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芸留下来帮你是情分,不是本分秀珠考虑得倒是周详,想要留下小芸,就得在本地给她找个不错的男人”
“额”越说越直白了,女汉子都不知道怎么应对。
娘炮已经缓过劲来了,连忙道:“奶奶,我现在还没我知道小芸姑娘是个好姑娘,可我”
“你什么?”老太太没开口,邱芸直接问了。
娘炮很想说“已经有女朋友了”,但势必就得回答一个追问“是谁?”,现编肯定会露馅,娘炮只得道:“我现在每天只要有一点空闲都要忙着复习,哪有时间考虑这些啊”
第一百七十五章 精彩()
这句话在邱芸听起来完全就是敷衍,刚想追问,没想到老太太发话了:“小兵这话没错。我听老江头说,这小伙子上班的时候都带着复习资料,只要有空,就在办公室读啊、背啊有上进心”
邱芸非常意外,她没仔细打听过娘炮在公司的时候到底会做什么,她设想过无数种可能,但真没想到娘炮真的会背书复习。“这样啊”邱芸讪讪道。
老太太继续道:“说起来也对,如今时代变了,就你们这岁数,谈婚论嫁嫌早小兵想趁着年轻多学习,这也是对将来负责,不是什么坏事。你们以后各自修行就是了小芸啊,将来秀珠退下来之后,海峰也是要退下来的,海峰现在的位置,就是留给你的;秀珠这么做,也真的是想留住你,你不要见外。”
邱芸倒是弄了个大红脸,连忙摇头道:“没!没”
老太太没有再纠结这个话题,只是盯着邱芸看了一阵,才意味深长道:“本来,石家是亏欠了你的,现在,石家又亏欠小兵了”说罢,又独自摇头叹息道:“唉!这人哪,有时候就是管不住自己,等到了后悔的时候,来不及了哟”
一番话,说得娘炮和女汉子莫名其妙,但邱芸却被老太太犀利的眼神看得悚然而惊,如坐针毡。
仿佛实在安慰邱芸似的,老太太拉过邱芸的一只手放在自己的手上,轻轻地拍了拍道:“小芸,奶奶喜欢菲菲,也喜欢你。奶奶也是女人,知道女人有时候,一旦选了自己路,不管愿不愿意,有时候都不得不走下去。你放心,不管发生什么事,奶奶都站在你这一边,谁都不可以欺负你,秀珠都不行!以后受委屈了,就来找奶奶”
原本还有些紧张的邱芸,听了老太太的话之后,不知怎么地,心头突然就是一软,鼻子发酸,红着眼睛靠在了老太太的肩膀上道:“谢谢奶奶谢谢奶奶”最后用低不可闻的声音道:“对不起”
老太太却依旧拍着邱芸的手背:“没事、没事”
而娘炮和女汉子在旁边看得迷迷糊糊,不知道老太太和邱芸之间到底打的什么哑谜,只是觉得这两个人好奇怪。
不一会儿,钱阿姨过来招呼:午饭准备好了。
老太太笑着起了身,这才转而对娘炮道:“来来!小伙子第一次上门,老太婆也不说这寒酸话,今天确实是好好准备了的。秀珠说你是本地人,应该也喜欢吃海鲜吧?老周做的海鲜家常菜味道不错,秀珠和海峰都喜欢。”
“那我今天一定要好好尝尝了!”娘炮客气地说道。
女汉子则更期待了。石家这位“老周”的手艺她不清楚,潜意识里,一个整天给老太太做斋菜的厨子,突然做海鲜了,恐怕也不怎么样。但听说是“家常菜”她反而更期待了。所以本地土生土长的人都清楚,本地的海鲜“家常菜”不是你能在饭店吃到的。
靠海吃海,这么个一个紧靠运河又滨江临海的城市,千百年的厨艺进化,已经让这里的“煮妇”们对鱼虾的烹饪水平已经到了极致。同样是一条鳜鱼,哪怕同样是清蒸,你从大街上临时找十个土生土长的“煮妇”来蒸,能蒸出十种不同的美味。几乎每一个煮妇每一个家庭的“家常”海鲜里,都有属于这个家庭独特的味道。在这座城市里,请客一般都是下馆子,敢大大方方地邀请对方到家里来一顿“家常菜”的,必然是已经从“家常菜”升级为“家传菜”的手艺,婆婆传给女儿和儿媳,至少传了五代
绕过隔断,就看到一张长方形餐桌,钱阿姨扶着老太太在主座上做了下来,随后,厨房那边就走出另一个和钱阿姨年纪差不多的妇女端着食盘走了出来。食盘很大,但里面放着的碗盘很少,一碗粥,三样素菜,还有一盘什锦水果,每一样的分量都很少。老太太的碗筷杯盘都是她自己专用的,谈不上名贵,碗盘是普通的瓷器,上面是百寿图案,筷子也是百寿银筷。
随后,娘炮三人的饭菜也端了上来,这一次不是用餐盘分餐,而是满当当地摆了一桌。三个人推让了一下,娘炮在老太太右手边坐下,女汉子和邱芸在老太太左手边与娘炮对视而坐。
“老周,拿瓶酒吧!”老太太很淡定地说道,“给小伙子的。”
娘炮一怔,连忙客气道:“不用不用!周阿姨,不用麻烦了!”
老太太还是很淡定:“我还没说完呢!吃海鲜贪嘴容易闹肚子,身体再好都顶不住。不但你要喝,小芸和菲菲也喝一点米酒。”
这个娘炮倒是很清楚,老太太这一代人,似乎普遍不太喜欢红酒,他们的世界里,要么是白酒,要么就黄酒,要么是米酒,原本还有啤酒,但不少老人已经不喝了。老太太自己不喝酒,但家里总会备下一些待客的酒。石家的待客酒没什么高档低档的区别,一般都是一百五至两百之间的酒,品种倒是多,每次有客人来,都是随意拿的,没什么讲究。大抵是因为石家登门的还留饭的客人,多半都是老太太这个年龄段的前辈;石秀珠和倪海峰的客人则基本是在外面的饭店招待。
老周应了一声之后就去了楼梯下的储藏室,没多会儿出来,手里多了一个酒瓶和一个小酒坛。酒瓶是白酒,超市里到处能看见;小酒坛倒是不常见,至少娘炮只觉得眼熟而说不出名字。女汉子倒是眼睛一亮,这小酒坛是本地一家酒厂出产的米酒。这家酒厂前身是老国营厂,没有所谓悠久历史,年纪和石老太太差不多大的酒厂而已。这家酒厂在拍卖之主产的是豌豆、高粱酿的白酒,粮食紧张的时候还研发了地瓜干酿的酒,后来经济形势好了,一度酿出了江米酒和黄酒。
后来国营厂就莫名其妙地倒了,大约是因为不会往自己脸上贴金,杜撰不出自己的悠久历史,还又不会打广告。私营之后的酒厂开始玩起了勾兑,酒水一下子便宜了很多,销量反而大了;酒厂一边扩大产能,一边从乡间收购农民们自家酿的酒。自酿酒都是原浆,没有勾兑,这种小坛子装的就是这种没有勾兑过、没有加糖加香精的江米酒。
帅小兵家里是建国那会儿,随着矿上从外地迁到这里的,在农村没什么亲戚,平时想喝这种没有勾兑过、不加“料”的自酿,根本没指望。
老周打开白酒又拍开了酒坛的泥封。
娘炮还想客气一下,但看看桌上的菜,话又缩了回去。
这是一桌盛宴。只有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才明白的盛宴,如果是以前,娘炮是根本看不懂,但身体交换之后,娘炮跟着艾丽丽和女汉子到处跑了吃海鲜的次数太多了,外行人都吃成了鉴赏家,而且艾丽丽要不带他去吃,只要一带,虽未必是最贵的,但一定是口味最好的。娘炮的嘴已经被艾丽丽喂刁了。今天这一桌菜,只看一眼,娘炮就知道这个周阿姨这个大早没有白起,食材都是顶尖的,刀功也是顶尖的,再看看菜品的色泽,毫无疑问,料理的手段也是顶尖的。有几样菜甚至是只会出现在市民自家餐桌上而绝不会出现在美食食谱上的,娘炮也终于看见了。
老太太看到娘炮的表情上的细节,微笑着点点头,侧过脑袋对周阿姨道:“老周,你这手艺没丢。小兵是本地人,他识货呢!”
“那我就给客人满上一杯!”周阿姨给娘炮准备的是二两杯,不大,二话不说给娘炮满了一杯。
娘炮立刻起身道了谢,却是端起酒杯:“先祝江奶奶健康长寿!”然后面不改色一饮而尽。
“好好!我就卖个老”老太太没有起身,只是端起身边的水杯,示意了一下,浅浅啜了一口。而周阿姨又立刻给娘炮满了一杯。老太太见了之后微微颔首道:“可以了,老周,老钱,你们也吃吧,都不是外人小兵啊,你也别见外,菲菲和小芸是知道的,老周和老钱说是我们家的保姆,实际上就是陪我聊天解闷的,她们不是外人”
“我懂!我懂!”娘炮立刻端起酒杯道,“两位阿姨辛苦了!”说罢,再次一饮而尽,随后给自己又满上一杯。
“唉!唉!”“谢谢!谢谢!”两个老人也连忙端起自己的水杯应了一下。
老太太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行了,小兵快吃两口菜,这两杯下去,都快半斤了,肚子里还是空的,这怎么行?”
娘炮连忙应和,拈起筷子就开始吃菜。只尝一口,眼睛就立刻一亮,慢慢咽下嘴里的菜之后,放下筷子喝了一小口酒,这才道:“太太精彩了!”
“精彩?”邱芸忍不住问道,“到底是好吃还是不好吃?”
不过,老太太和两位老人脸上都已经露出了善意的笑容。没别的,“精彩”算是本地人特殊的形容词。本地方言与省城口音差别很大,帅小兵因为祖上是“外来户”自己又当了好几年兵,所以口音比较接近普通话,如今的娘炮能模仿得差不离,而这句本地人特有的形容词,则是娘炮跟艾丽丽混得久了自然学会的;邱芸那是完全不知道。
第一百七十六章 教养()
这个“精彩”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也不复杂,一般人碰到好吃的,都是“真好吃啊!”这个“精彩”比起“真好吃”还得更上一层。“真好吃”评价的是食物本身的口味不错,而“精彩”则是评价烹饪技巧。这是方言中,对厨艺的最高赞赏。
娘炮一手拿着筷子,一手习惯成自然地放在下巴下防止菜掉到桌上,每尝一口就浅啜一口酒,动作缓慢而有节奏;咀嚼的动作安静而文雅,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也没有着急下咽,而是咀嚼得很仔细了才咽下,整个过程中双唇一直紧闭,连齿缝都未露出。
石老太太先是惊讶,随后愈来愈满意,不住地点头。先是老太太,随后周阿姨和钱阿姨也注意到了,最后就连邱芸都注意到了,邱芸甚至自己都忘记吃了,就看着娘炮品菜的每一个动作。而娘炮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了焦点,只是按照原有的姿态慢慢地品着每一道菜。等娘炮放下筷子,用湿巾擦了一下嘴,打算再夸一下厨艺的时候发现大伙儿都朝自己看呢。
“额”娘炮突然有些尴尬,“我这些菜实在太好吃了,我都忘了大家不好意思”
邱芸连连摇头道:“不是不是!我就是第一次绝的男人吃饭居然还能这么漂亮。”
娘炮傻了眼,忍不住去看女汉子。女汉子还是一本正经地坐着,用着跟他相同的姿势吃饭其实女汉子的吃饭姿势也是娘炮和艾丽丽突击培训的。女汉子虽然不作声,但是她完全能理解娘炮此刻的尴尬状态。娘炮刚才的动作她是完全看在眼里的,自打交换之后,娘炮吃饭的动作就一直这个样子,女汉子觉得有股说不出来的味道;一开始的时候觉得,这么吃饭也太小心、太受罪了吧?腰要板得笔直,人不能乱晃,食物到嘴边的时候脖子要带动脑袋前倾,有餐盘要用餐盘放在下巴下,没餐盘要用手这分明就是整人的节奏啊!
可娘炮居然全做到了,而且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最让女汉子意外的是,她偏偏觉得这些整死人不偿命的动作,居然还挺好看也就从吃饭开始,娘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女汉子一个叫做“教养”的事实。
教养,在华夏而言,有时候是跟家庭条件无关的。很多条件不好的家庭,能调教出教养优秀的孩子;很多家庭条件不错的家庭,没准就出一个二世祖。教养这种素质,不是“教”就能教出来的,而是整个家庭的氛围使然,是所有父母长辈耳濡目染的结果,换言之,一个教养良好的人的背后,必然有一个整体教养良好的家庭,而且这种教养往往被称呼为“家风”或者“门风”,这一切与金钱无关,只于家庭成员的素质有关。
当然,吃饭如何如何细致、喝水如何如何文雅、走路如何如何恭敬,这只能说是教养的一部分,并不是教养的全部。很多人想让自己或者自己的子女变得有教养,但是当他们看到几十、上百条的言行规范之后总是要忍不住吐槽:教养个毛啊,人活成这样,累不累啊?
其实,教养的培养,说起来复杂,执行起来并不复杂。“教养”的核心其实就是“为他人着想,不给别人添麻烦”。说白了,那就是自己在做自己的事的时候,如果可以通过举手之劳顺便帮别人把事情一并做了,那就顺便做了;有些事如果自己能做的,那就甭管自己多累,时间多紧,宁可牺牲一点休息时间也要做掉,不要劳动别人去做或者给别人添堵,这就是教养。
比方说同样是宿舍,每次用了东西之后,随手一扔和放回原位不过是几秒十几秒的事,起床之后叠个被子也就是一分钟的事,天气好的时候晒个被子也就是几分钟来回,做一下不会死人;你做了,别人没做,一两天看不出差别,但半个月之后,谁的床会变成“猪窝”,大家心里都清楚得很。
有教养的人,小处吃亏,但大处占便宜。挤公交地铁的时候,有教养的人玩不过没教养的,但到了面试、谈判等这些场合的时候,有教养的人明显占了大便宜。
娘炮吃饭的动作谈不上“优雅”,但很规矩。他的每一个动作都不夸张,既没有妨碍到别人,也没有任何声响,可以让别人继续安心吃饭。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讲,能做到这一点的,其背后必然相对严格的父母,他们对待子女比较严格(悲摧的子女),而且不会宠溺孙子孙女。与这样的家庭交往,他们都很懂规矩,待人接物都在既定“潜规则”内行事,出了问题基本不撒泼。(好吧,以后慢慢渗透社会学和心理学基本判断,没结婚的书友在挑选岳父岳母或者公婆的时候,可以参考)
“好了好了,都别看了,”石老太太笑着道,“好好吃饭,你们哪,弄得小伙子都不好意思吃了!天气这么热,咱们这一桌海鲜还都指望小伙子一个人收拾了呢,要不然,留到晚上,还能好吃么?”
大家都善意地笑了,确实,这一桌子海鲜都指望娘炮呢,把他看得不好意思吃了,谁负责当“净坛使者”?
“食不语,寝不言”,在座的诸人都是懂规矩的,在老太太的提醒下,也都不再多事,除了举杯祝酒之外,都是老老实实吃饭。大约二十分钟左右,诸人先后放下了筷子,只有娘炮一个人还在埋头吃饭,猛然间娘炮发现大家都停了,也有些尴尬,放下了筷子。
“老周,有没有汤?给我盛一碗吧!”老太太似乎看出了娘炮的尴尬,指了一下自己的空碗道。
周阿姨会意,立刻起身到了厨房,端出一个汤锅。汤锅里就是很普通的青菜豆腐汤,女汉子知道了老太太的用意,也随后道:“麻烦周阿姨,给我也来一点不同太多。”邱芸也醒悟过来,也端起碗道:“我也要一点。”所有人都会意,只是笑了笑,没有人直接对娘炮说“你随意,慢慢吃”之类的话,而是不约而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