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九零年代-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衣服、杯子什么的,都带了回来。

    从今往后,不会再回校了。

    为了这个特别的日子,他特意去了县城,买了些零食吃的。他高兴,同时也感慨:他老了,而今退了休,今后的日子,就是等死了。

    心中莫名有些空虚。

    “鑫鑫。”

    “干啥?”

    杨鑫听到爷爷叫她,转过头来。

    杨文修说:“不要玩螃蟹了,爷爷来教你认字好不好?”

    杨鑫好奇道:“认什么字呀?”

    她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闻言立刻丢下螃蟹,高兴地跑上来。

    杨文修说:“你去灶下灰里,找一块炭来。”

    杨鑫觉得很有趣:“好!”

    她去找了一块炭,给杨文修。

    院子里铺着白石板,杨文修在石板上写了一个“大”字。

    “这个念大。”

    “像这样写,一横,一撇,一捺。”

    杨鑫专注地看着。杨文修把炭块给她:“学着写一个。”

    杨文修是个小学老师,一直以来都是在教小朋友读书写字,所以知道怎么引导小孩。

    杨鑫对这个很有兴趣。

    大。

    一横,一撇,一捺。

    她模仿着杨文修的笔画,写了个大字。

    写的还挺像。

    大,小,多,少。

    上,下,左,右。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小孩子入门学的简单字,杨文修教给她。

    同时告诉她什么叫反义词:“大对小,多对少,上下对左右。天对地,高对低,前后对左右。”

    杨鑫发现乐趣了!

    她缠着杨文修:“爷爷,我会写上下大小了,你再教我别的字。”

    杨文修十分高兴。

    他本来只是随便教教,没想到这孩子这样积极。他认真端了个小板凳来坐着,又多捡了几块木炭来,要给小孙女上课。

    他教她认了二十个字,杨鑫很快全都学会了。

    杨文修又教她数学,教她数字和加减法。

    这小孩当真太聪明了,她很快记住了十以内的加减法。只要是十以内的数字相加减,不用扳手指,她就能算出答案。

    只不过一个小时的时间。

    她停不下来,还要杨文修教:“爷爷,你再教我认几个字。”

    杨文修说:“好了,好了,一次教太多了你记不住,等明天再教。你把今天教的记住就可以了。”

    杨鑫说:“我记住了,你再教我几个嘛。”

    杨文修说:“咱们不写字了,我教你背一首诗吧。”

    杨鑫说:“啥是诗呀?”

    杨文修给她解释她也听不懂:“今天教你背《静夜思》。”

    “《静夜思》是啥?”

    “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杨文修教了她三遍,杨鑫就会背了。

    她不晓得李白是谁,但她会跟着念。

    杨文修带她玩了一会,给她讲了一会故事。到黄昏时,再考她下午教的生字、算术,还有古诗,她全没忘,记的一点都不错。

    这小孙女,真是太让杨文修惊喜了。

    家中三个孙女,杨文修都尝试过教她们读书写字。

    老大金顾,太笨了,几个字学了半天都学不会,实在是笨的无『药』可救。金盼金望聪明一点,但缺乏专注,也不是读书的料,教她认字,她东张西望,不晓得在想什么,过一阵就忘,也是怎么教都不行。

    杨文修是做教师的,他知道,聪明的孩子,都有共『性』,首先就是有强烈的好奇心,探索心和求知欲。而且反应灵敏,老师一说就会,模仿力极强,还能举一反三。并且还要专注,不是三分钟热度。有的孩子最开始学习,表现的很有兴趣,但很快就觉得无聊厌倦,也是不成器的。

    杨鑫这孩子非常聪明。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杨文修职业教师的敏感,他已经能感觉到,这孩子将来,肯定会有出息的!

    上一个让他这样喜欢的孩子,还是他死去的大孙子。

    名字也叫杨鑫。

    跟这个小孙女一样聪明,一样可爱懂事,他视如珍宝,可惜,死了。

    他一直希望罗红英能再生一个儿子,来填补他失去大孙子的伤痛,但罗红英坚决要养这个女儿。没想到,这个小孙女却是一块难得精致的璞玉。

    晚上,罗红英回来了。

    杨鑫告别爷爷,去找妈妈。

    她抱着饭盒:“妈妈,我今天捉了好多螃蟹,你给我炸了嘛。我想吃炸螃蟹。”

    罗红英在灶前煮饭,锅里正烧着热水。杨鑫兴高采烈地把一盒子螃蟹递给她。

    “我要吃炸螃蟹。”

    罗红英没心思搭理她,板着脸训斥道:“拿走!炸啥螃蟹。小破螃蟹,没二两肉,还浪费我的油。你以为油不花钱?”

    杨鑫站在灶前不肯走,非要缠着罗红英炸螃蟹。

    罗红英驱赶道:“拿走,我没空给你弄。”

    杨鑫委屈巴巴的。

    罗红英说:“谁让你把饭盒拿去捉螃蟹的?饭盒是吃饭的,被你弄的全是腥。”

    她突然来了火:“让你不要去水边玩不要去水边玩,淹死了,没人来打捞你。你非不听。我一天到晚下地累的要死,你们还要给我找事儿。”

    杨鑫不知道妈妈的火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她有点害怕,被训斥的不敢回话。罗红英放下火钳站起来,从她手里夺过饭盒,走到厨房外,将一盒子小螃蟹全倒进了臭水沟:“你在家找不到玩的了是吧?你再去找点花样来。你看你把饭盒弄这么脏,以后还能用来装饭吗?上个月刚买的饭盒,新的,花了五块钱,被你摔的坑坑洼洼的。成天啥事儿不干,就知道糟蹋东西。”

    杨鑫站在厨房外面的菜地里,低着头不敢回屋。

    罗红英一直在骂骂咧咧。

    饭煮好了,罗红英出来叫她:“还不回来吃饭?站在外面干啥?还要我来哄你?”

第17章 祖孙() 
罗红英从早到晚,不是在忙,就是在发脾气。

    杨文修也知道儿媳不容易。他跟罗红英说:“你要去下地就去吧,杨鑫我帮你带,我现在退了休也没事做。”

    正好,杨鑫还小,把她一个人放在家里,罗红英还是有些不放心。杨文修既然愿意,罗红英便把她交给杨文修带了。

    村民是有记忆的。

    凡村里,三代以内的往事,老一辈的人,尚能如数家珍。几十年之内的事情,更是人人耳熟能详。

    杨文修年轻时做下的大孽,使他在村里,没人待见。大家表面上尊称他杨老师,私底下,极少跟他往来。熊碧云死了以后,杨家在村子里,更是臭了名声。

    家庭内部,春狗猴娃的兄弟关系非常不和。兄弟两家,跟杨文修的父子关系也不和。

    这是极糟糕的情况了。

    但小孩子,是不明白大人之间的是非善恶,恩怨情仇的。杨鑫三岁,非常黏杨文修。

    原来黏熊碧云。熊碧云死了,她就黏杨文修。

    孩子的心思非常单纯。

    杨文修有钱,给她买糖。杨文修哄她疼她,教她读书识字。春狗懒惰不管家事,罗红英小肚鸡肠脾气急躁,杨鑫是缺少父母爱的孩子,杨文修的疼爱让她感到幸福。

    杨文修闲在家,每天教她写字,教她算术,学习的时光很充实。

    她非常聪明,学的非常快,很快就学会了背加法口诀。她迅速学会了几百个汉字。

    真是太聪明了。

    杨文修说:“你爸爸七岁的时候上二年级,还不会背加法口诀。他不肯学。贪玩没出息,所以长大了只能卖苦力,耕田种地。”

    杨鑫高兴地说:“我很聪明,我长大以后不会种地,不会卖苦力的。”

    杨文修说:“对,我们鑫鑫以后长大了要读书,要念大学。要考清华和北大。”

    杨鑫坐在爷爷膝盖上:“爷爷,清华北大是啥呀?”

    “清华北大就是大学。读了大学才有出息,才能成材。你『奶』『奶』不读书,所以一辈子受苦。你爸妈没读书,所以一辈子也要受苦。你不要学他们,你要好好念书。”

    他教育杨鑫:“越是女孩子,越要好强,越要好好的念书。只想着嫁个好男人,自己却没本事,就算嫁了人,也会被男方看不起。咱们得自己有出息。路是自己一步步走的,饭是自己一口口挣的。只有自己努力,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杨鑫说:“我肯定会的。等我进了学校,我就是第一名。”

    杨文修笑的合不拢嘴说:“第一名好,第一名好,第一名有出息,你要是第一名,爷爷给你交学费。”

    杨文修给她讲故事。

    讲狼来了,讲熊外婆,讲抗日英雄王二小。杨文修不愧是教书的,很快讲故事,把杨鑫听的是全神贯注。

    他一边讲,一边给她唱歌,唱的是那首《王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他嗓音很柔和,歌声飘飘『荡』『荡』,真好听啊,杨鑫跟着他学唱。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

    她后来,听不懂歌词了,只是跟着杨文修哼哼。

    这首歌曲子很慢,有点难。

    唱完,杨鑫摇晃他胳膊:“爷爷,我要听张老三!”

    她双手合了拍子,摇头晃脑,跟着歌调打起节拍:“张老三,我问你。你给我唱。”

    杨文修说:“这首歌叫《黄河对唱》。”

    杨鑫不懂,说:“我不要听黄河对唱,我就要听张老三嘛!你给我唱张老三。”

    杨文修笑着给她唱。

    这也是一首抗战的歌,节奏明快朗朗上口。

    “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

    “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三百里。”

    他起了个头,杨鑫就『奶』声『奶』气接着唱:“我问你,在家里,种田还是做生意。”

    杨文修接道:“拿锄头,耕田地,种的高粱和小米。”

    杨鑫唱:“为什么,到这里,河边流浪受孤凄。”

    杨文修唱:“痛心事,莫提起,家破人亡无消息。”

    “张老三,莫伤悲……我的命运不如你……”

    “我不会唱了。”杨鑫说。

    她理解力有限,听不懂后面的词了。

    杨文修双手笑打着拍子,独自把这首歌唱完。杨鑫在他怀里,和他一起快乐地拍着手,小脑袋偏来偏去。

    她特别喜欢听人唱歌。

    杨文修唱一首歌,她要问:“这里面有啥故事?”催杨文修讲故事。杨文修讲个故事,她要问:“这个故事的歌儿呢?”

    故事和歌儿结合起来,便是她的好奇心所在。

    除了故事、儿歌,杨文修也常常提起熊碧云。

    “我不是嫌她丑,也不是嫌她没文化,我是看不起她懦弱无能。”

    杨文修惆怅说。

    “人可以穷命但不能穷志,再穷再苦,也不能软弱。”

    秋天的傍晚,他背着杨鑫,走在通往乡镇的黄土路上。山路很崎岖,他身体不太好了,一步一喘,只能放慢着脚步。

    空『荡』『荡』的道路上,只有祖孙俩蹒跚的背影。

     ; ;  ;“我小的时候,家里穷。白天去上学,晚上回了家,还要去坡上捡柴、打猪草、喂猪、做饭。有一次因为有道题一直做不出来,算到天黑忘了时间,我妈,就是你老祖祖,下地回来,看到猪还没喂,一巴掌就打过来,脸都给我打肿了,书给我扔到水沟里去。我呢,哭一场,还不是老老实实去喂猪,自己把书捞起来,晚上点着灯一页页粘上。家里穷的饭都吃不起,父母整天务农,累死累活,哪个管你读什么书?全靠自己发奋自觉。”

    他本就是个教书的,有那给人上课的瘾头,见着小孩子就要谆谆教诲。孩子越懂事,他的话越多,就越是语重心长。

     ; ; ;“我那时冬天去念书,光着脚,没有鞋子,身上穿着件破麻布褂子,连袖子都没有。大冬天,零下几度,就这样去念书。当时教我的数学老师,看我读书认真,穿的又可怜,给了我一件他的旧白衬衣,给了我一双胶鞋。那以后我就每天穿着他的白衬衣上学。就靠这一件衣服一双胶鞋,读完了小学。可惜家里还是穷,上完初中就回家没上了。可就是这样子,我也比你爸爸强多了。我回了家,在村里还算是有文化的,大队让我去做会计,给我算工资。那几年日子苦,大·饥·荒,又是文·革,我帮村干部刷大字,跟篾匠学编筐,跟人家去山里砸石头。过年的时候,我帮人家写对联,去五队学杀猪,学厨子,婚丧嫁娶帮人家做厨。就靠我一个人,把这个家撑了起来,没偷没抢,全靠自己手脚勤快,吃苦耐劳。你婆婆呢,哎,别说她了,她连饭都煮不好。她煮饭难吃,教都教不会,我从来不吃她煮的饭。”

     ; ; ;人上了年纪了,就爱喋喋不休。把自己年轻时那点事,反反复复说,旁人听腻了,不免翻白眼,背地里嗤笑。但小孩子却是对什么都好奇的。

    杨鑫在生病。

    她昨天发烧,吃了『药』,还没退,杨文修看她病的有点重,所以专门背她去乡上卫生所,想让医生给她打针。

    她闭着眼睛,趴在杨文修背上,脸蛋因为持续的高热而通红。

    她听见杨文修说话,只是病的很厉害,没力气答,只是专心听着。

    杨文修知道她在听,说:“所以,人要立志气,有志气才能成事,不要学人家浑浑噩噩。千万不要学你爸爸和你二爸,家里送得起学,不肯好好读书,你看看他们现在过的怎么样?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地里刨食,刨也刨不出钱来,还要问我伸手要钱。我有几个钱能给他们?”

    “爷爷就只有你一个孙子,你要争气。”

    杨文修喘气道:“这不是为了我,是为了你自己。爷爷这把年纪,能享你的啥福呢?等你长大了,爷爷坟头上的草都一米高了。”

     ;

    杨鑫听了一会,病恹恹地问:“爷爷,浑浑噩噩是什么意思呀?”

    杨文修说:“浑浑噩噩是个成语,就是不努力不上进的意思,成天只知道玩,就跟你爸爸那样。浑浑噩噩,一辈子只能受穷。”

    “爷爷,这个字怎么写的呀?”

    “浑字三点水,一个军人的军,噩字是,算了,噩这个字不好写,等回家了爷爷再教你写。”

    杨文修累的有点受不住了。

    “爷爷,我已经会写浑浑噩噩的浑了。是这样子写的。”

    杨鑫伸了小手,缓缓在杨文修背上划了几笔:“三点水,右边一个军人的军。”

    “爷爷我写的对不对?”

    孩子细细的小手指头戳在背上,戳的杨文修心里暖暖的:“鑫鑫聪明,一教就会写了。”

     ;   杨鑫累了,重新趴在他肩上。

    杨文修说:“你婆婆一辈子可怜,受苦,但是她人不坏,就是懦弱。你不要学她。”

    “你也不要学你爸爸。你爸爸就是个败家子。”

    “你妈,她比你爸、比你婆婆强一些。肯吃苦,也要强,就是扣扣索索的小气,连片菜叶子都要计较,你也不要学她。你要学爷爷。”

    他说:“爷爷有『毛』病,但再穷也不坑蒙拐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