目前也变成了王氏的姑娘,成为了谢绍婆母的嫡亲侄女。

    嗯,这才是两方都乐意撮合不此门婚事的原由。

    荣娘和遂歌两个晚辈行礼后,谢王氏挺和善的。钱姨娘的目光,倒是多在打量了遂歌这个未来的儿媳妇。不过,挺小心隐藏的态度。

    荣娘当初觉得这门婚事不错的原由。除了是因为谢王氏的存在嘛。还有一个原由,不是这位谢绍据夫君刘之烨的打探,颇是有经商的天赋,一直在管理了家中的产业,想是不缺了银钱的。

    将来至少大姑姐遂歌不会缺了锦衣玉食。

    再则。谢绍是头婚,膝下没什么乱七八糟的关系,这点很关键啊。

    “来,坐,来姑母身边坐着,让姑母好好瞧瞧。”

    “这么多年了,遂娘你是长大了。”谢王氏嘴里的遂歌,自然就是遂歌大姑娘了。目前,刘遂歌大姑娘的新身份,名字就叫做王遂娘。

    这名字还是刘王氏跟女儿商量后订下来的。

    “谢谢姑母。”

    认下了王遂娘这个身份,这会儿,荣娘的大姑姐倒是颇有礼有节的回礼后,落了座。

    女眷们之前的攀谈。

    荣娘是晚辈,大姑姐王遂娘也是晚辈。两人自然都是听的份儿。

    之所以让荣娘陪着一起来,那自然是有原由。

    这不,就是等到了。

    “让两个晚辈出去走一走,散散心。莫在这儿听了咱们谈些老掉牙的话儿,倒是掬紧了她们。”谢王氏提了一语。

    钱姨娘自然是附合了。

    钱姨娘可清楚着,这是让两位年青的女子结伴,去外面走一走。

    当然,早是有心的谢绍,就是能在不坏了规距的情况,也是与王遂歌这个目前要牵了红钱的女子,那是见上一面。

    至于荣娘当了蜡烛,那完全是为了闲言碎语的预备品。

    荣娘和王遂娘自然是起身,福了礼,退了禅房内。

    院中,有摆好的盆栽花绘,各色的菊花,开得颜色迥异,倒也多姿多彩。

    出了禅院后,有小丫鬟引路呢。荣娘倒是没在意,她就是陪衬的。毕竟,她的容貌比起了大姑姐来,那真真就是红花旁边的小绿叶。

    有她在,别人更能欣赏了大姑姐的美好。

    出了禅院,往白马寺的后山而去。此条小径,有桂花飘香,一派的桂园模样。

    “”悠扬的笛音传来,轻轻浅浅,婉婉约约,或是如潺潺流水,或是如涓涓小溪。荣娘听着,觉得吹奏的人,吹得真不错。

    大姑姐这时候就是抽下了腰间的短笛,也是迎合了起来。

    “”如大珠小珠,清脆悦耳。有高山之音,有流水之美。两道笛音混合在了一起,相得益章。

    荣娘觉得,她这个蜡烛,好显眼啊。

    因为,彼此要见面的人,已经见到了。两方的男女,似乎挺有意思的。那谢绍身边的丫鬟,与王遂娘身边的丫鬟,一模一样的装束,当然,还有一对男女手头的短笛,那作为了信物的东西,各执于对方之手。

    这暗号让荣娘瞧着,心头觉得太有意思了。

    一曲了。

    谢绍对着王遂娘的方向,遥遥地躬身一拜,行了一个君子之礼。王遂娘是盈盈一福,行了一个淑女之礼。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谢绍先提了话头,就是一首凤求凰用男音吟唱了出来。这意思,真明显。

    荣娘一个外人,都听得清楚了。

    荣娘瞧见了,大姑姐脸红了。尔后,还是在对方吟完了整首诗后。大姑姐开口了,回了一首诗经中的经典。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木瓜的意思,那等热情洋溢,也是同样的明明白白。显然,这一对男女是互看顺眼了。荣娘在旁边当了蜡烛,也是心满意足了。

    各自吟诗后,倒是相互又见礼,然后,道了一声告辞,珍重。

    这算是相看了一回。

    从白马寺离开时,谢王氏得了丫鬟的耳语,非常高兴的模样。当场,就是褪下了手腕上的一对玉镯子,带到了大姑姐的手腕上。

    这态度双方也是表明白了。

    因为,在婆母刘王氏的颔首示意下,大姑姐没拒绝。

    这算是过场走了,开头挺美的。

    接下来,就是正式的六礼走一遭。

    午间,在白马寺用了斋饭后,荣娘一家人回去了。

    谢王氏那边还是留了白马寺。

    彼时。

    在禅院内,谢王氏对钱姨娘说道:“绍儿挺满意我这侄女。你呢,也是一个本份的性子,我瞧着,等绍儿成婚后,你也是应该吃一盏媳妇茶的。”

    钱姨娘一听这话,当场就是给谢王氏跪了下来。

    钱姨娘说道:“奴婢谢了夫人的恩典。”

    钱姨娘出生低微,她就是谢氏的一个扫地丫鬟,某一天,被酒醉的老爷拉着侍寝了那么一回,得了儿子谢绍。

    谢王氏挺贤惠,至少,在钱姨娘眼中如此。

    因为,谢王氏让钱姨娘平安的诞下了儿子谢绍。当然,谢王氏也是一个讲规距的人。谢绍一生下后,就抱到了正院里,由谢王氏抚养。

    至于谢王氏自己嘛,膝下是有嫡子的。她如今更是嫡孙也有了。

    对等庶子谢绍的态度,就是显得颇和善。

    钱姨娘乐意见到了王遂娘的进门,哪怕是一个寡妇呢。这可是夫人的娘家侄女,这般嫁进来,在钱姨娘眼中,将来儿子能跟嫡母的关系越加的亲近。

    至于钱姨娘本人?

    钱姨娘对于目前的生活挺满意的。

    “好了,你去跟绍儿提一提,看看他有什么安排吗?”

    “若没有重生的事情,按着走过六礼的时间。来年春,就能举行了他的婚事。”谢王氏吩咐了话道。

    钱姨娘自然是恭敬应下了。

    带着谢王氏的吩咐,钱姨娘去寻了儿子谢绍。

    建业城。

    外城北区的三榕巷子口。

    到家后,刘王氏与女儿遂娘是留下来,坐了半盏茶的功夫,随后,乘坐着马车离开了,回了内城去。

    刘遂歌既然名字已经改成了王遂娘,户籍也是改了。这一切自然就是变动了。

    刘王氏更是操心了女儿的婚事,倒没留太久的意思。

    至于荣娘也是乐意婆母盯紧了大姑姐的婚事。于是,荣娘一家人就是目送着马车离开,尔后,一起回了家中。

    这会儿,铺子里的生意已经淡下来,瞧着差不多,也便是收拾收拾,关上了铺门。

    一家人坐了院中,刘之烨在教导了女儿玉娘、儿子伯玉识字呢。荣娘在旁边瞧了瞧,还一边跟亲娘赵春花提了提今天的事儿。

    顺道里,刘之烨在旁边也是听了一些内容。

第65章() 
“这一回看来;大姐的婚事是真订下了。”荣娘用肯定的语气说道:“瞧着今个儿的见面;双方彼此都挺满意的模样。”

    “那便好;那便好。”赵春花听得女儿荣娘的话;满面的欣喜。

    “如此说来;三郎他娘也能了一桩大大的心事。”赵春花表示若是儿女没个好的归宿;甭管是儿是女;当娘的心头都记挂在那儿。

    如今看来,三夫人刘王氏能心底松一块大石头了。

    “既然是一家人,三郎大姐要成婚了;咱家要给的添妆。三郎、荣娘,你们夫妻得早早预备上了。”赵春花提醒了一句道。

    “娘放心,我和三郎心头有数;我们会备好的。”荣娘和夫君对望了一眼后;荣娘就是开口回了话道。

    刘之烨也是点头,对丈母娘笑回道:“娘放心;都会妥当的。”

    “你们心头有数;娘是放心的。”赵春花对于女儿女婿办事情的态度;还是满意的。她这般提醒;也是怕两人预备的时间晚了;到时候有哪儿不满意的,也是少了时间去修正一二。

    又是聊了小会儿;关于大姑姐的婚事。

    荣娘的目光就是转移了。

    这会儿,她提瞧了一双儿女的功课。

    女儿玉娘学得不错;那是写起字时;倒是学得快,写得也快。

    至于儿子小伯玉,这孩子还是反映慢几拍的样子。不过,荣娘瞧得出来,儿子是一个耐心不错的。哪怕反应慢了,可那认真的架式,还是让人瞧着,看不出来什么异常的。

    至少,练字时的儿子,荣娘瞧得特满意。

    认真的孩子,勤奋就是最好的禀性。至少,荣娘是这般认为的。

    至于刘之烨的教学,是挺慢的速度。总之,孝经一千九百零三字。刘之烨的打算。就是孩子三岁时,一天学习一个大字。

    孩子四岁时,一天学习两个大字。

    等到孩子满了五岁后,那读书识字的量,才会慢慢的加大。

    如此,尚不急。

    就是此时,荣娘家的前院的院门,“叩叩”敲门声响起。

    荣娘起身,去打开了院门。

    见着院外之人,算得熟悉时。荣娘微是愣了一下。那院门外,正站着一个老道士。他一身干净的道袍。

    这会儿,老道士一个道家礼,道:“无量天尊。”

    “贫道明阳,见过居士。”

    老道士此话一讲后,荣娘回了一个道家礼,说道:“不知道道长来我家,有什么事情吗?”这会儿,荣娘没请了对方进院中。

    因为,荣娘一直记得,上一回老道士的要求,被她家给拒绝了。

    这时候,赵春花走了过来。

    赵春花一瞧见了院门外的明阳老道士,就是说道:“道长,我家的孙儿是不会拜入道教门下的。我家的孙儿长大了,还要给刘氏开枝散叶,哪能当了不娶媳妇,不生子嗣的道士?”

    在这一点上。

    赵春花和亲家刘王氏那是站了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那态度特鲜明。

    听到院门口的说话声,刘之烨就是按排了一双儿女继续着练字。他也是走了过来。

    明阳老道士一瞧这架式,算是知道了这刘家人的态度。明阳老道士一声叹息,说道:“无量天尊,贫道此来,也是渡了有缘人。”

    “既然各位居士不同意,贫道自不会强求。”明阳老道士一摆指尘,一派高人风范尽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