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仆先说:“关着的,客人来之前,主子是收拾好了书稿要歇息,我就把窗户给关上了……”
可没多久,老仆又道:“啊呀!我、我……后来,这窗户好像是开着的!”
老仆说:“那天县衙来了人,主子有过交情的大人们也都来帮忙了,『乱』糟糟的,还起了风,有一位大人就说,快把窗户关上吧,别让风把书吹『乱』了……”
沈情气恼道:“县衙办案,竟然如此不可靠!”
小乔问道:“沈情,你是想说,从稷山来的客人与纪大人在书房畅谈时,有另外的人,从窗户翻进来,用伏龙铁刺,从背后杀了纪大人。”
沈情道:“有这个可能。”
她站在窗边看了许久,说道:“这个高度……翻窗并非易事。我师父年纪虽大,但眼不花耳不聋,如果有人翻窗而入,他不可能察觉不到……”
“他身上没有抵抗伤,如果他察觉到有人在身后,一定会本能地转头去看,那么他的受伤处不会在头后正中……”小乔说道,“所以,我想,纪大人被杀害前,并没有察觉到危险。”
小乔坐在了桌旁的椅子上,示意沈情看:“纪大人那晚,应该是这么坐着的。而客人,坐在他的对面……他们从诗词开始,慢慢聊到纪大人的身份,之后顺其自然地讲起案子,纪大人提及自己写的《洗冤集》,一边翻一边与客人讲着,客人一定也知晓一些断案有关的事,因而二人聊的很投机。”
老仆道:“对!对!我来送茶时,我家主人和那个客人就像您说的那样坐着。”
小乔说:“纪大人的椅子背对着窗户……”
沈情把窗户合上,问老仆:“你关上窗户后,落『插』销了吗?”
老仆道:“落了,落了!”
沈情道:“老伯晚上关了窗户,第二天早上再来看,窗子是开着的,我看了,窗户的『插』销是在里头,只能从里面开。这也就是说,有两种情况。”
沈情手指在窗棱上敲着,说道:“第一种,杀人的就是那晚借宿的客人,他与师父交谈甚欢,师父对他没了戒心,于是他绕到了师父身后,杀了师父。”
小乔说:“之前有这个可能,但这位客人两手空空,没有行囊,那么他从哪里掏出的伏龙铁刺,杀害的纪大人?”
沈情点头:“所以,只会是第二种可能。”
她坐到小乔对面,说道:“凶手是另外一个人,但那晚的来客,是帮凶。”
学生们问:“为何这么说?”
沈情道:“书房只有两处入口,一个门,一个窗。师父当晚坐的这个位置,背对窗面对门。如果有人提着三尺长的伏龙铁刺从门口进来,便不可能再绕到师父背后去下手,师父也不可能没有察觉,坐以待毙。也就是说,凶手若从门进书房,师父身上多少应该会有抵抗伤,也不会好端端坐在椅子上死去。”
沈情深吸口气,指着窗户道:“那么,带着伏龙铁刺的凶手只可能是从窗进来的,但老伯说,那晚他是关了窗户才离开,所以,我认为,那晚的客人,是帮凶。”
小乔点了点头,补充道:“客人找了个理由开了窗户。”
“是,他开窗户,可能就是给埋伏在窗外的同伙传递信号。”沈情道,“那位客人坐的位置面朝窗,只要窗户那里有人进来,客人一定能看到,但实际情况是,凶手从窗户进来,趁师父不备,直接下手杀害了师父……”
小乔道:“这样的话,似乎也能解释,为什么纪大人没有丝毫防备。一个原因,是杀人的凶手是个‘行家’,行动如风,动作轻快,有备而来。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那晚先到此处借宿的客人在帮忙掩护,与纪大人攀谈,转移他的注意力。”
沈情一拳砸在桌上,沉痛道:“这是有预谋的杀人案,他们就是冲我师父来的!”
老仆:“……啊?”
沈情道:“从稷山下来,天『色』已晚,途径那么多户人家也不歇脚,却要拐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这里借宿,之后里应外合,杀了师父。恐怕他们早已踩过点,专找学生们不在的时间,前来行凶……他们一定是有计划的!”
小乔说:“目的……是为了那个缺失的案子。”
“很有可能。”沈情痛心,皱眉道,“混账!如果真的是我想的那件案子……”
学生们无一不惊,有个学生问道:“沈大人,现在……我们该怎么查?县衙那边,这么久了也没个消息,我们要怎么找凶手?”
“行走世间,居无定所,一无所有,像个师者,却不是师,不是医者,却能救命。”沈情喃喃道,“他到底是什么人?”
小乔呆了许久,犹犹豫豫说出:“……稷山使?”
沈情:“稷山使?”
小乔伸出手,指向稷山方向:“《稷山杂谈》有云,稷山有山神,山神与百姓之间,需要一种名叫稷山使的人代为传话。百姓有所求,就去问稷山使,再由稷山使通过占卜问灵等方式,把山神的回答传递给百姓。”
“……算命看相的先生?”
“要这么说,也没错。”小乔道,“只是稷山使因为长居稷山,更神秘也更受人尊敬。另外,我想说的是……”
小乔道:“引渡官商遇,起初,就是稷山使。”
砰的一声,沈情拍案而起。
“找他!”
她想起了程启的话,咬着牙,恨得身体抖了起来。
这时,县衙的人也来了。
“沈寺正……”老官吏抬着手臂,颤巍巍跑来,“沈大人啊,我听人说,您白日到县衙问伏龙铁刺?”
“是。”沈情道,“咱们县衙,还有伏龙铁刺吗?”
“沈大人有何用途?县衙统共有十三根伏龙铁刺。”老官吏说道,“可您应该知道……朝廷已经禁伏龙铁刺多年了,这些现在是禁品,不能随意使用。”
“咱们县衙的伏龙铁刺,都在哪里收着?”
“这个……”老官吏道,“朝廷禁伏龙铁刺,主要是怕官吏们拿着铁刺惩治犯人,因此,咱县衙收了伏龙铁刺后,都存放在了山岚书院的仓库里,由书院山长和学监这些德高望重的先生们看管着。”
“山岚书院?”沈情道,“怎么听起来这么熟悉……”
小乔愣了一会儿,皱眉道:“沈情……那是,沈非白宗羽和孝贤皇后曾经读过书的地方。”
沈情想起来了,白宗羽提到过!楼皇后受生父影响,一直向往神秘的云州,楼家家主无奈把楼闻悦送到云州,在山岚书院念书。
白宗羽说过,他和楼皇后,沈非是山岚书院的同窗。
“山岚书院……”沈情低声道,“和她又联系在一起了……”
“走,去书院。”回过神,沈情问老吏道,“对了,伏龙铁刺的数目,你没记错吧?确定是十三根吗?”
“确定。”老官吏道,“当时一个县只准配发十三根铁刺。大人问这个做什么?可与案子有关系?”
“杀害我师父的凶器,应该是伏龙铁刺……伏龙铁刺的看管人是谁?”
“这,山岚书院仓库的钥匙,一直由山岚书院的山长贺沧浪所持……”老官吏答道。
沈情与小乔交换了眼神。
小乔道:“走吧,我们去看看。”
第73章 天下戏本()
小皇帝晨起梳洗罢; 见合阳和傅温珩都在,合阳手里拿着一封信,和傅温珩说着什么,一副开心的样子。
小皇帝问:“合阳,你在高兴什么?”
合阳转脸; 眉心的红痣随着眉『毛』动了一下,他扬了扬手中的信,问道:“陛下; 重阳宴,真的邀我母亲来吗?”
小皇帝笑:“原来是这件事,自然,朕亲口答应的。你有六年没见过你母亲了吧?原本是想让你回家见见; 后来又想,重阳有个家宴,那就顺便请安乐公主来京赴宴好了。”
合阳抱着信,一笑,眼眯了起来,睫『毛』挡住了眼中的光。
“多谢陛下。”
“还是说……”小皇帝『奶』声『奶』气道,“让你回家去看看更好?毕竟六年没有回过家,想来; 踏上故土的感觉; 会更亲切一些吧?”
合阳走来; 笑『吟』『吟』道:“我的家; 在陛下这里。”
小皇帝想矜持些; 但毕竟还是年纪小,平日里思虑再多,再老成,这会儿听见这句话,也不由微微笑了起来,显然合阳的话,让她十分受用。
十几岁的孩子,尽管嘴上不承认,但心里却很是喜欢被人捧着的感觉。
傅温珩抬眼,注视着合阳的背影,最终转过头去,目光望向前方,好半晌,他嘴角一勾,也笑了起来,有几分胜券在握的意思,但很快,这抹笑容就消失了,脸冷的跟他爹娘似的。
圣恭侯府中,沈非倚在莲池边,悠闲翻着书。
她赤着脚,衣衫头发都散着,大有天为衣地为裳的意思。
隔着假山,一群戏子在水榭凉亭『吟』唱,唱的正是大延开国皇帝目睹兄长葬身火海,前朝末帝被叛军刺杀,一片惨淡之际,当时只有十九岁的开国世祖含泪踏着兄长的尸骨,毅然决然攻进昭阳宫。
戏子们的表演被假山遮挡,沈非看不到,只有咿咿呀呀的声音从山后传来。
沈非翘着腿,一边翻书,一边随着唱。
“江山万里,万万百姓,掌天下,难比登天……”
沈情哼唱道这里,忽然一笑,舌尖濡湿了手指,又翻了一页书,轻快地说:“又有何难?做皇帝难,做个写书人,却不难。凡人碌碌无为,忙来忙去一场空,什么帝王将相,都不过如此。”
她伸手,瓷杯舀起莲池水,喝了一口,又道:“江山万里,万万百姓,要按我心意书写这天下……简单死了。”
京城『乱』糟糟的,因凉州案,这几个月上上下下都没清闲的时候,然而正是在这最需要她的时候,沈非告病,每日在府中读书听戏。
季昶忙个不停,忙着忧心朝局,忙着安抚门生,忙着打点上下关节,却深知自己一人已无力扭转局面。
他疲累不堪,拖着脚步回府,见沈非舀莲池水喝,大惊失『色』,连忙跑去,扑跪在莲池旁,夺过沈非手中的瓷杯,握住她的手,说道:“非儿,不要喝这些脏水……”
沈非一挑眉,斜眼看向他。
“这些日子,你很忙啊。”沈非说。
“你没有告诉我接下来该怎么做,我本来不敢逾越,可我实在不忍心看着你多年辛劳被他人分去,所以擅自行动……怀然,你不怪我吗?”
沈非说:“随你。有时候你们忙来忙去,偶尔还能出现意料之外的惊喜。”
“你……你不怕我……我做了什么错事,节外生枝吗?”圣恭侯忧心忡忡道,“那年冯歌赋离京前到大理寺找那个乔仵作,我实在害怕会有人发现,会有人多想,所以就想解决掉他,没有听从你的安排,险些坏了你的规矩……”
沈非拨动着圣恭侯额前垂下的碎发,脸上带着笑,说道:“虽说,少了班凌,往后,惊喜和精彩程度会少许多,但你那时若真杀了他,也不影响结局,只不过会无聊些,少一个冲突罢了。”
圣恭侯道:“是我莽撞,我……”
“你就是爱『操』心。”沈非说,“阿昶,你很好,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可是,若是我不懂,坏了您的大局……”
沈非手一顿,慢慢收回来,仰头哈哈笑了起来。
她说:“原来你们都当我是在下棋哈哈哈哈哈……”
圣恭侯满眼担忧。
沈非止了笑声,又恢复往常那样似笑非笑的表情,说道:“写书人从落笔那一刻起,只要定下了开头,结局就已注定。剩下的,不管再怎么变,添新的进来,或是有人提前退场,横遭意外,都不会对结局产生影响。”
沈非坐起来,指着天道:“这天下并非棋盘,而是一出戏本。笔在我手里,我定下开头,它便有了结尾,其他的,只是精彩程度罢了,下棋?那也是我让他们到棋盘上去的。你以为何为天?”
沈非笑道:“执笔人,才是天。”
季昶眼中闪烁着光,握着沈非的手。
沈非拉近他,俯视着他,笑道:“阿昶,想知道你的结局吗?”
季昶抬头望着她,摇了摇头。
沈非满意的笑了起来:“阿昶……你可真好啊!”
她笑完,忽然冷了脸,转头看向假山。
假山那头的水榭里,戏子们正唱到:“顺天意,承天运,开盛世,做明君……”
沈非道:“可以让他们歇息了。”
她光脚站在地上,背着手,自言自语道:“帝者也要顺天意,做皇帝有何意思?做权臣也不过是个奴才。做天,才是天下至尊。”
她穿过院子,季昶脱下外套,披在她身上,提着鞋紧紧跟着,生怕她着凉。
沈非双脚踩在草丛中,驻足,回身道:“这些天,你也别忙了,放她们玩,玩够了,差不多也该结局了。”
季昶点头,却还是放心不下,问道:“那……沈寺正那头?还需要我们『插』手吗?”
“商遇那个角『色』,应该唱什么戏,我前些日子就已经把戏本子给他送去了,他唱得不错,都照做了,我们只管等着看结果就是。”沈非道,“原本,按照之前的计划,我是想让商遇早些登场,唱个大戏再谢幕,不过,现在这样也很好,出乎意料的精彩。他被高修圈禁在稷山多年,多年未登场,这次重新登场,就一定要把戏唱出高『潮』来,希望他能好好用我送过去的大礼,给我看一出精彩的戏。”
云州山岚书院坐落于岳峰之上,书院广袤,共有六个大院子,学生最多时,有三百多人。
山岚书院的仓库依山而建,挨着书院但却和书院并非一体,据说仓库很大,里头有六层楼那么高,比前头的山岚书院还要广阔,本是前朝昭王一脉的秘密练兵场,修建了十余年才完工。后来被大延的开国世祖改成了仓库,屯粮藏书,大门钥匙由山岚书院的山长保管,里头六层楼阁的钥匙,则分别由山岚书院的六位学监保管。
沈情和小乔登上山,拜访山岚书院的老山长时,这位教书育人多年的老山长正在亲手扫门前落叶 ,书院里空『荡』『荡』的,不闻读书声。
小乔奇怪道:“书院的学生们呢?”
沈情愣了一下,用胳膊肘戳了小乔一下,说道:“秋收忙,恐怕放秋收假,学生们都下山去了。”
老山长扶着扫帚,笑眯眯点了点头。
小乔道:“全走了吗?”
老山长说:“走了大半,没走的也有下山入城采买置办东西的,剩下不到三十几个,都在后院歇息温书。你们要是明日来,定能听见读书声,今日是秋假的最后一日了。”
沈情笑了笑,毕恭毕敬道:“县令跟您说了吗?拜帖可否给您了?我们是来查验官府收缴存放在此处的伏龙铁刺的。”
老山长道:“自然,昨日接到拜帖,我已安排好了,二位随我来。”
老山长走到花厅,给沈情和小乔沏了两杯茶,让他们稍作歇息,吩咐杂役:“大理寺的寺正沈情和乔仵作到了,去后山仓库,叫王学监来此见过二位大人。”
山长说:“伏龙铁刺收在仓库最顶层,是我们书院王羌王学监代管,昨日拜帖我已给他看过,请二位稍待,喝口茶润润口,他可能要晚一些才到。这些日子,书院在整理一些书,搬进搬出的,都是王羌在后山代为照看。”
沈情微微抬眉,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