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季玉的嫡妻金氏是高丽国一位降官的女儿。为何选了这一位?
当然是因为金氏的美貌了。刘季玉在太王太后的聚会上,无意里撞上了来请安的淑女名媛。那里面容貌最好的就是金氏。
少年爱慕,铁定是容貌最吸引了注意。
对于小儿媳妇金氏,荣娘没什么异样的眼光。她更多的还是盼着儿子喜爱的枕边人,两情相悦能走得理长久。
金氏容貌好。金氏的家族在中原有关系。
金氏的外祖家更是中原的士族士家。总之,在大魏朝统治的富庶青州之地是名门望族。既然金氏背后的背景不错,儿子又喜爱了?
荣娘和夫君刘之烨没反对。
长辈不反对,这一桩婚事亦是成了。
金氏,闺名润雪。
大婚,结两姓之好。婚者,女也,昏也。
这成婚自然是黄昏时分迎亲。
作为王室的爵爷,这大婚自然是热闹极了。整个汉京城里,也是颇有同乐之意。刘季玉去迎了新娘子时,穿着喜服是满面春光。
至于说金氏家族?
对于家族而言,女儿能嫁给了王室的爵爷,自然是一百个一千个的愿意了。
做为降官的金氏一族在东屠国的地位颇是尴尬的。可如今不同了,这代表了王室收受了降官这一派系,是真正的融入进了东屠国内。
这等信号,给降官们的一些示意才是更重要的。
当然,成全了弟弟的婚事,又是给朝廷内部一些稳妥的策略。未尝不是君王刘长石当初同意了这一桩婚事的初衷。
十里红妆,更是喜乐声响。
热闹之中,喜钱更是洒出。
等新郎官迎了新娘子入花轿后,才是高高兴兴的离开了岳丈府上。
刘季成婚了,自然就是开府了。安乐伯爵府上自然是宾客迎门。刘季玉的二哥、三哥自然帮衬着迎了宾客。两位嫂嫂韩氏、崔氏也是多有良助。
总之,婚事非常的热闹。
可惜的是这一回新婚,许是大高兴了。又或是哥哥们的整蛊,刘季玉在大婚之夜给喝醉了。那叫一个满面红光,喝得人都糊涂了。
于是,尴尬的新娘子金氏就更是害羞了。
好歹,次日醒来后。
刘季玉发现他被照顾的挺好。就是可惜了,昨个晚的春宵一刻值千金,这完全给浪费了?
“夫君”
金氏早晨醒来时,是挺羞怯的。
刘季玉倒是拿出了一些派头,他主动执了金氏的手,道:“我有些头疼,昨个儿喝多了。”这话有些掩饰了尴尬的。
金氏听得夫君的解释,心头挺欢喜。
当然,她更不会忘记了,她叮嘱了丫鬟备上的醒酒汤。
等待饮了醒酒汤,这会儿,夫妻二人才得了洗漱一翻,又是沐浴更衣一翻。
朝食时。
刘季玉有些饥肠辘辘,于是,他的朝食就是用得挺量足。金氏是新娘子,又担忧了哪儿做得不好?
她更害怕了。
唯刘季玉浑不在意的样子。
“夫君,时辰不早了,咱们这是进宫给长辈请安吗?”金氏小声询问了话。
刘季玉想了想昨个晚,他挺懊恼一些。昨个儿,提前掀了喜帕,提前饮了交杯酒,这些洞房花烛夜,他貌似只走了一半。
最重要的
他后来睡着了。
这让刘季玉对他的嫡妻蛮有些愧疚了。
“时辰不早了,咱们不能担搁了。至于旁的,等归来后,今晚我补偿你”刘季玉话到这儿,还是拿出了当主的家主派头。
金氏的心头,莫名松了一口气。
金氏出嫁前,自然学了许多的东西。她自然也懂得,她嫁进了爵爷府上,这新婚夜没能跟夫君圆房?
这事情有一丁点儿的风声传出,她铁定得毁了。
还好夫君是体谅她的。至少,这会儿金氏不用担忧了,她是否哪儿做的不够好?惹来了嫌弃。
汉京城,王宫。
荣娘、刘之烨这一对夫妻早早领着儿子、儿媳,还有孙女、孙儿一起的给太王太后请安了。尔后,自然就是留了太王太后这里。
目的简单着。
荣娘就是不想小儿子小儿媳多跑了一趟。
这时候,大家伙聚齐了,等待了小儿子小儿媳到来便是。
荣娘自认为,她还算得一个挺不错的婆母。
等安乐伯爵夫妻二人进了王宫后,从小宫人那儿得了消息。这便是赶往了太王太后的寝宫。
小孙儿也是大婚了。
太王太后高兴着,今个儿,给是一对小夫妻大大的红包。
当日的气氛非常的不错。
一直等待了请安后,小儿媳又是让领着去给祖宗们也是祭拜后。这礼仪完在了。后面的事情,荣娘不觉得应该担搁了一对新婚夫妻。毕竟,渡蜜月这时代不流行。可是,让小夫妻多多培养感情,多多在一起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于是,荣娘就是赏赐了礼物后,打发了小儿子、小儿媳是一起出宫了。
至于次子、三子,次子媳妇韩氏、三子媳妇崔氏,荣娘也没多留了。让这些孩子早早各归各府上,去忙碌了他们的事情。
从太王太后那儿出来后。
掌事嬷嬷来小声跟荣娘禀了话。
荣娘一听后,先是皱了眉头,尔后,想了想方道:“确定安乐伯夫人还是处子之身?”
荣娘真是惊讶了。
昨个儿,可是小儿子季玉的大婚啊?
“算了,再等等。”最后,荣娘拿定了主意,准备再看看情况。一时情急,未必是好事。
太上王后如此讲了,嬷嬷自然是应诺。
其实,荣娘心中更琢磨的是太王太后看出了什么没有?
事实上,太王太后并没有看出来。若者说,太王太后身边的嬷嬷看出来了,可嬷嬷又不傻,自然是装聋做哑了。
在宫里做事,想活得舒坦,想活得长久。那自然得少说话,做本份内的事情。
跟本份内无关的,不插手更好。
需知道,这手脚过于活络的最是招人讨厌。
然后,时间又过了一日。
荣娘这一回得了消息,一个确定的消息。她方是知道了,情况也明郎了。小儿子季玉和小儿媳金氏感情不错。
至于新婚之夜没啥啥?
完全是小儿子季玉那一晚喝多了,这是没能干什么。
倒是接下的日子里,瞧着小儿子季玉和小儿媳金氏的腻歪,荣娘是真正的放下了心事。
这月末。
王知源大婚了。
太王太后这位外祖母非常高兴,那赏赐一个流水的送到了宁国公主府。那给的体面也是十足的显眼。
宁国公主王遂娘自然高兴。这是给儿子的体面。
至于未来的长亭子夫人?
那是一位挺温柔性子的少女,至少,在宁国公主王遂娘瞧来,挺是脾气好的一个姑娘。至少,让宁国公主满意着的儿媳妇。
付氏,闺名小婉。
付小婉是出身于付氏一族的宗老嫡长孙女。跟王知源一个辈份。
当然,宁国公主选这么一个性情好,家世也不错的儿媳妇。最主要还是看了一个付氏的名头。说白了,这是宁国公主对太子刘宗赐的看好。
第206章()
秋;东屠国西征之军大捷。
对于这一场战役的大捷;于东屠国而言更是关键的转折点。因为;东屠国的胜利意味着在黑山白水间的小部落中;那些反对派的势力被清洗了一回。
君王刘长石在这一场胜利面前;没有急晕了脑袋。
“东屠国赢了。寡人自当不吝啬赏赐。”刘长石在面见了黑山白水部落的中立派时;表明了他的态度。
“各位也请立更大的功劳;为子孙谋得更多的牧场。”刘长石对于这些投靠他的部落头领,自然是准备拉拢的。
这些来投靠的小部落头领此回的战役中,力是出一把子。当然;这是当了赢面大的顺风仗。真是让这些小部落出死力,那是不可能的。
毕竟,人人心中都有小九九。
可刘长石不在意这些的。
刘长石从来没想过借助了外力;他更相信了东屠国的实力。
秋末;东屠国的大军搬师回朝,回了汉京城。
汉京城;王宫。
荣娘得知了长子归来;大军得胜归来的消息时。她是份外高兴的。当然;这一回宫里的宫宴得提前备上了安排。
不提荣娘的高兴;便是惠嫔、德嫔、淑嫔、贤嫔、丽嫔、荣嫔;这六位后宫的佳丽同样是高兴。
这一回大胜,黑山白水的小部落们;特别是中立派有功夫。这些中立派在东屠国的代表自然就是后宫的六位嫔。
前朝后宫,那是一体的。
在这方面;六位嫔都是心头高兴。
直到那军归来的那一天。荣娘见到了许久未曾瞧着了的长子伯玉。她瞧来;长子伯玉的气色非常好。那是大胜之后的意气丰发。
哪怕人瘦了些,人晒得黑了些,可那等气势却是越发的磅礴了。
君王归来,宫宴朝臣与贵族。
君王在朝廷的正殿里,那是大宴众臣文武。后宫之中,荣娘自然也是宴请了外命妇们。自然这一回,女眷之中最尊贵者,便是太王太后。
太王太后似乎心情不错,在宴会结束后,还留了宁国公主婆媳二人聊天。
荣娘也乐得留了她的三个儿媳妇韩氏、崔氏、金氏。当然,这一回,奉国老夫人也是留了下来,与女儿荣娘谈一些话。
至于女儿静国公主?
静国公主也是留了下来,这会儿,倒是与三个弟妹谈得颇是开心。
“大王归来好事儿,宫里宫外都喜庆着。”奉国老夫人笑得挺开心,还道:“我就是觉得宫中啊,似乎子嗣少了些。倒是颇遗憾了。”
奉国老夫人会这般讲,她这一位那是心头着急了。
特别是天天在一块儿的孙儿仲玉,眼瞅着成婚日久,一直没个子嗣。奉国老夫人不好催了孙媳妇韩氏。
韩氏是一个孝顺的,让奉国老夫人心疼着。
可到底奉国老夫人年纪大了,年纪大了自然就想瞧着孙儿辈的孩子。
“伯玉膝下有爱宗、宗赐,这王室有继续人,我倒能平常心。”荣娘说了她的心底话。也是有宗赐在,所以,荣娘心里还立得住,不燥不急。
“至于旁的,一切看伯玉的意思。”荣娘说了这话后,又望着三个儿媳妇韩氏、崔氏、金氏,笑说道:“至于春香、玲珑、润雪三个孩子的性子不错,我皆喜爱了。那孙儿辈的事情,还要看了缘分”
“倒不急了。想当年”话到这儿,荣娘有些回忆的神色。片刻后,她接着又道:“我还是喜爱了嫡出的孙儿辈。宫里不提,宫外的爵爷府上,这子嗣的事情顺其自然的好。”
荣娘不是恶婆婆。
荣娘不想给儿子塞了房里人。
至于长子伯玉?这孩子那是为了东屠国的大业未来,若不然,以荣娘对长子伯玉的了解,伯玉肯定不乐意后宫一堆的女眷。
至于另外的三个儿子仲玉、叔玉、季玉?荣娘还是盼着儿子、儿媳们是恩恩爱爱的。
人心啊,想要真心,自然得以真心换真心。
莫说女儿爱吃醋,哪个男人又会喜欢了绿帽子吗?
将心比心。
独占是生物的本能,何况人乎?
己所不欲,勿失于人。
荣娘不是那等心胸狭窄的,她更没有被这个时代的规距所束缚。所以,荣娘对三个儿子的教导,那也是要以嫡长子为重。
这不,哪怕三个儿媳没个动静,没怀孕的消息。荣娘还是稳住了儿子们。
荣娘觉得,顺其自然的好。
缘分修够了,孙儿辈的事情自然就来了。
“春香、玲珑、润雪,你们都是好孩子。我在这儿搁话了,你们也莫要心急,好好的照顾府上的府务。这孩子的事情,心宽自然来。”
荣娘笑着对三个儿媳说了此话。
不管三个儿媳韩春香、崔玲珑、金润雪心中如何想?面上三个儿媳那都是恭敬的谢了婆母萧氏的话。
宣文十二年,小年夜。
这一日,有祭祀了祖行宗庙。
汉京城在年节的气氛里,也是热热闹闹。
翻了宣文十二年的一页,迎来了宣文十年的新春。
春,三月。
三月一日,荣娘过了四十五岁的生辰。三月初三日,刘之烨过了四十岁的生辰。
王宫里,对于太上王、太上王后的寿辰,自然皆是举办的热闹。荣娘算是一年一年的看着,时间飞快而过。
若说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荣娘就是觉得她的亲娘老了,头上的白发多了。总让荣娘有些唏嘘的。
春耕后。
太王太后病了一场。
荣娘身为儿媳自然要侍疾。当然,荣娘侍疾了,她的儿媳们自然也要在宫里同样的侍疾。对此,荣娘倒没什么其它的态度。
她觉得,应当的。
只不过,这一日,荣娘是侍候了婆母太王太后用了汤药后,在太王太后睡熟了后。荣娘就是回了寝宫。
刚回去,荣娘接到了掌事嬷嬷的回禀。
“可确定?”
荣娘听了掌事嬷嬷的话,还是再问了一回。
“太医确诊了,荣嫔娘娘有三个月的身孕了。”掌事嬷嬷肯定的回了话道。荣娘眉头动了动,尔后,笑说道:“原以为是一个过于敦厚的性子,如今看来也不全然是”
荣娘这般讲后,又道:“按规距赏赐一份给荣嫔。”
“诺。”
掌事嬷嬷应了话。
荣嫔,自然是荣娘的长子伯玉后宫之一。
说起来,当初的时候,这个姑娘初进宫时。荣娘一一问了名字,方是晓得这姑娘的名字里,有一个字就是“荣”。
这与荣娘同一个字的名儿,也是巧了。
后来儿子赏了后宫名份时,在选了称号时,荣娘倒觉得也是巧,就是觉得那姑娘名儿有个“荣”,也不需要避开什么。便是提了一句。
为何?
因为荣娘在这个姑娘身上,看到了一些影子。
敦厚的性子,总让荣娘想起了一些过往。所以,她倒觉得,随嘴的一提,算是一回随性。
荣娘是随性子了。如今看来,这倒也是一份“巧合”吗?还说是,有些过于太巧合了?荣娘最后,只是摇摇头,搁开了这事情。
后宫如今看似荣娘在管着。实际呢,太王太后有心插一手。当然,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长子伯玉的手中。
说起来,后宫就是如此的微妙平衡着。
荣娘说赏,这赏赐自然很快就是到了荣嫔的寝宫。彼时,其余的五位嫔,自然是正在荣嫔这儿道喜。
太上王后赏了,当然,在这之前,太王太后的赏赐给了。那是荣娘专业门请人给提醒了太王太后那儿的心腹嬷嬷。
后宫的赏赐,瞧着是按了规距来。
荣嫔这儿一时间,倒也是多有人的注视。
荣嫔自然是欢喜的。更多的,还有一些的得意。因为,六位嫔里,目前能怀上了王嗣的,就是荣嫔一人。
这六位嫔里,若说谁最失意?
那要数了惠嫔。
六嫔之首的惠嫔,就是最先投靠了东屠国的白狼部的族长哈图之女。进了王宫后,惠嫔也是最得宠的。
当然,这个“得宠”是相对六位嫔而言。
如今,本来六嫔最末尾的荣嫔是后来居上了,惠嫔心头的滋味叫一个百般在心头,那一个酸甜苦辣。
“恭喜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