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老关家的六零日常-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最后,真正种上人家,连一半都没有。连明子家,也没有比前一年多种。还是一亩蒜,两亩地瓜。

    只是自家开荒的地里不用种玉米了,除了土豆,又种回大黄米和谷子了。明子听爹娘念叨过,想把家里的房子再接出一间去,可不得着急多挣些钱嘛。大黄米是最挣钱的了。

    出了正月,明子爹娘就去把姥姥接过来了。姥姥的家当很少,就一床被子和一个小包袱,里面就一套单衣一双鞋。明子娘看姥姥没有褥子,总不能直接睡在草垫子上,又赶着用旧棉花做了一床褥子出来。

    其实,关家人也是前年才睡上褥子,之前睡炕席都睡习惯了,明子娘一直就没舍得花钱再给大家伙做褥子,直到前年卖大黄米挣钱了,才终于狠了狠心,一人做了一床褥子

    姥姥刚过六十岁,身体还硬朗得很。比明子娘可健康多了。老太太来了之后,家里缝缝补补的活儿,就都接过去了。打麻绳纳鞋底这些活儿,也分担了不少。其实,二娃已经成年了,这些活这两年也不是全靠着大姐一个人了。这下子,有了姥姥帮手,能有更多的时间干地里的活儿了。爷爷带着大姐二姐,又开出来两亩荒地。

    明子七岁了,跟着宋知青学了两年多,宋知青说,她的知识储备足够用到小学毕业了,直接上中学都没有问题。

    明子可不敢那么得瑟。在心里默默算了一下。七一年了。五年之内,上完小学,中学,再花二年读完高中,正好不耽误高考。那时候她也十四了。上大学,看着也不是特别违和了。

    跟爹娘商量了一下,明子九月的时候,就跟着老姐和小哥一起上学去了,直接上的二年级,周围十里八村的都知道她是小天才,学校也没有强制要求她必须得上一年级。

    明子上学可轻松了,连书包都没有。书本都在老姐的书包里呢,到了学校,老姐会先到她班里,把书本和铅笔橡皮给她放好,在回自己班,放学的时候再来班里接她一起走。还有午饭,也都是老姐帮她带着呢。午饭就是一人一个玉米饼子,用一个手帕包着,再加上几块咸菜,三个人的咸菜用一个铝饭盒装着,中午了一起到老姐的班里去吃。

    三姐士敏暑假的时候就读完初中了。差了几分没有考上高中。她性子慢,做什么都是慢动作。三姐的这种慢,还不是说她反应慢或是脑子慢,就是动作慢,做什么都不着急,走路慢,吃饭慢,干活慢,做什么都要花别人两倍到三倍的时间,就是慢动作。娘总说她是火上房不着忙。就没有着急的事儿。这一点儿,随爷爷,但是吧,爷爷也没那么不着急,三姐这是青出于蓝了。

    就三姐的性子,也不是干农活的料啊。人家种三亩地她能种上一亩就不错了,娘说她这样的,在家种地的话,准得饿死。还是念书吧,念完书,将来还能找个不用种地的活儿干。正好,她也能坐着住,念书正适合她。学习也不错,没考上高中,是因为她紧张,语文差两分就考满分了,考数学的时候,居然看错行?选择题全填错行了!愁人的。

    所以,三姐打算下学期回初三复读,再考一年。上半学期在家自学,省学费。在家的时候,三姐也没闲着,干农活儿她是干不了多少了。空余时间,居然跟爷爷学起了说书。就爷爷留着那些话本子,她全都看会了,还会边说边唱。什么回杯记啊,花为媒啥的,唱得可流畅,可好听了。

    自打三姐学会了说书,晚上高官屯就有了娱乐活动了,生产队开完会,跳完了中字舞,就全都往明子家聚,听三姐说书,天天晚上明子家屋里都挤满了人,炕上,木板床上坐得满满当当的,还有自备小板凳的,连窗户外都有人趴着窗户听。

    后来,大房身老家明子爹的堂姑父来明子家串门,明子得叫老姑爷的。年纪比明子爹也就大上十来岁。是大房身屯很有威信的人,在兴隆镇粮库做贫农代表,是在镇上都有发言权的人。向来跟明子家关系好。时常来明子家串门,明子娘总是好吃好喝的招待。

    老姑爷来串门的时候,听了一次三姐说书,就听入了迷,后来,秋收忙过了,到底把三姐接到他们家住了三天,给说了三天书。三姐这一去,半个月才回来。在老姑爷家是只说了三天,可是大房身,那是关家的老屯啊,关家本家亲戚大部全在那个屯子里,这家接去说两天,那家接去说三天,可不就得一阵子。三姐回来说,她到谁家,恨不得全屯子的人都跟着聚到谁家,有的人都听了好几遍了,还天天跟着听。

    哎,明子就觉得这时候的人可怜,一点儿娱乐生活都没有。听个说书就能这么痴迷。

    大房身的亲戚都知道三姐会说书了,木王堡的还能不知道?三姐才从老屯回来没两天,二舅就来把三姐接走了,木王堡里关家亲戚也不少啊,这一去,又是半个月。三姐说书都说出名儿了。当然,三姐不是以说书为生的,别人是请不去的。娘也不可能让三姐出去说书。

    高章家之前来家里透过话儿,不想让三姐继续考学。高章已经不读书了,去了镇里学木匠活儿,他们家怕三姐读了高中出去念书,万一再考上学,就不会再回来了。只是三姐自己想接着念书,娘也觉得不能这么早就断了三姐未来的路。就没同意。他们家,也就没再说什么。

    二姐士云十九岁了,出落得越发的好看,原本也到了说亲的年纪,只是大姐英子因为上一次的退亲事件之后,一直没有再订亲,二姐的亲事也就耽搁下了。

    大姐跟赵家的亲事黄了,也不是没人给介绍,只是大姐有了心理阴影,一直都没应,连看都不肯看,娘心疼她,也一直没强求。

哪个少年不钟情() 
这一年秋天;明子家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开荒地里打了两千多斤大黄米;四毛钱一斤;卖了八百多块钱。

    爷爷从很多年前就开始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树;这些年;有些树已经长得很粗了;可以做房梁做柱子了。省下了这一部分,今年挣的钱,再接一间房子;也足够用了。愿本想接半间的,后来明子爹娘一合计,大哥过了年就十五了;用不了几年就要结婚了;到时候房子还是不够用,不如直接一步到位;接出去一间算了。

    冬天是不能盖房子的;要等第二年天气暖和之后才行。这一年过年;姥姥又回毛家店舅姥爷家去过年了。

    这老太太对于不能在关家过年这一点特别的坚持;老辈儿人;讲究就是多。

    过完了年,大房身的老姑爷来家里串门的时候;问起大姐的婚事,知道大家还没订亲;也挺犯愁。说是要帮着张罗。这时代;到了大姐这个岁数别说没结婚了,就是没订婚的都是少之又少了。一般二十岁都当娘了,大姐二十三了,找年纪相当的都不容易。

    过了几天,老姑爷又来了,这回居然真的来给大姐保媒了。对方是明子爹同族妹妹的儿子,姓孔,比大姐小一岁,今年二十二。

    孔家住在小房身屯,在高官屯西北方向三十多里路之外的太平镇。孔家姑父是小房身屯的队长,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当队长,当了二十多年了。是屯里最有威信的人之一,带着生产队的社员们过得还算不错,年年能有一点节余,虽然不能顿顿吃上干粮,总有那么一两个月要喝粥度日,但总算不用靠吃树皮野草活着,在这年月,上百户人家的大屯子,算是相当不容易了。

    孔家七个孩子,两个儿子五个女儿,给大姐介绍的是小儿子,大儿子与两个女儿已经结婚了,家里还有三个女儿年纪还小。孔家大哥是学校的老师,孔家的这个小儿子读书不行,说是学过开车,现在正在太平镇上的砖厂里开车。

    之所以到这年纪还没结婚,跟大姐的遭遇差不多,也是之前订过一个,因为一些事情黄了。才耽误了。按说,他家还有他本人这条件算是好的了,老姑爷还说是对方提出的解除婚约,明子娘还特意问了原因,别人有什么毛病吧?老姑爷说,那家人家是搬家了,听说好像那姑娘后来找了个城里吃商品粮的。

    没毛病就好。

    哎哟?这是远房表亲啊?虽然现在的人还没人在意近亲不能结婚的事儿,但是近亲生出来的孩子有缺陷的多这个还是知道的,在近亲里好亲家的已经很少了。

    明子得管孔家的叫大姑,这位大姑跟明子爹已经是出了五服的同族了。明子觉得毕竟是同族,多多少少还是有点血缘关系的,最好还是不结亲。但是,她人微言轻的,哪有她说话的份儿啊。

    爹娘都对这门亲满意,婆婆是同族的姑姑,总不会对大姐不好,又都算是知根知底,也不怕再出了前面赵家那样的事情。问了大姐自己的意见,大姐能有什么意见啊,都二十三了,再不结婚,都耽误二姐的亲事了,就同意见见。

    因为有一层亲戚关系在,开始也没说什么相亲不相亲的,就双方在老姑爷家找了个借口见了一面。大姐回来也没说什么。

    没说什么其实就相当于是同意了。

    当事人同意了,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双方家长见个面,对方给大姐买了身衣服,就算是定下了婚事。两人年纪都不小了,当时就定了,过了年就结婚。

    大姐的婚事定下了,接下来,就到了二姐了。

    二姐人长得好,性格也活泛,嘴甜会办事儿。那媒人多得都快踩破了关家的门槛。

    明子是怎么也没想到,宋知青居然也会对二姐有想法。

    宋知青也到了结婚的年纪了,只是他一直也没有透出要在当地找媳妇儿的意思,跟知青点的那些女知青也向来没啥联系,平常不是待在大队里,就是待在他挂点儿的高官屯。大家伙都以为,人家这是不会在当地找了。毕竟,才二十刚出头嘛,男人要是有本事,就是三十岁再找,也能找到小姑娘。

    要说这不怕没好事儿,就怕没好人。

    如果宋知青是拖人正八经的给明子爹娘提亲,没准儿明子娘能同意呢,毕竟相处了这么长时间,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又教了明子好几年。

    哪怕是他自己跟明子娘说,明子娘可能都不会挑他的理,毕竟他是孤身一人在东北嘛,也没个亲戚帮着张罗,自己提,也说得过去。

    坏就坏在,这事儿它是被别人传出来的。

    之前三姐跟高章的事情就是一些半大小子总拿着玩笑。这一回,又是那些半大不小的闲汉们传出来的。

    其实二姐跟宋知青还真不熟,只能说是认识,连都没说过几句。虽然宋知青待在关家的时候不少。但是呢,他来的时候,一般二姐都已经出去上工干活了,等二姐回来的时候,他又已经走了。

    不知道怎么的,就传出了宋知青看上二姐的传闻。说是两个人有暧昧。

    当然,农村的土话说得可不会这么好听。

    传到明子娘耳朵里的时候,明子娘气坏了。明子小姨的事情才过去一年多呢,这种私相授受的事儿是她最痛恨的,如今传到自己闺女身上了,她能不气。

    第一时间就找二姐核实,二姐当时就一脸懵逼的表情。

    她什么时候跟宋知青好上了?咋她自己都不知道?

    明子娘一看就明白了,知女莫过母,自家闺女什么品行她还是有谱的。自家这四个闺女,干活上,可能三姐是差了一点,但要说在品行上,绝对是靠谱的。

    “那是怎么回事?怎么传出来这样的话?”明子娘就问二姐,发生了什么。

    “我真不知道啊。前几天在生产队前面,我跟他自好走对面儿,就说了两句话,不过就是打个招呼,他问我是不是上地,我说是,又问我今年苗长的挺好的吧,我说还行。再也没说啥了啊”二姐人活泛,见人三分笑,不笑不说话,迎面遇上了,这些也是打招呼很正常的内容吧。

    “再没说别的?”娘显然是不信。

    “没有啊。就说这两句啊,完了我就上地了啊。”二姐也一脸疑问。

    “行了。以后少给他见面。传出这些话,对名声不好。”娘很严肃。

    “还见啥啊,躲还来不及呢。以后我老远见他就跑,行了吧?”二姐让娘说的,噗嗤一笑。看样子,是真的对宋知青没什么想法。

    明子娘总不好拉着传话的人打听为啥传二姐跟宋知青的“绯闻”,但是她也有办法。找小文哥啊,他在屯子里小弟那么多,又是半大小子,小伙伴之间传些桃色新闻啥的,是常有的事儿。打听这个,肯定不难。

    果然,没用上两天,小文哥就弄明白了来龙去脉。原来,宋知青可能还真是对二姐有些想法,自打明子家开始有媒人上门给二姐说亲,他就常常远远的看着二姐发呆,可能他自己没觉得什么,但是旁观者清啊。那天,跟士云二姐说完了话,二姐是没当回事儿就走了,他在后面可是盯着二姐的背影出神了好一会儿呢!

    最直接的证据还来自高章的弟弟,宋知青住在他们家,他在宋知青的笔记本上看到了宋知青写的日记,上面写着对一个扎着大辫子的姑娘的爱慕。结合他总是盯着士云二姐看的行为,再加上二姐就扎着一条长长的辫子,这绯闻可不就传出来了嘛!

    哎,明子听说了之后,只说说,宋知青,这人也真是够够的了。你说男未婚女未嫁的,你要真喜欢就追啊。找大队里的干部或是高队长给保个媒不就完了吗?不行自己也能说啊,十天里得有八天在她家待着,跟明子娘抬头不见低头见,你就是不明说,表现出来那么点儿意思,以明子娘的精明也能看明白啊。非得整什么暗恋,还写日记?

    可真够文青的了。他也不想想,高官屯是什么地方,这就是一最普通的东北小屯子,住的也都是没什么文化的普通农民。你这么整,明显是格格不入嘛。

    至少,他要是行动了,还有一半的可能成功呢!这下好了,一点儿成功的可能性都没有了。明子家三位长辈都觉得这人忒矫情,不是踏实过日子的料。

    明子只想吐槽,找不着媳妇儿,活该。

    二姐知道原因后,那个气呀,她觉得自己可冤枉可冤枉滴了。拿起剪子就把头发给剪了,剪了个齐耳的荷叶头,这态度够明确了吧。

    宋知青不久之后也知道传言的事儿了,看二姐的态度也明白二姐对他是没有啥想法的。而且那之后,明子娘也不招待他了。话里话外的点他,让他注意影响。

    没过几天,宋知青就调走了,跟一位女知青换了挂点儿屯子,调去了别的屯。

    这件事儿就算是过去了。

    但是传言到底是传出去了,之前还蜂拥而至的媒人一个都没有再上门的了。

三姐的上学之路呀() 
开春了;种完了地;明子家盖房子的事儿就提上了日程。

    土坯房;还算好盖。请了木匠瓦匠就行;力工活儿都是明子爹加上屯子里的三亲六顾的帮衬着就干了。

    接了足足的一大间;明子用她的小短腿儿量着得有四米多长;算下来得有二十来个平方呢。一铺大炕能睡七个人都够了。安的也都是玻璃窗;顺便把原来老屋子的窗户纸也换成了玻璃的。

    家里盖房子,高章学了挺长时间木匠活儿了,这下子可有了他表现的机会了;天天的,可卖力气了。三姐开春儿已经回学校上学了,趁着家里盖房子的机会;高章跟三姐接触的机会多了;总是明示暗示的想哄着三姐不继续念书了。在家里的时候,也总是在明子爹娘和爷爷跟前儿透话儿。

    三姐被他说烦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