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娇有福-第2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bp;&bp;&bp;&bp;第二天,棠园的人又是一阵忙碌。在下晌申时,去接人的下人来报,老太君两刻钟后会到达棠园。

    &bp;&bp;&bp;&bp;楚令宣领着陈阿福及一众子女守在棠园门口等,老太爷和老侯爷守在福园门口遥望这边。

    &bp;&bp;&bp;&bp;老太爷跟老太君是同辈,不需要在门口守候,但因为自己儿子伤了人家的女儿,他也只得低姿态。

    &bp;&bp;&bp;&bp;本来和王爷也要来等,楚令宣没同意,让他在禄园玩,以后再引见。

    &bp;&bp;&bp;&bp;两刻钟后,来了十几辆马车及几十个骑马的人。

    &bp;&bp;&bp;&bp;楚令宣带着妻子儿女在最大一辆马车前躬身行礼,马车传来一个慈祥的声音,“好孩子。”

    &bp;&bp;&bp;&bp;听声音,老太太虽然瘫痪了,但身体其他功能还挺好。

    &bp;&bp;&bp;&bp;老太爷和老侯爷急步来到马车前。老太爷先抱拳笑道,“老亲家好啊,咱们有十几年没见面了。”

    &bp;&bp;&bp;&bp;罗老太君说道,“楚老太爷,你叫错了,我不记得有你这门贵亲。”

    &bp;&bp;&bp;&bp;老侯爷又赶紧向马车躬身问好,“老太君,一别十余年,晚辈甚是挂念。唉,惭愧,都是晚辈不好,让您老人家拖着病体舟马劳顿,赶这么远的路。”

    &bp;&bp;&bp;&bp;罗老太君冷哼一声,说了句,“老太婆舟马劳顿不是因为你,不需要你惭愧。”

    &bp;&bp;&bp;&bp;老侯爷面红耳赤,又躬身抱拳道,“惭愧,惭愧。”

    &bp;&bp;&bp;&bp;马车直接进了棠园,楚令宣一家人也进去了,只有老太爷和老侯爷父子俩畅然若失地站在那里。

    &bp;&bp;&bp;&bp;来到外园,老太君被婆子背出来,放上藤条床,直接抬进了怡然院。

    &bp;&bp;&bp;&bp;陈阿福领着六个儿女来给老太君和大夫人磕头,孩子们又给罗四爷和四奶奶见了礼。

    &bp;&bp;&bp;&bp;老太君很瘦,由于少见阳光,脸呈青白色。但老人家非常慈祥,笑眯眯的,并不吓人,每个孩子都摸了摸,又给了他们见面礼。

    &bp;&bp;&bp;&bp;她对陈阿福非常满意,笑道,“好孩子,是个有福气的。嫁给宣儿四年,居然生了五个孩子。”

    &bp;&bp;&bp;&bp;饭后,楚令宣让他们歇息两天,后天再去影雪庵。

    &bp;&bp;&bp;&bp;一提影雪庵,老太君就老泪横流,说道,“不,明天就去。我要赶紧把云儿接回来,我要跟她说,别人不要她,我要!”

    &bp;&bp;&bp;&bp;老太太的话让陈阿福等人都流了眼泪。

    &bp;&bp;&bp;&bp;小玉儿胆子大,赶紧说道,“太姥姥,小玉儿也要奶奶,我爹爹、娘亲都要奶奶,还有爷爷,也要奶奶。”

    &bp;&bp;&bp;&bp;羽哥儿和明哥儿见妹妹表态了,也齐齐说道,“嗯,我们都要奶奶。”

    &bp;&bp;&bp;&bp;他们的话把大家都逗乐了。老太太说道,“你们都是好孩子。有这么好的孙子孙女,云儿也不应该再堵气了。”

    &bp;&bp;&bp;&bp;第二天巳时,从棠园里跑出十几辆马车,以及二十几个骑马的人,向红林山而去。

    &bp;&bp;&bp;&bp;午时初,一行车马来到影雪庵。又沿着墙群往后走,来到一个侧门前,几辆马车从这里进入庵堂。

    &bp;&bp;&bp;&bp;此时,了尘正在自己的禅房里诵经。突然听到窗外一阵嘈杂声,她皱了皱眉,起身出了禅房,看见楚令宣走进禅院。

    &bp;&bp;&bp;&bp;楚令宣笑道,“娘,你看谁来看你了?”

    &bp;&bp;&bp;&bp;他一闪身,身后走出陈阿福和几个孩子,羽哥儿和明哥儿大声叫着“奶奶”。

    &bp;&bp;&bp;&bp;了尘先是一怔,后又笑起来,说道,“你们来了?宣儿可恶,前天都没告诉我。”又笑道,“嫣儿长这么高了,哦,羽哥儿,明哥儿”

    &bp;&bp;&bp;&bp;一个两岁多的漂亮女孩走上前说道,“奶奶,奶奶,还有我,我是小玉儿,我早就想来看你了。”

    &bp;&bp;&bp;&bp;“哦,小玉儿,好孩子。”了尘惊喜道。

    &bp;&bp;&bp;&bp;陈阿福和楚令宣又从下人手里接过骊哥儿和小珠儿,上前笑道,“娘,看看,骊哥儿和小珠儿也来看你了。”

    &bp;&bp;&bp;&bp;“哦,骊哥儿,小珠儿,你们怎么也来了?你们还这么小。”了尘不错眼地看着他们,嘴里喃喃说道。

    &bp;&bp;&bp;&bp;骊哥儿和小珠儿现在的心情非常好,一个“啊啊”叫着,一个吐着小泡泡,在春阳照射下,色采斑斓。

    &bp;&bp;&bp;&bp;羽哥儿和明哥儿跑过来抱着她的腿,齐声说道,“奶奶,跟我们回家吧。”

    &bp;&bp;&bp;&bp;小玉儿没腿抱了,就上前拉着她的衣襟说,“奶奶,你不在家,我们很寂寞呐。”

    &bp;&bp;&bp;&bp;楚令宣又说道,“娘,本来妹妹还要来看你。可是她又怀孕了,不让她来,她都哭了。”

    &bp;&bp;&bp;&bp;正说着,后面传来一个苍老而又熟悉的声音,“云儿,云儿”

    &bp;&bp;&bp;&bp;了尘一怔,喃喃说道,“娘的声音,娘?是我听错了?”

    &bp;&bp;&bp;&bp;楚令宣等人让开一条路,罗老太君被人抬了进来。

    &bp;&bp;&bp;&bp;老太太看到了尘,泪流满面,伸出一只瘦骨嶙峋的手,啜泣道,“云儿,云儿,我的云儿,你受苦了。这么多年,你孤孤单单,一个人在庵堂青灯古佛,多可怜啊。云儿,跟我回家,别人不要你,我要你,娘要你”

    &bp;&bp;&bp;&bp;了尘一听,跪倒在地,爬进老太君的怀里痛哭起来,“娘,娘啊!”

番外一 罗云1() 
?    清晨,晨光斜斜射入窗棂,照在了玻璃镜的一角,反射出一道光彩,格外夺目。罗氏瞥了眼远处的大玻璃镜,犹豫片刻,还是坐在了靠床边的红木雕花妆台前。

    妆台上的铜镜里,妇人面目不甚清晰,肤色略带铜镜的浅黄色,头发已经齐耳,穿着琥珀色褙子。尽管还俗已经五个多月,她还是不习惯施粉抹黛。如此模样,与那个已经久远了的明艳丽人面目相似,却又迥异。

    十四年的时光,带走了青春,风华。曾经的屈辱,刻下的风霜不止在脸上,还在心上。晨钟暮鼓,木鱼经文,长得不能再长……

    她以为,了却尘世的日子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到死。却原来,那十四年如一阵轻烟,飘散在了空中,已寻不见踪影。

    只是,那飘走了的十四年,是她人生中的劫难,夺走了她的丈夫,她的幸福,她的家庭,改变了她的一生。

    如今的她又回来了,已经不是了尘,是罗云,罗氏,还有别人口中的“罗夫人”。她的老母在棠园陪她,她的孙辈守着她敬孝,她的家庭、幸福,似乎又失而复得。

    失而复得了吗?应该没有……

    “奶奶,咱们该去太姥姥那里了。”

    身后传来一个糯糯的声音,把罗云的思绪拉了回来。

    罗云笑起来,回过头,看到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走进来。小女孩穿着水绿色的小襦裙,梳着两个小揪揪,可爱得不得了。

    罗云说道,“小玉儿,你怎么没有多睡一会儿?”

    小玉儿来到罗云的身旁说,“鸟鸟说,早早早,身体好。”又纳闷道,“奶奶,玻璃镜照白白,铜镜不白白。脸上有灰灰,铜镜看不到。”

    罗云笑笑没言语,拿起妆台上的一顶丁香色帽子戴在头上。帽子有些像番人女子戴的帽子,又不完全一样,奇异又不算夸张,还绣了几朵本色小花在上面。

    这是儿媳妇陈氏给她做的,陈氏如今最喜欢给她做帽子,已经让人带来了十几顶。样式、颜色各异,好看又雅致。

    小玉儿又夸张地瞪大眼睛,大声说道,“哇,奶奶好漂漂。”

    小模样把罗云和服侍的丫头都逗笑了。

    罗云捏捏她的小脸,说道,“小精灵,最会说。”之后,牵着她一起去了怡然院。

    罗老太君把了尘接回了棠园,并没有随罗大夫人和罗四爷回石州府的家里,而是继续住在棠园。她的说词是,赶了那么远的路,她的老骨头已经经不起折腾了。只有在这里把身子骨养好,再回石州府。

    罗大夫人是罗府的当家夫人,必须回去。罗四爷要上衙,也必须回去。罗四奶奶帮着大夫人主持中馈,也要回去。那么,只有无事一身轻的罗云陪着老太君在棠园养身体了。

    罗老太君如此安排,不说别人,就是罗云都知道她是为什么,但也只得在这里陪着她。

    不仅如此,老太太还强硬地把人小鬼大嘴甜的小玉儿留在了棠园。任谁都看出来陈氏不舍,也只得咬牙把小妮子留了下来。

    小妮子果然讨喜,逗得老太太和罗云天天好心情。

    大孙子羽哥儿也在乡下,没住棠园,住在福园陪爷爷,每天会往棠园跑多次。当然,小玉儿每天也会跑好多次去福园。因为小兄妹腿脚麻利,还喜欢各自通报情况,两个院子哪怕有一点风吹草动彼此都会知道。罗云不想知道,但那声音要硬往她耳朵里面钻。

    罗老太君住在怡然院,罗云带着小玉儿住在之前的禅院,如今已经改为清风院。

    一进入怡然院,就能闻到一阵淡淡的药味。罗云专门请归零师傅来给老太君诊了脉,开了药,再加上陈阿福给了几小块无智大师送她的奇药,熬成汤每晚浸泡,老太太的身子骨好多了。

    还没进屋,小玉儿就开始叫道,“太姥姥,小玉儿和奶奶来陪你吃饭饭了。”

    屋里传来罗老太君的笑声,“好,好,太姥姥等着呢。”

    老太太斜躺在床上,罗云给她喂了半碗饭,下人便接过碗继续喂,罗云去桌上吃饭。小玉儿则先自己吃一些,而后下人再喂一些。

    前几天罗云才开始吃鸡蛋。罗云还俗后,一直不愿意吃浑。老太君心疼闺女身体不好,劝了多日,闺女才开始吃鸡蛋。不过肉什么的还是没吃,但同桌的人吃她还是能接受。

    饭后,小玉儿便要去福园“上课”,老师是她的大丫头冬月,经过了夏月正规的培训,教材是之前陈阿福留下的积木及连环画。学生除了小玉儿和明哥儿,还有大龙和下人的几个孩子。

    走之前,小玉儿又邀请老太君道,“太姥姥,今天的太阳极好呢,你去福园晒太阳吧。还能看我和哥哥练武功,还有多多的鸟鸟。”其实,她更想邀请奶奶去的。只不过,她邀请了好多次,奶奶都不去,奶奶不想见爷爷。

    想到他们练的武功,老太太又是一阵爽朗的笑。说道,“好,好,若太阳好,太姥姥就去看重外孙孙练武功。”

    看到小玉儿跑出屋门,罗云又开始为老太君按摩。

    老太君叹着气老生常谈,“云儿,虽然广彻伤了你的心,但那事也不能怪他。先帝让他那么做,他能不做吗?不做,就是抗指。他让你出家,也是保护你,是权宜之计。这些年,他没有变心,一直想着你,也毫不手软地把荣昭逼进了庵堂。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你心回意转。云儿,我们不逼你,只希望你能慢慢想通,却也不能太固执。你今年四十五岁了,已经韶华不在。若真等到你老得动不了了,想原谅他,想好好过日子,也晚了……”

    老太太一说这事,罗云就不说话,紧紧咬着嘴唇,等老太太念叨。

    老母,哥哥,嫂子,所有娘家人都说她固执。虽然儿子女儿没明说,但他们心里也定然是这么想的。

    她也知道他所做的一切是无奈,是变相保护她。但是,想到自己被逼出家,孤身在庵堂想儿女想得痛彻肺腹,而他却跟另一个女人相拥缠绵,她就受不了……

番外二 罗云2() 
?    罗老太君念叨完该说的话,虽然没得到闺女的答复,但也露出满足的神色。天天这么念叨,闺女总能听进去一些。女婿又这么努力想重归于好,慢慢会把她的心软化的。

    唉,闺女的事情解决了,自己就是死也能瞑目了。

    这时,有人来报,说响锣村的宋婆子领着一头血的小孙子来了。罗云一听,赶紧起身去了外院。

    如今的罗云,除了在家服侍老太君,以及含饴弄孙,还会给村人免费看病。

    她的医术并不高明,只能治一些简单的伤风感冒,以及不严重的外伤。这些小病,村人一般舍不得出钱看病,干抗着。绝大多数人能够抗好,但少部分的人却越拖越重,特别是身体底子差的老和小。

    现在,这部分人终于能够不花钱看病了。村民们都非常感激“罗夫人”,说她是活菩萨。

    由于看的都是小病,用的多是草药。她会收购采药人或村民送的草药,也会让人去县城买些好一点的药材,偶尔还会自己带几个人去红林山采药。

    宋婆子的小孙子狗儿跟孩子们打闹,被一个石头砸在了头顶。狗儿头上的血流到了脸上,跟眼泪混在一起,再用手一抹,小手小脸都是血,极吓人。若是其他人家,早就找村里的大夫诊治了,不仅离得近,大夫的手艺还是要好得多。

    可宋婆子家里穷,又节省惯了,就把孙子抱来了棠园。

    罗云赶紧用凉开水把狗儿的伤口浇净,伤口挺长,用了捣碎的止血草还止不住血,而之前的一点好药都用完了。

    罗云急切起来,说道,“伤口太大,我这里的草药止不住血……”

    宋婆子听了,吓得大哭起来。

    这时,楚广彻的长随楚管事跑来了,递过几颗药丸说道,“我们老爷让小人送来的止血药,化开涂在伤口上,或许能好。”

    楚广彻刚才正好在福园外面散步,看到孩子的伤势有些重,怕罗云的药治不了。他是武将,随时都预备了外伤药,便让楚管事送来。

    之前罗云拒绝过多次楚广彻让人送来的药,可这次事急从权,便收下了。把药丸化开涂在伤口上,果真血就止住了。罗云又涂了些治外伤的药,把狗儿的头包起来。

    宋婆子千恩万谢。

    他们走了后,下人禀报,老太君去了福园玩,玩得高兴,晌饭就留在那边吃了。晌饭一般小玉儿和羽哥儿多在福园吃,而晚饭两个孩子多在棠园吃。

    两个孩子不在家,连老母亲都走了,罗云便拿着给老母亲做的抹额去禄园,跟王氏一起做针线。

    她现在特别怕孤单,怕身边没有亲人。若家里只有她自己一个人,在庵堂那些已经久远的孤寂感就会如潮水一般涌来,她非常不喜欢这种感受。

    所以,只要母亲孙儿不在家里,又没有病人,她就会把一起长大的罗管事和罗大娘叫来说说话。罗管事去定州府办事了,罗大娘前几天又进京看儿孙去了,她只得去禄园。

    王氏跟罗云年龄差不多,又是亲家,有很多共同的话题。王氏经常会来棠园串门,也是罗云在这里唯一一个说得上话的朋友。

    罗云不知道的是,罗老太君曾多次私下请王氏来家里玩,不仅因为陈家跟他们是亲家,还因为王氏“看得开”。她曾经有那么多的不幸,现在却生活得非常幸福,也非常快乐。陈阿福走之前也拜托王氏跟罗云多说说话,能够变相开解罗云。

    罗云走出棠园,前面大片稻田尽收眼底,稻穗在秋阳的照耀下更加金灿灿的。她向北走去,还没到福园,就能听到里面孩子们的笑闹声,以及鸟鸣声,还间或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