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路走到了小镇最东头,走到书院门口已是快出了小镇。林玉扣抬头看了看,刻着阳明书院四个大字的匾额已经有了些风霜。匾额下的院门是敞开的,林玉扣就径直走了进去。但是没走几步就停了下来,因为他听到了读书声。另几间课室里还有先生在讲课。他就没敢这么鲁莽的再往前去。
他对读书人还是很敬畏的,他自己虽然认得几个字。但是跟这里的学生比起来那真是什么都不是了。再说了,人家上课自己也是不好打搅的。也只有退到门外等待下课时间。
等了好一会才看见有三两个学生出来走动,想来是课间休息一会,喝水如厕之类的。现在还没到中午吃饭时间呢,就这么回去又有点不甘心。看来自己以后要算好时间再来。想了想硬着头皮又重新走了进去,堵住两个学生行了礼。见学生都比自己大,嘴里又喊道“请两位大哥留步。”那两位学生自然是很诧异了,看这半大孩子的样子就不是自己书院的。不知道跑进来喊住自家有什么事。
林桂禄赶紧举起自己的右手,手上戴着一只藏青色的棉线手套,五根手指外露。“请两位看看这手套怎么样,戴着它在这冬天磨墨写字既暖和又一点都不碍事。”一遍说着手指不停的做抓捏各种动作。然后又把包袱摊开,给那两位学生一人递过去一只手套。“你们也套上试试就知道了,很好用的。”
这两人见了新奇东西也是很好奇的。心想试就试吧,接过手套一人一只套在手上。感觉还挺不错,虽然没有棉手套(里面填充棉花)的暖和。可是这个灵活啊,写字都能带呢。怎么的也比光着手强啊。
“怎么卖呀?”其中那个有点儿瘦高个儿的问道。
“只要十五文一副。”林玉扣说。
“这么贵呢?才一副手套”另一个个儿矮的听了嫌贵。
“哥哥们不知道啊,我可是看着家里人做的。先是把棉花捻成线,然后还要染色,最后再上机器织。很是麻烦的。你看这手套都有弹性的,又合手。就是特意为你们这样的读书人做出来的。”因为妹妹一直叮嘱要保密,织手套的方法一定不能教别人知道了。所以他只能胡诌说是机器织出来的。
也不知道是手套确实好用还是特意为读书人制作的给打动了他。那个瘦高个儿说“那小兄弟你给我来一副吧,就这藏青色就行。喏,十五文钱给你。”说着掏出荷包,点出十五文钱递给了林玉扣又扭过头去问自己同伴“你要不要也来一副?”
那同伴说,“我呀不急,现在天还没那么冷呢。我看看你戴着好用不,好用我再买。”林玉扣一听这样看来这位今天是不会买了。前面跑了好多家都没卖出去一副,现在开了个张,林玉扣心里总算定了,这手套还是有人买的。
“两位大哥,我能走到你们学堂门口去卖么?”林玉扣顺便问了一句。
“现在夫子也都去休息了,有一刻钟时间我去与你叫来。问问他们需要不。”瘦高个儿还满热心的。
“那真是谢谢您了。”说着林玉扣又弯腰行了个礼。
“么得事。”说着两人回到教室。远远的只见那瘦高个儿也学着林玉扣举起一只手给大家看看他的新鲜玩意儿。一时间还留在教室的学生也有五六个围了上来好奇的看着这种新奇的手套。七嘴八舌的问着,然后见瘦高个儿指了指自己。又一会会过来了三个学生,其中一个问道“这手套是你卖的?”林玉扣答“是,几位哥哥,也看看?有黑色,藏青色,还有副红色的。您要哪种颜色?”
“黑色吧,给我戴了看看好不好用。”这个学生说道。林玉扣赶紧拿了副黑色的递给他,他接过以后套到手上,伸出五指“嘿,好用,这颜色写字磨墨也不怕弄黑了。”另两个见了也一人拿过一副试戴,都说好用。
林玉扣一听心中欢喜,这是又要卖出三副拉。满脸带笑的说“几位哥哥,手套是十五文一副。”领头的那个刚才就问过自己同学价钱了,有心想还价没好意思。只有掏了荷包付给林玉扣十五文,另两个一个也爽快的付了钱,剩下一人手里没带钱跟同伴借了也都买了。林玉扣一看这回没费什么事,又拿出袜子跟三人推销。三人看了看也没再买。
一共就带来七副手套,转眼卖出去四副。林玉扣心中暗美,又继续兜卖。不过别人也多是观望,剩下的手套也没有再卖出一副。他见这里没什么生意,人家又快要上课就又转移阵地。只得向这些学生打听他们每天的上下课时间,明天掐着点儿来才好。又想着从这阳明学院回到街西头自家船上一路上有很多店铺呢。自己再挨个儿问一遍去。一路问下来,总算有家老板也花了十四文钱买了一副。挑的是藏青色,红色的不耐脏买手套的人都没考虑过要买它。看来这手套还是黑色好卖,自己回家要跟家里人说一下才行。这么一直走到桥上,看见林桂禄在船上正等着他呢。
“怎么这么久才回来?我等你半天都没看见你回来,又上街找了你一趟还没看见你。都急死我了。”林桂禄看见儿子回来了嘴里忍不住叨叨两句。
第二十章 接受预定()
“爸爸,私塾里的都是小孩子。哪里有人带了钱的啊。我又去了最东头的阳明书院,人家没下课,我一直等到他们下课。还好卖出去四副。下次再来的话时间就要改改了。”林玉扣解释道。
“那你下次是中午来?”林桂禄问道。
“不了,下次先在街上卖卖看。自己家有孩子的父母也会买的。等到街上人散了,我再去店铺,私塾书院转转。”林玉扣说。
“嗯,这个主意也行。起锚,回家。”林桂禄也同意儿子的说法。
父子二人到了家中后,林桂禄跟家里的姆妈还有姐妹说了下情况。七副手套卖掉了五副得了七十四文钱,对于没什么活儿干的冬季来说也算可以了。娘三个都微微松口气,总算没白干啊。
“姆妈,你们多织些黑色的。这个耐脏好卖些。再织两副小些的,我能戴的。可以卖给私塾里的孩子。”林玉扣向三人说了自己的意见。
“嗯,好的。要不我们把剩下的这两副手套给爷爷奶奶送去吧。事先都答应过的。”林玉娟见红的不太好卖就想着给奶奶戴着做针线也好。
“行吧,你们晚上去的时候带过去吧。”齐氏也没反对。
齐氏娘儿三个一天下拉最多也就织个四五副手套,所以林玉扣也用不着天天往街上跑。就在家里帮忙喂猪养羊,好让她们三个腾出手来专心的织手套。这次她们织了大多是大些的手套都是黑色的,小些的手套红色和藏青色各一副。又过了三天后,林玉扣再次上街。他把织好的手套全带了出来,一共十二副大的,两副小的。因为嫌弃包袱拿东西太麻烦,这次就提了个小篮子。怕勾坏了手套还在篮子里铺了件旧衣服,十多只手套就包在衣服里面。
齐氏母女三个自然还是在家织手套,林小弟给跑跑腿,给她们三个干些杂活儿打打下手什么的。林玉扣随林桂禄的船一路到了街上。林桂禄送泡菜去,他就在桥上以前卖蔬菜的地方也摆个小摊。来往的百姓都不知道摆的是个什么东西,林玉扣只有自己手里也戴上那副藏青色的小手套。这样一边吆喝一边跟人讲解就容易的多。
“大叔大婶过来看看我带的这手套怎么样啊?”林玉扣吆喝道。
“不怎么样,手指头都露在外面。没缝好就急着出来卖拉。”一个大婶儿接道。
“嘿,大婶您说的好。为什么手指头都露在外面呢?呵呵,露着手指头好做事情啊。比如大婶您在家缝衣服,绣花儿,纳个鞋底儿的时候戴这个手套不是最好了。还有那写字,算账,做细致手艺活儿的都能用的上啊。”林玉扣手里舞着一副大手套,跟周围的人解释道。
“哦,怪不得要露出手指来。你这手套是怎么做的?跟平常见到的不一样啊,咦还有弹性呢。”这大婶儿拿起一副手套好奇的摸了摸,又套在手上试了试。
“我这手套啊,先用棉花捻成线,然后再染好颜色,最后再用特别的机器给织出来的。您看这手套戴着整个手都是很灵活的,一点都不妨碍您做针线什么的。也适合学堂里的学生用。大伙儿谁家有孩子念书的千万要给孩子买一副回去,戴着这种手套写字很方便的,手不冷呀。”林玉扣是越来越会忽悠了。这大半年经常在这里卖菜,倒是有不少人认识他这张小脸蛋儿了。
有人还好奇的问,“小伢子,你怎么不卖菜卖上这什么手套拉?”
“呵呵,大叔,我家现在是卖腌菜了。这手套都是我姆妈和姐妹们织出来的。您要买一副么?”林玉扣很耐心的回答人家的疑问。
“那你这手套怎么卖啊?”又有一人插嘴问道。
“大的小的都是十五文钱一副。”林玉扣笑眯眯的说道。
“什么?怎么都是一个价,那小的用料还少呢。”有人很诧异。
“大叔大婶儿,其实小手套也没少用多少线。但是它很小呀,织的时候比织大的还麻烦呢。一点都不比织大的功夫少。你看这么小的手指头多难织。”林玉扣很耐心的解释着。
人都有个好奇心,这乡下镇上的人平时见着的东西来来去去就是那么些,多少年都没变过。这儿有个小稀奇的东西就都来瞧上两眼,林玉扣趁着人都围过来赶紧推销。今天运气还不错,还真有几个人掏钱买了。两副小手套也有人买,林玉扣只得把手里戴的那副也脱下卖给人家。等到了集市上人快散了时,大手套也卖掉了七副。
林桂禄早送完泡菜过来这里等着他了。现在人散的差不多,林桂禄就问他儿子是回家还是怎么的?林玉扣说想把剩下的这五副手套也卖了。
“可现在离学院午休还早着呢,我们两个干什么去?到船上歇歇?”林桂禄问道。
“不了,爸爸我们到镇上转转看吧。我们两个一起,你不是还带了点腌菜吗?你卖腌菜,我卖手套。从这西头一直卖到东头到了那里学院也差不多到时间了。”林玉扣虽然也觉得有点儿累,可他能想像到齐氏一看见带这么多的手套回去,就她那个性子肯定心里不好受。
于是父子两个搭伴儿又从西往东走去。一路走一路推销。前面看见个江二酱醋铺子,林桂禄父子两个眼睛一亮,以前怎么没想到去他家卖卖看呢。这家酱醋店除了卖酱油醋,还卖些黄豆酱啊,大豆酱啊。萝卜干子,咸菜也捎带着卖些。自家的泡菜就适合在这里卖。
林桂禄走进店去“店老板,你看看我家腌菜怎么样。我家的腌萝卜酸脆爽口,您尝尝看。”说着林桂禄把手里的小坛子给递过去给人看。
那店老板见这人一上门就递给自己一个坛子很是诧异。接过往里一看,红的白的绿的煞是好看,原来都是萝卜。用筷子夹了一根萝卜放到嘴里,嘎嘣脆呀。咸,酸,脆,那胡萝卜还带着一丝甜味儿。嗯,可以卖。
“你这腌菜多少钱一坛子?”店老板直接问道。
“啊,我们不整坛卖啊。您要多少我们每天给您送货。”林桂禄想起自家姑娘说的:整坛子卖给人家的话,要是带汤别人看一眼就知道怎么回事儿了。要是整个儿捞出来,多放几天味道就不太好,天热时还容易坏。
“每天送?你看我这店里,酱油醋的还有各种大酱,咸菜。哪个不是一缸一缸的,就你这每天送一点子怎么卖啊。你要来一缸我捎带着卖卖,增加个品种。这每天几斤几斤的哪有功夫陪你墨迹哦。”店老板家自己就是做酱醋的,店里卖的大部分东西都是自己家出的。他想着以前自己家腌个萝卜咸菜什么的没这个好吃。自己买一小坛子回来,让自己家婆娘看一看。尝试尝试肯定也能做出来。
林桂禄还在想到底要怎么说服这店老板呢,可这老板非整坛儿的不买。看看他家又是专做酱菜的,想想还是算了。姑娘说的对,不管是家里粗心大意,还是贪图小利,一时卖了。别人都会做了自家就做不了了。虽然不可能一直瞒的下去,可要能多瞒个几年也是好的。于是只得带着林玉扣出了这家酱醋店的门,继续往东走。
两人一路走下来也小有收获,一家以前试吃过的小饭馆看见林桂禄过来也叫他每天先送二斤来。林玉扣的手套也卖出去两副,现在只剩下三副了。就这么等父子二人走到阳明书院时,只等了一小会就到了学院午休时间。
父子二人刚到学院门口,就让几个眼尖的学生发现了。“啊呀,小兄弟,你怎么好几天都没来啊。上回我还以为你隔天就能再过来的呢。”林玉扣向说话的人看了过去,原来是前几天跟那瘦高个儿一起的那个人。“呵呵,几位大哥好,这种手套织起来也很是麻烦的。织的慢,卖的快。现在只剩下三副了。”
“给我一副,我上回就说好了这次买的。”那矮个儿今天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掏钱买了一副。旁人一看这样都问“真的那么好用?”
那矮个儿回答“当然好用了,我好几个同学用了的。一点不耽误读书写字。你也买副吧,别到时候生了冻疮更是难挨。”旁人一听这话,再看看只剩两副立马都掏钱要买。结果都没够分,林玉扣看了自然是高兴。他向这帮学生说道:
“哥哥们都不要着急,我家可以先预定的,这次预定了过几天来就给你送过来了。”说着教林桂禄拿出记账的小本“你们有什么需要自己写在本子上就行。叫什么名字,需要什么颜色,有黑色,藏青色,红色可以选。我相信哥哥们都是读书人,讲信誉,所以定金也不收了。”
学子们见这父子两个这么信任他们,也挺自豪,读书人嘛,到哪里都是个保证。于是想要买手套的一个个的在那个小账本上写下自己姓名,以及颜色。自然大多还是黑色了。上船后林玉扣数了数有十三个呢。这次的收获还真不少。
第二十一章 酸菜鱼来咯()
父子二人回到家后,告诉家里三人手套都卖光后大家都高兴坏了。林玉娟算了下帐,除去送给爷爷奶奶的两副,一共卖掉十七副手套,只有一副卖的十四文钱,一共挣了二百八十四文。买的大伯家的棉花,二十文一斤,共五斤。加工费每斤五文,共二十五文。另外再加上染色花了二十文。成本花了一百四十五文。这么算来一共才挣了一百多文,可是线还剩好多呢。只是黑色不多了,藏青跟红色还很多。不好卖以后留着自己家里人织衣服吧。
现在最急的还是继续要捻线染色。林玉娟对哥哥林玉扣说:“哥哥,你去大伯家一趟吧。让大姐再帮我们家捻线,还跟上次一样要五斤。”
“好的,我去跟大姐说一声。”林玉扣也知道这次很赶,没吃饭就连忙往大伯家去了。到了大伯家,一家子正在吃午饭。林玉扣说了来意,大堂姐一口答应。大伯父与大伯母也没反对,看样子上次的事他们也都知道。
又是三天后,齐氏母女三个把剩下的黑棉线都织完还差两副没织好就用藏青色的替了。大堂姐也把捻好的五斤棉线送了过来。就等今天林玉扣他们带去街上染色了。这到了月底,缸里腌制的酸菜也好了。林玉娟尝过,味道不错。想着等下去顾老大家买条鱼回来做酸菜鱼。林贵禄父子两个天都没亮就收拾好了东西出发去镇上。
林玉娟也赶紧起了床,梳洗好就去了顾老大家里。她怕万一去晚了人家就上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