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荣华路-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盟友的破烈,就是早晚的事儿。说到底,这摄政公也罢,谢国舅也罢,他们可不是简单的二人。而是两个派系的代言人。

    又或说领军人。

    这代表的是两个派系利益的,肯定就得站了各自的立场。

    这么一来,冲突肯定有了。矛盾肯定积累。这也是司马元曜的机会。奈何他手头的人手太少了。

    到底诺大一个朝堂。

    不是一个傀儡天子,想给自己夹袋中的人升了官职,就一定能升了官职的。

    那官职啊,那实权的地位,可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

    司马元曜想要提拔了自己人,自然就要赶走一些人。这些年了,怕引起了太多的注意,司马元曜已经够小心了。

    就是大晋朝的天子在忽悠了谢皇事时。

    后宫的太后谢蕴,正在跟嫂嫂说了话。

    “说起来,哀家也是好久没见着嫂嫂了。”太后谢蕴是瞧着娘家人高兴。她在宫里,也是寂寞的。

    这可谓是高处不胜寒吧。

    谢国舅的夫人那自然是懂得小姑子的话。自然是多有安慰,又是讲了一些朝堂内外的近况。

    这些传话的事情,是讲完了。

    太后谢蕴和嫂嫂就是讲到了关键的地方。

    “药方子求了不少。”

    “皇后一直没有身孕,朝堂已经有了不满之声。”太后谢蕴在感叹。她自然也明白,谢皇后一直没生了孩子。

    这摄政公那一边以此为理由,已经要求大选。想挑了更多的秀女充实了后宫。

    摆明了,摄政公一系也想在后宫里,那是安插了人手的。只是,这哪是谢太后和谢氏一族想看到的?

    后宫这地方,同样是关系到了前朝的。

    “娘娘,您对谢氏一族的照指。整个族里全然是明白的。”谢国舅的夫人来这儿,自然还有要事的。

    这会儿,这一位夫人就道:“若实在无法,不妨让皇后借腹生子”

    谢太后这时候也懂了,母族的意思了。谢氏一族已经不能再等下去了。毕竟,谢皇后这些年了,那是独宠六宫的。

    可这样的独宠,可不意味着,谢氏一族就想着跟天下的士族真个结仇了。

    谢氏一族是盼着,有谢氏一族血脉的皇子。若实在没有,在实际的利益面前,有些东西,有些事情是可以舍了的。

    就如这谢国舅夫人讲的话那样,借腹生子算什么?

    完全不算什么。

    “这事情难办。”谢太后摇摇头,回道:“去母留子,让梓橦的名下有一个儿子。这事情说起来容易,可梓橦的脾气,你们全然懂得。”

    “她不是一个一时半会儿,就真能接受这等事实的。”

    把侄女接进宫里,养了这些年。那是真捧了手心疼爱的。谢太后懂得侄女谢皇后的脾气啊。

    “臣妇来劝。”

    谢国舅的夫人对谢太后说道。

    谢太后这一听,自然是点头同意了。于她而言,这也算是谢氏一族有些决断了。她这个太后,要靠着母族的,肯定是没什么异议的。

    而且,这些年了,谢太后对于大晋朝天子司马元曜其实有些怀疑了。

    在后宫多年,谢太后的眼线可多了。所有,有的事情真是能查到的。那么,谢太后心生疑惑,那就成为了必然。

    当日。

    谢国舅夫人留了下来,太后留膳。

    这一顿膳食时,谢皇后过来请安。也被谢太后留着用膳。

    在膳食罢后。

    谢太后借口歇息,就是离开了。

    唯留下了谢皇后和母亲坐一块儿,能谈一谈知心话。

    母女二人是天性使然,这平时关系自然好。谢国舅夫人先是关心了女儿,谢国舅夫人自然听懂了,女儿怕是一颗真心全系在了那位天子表哥的身上。

    瞧一瞧女儿谈起了那位天子时,那等女子的娇媚,那等眼光中的欢喜。是一个人,就能看得出不同来。

    谢国舅夫人瞧着,心头颇不是滋味的。

    可女儿的幸福,在谢国舅夫人眼中,却不是真正的幸福。这位夫人暗想着,有些虚妄,便由她这个当娘的来打破。也好过了,女儿将来撞一个头破血流。

    现实是残酷的。

    皇室更是残酷的。

    有些事情容不得温情脉脉,特别是关乎了权利的争夺。毕竟,士族之间,那也没有花儿百日红,常开不败的。

第191章() 
谢皇后从其母那里;听说了族里的安排;听说了她父亲的决议。

    谢皇后满脸的不可置信。

    “娘;怎么可以?”谢皇后满面的不敢苟同。她怎么可能与旁的女人分享了她的夫君?骄傲于谢皇后;岂能受得了。

    “这是族中的意思。”

    谢夫人说道:“你是宫里的娘娘;族中自然是多为您着想的。只是;你年岁大了;还能一直独宠下去?朝堂内外,多少非议?”

    “族里能压得了一时,能压一世吗?”谢夫人更是分开讲了;谢氏一族的一些艰难。以及摄政公一系的虎视眈眈。

    对于谢夫人而言,她盼着女儿好。

    可作为皇后无子,那就是罪过了。毕竟;皇后无子;还不让纳了妃子,这传出去的话;真会惹了大乱子的。

    “我能生;我要给表哥生了子嗣。”谢皇后说道。

    “这些年了;生子妙方你吃了多少幅?你一直没个消息;族里是真压不住更多了。”谢夫人叹息一声。

    “莫怪你父亲;他心疼你的。可你这做女儿的,也心疼心疼你父亲。”谢夫人望着打小娇宠的女儿;真心也是眼神黯淡下来。

    这些日子夫君的为难,谢夫人是看在眼中的。

    女儿还是这般不懂事;谢夫人也是觉得这孩子啊;终究年轻了。

    瞧瞧她的姑母谢太后,没有亲生子这还不是坐稳了太后的位置?靠得是什么,靠得就是谢氏一族在背后。

    “”

    谢皇后哭了,泪扑簌簌的落下来。

    “娘,让我再想想,让我再想想”谢皇后一时间心如刀割。许久后,也是停不下来。

    “罢了,那你再想一相。族里为你好。你父亲总也是为你好。可你总得记着,你能坐稳了皇后的宝座,靠的还是你的母族。你啊,总不能自私了。”

    谢夫人说了这话后,也是搂了哭泣的,像一个小孩子的女儿。

    她啊,总想哄一哄女儿的。

    夏。

    七月初一日,万寿节。

    这一年的万寿节,刘长石并没有让操办的热闹。说是因为王后的国孝,便是简单的让王室一家人举行了一场小宫宴。

    没什么大热闹。

    君王似乎更沉寂在了政务之中。

    当然,对于跟父王同一天生辰的长寿小公主而言,她应该得到的,长辈们给的礼物。那是一分一毫也没少。

    刘长石心疼女儿,更是加了食邑给自己的女儿。

    对于这个失去了母亲的孩子,他总想着,给予了更多。以浓浓的父爱,来弥补了孩子失去的母爱。

    刘爱宗在这一日,过了三周岁的生辰。

    三周岁的小姑娘,长得可爱的。若说原来还是胖乎乎的小姑娘,一胖遮百美。现在的刘爱宗小公主已经是微微的婴儿肥。

    那更讨人喜爱的小脸蛋儿。不再像以前了,以前这是一颗上肉球。现在就是一个丰润讨人怜爱的小公主。

    王室里,人人都是更多的宠爱了小公主。

    东屠国中,君王权柄最重。君王爱重了小公主,宫里人人都会爱眼色行事的。所以,长寿小公主刘爱宗自然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王宫里。

    在小宫宴结束后,数着自个儿得到的礼物。

    刘爱宗小公主还对父王说道:“父王,父王,弟弟明天的生辰。我的礼物也分给弟弟。”刘爱宗小公主已经微微记事了。

    当然,若说懂太多那是假的。

    可刘爱宗小姑娘知道的,就是父王最疼爱她的。

    祖父、祖母也宠爱她啊。

    她得了大家的宠爱,就要懂得多疼爱了弟弟。把长辈们对她的疼爱,分享给了还在吃奶的弟弟。

    对于小弟弟,刘爱宗自然也是喜爱的。

    到底有奶嬷嬷在身边,又有祖父、祖母的关爱。哪怕小公主偶尔里,也奇怪了,她的母后去了遥远的地方?

    有多遥远,为什么总不回来看望她和弟弟呢?

    可刘爱宗小公主也是一个会看了长辈情绪的孩子,到底是失母的孩子,总是一些感觉敏锐的。至少,长寿小公主是明白着。

    她不能随意的,在长辈面前多提了母后。

    若提了母后,父王会沉默。

    父王心情不好了,整个王宫里,人人都会更沉默的。似乎父王就是王宫里,人人的风向标准。哪怕刘爱宗不完全懂得这些道理。

    可她就能有了小孩儿的直觉。一种吓死人的准备的直觉。

    七月初二日,王太子刘宗赐的周岁生辰。按说,这等日子必然要大办。这可是王太子的拭儿礼啊。

    在古代中,拭儿礼可是一件大事情。

    偏偏这一回,随着万寿节一前。君王依然下旨,以王后的国孝未除,那是下了旨意表示不操办了。

    这等消息一出来。

    多少人对于君王的意思都要琢磨了。

    这是君王太在意了王后?还是君王对太子有芥蒂呢?总之,各花各眼,各有人心算计啊。

    荣娘在知道了这事情时。也是跟夫君刘之烨商量了。

    “瞧瞧,这一些碎言碎语,王宫里也是在传着。”荣娘是真心疼了大孙儿刘宗赐的。周岁宴那可真不同的。

    “既然伯玉的意思,咱们何苦去戳了他的伤痕?”

    刘之烨劝了这话。这父子同心,刘之烨也能理解一些长子的顾忌。只是,有些心话,不必说的明白。

    其实,大家都懂得。

    “罢了,罢了,既然是伯玉的意思,我哪怕逆了他的意思?我就是心疼了我的儿子和孙儿。”荣娘当然看得出来,这是长子伯玉还没走出来,失去了嫡妻的痛楚。

    只是这岁月悠悠。

    日子总还得继续。

    缺了谁?这太阳照常升起,照常落下。

    百姓还要吃饭,东屠国的发展还得继续。没谁,真是失去了,世界就要完蛋的。

    哪怕付王后是她的儿媳,荣娘也得说,活着的人,还得好好的活着。那样的话,死去的亲人,才真个安心。

    七月初二日。王太子刘宗赐的周岁生辰。拭儿礼没举办。可君王的赏赐,却是流水的到了。

    若说这些赏赐里,最最引人在意的。

    还是那一方的蟠龙私印。那是君王的私印,赏给了如今的储君。这未尝不是在表明了,君王在意了王后,同样,亦是在意了太子。

    这一天。

    君王亲自抱了女儿刘爱宗,儿子刘宗赐,去了付王后过逝后,就是封锁起来的王后寝宫。

    在那里,君王让两个孩子给一幅画卷上了香。

    哪怕儿子刘宗赐年岁小,也是君王刘长石手把手的给握着,也是磕拜了。

    那一幅画像,就是付王后的画像。

    画像之上,付王后还是那般的美丽温婉,她依然的端庄贤惠。在刘长石心中,是最好的妻子,是最好的王后。

    同时,亦是为他生了一双儿女。

    “”

    望着画像时,刘长石没说什么。他不知道,你应该多讲了些什么。只是默默的,想让孩子们给他心中的妻子,上一柱香。

    次日。

    七月初三日。

    明面上宣布的王后去逝的日期。

    也是这一日过了,便是国孝要结束了。

    刘长石继续了他的君王生涯。长寿小公主刘爱宗,太子刘宗赐自然还是由得太上王、太上王后一起抚养。

    君王刘长石只是偶尔里,去看了孩子们。

    他更多的精力,已经全部的用在了朝堂之上。忙碌起来的君王,自然就想得更多的是正事,是家国天下。

    那些儿女私事,他累坏了后,倒头就能睡。自然就能遗忘了。

    宣文九年,秋。

    秋,一个丰收的季节。

    南韩国的各方势力动了起来。那一旦动起来,想再收手自然不可能的。其实,彼此多方心头都明白,这水混了。

    想摸鱼的人,就是更多了。

    在知道了南韩国动起来时,乱起来时,刘长石难得的喝了酒。

    他醉了,醉得高兴。

    虽然,他醉了后,却又是莫名的落泪一场。只是醒来后,君王是记不得他自己哭过的。

    男儿流血不流泪。

    若是清醒的君王,哪会落泪?

    泪,在男子汉的眼中,那是懦弱的象征。哪怕明明到了伤心处,总也要忍一忍的。

    也是这时,刘长石才发现,若大一座王宫,他有些心底像谁述说?曾经,有妻子的陪伴,如今,他是独利就寝。

    那冰冷的榻,凉的是人心。

    若以前,一人独睡前,刘长石觉得静醒与自由。

    如今更多的让刘长石觉得孤寂了。不是身体上的,而且心灵上的。那个跟他合拍的女子,已经不在了啊。

    午夜梦回里,政事烦忙结束后。

    刘长石才是迟顿的发现这个事实。他也许,也许早就在不知不觉中,其实已经爱上了他的嫡妻。

    只是曾经不说爱,以为是心悦与欢喜。

    如今才懂得那是爱,爱入骨髓与灵魂中,爱成为了习惯。到失去了,才懂得,有些人不存在了,就是永远。

    “王后”

    刘长石唤一声。

    尔后,他的寝宫里,全然是一室的孤寂。

    刘长石明白着,他的心软弱了下来。这真不是一件好事情。君王岂能如此?

    思绪至这,刘长石就是准备在今后的日子里,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忙碌了国事。他想,给他的太子留下一个太平盛世,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度。

第192章() 
宣文九年;秋。

    静国公主刘玉娘出嫁了。

    这一场婚礼自然引得了整个汉京城的关注。王室的所有人;都是祝福了这一位公主殿下未来的婚姻生活。

    公主下嫁;哪怕出嫁的日期一波三折;已经担搁了四年的光阴。

    到底还是一桩美事;至少;有情人终成眷侣。

    荣娘也是高兴的;女儿出嫁了。哪怕她舍不得呢,可还是盼着女儿玉娘和女婿付奇勇能恩爱一生。

    这算是一个亲娘心底,最大的祈求。

    不求孩子大富大贵;但求平平安安。

    出嫁了。

    于静国公主刘玉娘而言,也是人生踏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她不在是曾经的小女儿,能在父王、母后的面前撒娇了。至少;她认为;她真正的长大了。

    将来会与夫君组成了家庭,他们会有了属于他们的孩子。

    公主下嫁;于付氏一族而言;算得一些安慰。毕竟;付王后的过逝;真是付氏一族心头的一道伤口。

    王太子刘宗赐的年纪尚小;真心需要了长辈的护持。

    可这些东西,在这一日里;人人都更关注了静国公主的婚事。

    公主的喜轿从王宫离开。那等喜庆的乐章已经然奏响了。王宫内,荣娘瞧着迎亲的驸马;瞧着那新郎官的模样;心头满意着。

    当然,这一日。

    静国公主的花轿,是从王宫抬进了公主府。

    驸马与公主成婚后,这居住的地方,自然也是公主府。当然,这是公主乐意的情况下,毕竟,公主府是完全属于了公主殿下的。

    所以,驸马爷也有“尚”字一说。

    在女儿离开后。

    荣娘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