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里水乡-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闻了味道后个个都说太膻了没法喝。还好有个林小弟肯赏脸,喝了一大碗。林玉娟没办法,心想以后就少挤点吧,给小羊也留点儿。她自己也是捏着鼻子一口气喝完的,再难喝也比中药好喝撒。

    由于要留着母羊喝羊奶,只卖掉了三只小羊羔。钱也没多少,才五六百文。林玉娟的打算是等这两只小羊长大了再淘汰掉老一点的羊。家中留太多羊也没有那么多的草给它们吃的。

    齐氏手中有了钱,再看看家中卖泡菜的前景还可以。一年下来少说也有个十多两的,家里人还有些别的收入。这么攒到明年估计也能建个房子了。她平时跟家里人聊天也露出这么个意思来。林玉娟听了觉得不行,在乡下建个房子也要十多二十两呢。在镇上买个带店面院子的房子也就一百多到二百两就够了。这乡下房子老了旧了可就不值钱,镇里的不一样比这能保值。而且有了店面自己家也可以做个买卖什么的。再不行都可以租出去。

    这要怎么才能说服姆妈呢?林玉娟仔细想了想还得从儿女身上入手。

    “姆妈,先别急着建房子呀。哥哥姐姐现在不是还小么。再过几年等哥哥大了再建也来得及的。到时候您手里的钱指不定够在镇上买个大院子了。再给哥哥娶个镇上的媳妇儿多好呀。”

    “住镇上怎么行哦,我每天种菜收菜干个农活还得从镇上划船过来那多累撒。镇上媳妇儿有什么好的,能下地干活儿么?难道要娶个祖宗回来?”齐氏不理解镇上有什么好的,不过话说镇上也挺热闹的哈。买啥都方便。

    林玉娟就差没给自己打个嘴巴子。这说的是个啥。“姆妈,我总听外面的婶子们说什么门当户对的。等我家攒上钱,在镇上买了房子。姐姐也可以嫁到镇上去啊。不比天天下地强啊,我们姐妹两个可是不会做砖坯的啊。到时候婆家铁定要嫌弃我们。等以后在镇上买了房子,手里再有钱就在镇外面买个几亩地够你种菜的啦。”

    齐氏一听这话有理,儿媳妇必须要能吃苦耐劳。自己的女儿嫁到别人家最好还是能少受点罪的好。她当然希望自己两个女儿最好都能嫁到财主家做少奶奶才好呢。不过这都讲究个门当户对的,想想好像不太可能。万一被那天上的馅饼砸中了,自己家也出不起那嫁妆,还是少想为妙。但是自己家努力努力过个三五年还是有可能在镇上买个房子的。齐氏一把拉过自己的小女儿左看右看的,她可没想到自己生个女儿脑子这么好用,别看人小,说的话还都挺有理的。这识字的人就是不一样啊。于是她也歇了在乡下建瓦房的心思,********的攒钱想到镇上买房去。至于家里么,就在院子里用泥坯盖了个土房子让两兄弟暂时住着。倒也没花什么钱,就买了些酒菜请叔伯还有帮忙的邻居吃饭。

第二十五章 买房子()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一转眼五年过去了。林家的孩子们都长大了。大女儿林秀娟十五岁了,齐氏已经放出消息要给女儿找婆家了。林玉扣十四岁,前年请林老爷子送去县城里他的师兄那里学木匠手艺了。林玉娟也有十二岁了,大概是羊奶也喝的不少个子都快跟秀娟差不多高了。最小的林小弟今年也有十岁了。

    这几年在林玉娟坚持不懈给家人洗脑的情况下,家里的房子没有重新再建。打算到镇上买一个前店后院的房子。不过这房子也不是想买就能立即买到的。这都找了快一年了,看了好几家都不合适。昨天中人又通知今天去看房子呢。

    在全家人的努力下,这几年泡菜生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镇上几家饭店接连推出了好几种比较好吃的酸菜类的菜品后。像什么酸菜鱼,酸菜烧大肠,酸菜肉丝之类的的吃法在这一带慢慢流行开来。反正这酸菜算是个百搭,跟啥都能凑一起炒一盘子的。普通的乡民上街赶集也都会经常到林家固定摆摊的地方买点酸菜,泡菜什么的。

    这林家的年收入也慢慢从一开始的十多两递升到这两年的三十多两。再加上家里猪,羊,鸭子也都养着,家里人再做个零工什么的这五年来也攒下了一百七八十两银子。一直攒到去年齐氏看看手里钱财差不多了,才够胆气去找了中人打听镇上带铺面的房子是个什么价。打听了几家,说的都差不多。根据铺面的位置以及房屋的新旧情况从一百出头的到二百多两的都有。这临街的商铺格局都差不多。前面是铺面,后面是三间两厢带个院子正好是个口字型。

    一听有合适房子了,一家人都早早起了。吃过早饭,帮忙把要卖的泡菜,酸菜都搬到了船上。一家五口(林玉扣在外地学手艺)上街赶早市去了。到了镇上,林玉锁跟着林贵禄给各大酒楼饭馆送泡菜酸菜去了。齐氏跟三个女儿依旧在原先摆摊的地方卖自己家出产的菜品。

    泡菜做了五年了,泡菜汤子也都是老的了。现在是春天,一般的蔬菜进去泡个两天就差不多好了。夏天只要一天就行了。家里几个房间到处放的都是泡菜坛子,走路都得小心些。想到等下散了早市就能去看房子了。母女三人都是觉得今天时间过的太慢了,过了好一会林贵禄父子两个送完菜都来了。这来往的人还好多,又过了好一会那个姓孙的中人也到这里来找他们一家了。

    “呵呵,林二哥你家生意是真好啊。”孙姓中人打了个招呼,倒也没催促只站在一旁陪着说说话介绍介绍房子情况。

    “呵呵,老孙我们就挣个辛苦钱。哪能像您那么能耐,别人都说是一本万利,到了您这里那可是连本钱都不要的撒。”林贵禄也跟这老孙开起了玩笑。

    “呵呵,老孙我这也是辛苦钱,辛苦钱。”不过那笑眯眯的样子显然是听了林贵禄的话觉的说的太对了。想想他老孙虽然只是做个中人,掮客,可不管什么房产,铺面,田地哪怕就是砖瓦,船舶,棉粮都有所涉及。做的就是个无本买卖,由于脑子活,信息广,一年下来挣的也不老少。

    一旁的林桂娟听到“老孙”二字,大脑已经不受控制的想到了孙大圣了。林贵禄看这说了也有好一会了,不好意思让人家再等下去。于是想让齐氏在这里先卖着,他先去看看。齐氏听了这话哪里肯依啊,想在这镇上买房子都想了快五年了,好不容易快要实现梦想了那是一刻都等不得了。当下生意也不做了,收好了摊子。招呼丈夫儿女搬到船上中舱的隔板下面,铺好木板后还上了锁。那里面都是些整坛子带汤的泡菜。这可是林家的发家根本,时时刻刻要做好保密工作的。

    一行人跟着老孙往桥西走去,也没走多远不过五六十米就到了。老孙领着他们从旁边巷子里的侧门进了院子。一进院子,就看见一个四十多岁穿着有点讲究的男人迎了上来。“老孙,这几位就是买家啊。”

    “是的,就是这位林老板。您应该有印象,就是在桥头这儿卖腌菜的这一家。”老孙给双方介绍着,“这位是贾老板,人家那生意做的可大了。在泰州城里有房子铺子,镇上这个就照看不到,想着卖了。”

    这一听大家也都明白了,贾老板带着几人在院子里转了一圈。房子是三间两厢的,半新状态。三间正屋里是空荡荡什么都没。打扫的也挺干净。只是这年代的房子窗户大多都不大,所以房子里看起来不是很明亮。当然要比自己家里好太多了。左右两边厢房分为四间,东边是一间厢房带一个厨房。西边靠着巷子的也是一个房间加杂物房中间隔开是进出的侧门。院子有三十多平米大,都是用青砖铺好的。中间还有个小花坛。里面种了几株美人蕉。

    看这样子房子一直都有人住的,没有丝毫的破败之像。众人转悠两圈都看完了,那贾老板又介绍了前面的铺面情况“这院子前面有两间铺子,一间原先我家自用。另一间我租给这街上的马老六家做杂货了,房租是跟他一年一付的,每年四两银子。到了年底是租是退你们自己商量。”

    “您这房子怎么卖?”林贵禄问到。

    “一百五十两。”贾老板说。

    “您容我们商量一下吧,等下就给您答复”林贵禄说道。

    一家人跟他们打完招呼都走到了巷子里商量去了。“怎么样,房子行不行?”林贵禄问自己老婆还有几个孩子。

    “看这房子半新的,就加两个铺面要一百多两银子呢。是不是贵了啊?”齐氏问道,想想那一百多两银子转眼就要没了。虽然换了个房子,可想想还是觉得肉疼。

    “姆妈,不谈这房子,光是这两个铺面一年就要收八两银子呢。您想想撒,您在家啥都不用干。二十年就赚回来了。林玉娟想到的可是能赚到不少银子呢。

    “姆妈,我看这里离河边也不远走不几步就到了,还挺方便的。这里虽然不是桥东的主街道,可是大部分人到附近买卖东西离我们也不远啊。我们好好吆喝几天,大家就都知道林家腌菜搬到这里来了。以后做买卖可就不用那么辛苦了。不是正好还空着一个铺面的么。当然这价钱要是再少一点就更好了。”林秀娟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妹妹一直念叨的要嫁到镇上来,她可是记在心里了。有条件的话谁愿意在土里刨食呢。她是看出来了,老老实实种地怎么都没自己家做泡菜赚的多。也常听别人说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傍身。这街上开铺子的大多都是自己有手艺的人。要真像妹妹说的那样找个这街上有铺面的也是不错呢。得,又想远了,林秀娟赶紧拉回了自己的思绪,继续关注这买房子。

    全家最后商量的结果是,房子要买,但是要能再少个十几二十两的就更好了。林贵禄打定了主意,又进了院子去跟屋主商量价钱了,“贾老板,您这房子我们看着挺合适,就是这价钱能不能再少一点呢。”

    这贾老板一看怎么又是个要还价的,“一百四十五两,不能再少了,我这也是急着出手开的价钱都很实在的。”

    “可你那铺子还租出去四两呢,这才过年没两个月呢。是不是再少一点?”齐氏现在可记着那一年八两的纯收入了。

    “嘿,林老板,你家里的可也真厉害。算了那就再少四两。一百四十一两,可不许再还价了。我还要给中人费的。”贾老板是没办法,要知道她提起这租金的事来刚才就不该再少五两的。

    林贵禄本来还想凑个整数到一百四的,一看人家都这么说了也只能歇了这个心思。“行,就照您说的这个价。老孙,你帮我们把契书立了吧。”

    “唉,好嘞!贾老板,林老板我们到前面这个杂货店去借个地方坐下写吧。也顺便请他做个见证人。”老孙看这笔交易谈成了,心里那个美啊。招呼着一群人等又转到前面杂货铺里借了地方立契书。林贵禄倒也不是一字不识,几百个简单字还认得的写自己名字当然识没问题。不过还是让三个儿女都上前看了下才放心。

    契书是现成的格式,买卖双方都在上面签了名,老孙自己也签了名字,又请这杂货店的老板做个见证人也签了名。契书立好后,林贵禄从怀里掏出两张还带着体温的银票。一张一百的,一张五十的递给了贾老板。贾老板接过银票仔细验证了一下。又给林贵禄找回了九两银子。林贵禄拿起柜台上那张代表着房屋所有权的契书,吹干墨汁整齐的叠好放进了怀中。一家子见终于买到了合适的房子都不禁舒了口气。这一年来,来来回回也看了好几处房子了。这一次终于顺利买到一家人都中意的房子所以大家都很高兴。林贵禄又跟杂货铺的老板互相认识了下,贾老板交了房屋钥匙,办好了事情给了老孙中人费跟大家打了招呼就离开了。

第二十六章 红契() 
林贵禄招呼老孙又往房子里走去,走进院子关了门后也付了老孙五百文的中人费。只见那老孙眉开眼笑的接过了钱放进了随身携带的褡裢里。又笑着问到,“林老板,您这契书要去县衙里换个红契么?我跟专管这立红契的书办可是熟的很,我带你过去保管一会儿就能拿到红契。”

    “什么红契,我这个买房子的契书没用?”林贵禄大惊,这钱都付出去了怎么还要再去立什么红契。齐氏与三个子女也不明白什么识红契。林玉娟前世看也看到过要立红契,可到底为什么立,具体效用也不识很清楚。

    “呵呵,林老板,你这个契书当然也有用。但是你要是在县衙再立个红契就是在县衙备了案。以后万一不小心你这个白契有了损失,县衙里有档案也能证明这房子是你的呀。林兄弟你听我的,虽然去立红契要花些银子,可你这个院子也是笔不小的家当了。可不能因小失大呀。”老孙语重心长的对林贵禄说,心里道当然是要去立红契,他少不得也跟着再赚个千儿八百的。

    “这么说还是去县衙立个红契吧。孙大哥,这立个红契要花多少钱啊?”林贵禄想想都半辈子了,好不容易现在买个房子可不能再有什么闪失,花钱就花钱吧。

    “嗯,这个林老弟我给你算了一下。你这房子的契税按最低的算也要四两二钱呢。再给书办送点儿孝敬。估计要花个七八两的。这也就是我家有个表妹夫跟那位书办有点亲戚关系。才能帮我办理的快一些,收的契税也是最低的。我每年也要孝敬不少给他呢。”老孙给林贵禄仔细算了笔帐,讲讲里面的门路。

    “啥,七八两银子呢?这要在乡下再添点儿都能再建两间瓦房了。”齐氏一听都快炸了,这跟抢钱都没啥区别了。林玉娟上前去把齐氏拉到一旁跟她慢慢解释为什么要立红契。

    林贵禄想想家里还有个几十两银子,还是去换个红契也好心安。“成,孙大哥你看什么时候方便我们去县衙。”

    “明后天都成,这两天都是办公时间。看你哪天方便了。”老孙说。

    “明天一大早吧,我划船到这里接你一起去。”林贵禄道。

    “林老弟,还是坐我的骡子去吧。坐船太慢了,就我们两个人也没什么重东西。几十里水路还赶时间人也太累了。”老孙平时到处跑了看房看地的,没个骡子腿都得跑细了。

    “那好,明天一早你到大桥这里喊一声就行。”林贵禄跟老孙约好了时间。老孙见没他什么事儿了也告辞离去了。

    一家人见没了外人就又再仔细看了下房子。商量着什么时候搬过来住。新房子里什么家具都没有还要置办一些。齐氏埋怨又要花钱说把老房子里的搬过来用就行了。

    “姆妈,我们老房子里还有什么家具啊。就您房间那个床还算能用,还有两个箱子。其他也没什么了啊。我们姐妹跟哥哥弟弟的床不都是木板搭起来的么。爸爸明天不是去县城么,顺便把大哥接回来。大哥学木匠也有几年了,我们家自己买上木料再叫上爷爷,自己打家具就行了啊。”林玉娟想到自己大哥林玉扣学了也快三年的手艺,跟着爷爷一起再有爸爸打打下手做两套家具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

    “行吧,我们现在先回家,我去跟老爷子商量一下。”林贵禄说完锁好门招呼家里人回去了。

    一家人吃过午饭分头忙活,林贵禄自然是去找老爷子谈打家具的事情了。齐氏则是带着几个儿女收拾东西。把要卖的酸菜泡菜先拿几坛子到船上,又拆了一个木板床。过两天新房子里打家具,人都是要住在那里的。要住人自然是被褥子又收拾出一套来也搬到船上。然后又是材米油盐的。再想想街上厨房里可是连口锅都没有的,少不得又要花钱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