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荣华路-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玲珑听得这话后,点点头,算是明白了二嫂嫂的意思。

    在这二妯娌议论了宫里的后宫女眷时。

    那些结束了宫宴,也是让宫人引了路,到了各宫寝殿歇息的女眷们,一一回到了各自的屋子。

    黑山白水中立派的小部落联盟这一回,献上了六位美人儿。这六位美人儿,每一位在族里除了有美貌以外,也是性子聪慧的。

    毕竟,族中培养了她们,可不光看了美貌,还要看了聪慧与性情。若不然,那不是培养了族里的帮手,而是准备结了仇家。

    六位美人儿,明面上是六个小部落的投靠。实则,这暗中牵扯到的关系会更多。

    刘长石自然懂得。

    所以,这六位美人儿,他册封了六位嫔。待遇一切,一模一样。他只是在等待了,这六个女子中间是否会有一些别的变化?

    当然,若是有,他再出手不迟。若是没有,也无妨。

    次日。

    荣娘从夫君刘之烨那儿也是弄懂了一些朝堂上的情况。在长子伯玉请安后,荣娘仔细的打量了儿子。

    昨个儿,有宫宴要忙碌。

    那会子归来时,留给她的印象全然是长子伯玉瘦子,也是有些疲倦色。

    “母后。”

    刘长石唤话后,这让荣娘收回了思绪。

    “你真的瘦了,整个人瞧得出来,吃了一翻的苦头。”荣娘是心疼了自己的孩子。她挺无奈的,她似乎也帮忙不上。

    刘长石回道:“母后,儿子精神了许多。这一回大捷,于朝堂上下而言,亦是一桩的喜事。”这场胜利,已经奠定了基础。

    只要整合了黑山白水间的小部落,刘长石就能够西出草原,北入中原。

    一切的未来非常的美好。

    刘长石不觉得累了,亦或是瘦了。当然,他懂的,有一种瘦了,是母后觉得他消瘦了。有一种累了,是母后觉得他受累了。

    那是长辈的关爱。

    就像是他年岁再长,在父王母后的眼中,他一辈子亦始终是他们的孩子。

    宣文十二年。

    春。

    春,万物复苏。

    刘长石在黑山白水之间的中立派的小部落的一些暗中传信里。已经提前的得到了消息。

    黑山白水间的动乱局面,让大魏朝的朝廷注意了起来。显然,哪怕大魏朝如今内乱,这个朝堂上的重臣们和皇帝一样,都没有放弃了对外面环境的关注。

    “大魏朝还有兵力东进吗?”

    拿着秘奏,刘长石已经知道了,大魏朝会派出真正的一只主力部族军。用以统合了黑山白水间对东屠国的不满势力。

    “这真是天助我东屠国的大业”刘长石心中大喜。

    他不怕这些人的聚合,他怕的是这些小部落的居无定所。哪怕有带路党,这清剿起来也是要费事情的。

    如果有人能够把他们的全部串连起来,何尝不是给了东屠国一举击溃的机会。

    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端看谁能抓住了胜利的曙光?

    在刘长石的眼中,东屠国自然必将是胜利者。若这一回,能把大魏朝的那一只部族军的兵力一起吞下去

    大魏朝的部族军的神话将被打破,到时候,大魏朝拿什么统治了北方的中原疆域?

    这些年来,大魏朝靠的是百战百胜的名声在压制了一切的反对苗头。可一旦胜利的金身被破坏,已经摇摇欲坠的大魏朝的统治,说不定就要被稻草压垮了。

    这等美妙的未来,在军机阁的翰林们推演一翻后,献给了刘长石这等十分可能出现的未来预演啊。

    未来

    这两个无限可能的字眼,出现在了刘长石的脑海之中。

第204章() 
宣文十二年;春耕结束后。

    东屠国又是在进行战争的准备中。因为;战争注定了将要到来。

    汉京城的王宫中。

    荣娘并不知道战争的脚步将来临了。这时候的她更多是关心了四子刘季玉的婚事。这个小儿子的婚事挺顺利。至少;没什么意外的应该在这个年度的秋时就会举行了。

    这会儿;与荣娘在谈论了小儿子婚事的。有女儿静国公主刘玉娘;以及两个儿媳妇韩氏、崔氏。

    “过两日;我准备去蓬莱行宫给你们祖母请安。到时候;你等晚辈当一起去。”荣娘说了她的打算。

    这话从荣娘嘴里讲出来,在场的三个晚辈自然是应了。

    说起来,荣娘亦是有些日子没去了蓬莱行宫。眼瞧着;这日子也是有大半个月了。荣娘觉得她应该去探望一下婆母。

    当然,探望了婆母后,也可以再去探望一下亲娘。

    这去宫外走一走;跟长辈们谈一谈心。在荣娘看来挺不错的。

    “母后;明年太子是否要正式进学了?”静国公主刘玉娘提了问话。荣娘听后,颔首示意了。这个答案倒是在刘玉娘的料想之内。

    “哦。这般说来亦是好事。”刘玉娘笑道:“太子进学了;想来大王会安排好进学的讲师们。”

    太子刘宗赐明年的七月初二日生辰;就当满了整整的五周岁。

    这个年纪的王室子弟确实应该正式的进学了。

    “太子的学业;伯玉这个父王会认真操心的。”荣娘笑了。她关心了儿子;同样关心了孙儿。可在女儿和儿媳面前;她并不想多谈了。

    “倒是你,玉娘;你成婚日子不短了。我让太医去你府上瞧瞧,你如今还没一个喜讯传出。”荣娘更关心了;成婚日久的女儿。

    刘玉娘挺自在的笑道:“母后;您别为女儿担心。太医到了府上,给女儿仔细的请过平安脉。暂时没喜讯,可能是女儿和驸马的子女缘分尚是欠一点。早早晚晚,总要给父王母后添了孙儿辈的。”

    刘玉娘挺看得开。

    因为,她的夫君付奇勇有差事忙碌。两人挺自在的。

    当然,也可能是刘玉娘的头顶没婆母在,她除了亲娘外,婆家是没个正紧的长辈能约束了她这位公主殿下的。

    消遥自在地日子,刘玉娘过得舒坦。所以,对于子嗣的事情,刘玉娘并不着急。

    “也罢,你心头有数儿就好。”

    荣娘是懒得理会了女儿的小心思。当然,也是荣娘看得出来,女儿如今过得挺幸福。她啊,提一提话头便好。让女儿心中有数,旁的也不讨了晚辈的嫌。

    倒是荣娘母女一提了孩子的事情。

    韩氏、崔氏两个妯娌是默然的对望了一眼。

    二人还没怀上了子嗣,这两个嫁进了爵爷府的夫人,心中挺忐忑不安的。在二人听来,也许婆母太上王后是想借了大姑姐静国公主的事儿,提醒一下她们呢?

    两个儿媳妇心中的猜想与忐忑,荣娘不知道。

    当然,荣娘若是知道了,也是付之一笑。她从媳妇走过来,一路上路途尚算得平坦。荣娘觉得,她不想当了恶婆婆。

    只要儿媳妇能生,她就不想去挑拔了儿子和媳妇的关系。早一点,晚一点,她不急,总要有孙儿辈嘛。

    当然,更可能她膝下已经有两个孙儿辈在承欢了。不管是刘爱宗,还是刘宗赐,照顾两个小孩儿,抚养两个小孩儿,已经占据了荣娘挺多精力的。

    荣娘哪还会插手了儿子们的后宅事?

    这一场谈话。

    这一场长辈与晚辈的交流,韩氏、崔氏是显得有些收束了心绪。等待离开了王宫后,这两位妯娌又是各有心事。

    倒是在女儿和儿媳们离开后。

    荣娘的宫里没清静了。长子伯玉后宫的六位嫔来请安。

    翻了一年新年,君王刘长石册封的六位嫔,分别是惠嫔、德嫔、淑嫔、贤嫔、丽嫔、荣嫔。其中,惠嫔就是头一个投效了君王刘长石的白狼部落的头领之女。

    那白狼部落的头领名叫哈图,一个挺投机的中年人。

    六位嫔,六个水灵的姑娘。

    一水儿给荣娘行礼,挺养眼儿的事情。荣娘摆摆手,唤了起。六位嫔自然是谢了恩,方才起了身。

    荣娘稍稍问了几话。当然,也晓得了六位嫔的来意。

    除了请安外,就是六位嫔各有孝心抄了许多的经文,想献给了长辈们。当然,也是借此讨好了太上王后。

    对此,荣娘全然的收下了。

    说起来这事儿,还是荣娘做主的。

    六个水灵的姑娘刚入了宫时,倒是颇一翻争奇斗艳。荣娘是不耐烦多管这些事儿的。可宫里的宫务又确实由她掌管了。

    荣娘是懒得多追究什么?再则,六位嫔又没真惹出来事儿。至多,就是斗斗嘴,还是斗斗嘴皮子的功夫。

    动手什么的,算计陷害什么的,也没出现了。

    于是,本着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赶。荣娘干脆罚了这六位嫔尽数的抄写了经文。而且,是第五天上交一回。

    这算是给六人寻些事情,免得她们太闲了,也是闲得天天以吵架斗嘴皮子功夫为乐?

    六位嫔在太上王后的跟前挺乖巧儿的。荣娘是看行,不看心。所以,她不多言什么,只要这些后宫的嫔做到了宫规要求的,她便是满意了。

    让掌事嬷嬷收了经文后,荣娘难得的赏赐六人各一匹的蜀锦。这东西难得,算是贡品。当然,是儿子们的孝心,孝尽给嫡亲母后的。

    娘觉得她今年都过了四十四周岁的生辰,再穿了艳丽的蜀锦有些挺难为情。干脆做个顺水人情。

    长子伯玉孝敬的东西,再赏赐了长子的后宫女眷,大家皆大欢喜。

    荣娘可是知道的,这些部落里的女子最是喜爱的鲜艳的颜色。当然,荣娘也觉得这些鲜活的女子,年少的女子一个一个穿得艳丽的缤纷色彩,她瞧着更养眼。

    生活在了朝气些的王宫里,荣娘觉得挺不错。

    果然不出所料,荣娘赏赐了蜀锦后,六位嫔当场皆是欢欢喜喜的谢了恩。那等喜悦在脸上是掩饰不住的。

    又过了两日。

    荣娘如前头说的话,她领着女儿、儿媳们一起去给太王太后请安。

    蓬莱行宫如住奉养着太王太后一个主子。按说,太王太后的一切肯定是东屠国最高的标准了。娘还是瞧得出来。

    她的婆母刘王氏有些不得劲头。

    作为晚辈荣娘当然是关心了,也是旁敲侧击了一下。

    太王太后很配合,那是表露了心迹。荣娘一听后,就是心头笑了笑,面上一口子答应了太王太后的某些请求。

    “母后,您到王宫里住一住,常常见了曾孙儿自然是好事。瞧一瞧,爱宗和宗赐越发长大了,个个瞧得都是聪慧的模样。若是母后您看了,指定特别欢喜这两个孩子的。”

    荣娘懂了太王太后的心思。

    荣娘同样没拒绝了太王太后想到王宫里常住的意思。很简单了,荣娘觉得以前吧,长子伯玉肯定还生了他祖母的某些指手划脚。

    可如今都时间久了,倒底太王太后是长辈了。这长辈年纪大了,就这点子念想,如何能不成全?

    最主要的荣娘也要考虑了夫君刘之烨的想法。

    荣娘瞧得出来,夫君其实心中还是盼着天天能给他的母后请一回安,问一声好的。倒底是嫡亲的母子啊。

    荣娘这个儿媳妇也不想成为了,夫君和婆母之间的一根刺。也免得将来万一婆母真是在蓬莱行宫里逝后,惹得夫君和长子伯玉之间有些父子的隔核。

    有些事情,荣娘总要考虑周到一些的。

    倒底婆母刘王氏的年纪真是大了,那王宫里如今不可能有继后。那么,那些嫔若是想讨好了太王太后,其实让太王太后天天过得热闹些,没什么不好的?

    人老了,总会喜爱热闹的。

    就像荣娘从儿媳韩氏那儿知道了,她亲娘赵春花现在的乐趣就是爱看戏听曲儿。

    “好,好。”

    太王太后连连点头,笑得挺高兴,说道:“依你的意思。哀家乐意住王宫里,瞅着太子越发长大了。指不定就像极了他父王”

    “大王是咱们刘氏里最出息的子嗣啊。祖宗在天有灵,一定是保佑了大王万寿无疆。”太王太后哪怕跟大孙儿以前有心结。

    可说实话。

    刘王氏这个祖母还是盼着大孙儿越有出息越好。

    这样的话,刘王氏觉得在祖宗面前,她倍儿有体面。

    想一想,百年之后,哪怕去了地下,见到了夫君刘三老爷时,不,如今得称呼为宣和王。这可是君王刘长石正式给祖父的追封王号。

    太王太后也是能挺直了腰杆儿的。她啊,觉得她这一辈子挺自豪的,能见证了刘氏一族再一起更辉煌的崛起。

    “母后,今日回宫后,我跟夫君商量一下。选个喜庆的日子,一起来迎了您老人家回王宫?您看,可好?”荣娘当然还得回去,跟长子伯玉通一通气儿。

    这一回话。

    荣娘讲了,太王太后倒没什么反对的,那是执起儿媳小萧氏的手,笑道:“好,好,依你的意思办。哀家一直就满意了,你办事的妥当。”

    在心中太王太后自然高兴借着儿媳小萧氏给的台阶,那便是解决了与大孙儿伯玉的那点子隔核,能够体体面面的来个皆大欢喜。

第205章() 
太王太后回宫一事;荣娘自然跟长子伯玉讲了。

    作为晚辈;为作君王;刘长石并没有表其它的态度;而是非常配合着亲自陪了父王母后一起迎接祖母回王宫小住。

    不过;这事情之后;刘长石就是把目光从这些碎事上转移开了。

    因为;东屠国将又要大战起。

    大魏朝的战意,大魏朝的附庸,那些黑山白水间反对派的小部落联盟;已经在大魏朝的统领下往东屠国的疆域而来。

    战争,从来不是简单的事情。

    刘长石自然亦是西征了,这一回的春末;东屠国的大军便是护着圣驾亲临前线。

    夏。

    至万寿节前。

    荣娘在王宫里得到的消息;便是前线的君王一切安好。至于战争,战线如今焦灼;目前尚未分出了胜负。

    王宫中。

    太王太后最近挺得闲;六位嫔也是一起讨好了这位老祖宗。

    至于宁国公主王遂娘?

    王遂娘有大事忙碌着;进王宫的时间自然少了些。这个秋;安乐伯爵刘季玉将要大婚;同月末,长亭子爵王知源也要大婚。

    在亲儿子的大婚面前;宁国公主王遂娘肯定得盯紧了。

    于是。这个夏,七月初二日;过了四周岁生辰的太子刘宗赐;已经越发的长大了。他一个小小年纪的太子,浑身上下也是有自己的气势。

    对此荣娘是欣慰着。

    至于长寿小公主刘爱宗?

    这是一位好姐姐,一个让荣娘更心疼的孩子。

    “父王未归来,我和弟弟给母后祭奠上香。告知母后,我和弟弟一切安好。让母后化身的星星在天空上也知道我和弟弟想念她”

    刘爱宗领着弟弟一起给母后上香后,说的一翻话让荣娘听了,就觉得这孩子是真懂事儿了。今年六周岁的小姑娘,越发的是一位美人胚子。

    宣文十二年,夏过了。

    秋到时。

    安乐伯爵刘季玉的婚事是操办的热闹。

    荣娘发现,等着小儿子也是成婚后,她真正的松了一口气。往后,孩子们自然有他们的小家了。她这个亲娘能少管了孩子们的事儿。

    雏鹰长大,总会觉得会了飞翔。

    人生路,总得自己摸爬滚打。

    刘季玉的嫡妻金氏是高丽国一位降官的女儿。为何选了这一位?

    当然是因为金氏的美貌了。刘季玉在太王太后的聚会上,无意里撞上了来请安的淑女名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