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城离广灵县太远,卫炳文昨儿到时已是八月十三,明天八月十五,今天一早村里人结伴去县里买东西。过完中秋又到收黄豆的时候,麦子种下就得收水稻。税收已经交了,下半年收获多少东西都是村民自个的。
杜家村村民今年的生活比去年好很多,单单跟着三妞做的四坛酒足够他们一年嚼头,何况杨梅酒还没卖。生活宽裕,到县里就想着买买买。
邓乙架着马车,驮着钱娘子、杜三妞和他的三位小主子直奔菜市场。三妞从马车里下来,买海产渔民就喊:“三妞姑娘,这里。”
渔船出海危险,渔民们因三妞会吃,生意好了不少,别提对三妞热情。然而杜三妞从不白要他们的东西。吃人家拿命获得的海鲜会折寿的,“这是我们村大户的孙子,他家来很多人,你们把贵的好的海鲜拿上来,价格随便。”指着卫若怀说,卫大少居然还很配合她点点头。
“哪能随便,三妞姑娘的朋友,便宜一点啦。”渔民纷纷围上来,“三妞姑娘,我家螃蟹个头足,都是母蟹,明儿过节,要不要来点?”
“迎宾酒肆的生意怎么样?”三妞突然发问,卫若兮看看她家人又看看三妞,见他们不吭声,心里有好多疑问只能忍着。
“你姐夫家没有生意不好的时候,别看明天八月十五,听说位子在三天前就全被订出去。”
杜三妞笑道:“我家三口人,吃不了多少螃蟹,把卖剩的螃蟹送我姐夫家,顺便跟他说到我家一趟,逾时不候。”
“好好好。”海鲜图的是鲜,卖不完只能自家吃,可是渔民地少税不比有土地的百姓少,他们指望着卖了海产买粮,杜三妞这番话一出,几个年龄大人,眼眶微红,“谢谢你,三妞姑娘。”
杜三妞摇头,“谢什么,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给我称二十个螃蟹,必须按照你们今天的市价来算。”
“买这么多?”卫若愉惊讶。
三妞笑道:“有用,你们打算买几只?”
“六十。”卫若怀开口,“钱娘子,另外再挑十只公蟹,回去你们炒年糕吃。”
钱娘子大喜,螃蟹在京城可是精贵的东西,更何况年糕全是用雪白的糯米做的,“谢谢少爷,老奴这就去。”
“螃蟹还能炒年糕?”从旁经过的人看到钱娘子的表情,停下脚步。
三妞开口就教他们如何炒,不舍得买螃蟹的人也打算买两个公蟹回去试试。而渔民们一见这样,连忙问:“三妞姑娘明天还来吗?”
“来不来都行,有事?”三妞问。卫若怀笑道:“他们把你当活招牌了。”
三妞微楞,“这,哪有这么夸张。见有人停下来就主动跟他们讲买回去怎么吃。有的人不是不舍得,也不是没钱,除了吃不上饭的人家。偶尔买一次海产还是能承受得起,我觉得大多数情况是嫌海产腥,做不好。”
“这样啊。”众渔民恍然大悟。
三妞道:“不能和你们聊啦,我们得早点回去。”随后,喊钱娘子他们去买肉。青菜,家里有。
卫若兮又听有人叫杜三妞,拉住若愉的胳膊,“她不是个小农女么,怎么大家都认识她?”
“喊她的人是杜家村的村民,看见没,她们摊位前有很多人在买东西,那些都是三妞教她们做的。”卫若愉嘴上骂他大哥卑鄙,其实很想他哥娶三妞,那样一来就有吃不完的美食,而且不用顾忌三妞是杜家人,不好意思天天麻烦她。
卫若兮不信,“有这么好?”
“三妞不做猪头猪下水的生意,教别人很正常啊。”卫若愉道:“她们也姓杜,五十年前和三妞家是一家,又没便宜外人。咦,三妞姐买猪肉,怎么还又买点肉皮?走,快过去看看。”
钱娘子从京城来,按道理见过大世面,然而让她做一桌菜真能把她难得不轻。明天又是中秋,家宴容不得出差,干脆跟三妞学,三妞买什么她买什么。
杜三妞看着想笑,“你们家人多,买不买鸡?”
“鸡和豆腐去村里买。”卫若怀发话,钱娘子又买几条鱼,一行人打道回府。
停下马车,机灵的邓乙就帮三妞拎东西,三妞却喊:“钱娘子,我现在就做饭,你来帮忙。”
“她——”卫若愉抬手捂住堂姐的嘴巴,“多看别说,晌午还能吃到好吃的。”
卫若兮朝他手背上拍一巴掌,“男女授受不亲。你给我等着,居然帮外人。”
“嗤,我五岁,还是你亲弟弟。”卫若愉白她一眼,“找祖父告状祖父也不搭理你,等着就等着,谁怕你啊。大哥,我帮三妞姐烧火。”说着就爬下马车。
今天多云,天气看起来不好,但是在厨房里也热,卫若怀这次非常痛快的让给堂弟,“烧大锅,三妞蒸螃蟹。”
卫若愉说:“螃蟹性凉,三妞姐,别蒸那么多。”
“没事,蒸好做包子,这种天气,放一夜没事。再说了,怕变味就放你家水井里,若愉还能不准我放?”三妞笑问。
小孩连连摇头,“随便你放多少东西。可是,可是螃蟹怎么做包子啊。”
三妞把肉皮切下来,过水后,用纱布包着调料包煮肉皮,水变黏糊,三妞盛出来,“钱娘子,麻烦放你家井里冰着。”
井下阴冷,三妞估计晌午饭后,猪皮冻就差不多成了。所以她留三只螃蟹准备炒年糕,至于卫若愉烧火蒸熟的螃蟹,三妞就放在锅里,也没拿出来。
钱娘子见此,有样学样,这天中午,卫家主仆吃得全是螃蟹炒年糕,至于厨房里还有一锅螃蟹,卫家三个小孩默契十足额谁也没告诉。
晌午饭后,得了三妞交代,钱娘子端着五十只螃蟹去找三妞。进门就看到三妞在桃树下坐着,面前一堆螃蟹壳,“这是干么?”
杜三妞道:“挑蟹黄,晚上做蟹黄汤包,刚好明天吃。”顿了顿,“娘,大姐夫家里可能忙,你剁好肉馅,把我写的食谱给他送去。”
“好。”丁春花在家没事,去县里权当闲逛。
卫若兮瞧瞧三妞又瞧瞧厨房里忙碌的人,“钱娘子,我们家是不是也得剁肉馅?”
鲫鱼汤()
“肉馅?”钱娘子一时没反应过来;见她家大小姐盯着三妞;恍然大悟。她跟着三妞蒸螃蟹;做猪皮冻;“剁肉馅用在哪儿?”
杜三妞说:“只用蟹黄;一百只螃蟹也不够一顿吃。和蟹黄拌在一起包包子。”刚吃过晌午饭丁春花就和面;三妞想起来忙问:“你家的面呢?”
“和好了。”钱娘子想了想;说:“我回家一趟?”
“这里不用你帮忙,皮冻还待一段时间呢。”三妞余光看到卫若怀拿起碟子边的细竹签,大有帮她挑蟹黄的节奏;“你家还有五十只蟹。”提醒道。
卫若愉说:“我家的丫鬟也多。”
午饭后卫炳文哥俩和父亲出去转转,看看乡间风光。卫家两位夫人和村里人不熟,不知该怎么和他们交流;就带着俩小孩在院里坐着;卫若恒和若忱两小只面前各有一小碟葡萄干,妯娌二人很自然把话题扯到杜三妞身上。
昨日南瓜饼;今天蟹炒年糕;食物不精贵;在杜三妞之前从未有人想起这么吃。大夫人不禁感慨;“难怪若愉想娶那个杜三妞为妻。”
二夫人点头:“我叫小丫鬟打听过;隔壁那丫头和若怀说的一样;上过几年学,聪明能干,据说长相也出挑。可惜生在农村;若生在我们这般人家”
大夫人接道:“事实真如此;那就是皇妃的命。”
“母亲,渴。”葡萄干好吃,然而太干。卫若忱晃悠着回到母亲身边,二夫人忙喊丫鬟倒水,然而没人应。大夫人往周围一看,空无一人,“都干么去了?”
卫若恒抬起小手,“那儿。”指着厨房的方向,“跑了。”
小孩一岁半,说话磕磕绊绊,也能听懂母亲的意思。大夫人抱起他看弟妹一眼,二夫人牵着若忱跟上去,走近厨房就听到熙熙攘攘热闹的堪比庙会。
“你们在做什么?”大夫人拔高声音,众人吓一跳,钱娘子慌忙走出来,“夫人,老奴请她们帮忙挑蟹黄,晚上做蟹黄汤包。”
妯娌二人相视一眼,又是个没听说过的,为了不显得自个无知,便绕过包子,“需要这么多人?”丫鬟小厮六七个。
钱娘子道:“五十只蟹,老奴待会儿还得做肉馅。”
“那你们忙吧。”大夫人转身回去,就问:“若怀他们呢?你有没有看到?”
“小若愉吃饭的时候念叨一句三妞,想必在隔壁。”二夫人和她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五六年,如何不知她怎么想的,“我们去看看,到地方就说找杜三妞的娘,多亏她家照顾两个孩子。”
大夫人抿嘴一笑,两人立马去三妞家。
三妞听到敲门声,“卫小姐………”
“叫什么卫小姐,喊她若兮。”卫若怀道:“开门去。”
卫若兮岿然不动,“你们怎么不去。”
“没瞧见我们在忙啊。”托卫大少的福,若愉现如今对他堂姐感官十分不好,吃他三妞姐的葡萄干,都不说帮着挑蟹黄——真懒,“你不去就回家吧。”
“真以为我想待在这儿。”卫若兮霍然起身。其实想待到杜三妞做好蟹黄包,不知为何她总觉得三妞做的一定会比钱娘子的好吃,不过她才不会讲。“母亲,婶娘,你们来干么?”卫若兮打开门,吓一跳。
杜三妞放下竹签走过去,“两位夫人找我娘吗?我娘刚去县里,得半个时辰才能回来。”
大夫人眨了眨眼,面前标致的小姑娘依然没消失,“你就是三妞吧?”人都是视觉系动物,骨子里看不上小农女,面对杜三妞挑不出一丝瑕疵的小脸,大夫人笑得像弥勒佛,“不找你娘,找你。听说你打算做什么蟹黄包,我们来看看。”
“啊?”三妞睁大眼,什么个情况。
卫若怀接到:“母亲,那你们快进来,站在门口不像样。”扭脸就喊:“若愉,给婶娘搬凳子。”
杜三妞家里什么都不多,就数凳子多,好几十张。妯娌二人进来,若愉就搬两个凳子放在石墩不远处,两人坐下才发现不对,她们是客不假,怎么儿子和侄子比三妞这个主人还像主人?!
其实还是有区别。杜三妞回屋把桌子搬出来,倒两碗水,去鸡圈那边摘两串半红的葡萄,“我家只有这些,别嫌弃。”谦恭道。
大夫人可不是来吃东西的,“你忙,我们看着,跟你学点,回头到京城偶尔也能自个做。”
杜三妞不知高门大户的夫人会不会做饭,反正她娘要求她必须得会做饭,所以也没多想。有卫家哥俩帮忙,一刻钟过后,三妞就把全部的蟹黄挑出来。卫若愉指着蟹腿,当着母亲的面颇不好意思,“三妞姐姐”
“你家也有,回你家吃。”三妞此话一出,两位夫人变脸,卫若兮正想开口又听到,“现在吃也成,我给你调碗姜汁,但是等你回家不准再吃了。”
卫若愉瞬间蔫了,不死心道:“你说蟹肉性凉,女人不能多吃,我是男孩子啊。”
“你也是小孩子。”杜三妞非常果断把蟹腿收起来放柜子里。怕放到晚上蟹腿变味,又在盛蟹肉的碟子下放盆凉水,冰着蟹腿。随后把蟹黄倒入猪肉馅里,“帮我去把放在你家的皮冻拿来,我给你做皮冻吃。”
“好。”卫若愉顿时眉开眼笑,二夫人简直想捂眼,“若愉,看看你肚子上的肉。”小声说。
卫若愉低头一瞧,“是挺多的。”谁知话锋一转,“我现在小,得再多吃点,等以后这些肉就变成骨头啦,长得比大哥还高。”
多年以后,人高马大一点儿也不像南方汉子的卫若怀比卫若愉矮半头,导致卫若愉想起来就说,可得谢谢他三妞姐,把他养的比同龄人胖,他才能长这么高。
言归正传。八月份已入秋,山边百姓晚上睡觉得盖上薄薄的被子,然而中午依然很热。丁春花和的面发的快,三妞调好馅料,把成型的猪皮冻切成半指长小块备用,发面已好。
杜三妞开始擀面皮,卫家两位夫人不好意思再坐着围观,便说:“那个,三妞,我们帮你包包子?”
“不用啦。”三妞没想到三品大员的夫人这么和善,“做蟹黄汤包最好是现吃现做,包子皮中间厚边缘薄,包的时候先放馅,然后再放一小块皮冻,等包子出锅,一咬里面全是浓浓的汤,配上蟹黄和猪肉,可好吃了。不过——”
卫若愉的口水还没吞下去,一听这话差点呛到,“三妞姐姐,别卖关子,一次讲完。”
杜三妞道:“蟹放到明天不新鲜,所以我才想着今天做。包子放一夜,明天再热一遍,皮就不能做太薄,否则汤会洒。”
“也会影响口感吧。”自打母亲进来,一直装透明人的卫大少这才开口。
三妞点头,“明天中午想按时吃上包子,那得天刚亮就去县里买蟹,为一顿饭,太辛苦,不如哪天有空去就饭馆里吃。”
两位卫夫人以为她会说不值得,没想到是饭馆,“县里饭馆有卖这个的?”
“迎宾酒肆。”卫若兮开口,“其实就是她姐夫家里,做法还是她教的。”
杜三妞笑了笑,“我姐夫家会做这个,我想吃就能吃到,以后也不用自个动手啊。”
“对对对,便宜他人方便自己。”卫若愉跟在她身边时间长了,三妞为人处世的态度倒被他学去三分,也不是有心,属于潜移默化,“母亲,我们去杜四喜家买点卤肉,我猜你一定没吃过。”
“我猜你一定天天吃。”二夫人点着他的脑门。
卫若怀说:“他天天吃的是鱼。南边有条大河,村里人晓得猪肉好吃便不再天天去捉鱼。我们买个渔网,渔网扔到河里一夜就能捉不少鱼,钱娘子便炖鱼汤,他啊,每次都喝两大碗。”
“说得好像你少吃一样。”卫若愉气恼。
三妞和村里人讲炖猪肉好吃也不能多吃,想天天吃还是吃鱼,村里人一笑而已,他们三五天吃一顿就了不得了,哪能天天吃。
倒是卫家有这条件,卫老很相信三妞,便让家里的几个护院去网鱼。卫家祖孙三人和善,捉的多了,给三妞送去一点,一老两小又吃不完,就便宜下人。
钱娘子用同样的做法做,和主人家吃的一样,不需要卫老吩咐,他们就自个去捉鱼。幸好此地水产丰富,杜家村前面的大河又是活水,每逢下雨天河面上密密麻麻全是鱼,否者真禁不起他们这个吃法。
“今天收网了么?”三妞问。
卫若怀说:“收了,一大盆一斤上的鲫鱼。”自打杜家村的村民能吃上饭,就没怎么吃过一斤下的小鱼,即便捉到,只要鱼没半死不活的,他们就把鱼放到河里。这一点倒不是三妞说的,三妞第一次知道时也很诧异,“回头给你几条,你们明天做着吃。”
“大哥,还有螺蛳呢。”卫若愉忙提醒,“三妞姐,邓乙他们早几天去河边摸的螺蛳,好几天了,还能不能吃啊?”
“可以啊。”三妞擀一堆包子皮,就开始包包子,“让钱娘子用剪刀把螺蛳屁股剪掉,在水里使劲洗几遍,然后用茱萸爆炒。”顿了顿,“你家有鲫鱼,又有包子,还惦记螺蛳,若愉,你吃得完么?”
卫若愉呼吸一窒,两位卫夫人噗嗤乐了,她们算是看明白,三妞不是说话太直,而是和儿子关系好,有什么讲什么,不藏着掖着,即便她们在跟前。
三妞听到笑声,脸一热,不自觉放低声音,“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