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她略思忖了一番,轻声道:“母亲,儿媳与夫君虽是初姐儿的父母,但初姐儿的婚事自然还是要母亲来点头的。”
“不过,儿媳心里倒也确实有个人选……”
话说到这里,姜氏抬头看向老太太,“儿媳娘家的侄儿,今年十八,无论是年纪还是品貌,与初姐儿都是极为登对的,两个孩子又自幼都认识,算得上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而且儿媳的父亲母亲,大哥大嫂都极为喜爱初姐儿,这门婚事若是能成,至少将来母亲不必担心初姐儿会处不好婆媳关系……”
姜氏猛地一顿。
在老太太跟前说什么婆媳关系,会不会让老太太多想?
好在,老太太闻言并未有什么神色上的变化,姜氏这才暗暗松了口气。
第46章 病()
老太太这时倒并未在意姜氏最后那几句话,而是在思忖着徐玉初的婚事。
徐玉初是老太太最疼爱的孙女,老太太自然是希望她好的,所以心里其实已经有了更好的人选,不过,姜氏说得也不错,若是徐玉初嫁去了东宁伯府,将来的日子必定过得舒心……
在心里权衡着,老太太的眉头轻轻皱起来。
这期间,姜氏一直都心中忐忑地等着老太太发话。
姜氏是早就在心里下了决心的,这婚事无论如何都要按着徐玉初的心意来,可这并不代表老太太的首肯就不重要了。
老太太思考了一会儿,却没有能做出决定,又顿了顿,才对姜氏道:“这件事我知晓了,不过你娘家那侄儿到底是不是个可以托付的,还需要另说,初姐儿的婚事……便暂且往后压一压吧。”
这是在说东宁伯府上门提亲的事。
姜氏原本还想说些什么的,但见老太太明摆着不想再听,便也作罢了。
好在,这件事还有一段时间转圜,倒也不用太急。
姜氏带了这样的想法离开了荣寿堂。
徐玉见没过多久就从姜氏那里知道了这件事。
如今的姜氏可不再将徐玉见当作是不懂事的孩子,甚至在教导着徐玉初为人处事时,还都会有意的将徐玉见带在一旁,是以许多事都不会瞒着徐玉见。
而徐玉初的婚事,与徐玉见前几世的记忆又有所不同。
前世的这个时候,武定侯府已经因为沈熙之死被成国公府迁怒了,老太爷与老太太成日里都皱着眉头,得不到半点的轻松。
在那样的情况下,老太太焦头烂额都来不及了,又哪里还有替徐玉初操持婚事的功夫呢?
所以,前面几世里,徐玉初都很顺利的嫁去了东宁伯府。
而这一次,又能不能再如前面几次那样?
徐玉见希望是。
大表哥姜伯羡,确实是个待徐玉初极好的夫君,徐玉见不希望他们的婚事出现任何的变故。
在徐玉见这样的考虑之中,十来日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转眼间,就到了五月十四,还有两天就是徐玉初的笄礼。
姜氏这些天都一心扑在了操持徐玉初的笄礼上,眼见着笄礼的事终于都敲定了,姜氏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就接到了丫鬟的禀报,道是魏家来人了。
魏家?
姜氏只一瞬间就想到了魏老夫人。
徐玉初的笄礼上,请的魏老夫人做正宾,这件事当时是由魏老夫人亲自应允了的,那么,这时候魏家来人又是……
姜氏心里顿时有了几分不祥的预感。
不多时,魏家的来人就被请进了丝竹苑。
来人是位看着约半百,衣着极为整洁的老嬷嬷。
一见着这位嬷嬷,姜氏心里便是一突。
这位嬷嬷,她是见过的,那日她去请魏老夫人时,这位嬷嬷就立于魏老夫人身侧,想来也是魏老夫人跟前极为得脸的人。
可现在,这位嬷嬷的来意,又是什么?
虽然心里着急,但姜氏却也没有怠慢了这位嬷嬷,一边让丫鬟将这位嬷嬷请进来奉茶,一边略有些急切地道:“嬷嬷突然到来,可是魏老夫人还有什么需要确认的事?”
听姜氏这样一说,那位嬷嬷便是一顿。
随即,她面上流露出些惭愧之色,一边朝着姜氏低了头,一边很是歉然地道:“三夫人,老奴这次来是为了替老夫人向夫人您致歉的……”
姜氏心中一沉。
果然,是魏老夫人那里出了变故。
便听着那位嬷嬷又继续道:“……老夫人原是应了三夫人之请,做贵府二姑娘笄礼上的正宾的,老夫人也早就听闻过贵府二姑娘的娴雅贞静,早早的就备下了笄礼上要穿戴的衣裳首饰,只是不巧的是,老夫人这两日夜里受了凉,如今更是高烧刚刚退了下来,看这样子,后日的笄礼是无论如何也出席不了了……”
姜氏越听心便越沉。
后日就是徐玉初的笄礼,可这时魏老夫人那里却出了这样的事,只剩这一日的时间,她又要上哪里去再请一位足以与魏老夫人相比的正宾来?
要知道,观礼的请柬是早就发出去了的,所有人也都知道正宾是魏老夫人,现在魏老夫人来不了,若寻不到另一位分量足够的正宾,那徐玉初岂不就要被人笑话?
姜氏眉头拧得紧紧的。
魏老夫人遣来的这位嬷嬷也是知道姜氏的难处,连连道歉,“三夫人,老夫人也道这件事错在老夫人这里,等到病愈之后,定要亲自拜访贵府老太太……”
无论是魏老夫人还是这位嬷嬷,无疑都是极为诚恳的。
就算心里再如何为难要再请谁来做正宾,但姜氏作为晚辈,又如何能任由一位可敬的长辈如此再三致歉,于是将心里所有的焦急都敛下,道:“嬷嬷不必如此,魏老夫人当初能应下做为小女笄礼的正宾,就已经是破例了,如今老夫人生病,自然该紧着养身子,等到将小女的笄礼忙完,我也定当带着小女去看望老夫人……”
谁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变故,而且,魏老夫人又何尝希望自己生这场病呢?
只能说,是徐玉初没有与魏老夫人的缘法了。
虽然心里这样想,但将那位嬷嬷送走之后,姜氏仍压不下心里的躁意。
还是那个老问题,魏老夫人不能来,要如何在一天的时间之内,去请到另一位能与魏老夫人比肩的正宾来?
思来想去也没得到解决之法,姜氏也没犹豫,就往了荣寿堂去。
老太太的阅历比她无疑要丰富了许多,她想不出来法子,也许到了老太太那里,事情就能迎刃而解呢?
因为心里着急,姜氏很快就到了荣寿堂。
荣寿堂里,老太太这时却正在与回了娘家的徐慧贞说话。
见着姜氏过来,徐慧贞便笑道:“原想着三嫂这几日都忙着,没想打扰三嫂呢,没想到三嫂这就来了,三嫂,初姐儿的笄礼……”
话说到这里,老太太和徐慧贞都注意到了姜氏那不怎么好看的脸色。
第47章 帮忙()
“出了何事?”老太太沉声问。
一边问话,老太太心里也有诸多猜测。
姜氏最近操心的无非也就是徐玉初的笄礼,可现在眼见后天就是徐玉初及笄的日子,姜氏却带着这样的表情来了荣寿堂……
莫不是,笄礼的事出了什么岔子?
姜氏也不敢耽搁了,连忙就将先前魏老夫人跟前的嬷嬷来的事说了一遍,“……如今魏老夫人到不了,儿媳也想不出来还能请谁来做正宾,更何况,也只剩了一天的时间……”
老太太沉下了心。
请魏老夫人做正宾,这原就是老太太的主意,一来魏老夫人在京城官眷之中的名望非常高,有魏老夫人做正宾,徐玉初自然会被人高看一眼。
二来,老太太与魏老太太私交甚笃,有把握魏老夫人会卖她这个面子。
可现在,魏老夫人倒是卖了她面子,一场病却将一切都打乱了。
老太太紧紧皱起眉头。
好半晌,她才轻轻叹了口气,“这也是碰巧了,既然魏老夫人不能来,那,只能另请他人了。”
可到底要请谁,老太太一时之间也没有头绪。
京城的官眷很多,但魏老夫人不一样,她是先太后的亲妹妹,不仅身份极高,而且还德行极为出众,京城能与之比肩的人并不多。
就算还有能与魏老夫人比肩的人,这一天的时间,又如何能请得来?
老太太和姜氏都为这正宾人选的问题而着急。
一旁的徐慧贞见状,知道老太太如今只怕是没有心情与她说话了,也没有久留,与老太太打了招呼就自回了成国公府。
才回到怡雅堂,安阳郡主跟前的大丫鬟妙言和妙语就前来相请,道是安阳郡主请了徐慧贞一起说话。
徐慧贞于是便也将徐玉初的事暂且放下,一路去了集雅堂。
集雅堂里,安阳郡主一见了徐慧贞,便笑着携了她的手往里走,一边走还一边笑道:“五弟妹先前是回了娘家?”
徐慧贞与安阳郡主并排在罗汉床上坐下,点了点头:“才从武定侯府回来,三嫂若是早些时候遣人去怡雅堂,只怕还寻不着我人呢。”
安阳郡主寻徐慧贞本就只是为了说些闲话,随意闲聊了一会儿,话题就转到了徐玉初的笄礼上。
“侯府的二姑娘,后日就要及笄了?”安阳郡主轻啜了一口茶。
成国公府与武定侯府是姻亲,姜氏自然也往成国公府的女眷这里发了请柬的,安阳郡主也不例外。
听安阳郡主提到这件事,徐慧贞面上便带了几分愁色。
她点点头,“眼见着后日就要及笄了,原本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但魏老夫人那里却突然有了变故,这一天的时间,又哪里能再请来一位分量与魏老夫人相当的正宾?”
徐慧贞是真的替徐玉初担心。
徐玉见救了沈熙,这件事徐慧贞一直牢牢记在心里的,爱屋及乌之下,自然对整个三房的人都带了善意。
听徐慧贞说完原委,安阳郡主心里便是一动。
徐慧贞尚且因为徐玉见救了沈熙而心存感激,更不用说安阳郡主了,若不是不想让徐玉见被幕后的主使者看进眼底,她早就想了法子回报徐玉见一二了。
她虽然出自皇室,但因为身世的原因,也有过许多复杂的经历,也正因为如此,她才会尤其的感谢所有善意。
徐玉见救了沈熙,就无疑是救了安阳郡主自己,她自然会加倍的感激。
原本安阳郡主心里还有些不安的,这样的大恩,却偏偏不能报答。
可现在,她却想到了法子。
既然徐玉见那里没有什么需要她回报的,那么,就暂且回报到徐玉见的亲姐姐身上吧。
这样想着,安阳郡主便朝着徐慧贞笑了笑,“五弟妹,这件事,我或许能帮得上忙。”
徐慧贞立即就是一怔,之后眼里便染了些喜意。
“三嫂,你指的是哪位夫人?”徐慧贞有些急不可耐地抓住了安阳郡主的手。
安阳郡主知道徐慧贞着急,也没有卖关子,朝着某个方向指了指,“钟家的那位老夫人,五弟妹,你觉得如何?”
钟家的老夫人。
徐慧贞顿时就露了喜色。
魏老夫人是先太后的胞妹,又德行颇为出众,在京城的老夫人之中鲜少有人能出其右,若硬要说有,那钟家的那位老夫人,便要算其中之一。
论起出身来,钟老夫人自然不能及魏老夫人,可如今的京城,却也没有任何人敢对钟老夫人无礼。
原因就在于,钟老夫人是当今景泰帝的乳母。
景泰帝幼时是由钟老夫人一手带大的,那时的还是皇后的先太后忙于六宫事务,也忙于打压后宫的年轻鲜妍的美人,就算再怎么看重那时已经被封了太子的景泰帝,但多是吩咐了下面的人小心侍候,真的亲手照顾,却是极少有的。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年幼的景泰帝自然也就极为亲近近身照顾他的人。
当时景泰帝的乳母,就是如今的钟老夫人。
钟老夫人亦是个命途多舛的,少年时就因为家中继母的狠心而被嫁给了一个无赖,这个无赖还在钟老夫人有孕之时就与隔壁的小寡妇搅和在了一起,后来更是嫌钟老夫人碍眼,以刚出生的儿子相挟,逼着钟老夫人去应选宫里的奶口。
钟老夫人于是便成了宫里的坐季奶口。
坐季奶口被蓄养于宫廷之内,以备内廷宣召,钟老夫人只不过在宫里呆了两个月,就有消息传来,她的亲生儿子不过三四个月就不明不白的没了。
悲痛欲绝的钟老夫人从此心如死灰,直到后来成了刚出生没多久的景泰帝的乳母,移情作用之下,便将景泰帝当作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照顾着。
小孩子也许不懂事,却都是极为敏感的,幼时懵懂的景泰帝能察觉到钟老夫人对他的疼爱,是以在后来的许多年里,对钟老夫人都极为依赖。
等到先太后察觉到景泰帝对钟老夫人的这份依赖时,景泰帝都已经七八岁上了。
第48章 钟老夫人()
先太后能够容忍景泰帝不与她这个生母亲近,却不能允许景泰帝如此亲近一个乳母。
是以,钟老夫人当时可没少吃苦头。
若不是景泰帝那时已经懂事了,一直全力护着,只怕钟老夫人也不可能活下来。
历代就有不少的帝王在登基之后封赏自己的乳母,甚至还有尊自己乳母为太后的,及至后来景泰帝登基,原还想封钟老夫人为“平氏君”的,但在先太后的强压之下,最后也没能如愿。
也因为如此,先太后薨逝之前,一直将钟老夫人视作是眼中钉肉中刺。
后来先太后薨了,景泰帝原还想重新提起封常钟老夫人的事,却被钟老夫人推辞了。
但,即便是如此,在如今的京城,又有谁不知道景泰帝对钟老夫人比对先太后还要敬重有加?
而钟老夫人,也确实当得起景泰帝的敬重。
自景泰帝登基之后,钟老夫人就出了宫住到了景泰帝赏赐的宅子里。
当年将钟老夫人嫁给无赖的继母,同父异母的那些弟妹,就连她的那个早就已经把自己折腾没了的无赖丈夫的家人,也都像是闻到了腥味儿一般,全都找上了门。
这些人都极为懊恼,若早知道钟老夫人后来会有这样的造化,他们当初又如何会那样对她呢?
他们都以为,钟老夫人如今孤身一人,见到他们这些“亲人”,总不能完全狠得下心来,却没想到,钟老夫人压根儿就没想见他们。
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些“亲人”,钟老夫人还特意请了景泰帝出面,直接裁定她与那些“亲人”从此没有任何的关系。
如此,钟老夫人才算是得了安宁。
这些年来,钟老夫人一直深居简出,鲜少见外人,更从未仗着景泰帝的敬重就做出什么为自己牟利之事,其德行,也是深受京中女眷们敬重的。
如果说徐玉初的笄礼上,请来魏老夫人做正宾,徐慧贞还不会觉得有什么惊讶之处,那么,听到安阳郡主所说,能帮忙请到钟老夫人,徐慧贞就只剩下满满的惊讶了。
因为景泰帝的敬重,这些年来不是没有人想走钟老夫人的路子,可除了早年在宫里时就有交情的人之外,钟老夫人可从未见过别的人。
不过……
徐慧贞只惊讶了一瞬就又明白了。
别人请不来钟老夫人,但安阳郡主却不一样。
安阳郡主身份特殊,在端王去世之后,她就被接到了宫里生活,不仅与那时还是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