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跟勋贵交际最多的还是老崔氏,哪怕她已经中风瘫痪在床,至于小崔氏,不过是占着长嫂的名头,还没有资格和能力借着他的名义做事。
不过这让众人觉得震惊的还是方道如,作为老崔氏唯一的儿子,他能继承侯府,能活的那么自在,其中都有老崔氏的一份功劳,可以说老崔氏最疼的就是这个儿子了,生前分配自己的私房,都有五成是方道如的,三成给方之铭,两成给方之平,至于方之青和方之业,老崔氏向来当他们不存在。
可就是这样,方道如也只在守灵的时候伤心哭泣,守灵的那几天过去以后,就跟以往没什么不同了,虽然他也守着礼制,穿着素衣、不吃荤腥、不串门、不去小妾房中
但也说不上悲伤,照样去街上淘换古玩玉器,照样和清客下棋聊天儿,照样去钓鱼看花儿,日子过得和老崔氏去世之前一模一样,精神状态也一如既往的好。
虽然儿女会怕方道如太过伤心伤了身体,但他真的不放在心上的时候,又难免会让人觉得薄情,要知道方道如以前对老崔氏绝对算是孝子了,嫡长子让老崔氏养着,府里让老崔氏管着,甚至定安侯府在外边儿的田产、铺子都捏在老崔氏手里。
但人一死,众人眼中愚孝的孝子又不像是孝子了,薄凉寡情的很。
说起来老崔氏这一去,府里头还真没几个人伤心,方道如是这样,她一手养大的方之铭也是如此,对于老祖宗把自己抱过去养的事情,方之铭幼时是觉得欢喜和幸运的,因为不管是在府里的地位,还是吃穿用度上,老祖宗都能对给他最高最好的,但是等到之平出头,从举人到状元到驸马,再到如今堂堂户部右侍郎,他的欢喜和幸运就变成了后悔和怨恨。
如果老祖宗当年没有抱养他,他一直在娘那边长大,跟之平的关系肯定亲近,娘也会帮着他说话,甚至他还有可能会像之平一样,走科举的路子,不说中状元,中个举人总是没问题的吧。
当然跟老崔氏同出一脉的小崔氏,也没有对这位姑祖母有多少感情。
如果人真的能够泉下有知的话不知道,老崔氏会作何感慨。
****
一年的守孝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方之平也在户部三年任满,职位从户部调到兵部,就任兵部左侍郎,建业帝的命令实在是没头没脑的很,哪怕当事人都没搞明白怎么就从户部调到了兵部,再者他一个文臣对军队的事情真的不怎么了解。
不过既然调令已经下达了,事情就没有回寰的余地,再是满心不解方之平也只有打马上任的份。
兵部和户部不同,户部的尚书钱珍不到五十岁,正是往上爬的好时候,对户部的权力自然是牢牢抓着不放,而兵部的尚书严泽良如今已经六十出头了,加上早年带兵的时候受过暗伤,瞧上去得有七十多岁的样子,年迈而体衰,过不了几年就得要致仕了,对手里的权力自然看得没那么紧,手是能松则松。
自古都是以左为尊,左侍郎和右侍郎虽然同为正三品,但若一定要排个先后的话,左侍郎肯定是要在前面的,再加上方之平又是中立派,不掺合皇子之间的斗争,严泽良自然放心把兵部的很多权利交给方之平,起码没有什么风险,不会为此得罪了哪位皇子。
再加上方之平的调派一直是皇上亲自做主,他对方之平重视,也算是向皇上表忠心,马上就要致仕回家的年龄了,他也没心思去奉承哪位皇子,而当今记得他的好就够了。
方之平精于算术,户部给他安排的事情又少,所以相对而言还是比较轻松的,他在兵部就不一样了,严大人有意培养他,安排给他不少任务,他对兵部这一块又确实不熟悉,所要花费的时间就多了,不知上班的时候没时间摸鱼了,就是下了班儿回家也得下功夫。
当然他要下功夫的还不止这一件事情,长乐已经两岁了,他也已经给老崔氏守过一年的孝了,第二个孩子也要提上日程了,不然再过几年怀孕,靖嘉就是大龄孕妇了,在医疗发达的现代大龄孕妇都危险,更何况是古代。
为了备孕,两口子的膳食都是金嬷嬷安排的,不到两个月,靖嘉就胖了得有三、四斤,不过因为工作量比较大的原因,方之平倒是没有变胖,但是同样也没有变瘦,而且面色红润有光泽,气色好到不可思议,以至于严泽良一直以为方之平还有余力,又安排了不少的任务。
方之平这下就彻底没空余时间了,连长生过来请教问题都是安排府里的谋士去解答,当然他们都已经取得了举人功名,教导一个童生还是绰绰有余的。
第114章(二更)()
方之平的日子过得波澜不惊;但是朝堂上却并不安静;大皇子和二皇子越是年长;争端便越是多;寻常人家的兄弟也会争长道短;但放在人家那里是小打小闹;做长辈的训斥几声也就罢了;实在不行那就打几顿。
但放在皇家就是两个政党的事儿,皇上训斥一句,朝廷上下都得胆战心惊;若是像寻常百姓那样打一顿,那朝廷现在平稳的局面怕是就要破坏了。
不过说到底大皇子和二皇子之间的争端既是家事也是国事,但倒霉的总是旁人;只要皇上还在;皇子就不会被人踩进泥里,但臣子就不一定了。
比如这次大皇子和二皇子两派互相攻诘;咬出来不少人;重的抄家流放;轻的罢官免职;都是一些不入流小官;一部分是大皇子和二皇子的人,但更多的是两边都够不上的中立派;因为职位低、作用小,建业帝处理起来一点儿都不为难;左右没有他们;朝廷马上就有人能补齐。
方之平这会儿真的庆幸自己还有驸马这个身份了,不然的话他可能现在还是个五六品的小官,随时有可能被拉出来当炮灰,还丝毫没有还手之力。
这就难怪会有不少人站队了,起码有皇子护着,等闲的事情找不到身上来,若是站队成功了,便有泼天的富贵。
不过这些跟方之平就没什么关系了,他大概是朝臣中日子过的最逍遥的一个了,处理完差事以后,日常就是围着家里转,给娘亲、妻子和女儿设计首饰、衣服,三代人一个不落,有时间的话还会出去游玩。
长乐现在走路很是顺溜了,在屋里根本就憋不住,总想着往外跑,而且口齿清晰了以后,使唤起丫鬟来也自然的很,丫鬟们不敢违抗主子的命令,便是嬷嬷有时候都不敢管,府里也就方之平、靖嘉和宋氏能管管这个淘气包了。
因为前段时间断奶的原因,哪怕早就习惯了吃辅食,小家伙也瘦了不少,跟吃的红光满面的父母比起来,简直不像是吃一家饭的。
不过好在长乐不怎么挑食,跟她父母一样都是吃货,早晚会胖回去。
夏末秋初,天气渐渐凉快起来的时候,靖嘉的食欲却变差了,叫郎中过来诊脉,原来是怀孕了,而且已经两个月了。
怀这个孩子和长乐那会儿不一样,怀长乐的时候是饭量大、有食欲,到了这个小的却是吃什么吐什么,闻到鱼腥味会吐,看到肥腻的肉犯恶心,就是看到油花都会觉得没食欲,平时也就吃个白粥,还吃不了很多。
“想想看,想吃什么?不拘就得是平时吃的东西,过年过节吃的也成,比如说粽子、元宵、月饼,觉得哪个有食欲就要厨房做哪个?”方之平循循善诱道,吃太多了不行,只吃一点儿就更不行了,更何况白粥能有多少营养。
靖嘉并不想看景文为难,但实在是一想到这些东西就没胃口,怕是让厨子做了端上来也吃不下。
“想吃腌梅子。”靖嘉道,一想到那个酸溜溜的味道,还下意识吞了吞口水。
腌梅子这玩意儿倒是挺常见的,一般的点心铺子里都有卖的,自家府里的厨子也能做,只不过这东西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出来的,想吃的话还得去外边买。
不过有想吃的东西就行,腌梅子是没什么营养,但有这东西在,或许也能吃下点儿别的,方之平很是乐观的想道。
好不容易靖嘉有点儿想吃的东西了,方之平亲自出去买的,不止买了腌梅子,还有一些味道较酸的蜜饯、果脯,看看靖嘉能不能吃得下去。
酸溜溜的腌梅子下去半罐儿,不过那些蜜饯、果脯却是没怎么动,方之平倒也没失望,通知厨房,看看能不能借着腌梅子做点饭菜。
长公主府的厨子基本上都是从宫里带出来的,实打实的御厨,但饶是如此驸马的要求还是为难到他们了,这腌梅子当零食吃还可以,哪有用来做饭菜的,不过驸马爷既然吩咐了,甭管成不成他们都得试着做做。
把腌梅子放进白粥里煮,把腌梅子放进熬煮的鸡汤里,把腌梅子和豆腐炖到一起,把腌梅子跟时令蔬菜、鸡蛋、肉食炒到一起
但凡是能想到的组合都做了一遍,光是买来的腌梅子就废了有十几斤,这才算是研究出了几道还算可以的菜品,不过像是白粥、鸡汤这样的往里放腌梅子,实在是调和不了味道,不过靖嘉实在喜欢,喝一口白粥吃一口腌梅子也是可以的。
因为需求量大,而众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长公主才会厌了腌梅子,外边做的终究不如府里的好吃、干净,所以厨房那边一口气腌了几十斤的梅子,照长公主如今的吃法,能吃到月子里去。
不过这边腌梅子还没腌出来呢,那边儿长公主就改了口味,腌梅子的酸味儿不喜欢了,又开始喜欢吃甜食,这甜食有独特的很,正儿八经的糕点不吃,反倒是喜欢用粽子蘸白糖。
不过粽子可比腌梅子好操作多了,往里边儿加蜜枣、加葡萄干、加花生、加核桃仁、加肉总归这东西原就没什么味儿,不管往里面加什么都可以,不会有味道相冲。
等靖嘉的孕吐反应慢慢消失的时候,又是一年腊月天了,肚子里的宝宝五个月已经很大了,再加上靖嘉孕期胃口不好,四肢仍然纤细,独独肚子大出来,很是显怀。
长乐因为被告诉过,娘肚子里面有弟弟,所以在离靖嘉三步远的时候,都会下意识把动作放慢,还经常一脸认真的跟肚子里的弟弟说话。
“爹爹,娘肚子里的弟弟什么时候出来呀?”长乐第一百零一次的问道,娘的肚子都这么大了,弟弟怎么还不出来。
就算知道三岁的小孩子没有时间概念,方之平还是一遍又一遍的认真解释道,“还有五个月的时间,弟弟要在娘肚子里长大以后,才可以出来跟长乐玩。”
父女俩之间这样的对话已经进行过很多次了,长乐一副大人模样,挺着小胸脯道,“等弟弟出来以后,长乐会好好教他的。”她可是弟弟的姐姐。
“那就拜托长乐了,爹爹和娘都有事情要忙,弟弟就交给你了。”方之平道,他和靖嘉这辈子就只有这两个孩子,他和靖嘉都会老会死,剩下的这两个孩子才是最亲近的人,所以不管是为了女儿,还是为了尚未出生的儿子,他都希望两个人能相亲相爱。
“放心吧。”长乐小拳头一握,信誓旦旦的道。
侧卧在一旁的靖嘉都快被这父女俩人逗乐了,三岁的女儿强作大人模样,本是大人的景文却一团孩子气。
靖嘉轻轻抚了抚自己的肚子,觉得幸福却又有些忧愁,但愿肚子里的宝宝是个儿子吧,这回孕期的反应跟当初怀长乐的时候完全不一样,当初是女孩,现在应该是男孩了。
也不怪靖嘉想这么多,她如今已经二十七岁了,若是当年成婚早的话,怕是都可以当人家的婆婆了,生完这一胎以后,应该就很难怀上了,即便是怀上,也很难保证平安生产,万一一尸两命,那就什么都成空的了,体贴的丈夫,乖巧的女儿,或许都会属于另一个人。
所以这一胎最好还是个儿子吧。
不止是靖嘉是这样想的,太后、宋氏、皇上都是这么想的,这一胎是个儿子,就免得靖嘉以后再受苦了,毕竟哪怕是驸马,人家想有个后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当然犯了红眼病、盼着人家不好的人也有,比如安康长公主,在外面虽然不敢说什么,背地里却没少说,当然也不至于指名道姓,毕竟当今是靖嘉嫡亲的兄长,而不是她的,但含沙影射的话却是不少,比如聊起百姓家有人一连生六七个女儿才得了个儿子,甚至有的人终其一生就是只有女儿的命。
很难想象这样嘲讽恶毒的话,居然是昔日才名远扬的二公主说出来的,不过安康本人也知道这话上不得台面,这心思就更让人瞧不上了,所以这些话也就跟自己的下人说说,连在自己的驸马面前都不曾说过。
第115章()
靖嘉孕期没少忧虑这是男是女的事儿;再加上当初孕吐反应激烈;吃不下多少东西;以至于肚子里的宝宝八个月的时候;整个人除了肚子以外还是不胖;跟怀长乐那时候根本就没法比。
这还不如胖点儿呢;纤细瘦弱的人挺着大肚子;方之平瞧着都觉得揪心,谨慎的态度绝不亚于当初怀第一胎的时候。
方之平也知道靖嘉到底在顾虑什么,但是肚子里宝宝的性别;从他她一存在就是定下来的事儿了,再怎么想都改变不了,更何况他也并非没有儿子不可。
不过这话他没少跟靖嘉说;但也没起到什么效果;方之平也只得作罢,尽量从别的地方安慰她。
其实景文的话;靖嘉并非是不信任;成婚六年了;日日朝夕相处;她又怎么会不了解自己的枕边人;景文的确跟这世上其他男子不同,感情专一就不说了;他是真的把长乐疼到骨子里去了,哪怕下一是胎儿子;都可能不会有长乐的待遇。
但越是了解他;越是懂他,就越不想他去面对世人的闲言碎语,不想日后的几十年里,他都被人背地里说无后,死了以后连披麻戴孝的人都没有。
这样的一个人不应该被外人嘲笑,他值得最好的。
这一年的宫宴,靖嘉依然没有参加,所幸众人也习惯了她这做事的风格,只要皇上、太后同意,其余人还能说什么。
临产的日子慢慢近了,和上次一样,两位太医一直在府里住着,日日诊脉,算计着临产的时间。
按照两位太医的诊断结果,靖嘉大概就在接下来这四、五天里生产,不过虽然时间已经精确到四、五天之内,但方之平是没有办法用这个理由请假的,再者兵部的事情他一时也脱不开手,不像当时在户部一样,手头的工作不多,而且并非是不可代替的,在兵部则是恰恰相反,他手头上的工作还真找不到人能立马接手。
所以这几日方之平除了在长公主府和官衙两点一线来回跑以外,还吩咐府里的人有情况立马去跟他说。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靖嘉是在卯时三刻(早上五点四十五分)发动的,而这个时辰方之平正在朝会上,等到辰时两刻(早上七点三十)的时候朝会才结束,再从宫中回到官衙又花了多半个时辰,所以方之平接到消息的时候,距离靖嘉发动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时辰。
四、五天的假请不得,半天的假总是可以的,再说方之平自就任以来算得上是兢兢业业了,尚书严泽良还不至于半天的假都不给,虽然他当官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着方之平这样的请假理由——担心家里正在生产的妻子。
虽然听起来儿女情长了些,但有情的人总比无情的人好,任谁也不希望一手栽培的下属是个心硬之人。
等方之平回到府里的时候,孩子还没有生下来,长乐被带到了别的院子里,靖嘉还在产房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