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子定好后,林家更是忙碌了,林秀娟的嫁妆是让林玉扣加紧时间做好运回来。林秀娟自己还要做嫁衣,包括陪嫁的被褥等等。林玉娟也会搭把手帮忙做被套,除了四条大红大绿的缎面被子是用老方法缝起来外。林玉娟又帮忙做了两件被套,还有床上的帐幔什么的。除此外,林玉娟还用红丝线给姐姐钩了一件镂空的花朵披肩,披肩下方还全都缀上流苏,很是漂亮。
另外还要置办些胭脂水粉,首饰,铜镜,针线盒等等凡是各种过日子能用到的最好能都备齐。难怪要说生女儿是赔钱货,林玉娟心里想,干什么要嫁人呢,养了十几年的姑娘就这么给了人家不算还要倒贴不少钱财。由于需要购买的东西实在不少,加上林玉娟自己也想去县城里逛逛,于是她提议去县城给姐姐置办这些嫁妆。现在秋收完了,麦种也种下地了,基本没什么大事了。林桂禄把收泔水的事情交给了林桂福的女婿田有全去做他抽出空来把齐氏母女三人送到县城古师伯那里。
因为要买这么多东西要是急着当天赶回肯定买不到什么合意的,还不如在县城待个几天慢慢的挑选。可要是把林玉锁一人放家里几天,其他人也不放心,所以最后商议的结果就是林桂禄先回去,三天后再来接她们娘儿三个,顺便也拉走了一部分家具。林秀娟的这套家具,林家人都仔细瞧过了。虽然木料只是一般的,但是样式非常好,大方简洁,线条流畅。整套家具包含一张架子床,梳妆桌,四张椅子,凳子,衣柜,箱子,衣架,盆架,梳妆盒,喜盆,子孙桶等等,另外还有两张炕桌。这么多家具靠林玉扣一人是做不了的,其余师兄弟也是出了不少力。林桂禄说一定要给工钱,古师伯笑说全当孩儿们练手了。林家不过出了几两银子的木料钱,这人情可是欠的大了。
齐氏母女三人在古师娘的热情招待下住了下来。林玉娟姐妹两个也不把自己当客人,只当是到了长辈家中。一直帮忙做家务,做饭,两姐妹的好厨艺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不少师兄弟都很羡慕林玉扣能有这么好的口福,甚至有人想着是不是要把林玉娟给讨回家做婆娘,那样就能经常吃到这么美味的饭菜了。
第二天一早,齐氏与两个女儿在古师娘的指点下来到县城的主街道上。她们需要购买的东西这条街上都有。母女三人沿街一边走一边看,这里可是要比溱潼热闹多了。不说齐氏与林秀娟二人,林玉娟也是看的眼花缭乱。看见什么需要的,三人都要上去看看,再问问价钱好做比较。胭脂水粉,针线盒与丝线都已经买好了,就剩铜镜与首饰了。好在三人没找多远就看见了一家金铺,看起来规模还不小呢。齐氏与林秀娟心中胆怯不太敢进去,林玉娟一手拉一个说:“走吧,进去瞧瞧有什么关系,别怕,不是有我在的么。”她边说边往里走,结果没拖动,齐氏站在门外小声的在林玉娟耳边说:“这里东西会不会太贵了啊?我怕银子不够啊。”
林玉娟说:“没事,我们就看看,要是太贵了我们再到别家去看看。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不多看几家怎么行。大店才好呢。”
第七十一章 置办嫁妆()
“进去吧,姆妈,难得来县里一次当是开开眼界了。”林秀娟也劝道。实在是心里好奇的紧啊,平常也没什么机会看见这些漂亮首饰。
齐氏在两个女儿的怂恿下壮起胆来一起走了进去。没有林玉娟想象中满眼的金光闪耀的场景,毕竟现在可没有玻璃展柜。大多的样品都陈列在,柜台后方的货架上,想看什么还要隔着一米多的距离看个大概。想要细瞧就要伙计给拿到柜台上来了。
齐氏母女三人刚一进店门,大掌柜的瞧见了,迅速在心里估算了一下这三人的消费水平。三人衣裳都还行,就是基本都没什么首饰,尤其是那中年妇人目光闪烁,显然是底气不足。还不如两个小姑娘呢,估计也是年轻不懂事才不知畏惧。评估完毕后喊道:“牛二,你来招呼一下这三位女客。”话音没落,离门口最近的柜台里的伙计笑眯眯的跟齐氏母女三人热情的招呼起来。
“三位女客这边请,看看有什么需要的。”
林玉娟牵着齐氏的手走了过去,仔细一瞧,大多是些银饰品。也有少量几件黄灿灿的首饰,一问才知都是银鎏金的。林玉娟沿着这个柜台再往里面其他柜台看去,发现越是里面的首饰越是大件,做工也更加的精细。看来自家在这店里才算是个初级消费者啊。齐氏与林秀娟看了几样都不想买,原先在家里商量好的要买几件金首饰,哪怕就是小点也无妨。
于是林玉娟提议到里面的柜台看看,掌柜的见这母女三人看不上这些给几个伙计使了使眼色。伙计立马会意,把端出来的几样银饰又收了回去。“大嫂子要是看不上这些,旁边还有更好的呢。”
里面柜台的伙计也把齐氏几人都迎了过去。这个柜台大多是些小件的金饰,伙计给介绍了一番。有錾刻,累丝的花鸟金簪。整套的纯金发簪,都是做的小巧精致,有梅花簪,莲花簪,居然还有禅杖簪式,簪头还缀有菱角,荷叶等饰片。还有婴戏莲纹的金钗,这是一个孩童手捧莲叶嬉戏的样式,伙计说这个寓意极好。还有一对耳坠也很别致,是花丝镂空葫芦形状,造型好,寓意好,关键还轻呀,这件三人都喜欢。
看了半天,最后决定买了那对葫芦耳坠,一枚金戒指,一根小梅花簪,一对绞丝银手镯,一个银项圈坠着蝙蝠,金鱼图案的锁片。一问总价七两多些,在母女三人的可以承受的心理价格以内。林玉娟又怂恿齐氏给她自己也买了两样银首饰,给林玉娟也买对儿银手镯。总共花掉了差不多十两,一直到母女三人离店老远了齐氏才发觉今天她花了不少银子。嘴里一直埋怨林玉娟不仅没劝着她些,还怂恿她又买了好几样。
林玉娟说“姆妈,别人也喊你一声林太太呢,好歹也有两件像样的首饰啊。金的舍不得,买两件银的要什么紧。而且这以后还可以留给你儿媳妇,孙媳妇的,不浪费。”
“姆妈,今天可真是看见不少漂亮东西。那最里面的柜台上放的几件首饰是真好看啊,上面镶的红的绿的石头真好看啊。“林秀娟不禁感慨了一下。
“那些红蓝黄绿的都是宝石,差不多越漂亮的宝石越贵。好的宝石一颗就要几百上千两银子了,我们也就只能在人家店里看看。买是买不起咯。还有玉石,大颗的珍珠,只要是女人都喜欢啊。”林玉娟说的是两眼放光。齐氏与林秀娟也是心有同感,只恨手里没钱,不然多买几样就好了。
三天后,林桂禄准时来接她们娘儿三个,家具自然又顺便带走了些。坐在船上没事干,林玉娟拿起铜镜左照右照总是不满意,比玻璃镜可差远了。虽然不太满意铜镜的效果,可她还是目不转睛的看着铜镜里的自己。五六年了,可算能好好看看自己长什么模样了。鸭蛋脸,柳叶弯眉,双眼皮的眼睛不大不鼻子小巧,鼻梁倒不是多高,小嘴唇也是红润润的。没有斑点,没有皱纹,年轻真好啊。林玉娟给自己打了个八十高分。
县城采购回家后,深秋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林家开始在通着炕的那个灶头上做饭,整个炕都是暖烘烘的。齐氏母女三人没事都喜欢坐在炕上聊天干活。林桂禄一看效果这么好赶紧联系上了沙师傅,准备给林老爷子也砌座炕。沙师傅跟着林桂禄一起到乡下看了看房子说:”这炕砌在主屋西间,人白天也要在炕上活动,最好是靠这南边的窗户。这么一来,这进西间的门时肯定要挪一下的。你家老太太又不愿意在堂屋里砌灶台,除非在西间的西面墙再开一个门,外面再建一个小厨房,灶台砌在小厨房里。反正一定不能跟炕在一起,得分开才行。“这么一合计,就是还要再加盖一小间房子,开两个门,再砌座火炕。最后算下来要三四两银子呢,林桂禄现在手里有钱就自家掏了腰包。
在姜氏鼓鼓囊囊的无效抗议中,不过十来天就全部弄好了。用过以后,就再没一句废话了,反正除非必要,不然是不会离炕的。惹的林老爷子一直笑话她嘴硬手软。偶尔有人来她家串门后,直羡慕她儿子孝顺啊,夸她有福气。整个冬天林老爷子家的火炕是最热闹的。周围邻居没事儿就爱来她家蹭暖炕,聊天,纳鞋底啥的。加上林桂禄隔三差五的送些酒肉来,惹的别人更是眼热的很。姜氏在周围人的影响下,对林桂禄一家也没有几个月前那么讨厌了。
而整个冬天林玉娟除了干些必要的家务外都是窝在炕上织手套,钩花。本来还打算娘三个织上个几百副送到县城去卖的呢,但是现在都在忙林秀娟的衣服,鞋袜,还有过门要回礼的针线,根本就没空忙别的了。
第七十二章 买窑()
林玉娟就只能自己一个人织些手套袜子放到自己家店铺里卖,一个冬天下来也挣了一两多银子呢,这可是林玉娟自己的私房钱。林玉锁见了直呼要分成,说是替她卖手套该有报酬的。林玉娟听了觉得有理,就分了他二百文。
冬去春来,出了正月后感觉没过几天就到了二月十八林秀娟出嫁的日子。齐氏头一次嫁女儿,心里可舍不得了,对林秀娟是各种叮嘱。林玉娟也悄悄跟姐姐说,若是日子过的不顺心一定要跟家里说,家里的方子什么的绝对不能透露出去。等以后兄弟三人分了家,林秀娟再想干点什么都行,家里肯定会帮着出主意的。林秀娟听了自然明白,姐妹俩也是抱头哭了一阵。可是再舍不得姑娘家还是要嫁人的,等林秀娟被迎亲的船接走后,最不能适应的还是林玉娟。她自从来到这里后,每天都与姐姐林秀娟同吃同住,一起干活聊天。现在突然少了个伴儿,她恍惚了好多天才慢慢适应。许多事情都自己一个人去做了,直到一年多后林玉扣结婚把嫂子娶进门后才稍好些。林玉扣成亲后就没有再继续去古老爷子那里去学木匠了,他在那里学了五六年的时间手艺差不多都学会了。现在就在镇里接一些木匠活来干,虽然手艺还不错,可毕竟是刚出道的,人也太年轻,来找他干活儿的人不是太多。
嫂子罗红梅也是镇子上的,家境还可以,她家是经营油坊的。罗红梅九岁时母亲生了病去了,还留下一个刚三岁的弟弟罗云鹏。她就操持起了一家人的生活,照顾父亲,养育弟弟,做的是相当不错。直到三年前她父亲娶了新老婆柏氏,这继母继子的关系么,不说也罢。罗红梅只一心照顾好弟弟,如今弟弟十岁了,她也放心的嫁到了林家。两家都在一个镇子上住着,她还能时时回家看看。林家对这事很宽容,林玉娟还跟着去过几回呢。这柏氏倒也是个好生养的,一年前生了个儿子现在刚满周岁,肚子里又怀上一个了。对于罗红梅成亲了还隔三差五的成天往家里跑她很是不满,只是全放在心里一点都没显露出来。
这天上午林家三个女人都在家里做家务呢,大伯与三叔一起过来找林桂禄了。三人在堂屋商量事情呢,林玉娟进去送茶的的时候听见了几句。送完茶水出了堂屋门就做在门旁边看不见的地方偷听了。这兄弟三人说话声音大,倒让林玉娟听了个全。就听见三叔林桂喜说:
“二哥,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啊,我们三兄弟一起凑钱把那窑给买下吧。过了这个村儿可就没这个店了,刚好就是我们村里那座要卖,要是别的村子的我们可是不敢想的。”
“你们这消息可靠吗?好好的一只下金蛋的母鸡人家还能给卖了?”林桂禄看向自己的大哥。
林桂福见二弟问自己也开了腔:“消息可靠,这柳家有了别的大生意,也搬到泰州去了。所以想把这座窑给卖了。”
“那人家出价多少呢?”
“八十两。”
“什么?这么多?不就是砖头砌成的窑么用得了这么多银子?”林桂禄大吃一惊,在他印象里这建个砖窑需要的砖再多也不会值八十两的啊。有点势力的人都不用费什么功夫就能建好几座窑呢。整个溱潼镇以下的几个村子,那些窑加起来也有好几十座了。
“听说以后不让随意建窑了,而且建了太多的窑没有砖头烧也是白搭。这座窑不错,烧出来的砖很少出次品,离我们的做砖坯的地方也近。这十几家做砖坯的跟我们相处了十多年了原来都是一起供应这座窑的,我们要是接了手,现成的货源。至于往外贩卖也都不愁,村里那么多人家往外贩砖卖呢,只要砖头烧好了就不愁卖不出去。“林桂福又说道。
“这么说买下这窑是稳赚不赔的?”林桂禄以前可是挑了十多年的窑砖,对这行业很是熟悉。只要进货出货顺利,烧一窑多少也要赚个十两八两的。不出什么意外的话,一年怎么的都能烧个十次左右。这一年下来也有百八十两的赚头呢,即便兄弟三人分了,每家也有几十两的收入呢。
“二哥,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要是错过就可惜了。你还想什么啊。”林桂喜还是急的很,现在弟兄三个数他日子过的最辛苦,难得有个赚钱的机会送到眼前来了,说什么也不能放过。
“行吧,我也没啥意见,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林桂禄知道两个兄弟来找自己肯定是为了钱的事情。
“我家能凑三十两,三弟家也能凑个二十两,还少三十两呢。”林桂福说。
“我出三十两没问题,但这以后怎么分成呢?”林桂禄问出了这个很实际的问题。
兄弟三人互相看了几眼,谁都没有先开口。林桂福与林桂禄两人出的一样多都是大头,心中都比较倾向于按钱入股,而林桂喜只能拿出二十两来,可他却想着能跟两位哥哥平均分了这股份。他踌躇了一会儿,想起家里的三个小子都等着钱娶婆娘呢,厚着脸皮说:“大哥,二哥,我说三分三怎么样啊?”
林桂禄与林桂福对视了一眼,见大哥也没点头同意,把头伸过去跟他小声商议了几句。林桂禄说:“要不这样吧,我跟大哥都拿三成五,你拿三成怎么样?”
林桂喜在心里算了半天,还是自己占便宜了。于是也点头同意了。林桂禄当即拿了三十两银子出来,弟兄三人一起去找窑主商议买窑的事情了。等到晚上林桂禄回来时,已经把契约也带回来了,弟兄三人每人一份,上面都注明了各人出银多少,分成多少,林老爷子做了个见证人。现在林家在镇子外头还有二十亩地,除了有二亩地是种时令蔬菜,其他都种了粮食,如今又买了窑,虽然才只有三成五的股份,可一年又多了几十两银子的收入。想到这里一家人都高兴的很。
第七十三章 拜寿一()
林家兄弟三人买好窑后是说干就干,但是头一窑买砖坯的钱其他两兄弟是拿不出了,林桂禄只好先出钱垫上。买好整一窑的砖坯后,就要请挑砖工把泥砖坯一趟趟一担担的挑进窑膛。将砖头一层层加高,砖块之间留有调节温度的烟道和通风槽。弟兄三人带着烧火师傅在窑前设案焚香,供上猪头,公鸡,鲤鱼,祈求火神保佑烧窑顺利。最后顶上用平砖封顶,然后才开始烧窑,林家三兄弟是都在窑上了。现在最关键的就是烧了,弟兄三个只有林桂福最精通此道,另外又请了一个经常与他一起合作的师傅。两人分班,林桂禄与林桂喜二人就给这两人打下手。
开始烧窑后就要一刻不停的烧上七八天甚至十几天,全看火候了。若是火候没到烧不透,那砖头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