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一个摊子,虽然都是些零碎的小件,但是像那么回事儿。这摊子上也有两件瓷器,一件晚清民窑的盘子,一件民国的粉彩梅瓶,虽说孙中原看不上眼,但毕竟是真东西。
摊子上的东西摆得很随意,孙中原和陈丹洋也不看别的摊子了,便耐心地翻着看了看。
翻着翻着,孙中原在一堆铜钱和老铜锁里面,扒拉出一件“铜饼”。
这件“铜饼”周身布满绿锈,边缘呈现舒缓的花瓣状,微微上翘。上翘的这一面,浮雕铸有一只开屏的孔雀。
孔雀的姿态很优美,开屏的同时,身姿似乎微微舞动。虽然锈得很厉害,但是铸造用的是高浮雕,还是能看出来。
而另一面,则是光素平滑。
“这是什么东西?”陈丹洋开口,既像是在问孙中原,又像是在问摊主。
孙中原当然不能说,便也看向摊主。
“老东西!”摊主是个中年汉子,留着小胡子,眼珠子转着,一笑露出两个大板牙,看起来挺有喜感。
这东西,他是下乡收来的,也看不懂。
你说像是个铜镜吧,虽说一面很平滑,但是这边缘是花瓣状,还翘起来了。古代的铜镜,他知道的都是圆边,而且比这个厚。背面的纹饰也都有定制,没听说过铜镜背面铸个孔雀的!
你说像是个铜盘吧,但是花瓣形的边,只是微微上翘,整体还是平的。而且如果是铜盘,孔雀应该铸在另一面,而不是边缘翘起的这一面。
你说像是个摆件吧,这东西有点儿偏薄,立不住,就算能做个木架子摆上,没听说青铜为主的时期还会有这种摆件的。
但是他也不能露怯,所以含糊说了个“老东西”。
“老东西!”陈丹洋似笑非笑地看了摊主一眼,讨了句便宜。
孙中原当然看明白了,他已经准备出手了,所以继续追问,“老不老的咱们再说,这是干什么用的?”
摊主呵呵笑了两声,“小伙子,货卖与识家,你说呢?”
“我看不懂,就是觉得漂亮。原来你也不知道啊!”孙中原拉了句长音。
他倒不是故意要埋汰摊主,没必要,也没意思,这一手,主要是为了压住摊主的气势,别让他乱开价儿。
摊主很精明,没乱说,也没纠缠,转而说道,“这东西是我好容易收上来的,可不便宜。你是想买么?”
第280章 三鸟镜是我起的名()
“有点儿想买,不过本来想弄明白再买,要是买个‘妖怪’回去,也丢人不是?”孙中原笑着应道。
妖怪这个词儿,在古玩行里的意思,大体是指迷惑性很强的作伪,有不少是改头换面,让人很难说出来路。
“东西肯定是老的,正好你买回去研究一下。”摊主接口道。他倒是没有因为孙中原说“妖怪”而不高兴,事出有因,好像这买卖双方都断不了是什么东西。而且他也看出,孙中原没有恶意。
“报个价儿吧!”说到这儿,孙中原也不再啰嗦了。
“给一千块钱吧!”
孙中原一听,略略一愣。好嘛,早知道摊主报这么低,就不用费这么大劲儿了。如今这古玩地摊上,不比从前了,几十块的东西,随口报价上万也很多见。
这摊主其实是往实里报的价儿,心理上也没留下多少下降空间。孙中原讲了几口价儿,最后落了两百块钱,八百块钱成交。
再无什么上眼的东西,孙中原拎着装着“铜饼”的塑料袋就走了。
临走之前,摊主还试探了一句,想看看孙中原是不是知道点儿什么。但是既然成交了,孙中原不想给他添堵,坚持说就是觉得漂亮,也看不明白。
陈丹洋自然也看不懂是什么东西,这一出市场就问上了。
“就是铜镜。”孙中原简明扼要。
陈丹洋没想到是这个,“铜镜?谁家铜镜是花边上翘的?”
“当然很罕见了。不罕见能捡漏么?其实最关键的是断代,这是唐代铜镜,唐镜种类太多,这花边铜镜本来就不多见,三鸟镜更是少见,这面是孔雀镜,那就更罕见了!”
“三鸟镜?我怎么没听说过?”
“你当然没听说过,因为这是我起的名。”
“靠!”陈丹洋忍不住叫了一句,“你搞什么飞机啊?”
这时候,两人已经走到了车边,孙中原上了车,发动了车子,才对陈丹洋说道,“本来,我也不知道有这种样式的铜镜,是我师父告诉我的。当时他拿了一张图片,也是边缘花瓣状,不过背面浮雕的是一只凤凰!还说,这种样式的铜镜,还有其他两种鸟儿。”
“凤凰,孔雀,还有什么?大鹏?”
“没错。按照佛教的说法,凤凰为百禽之尊,生下了孔雀和大鹏。唐代出现过这种花边铜镜,多为凤凰浮雕,一般比较大,直径超过二十厘米。也有比较小的,背面浮雕的是孔雀或者大鹏。这面铜镜,直径就只有十几厘米。”
“还真是稀罕东西!”陈丹洋叹道。
“不要说你了。这凤凰铜镜,倒是在市面上出现过。而孔雀和大鹏的铜镜,我师父就连古本图样都没见过,只是听说了大镜为凤凰、小镜为孔雀或大鹏的说法。我顺势给起了个名儿,就叫唐代三鸟镜。”
“服了你了,整这么个名儿。”陈丹洋按住话头,转而笑眯眯问道,“这个不管了,这铜镜能卖多少钱?”
“我猜你就要问这个。既然市面儿上没出现过,那怎么估价?”孙中原应道。
“那你说市面上出现过的凤凰铜镜值多少钱?”
孙中原想了想,“应该是七八年前了,那时候我还没上大学呢,我师父给我看的图片,其实就是拍卖年鉴上剪下来的。当时在燕京的一场拍卖会上,第一次出现了唐代的凤凰花边铜镜,成交价将近五百万。”
“那这面也差不多啊!而且过去七八年了,肯定涨价了!”陈丹洋翘起大拇指,“你行!一个县城里还能捡这么大的漏儿!”
“要不是你非要拉我来,也捡不了,如果要出手,利有你一半!”孙中原立即接道。
“真的?那我却之不恭。”陈丹洋哈哈大笑。
“我只是说如果要出手。但是,这东西,我不打算出手。太罕见了,恐怕以后再也遇不到了。”
“靠!”陈丹洋气咻咻道,“你不打算出手,说什么分钱?让我空欢喜一场。”
孙中原却笑了,“我说的是实话啊,如果出手,肯定不会亏了你。”
“没劲。”陈丹洋拍大腿。
孙中原想了想,正色道,“我给你说正经的,如果以后墓葬里弄到好东西,还是区分一下,有的可以出,还有的不要出。赚钱机会多的是,但是碰上真正好东西的机会不多。你那件九宫八卦牌等到钱到手,也够你花销很长时间了。”
“还是钱实惠,我是没你那些想法,随便你吧,有发财的机会别忘了我就行。”陈丹洋应道。
“你和我一个朋友很像,你俩搭伙儿挺合适,回头回南城介绍你俩认识下。”孙中原说的,自然是霍晓东。霍晓东寻摸古董,主要也是为了赚钱,没啥想收藏的念头。
孙中原现在并不太缺钱,而且他的好东西基本上是捡漏儿来的,所以现在想留的就尽量留下。当然,能出手的也不会犹豫。
孙中原这是收藏家的做派。大部分收藏家,基本上都是以藏养藏的,留下一部分,出手一部分。要是光进不出,再多的钱也不经花,但好东西也绝对不会出。
而陈丹洋和霍晓东,更像是古董商的做派,只要利润到了,再好的古董也不会留。
“好啊。不过我就是赚钱,也有底线,不会卖给外国人。”陈丹洋回应。
“如果连这点儿都做不到,和我也成不了朋友。”孙中原点头,不由又想起了和邝西寅在圆明园说过的话,接着对陈丹洋说道,“外国人抢走中国的古董文物太多了!现在剩下这点儿东西不容易。”
两人回到了旅馆,还不到饭点儿,都觉得挺无聊。陈丹洋在孙中原的房间里抽了根烟,刷了会儿微博和朋友圈。孙中原则上网查了查和蒙山有关的名人,也没发现什么关于墓葬的线索。
正当两人准备出去吃饭的时候,孙中原的电话响了,是大军打来的,他告诉孙中原,他和黑子得明天晚上才能到。
“行,我给你们订好房间。”
“我们的人有东西得手,但是看不懂,邝先生说正好让你看看。”
第281章 水晶“烟灰缸”()
孙中原听后说道,“什么东西?难道你们要带过来?”
“嗯,本来要拿到南城让虎爷过目的,正好先到你这边来,看了再说吧。”
大军说的比较含糊,孙中原也没多问。
第二天晚上,大军和黑子到了县城的旅馆,住进了孙中原预定的房间。
他们俩到的时候,已经晚上9点多了,是坐飞机到了临近的地级市,然后到指定的托运部,取了提前托运的工具,又直接从机场打了个车过来的。
好在还不算太晚,孙中原和陈丹洋陪着他俩去吃了晚饭。
饭后,本来孙中原想让他俩早休息,但是大军和黑子说,最好明天一早去现场看看,所以今晚先看把东西看了吧。
到了孙中原的房间,关上门,大军从包里把东西拿出来,孙中原愣了下,陈丹洋有点儿傻眼了。
不是东西多金贵,而是拿出来的,乍一看,居然是一个圆形的玻璃烟灰缸!
直径十几厘米,圆形,带矮壁,而且还有左右对称的两个“垛口”,不就是烟灰缸上临时放烟卷儿的口儿么?
通体透明,光素无纹。
“这是一个战国的墓葬,不,确切地说是战国的窖藏,从里面取出来的!”大军介绍。
陈丹洋正好点了一支烟,差点儿就习惯性地把烟灰掸到里面了,“战国?战国也有烟灰缸?还是玻璃的?”
“这不是玻璃,这是水晶。”孙中原开口道。
大军伸出大拇指,“没错,的确是水晶的。也的确是战国窖藏,因为里面的陶器,定然是战国的无疑。不过,这个窖藏当时塌陷了,里面的陶器基本上都碎了。”
“但是这造型也太现代化了!”陈丹洋一听,“再说了,战国时期,有这么高明的工艺么?水晶的硬度这么大,一整块水晶掏出这么个造型,可不容易啊!”
“工艺肯定是没问题的。”孙中原想了想,“你们应该听说过吧?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曾经出土过一件战国水晶杯,就是现代啤酒杯的造型!当时是砖瓦厂挖土,发现了陶器,进而考古发现战国墓葬。这个‘啤酒杯’一开始都觉得奇怪,后来经过严密鉴定,才最终确证。”
这件事儿,在文物收藏界人士当中,算是耳熟能详。当时是1990年,杭州某镇一处砖瓦厂挖土,无意中挖到了一些古代陶器,引发哄抢。消息传开后,杭州考古所专家认为,下面可能有大型墓葬,于是考古队很快就进驻了。
果然发掘出了一处战国墓葬。这处战国墓葬隐蔽性很好,之前从未被盗掘,出土了大量陪葬器物,其中就有精美的玉器和玛瑙器。
就在挖掘墓葬的过程当中,在土坑里发现了晶晶亮的东西,清理了半个多小时才露出真容。
竟然是一只“玻璃杯”!造型太符合现代化特征了。
这杯子高约十五厘米,口径七八厘米,底足直径五厘米多,圆的,上宽下窄,没什么纹饰,造型简洁。
就和现代常用的啤酒杯差不多,说水杯也行,只不过就是杯壁厚实一点儿。
当时的考古人员也有点儿蒙了。这是有人穿越了么?带着现代啤酒杯回战国?
不过,考古人员不是一般老百姓,仔细观察之下,发现这杯子并不是像玻璃一样纯白,而且透着一种琥珀色。
最后,经过多方权威鉴定,这是一只水晶杯!而且确实是战国的产物!
整块水晶,掏膛打磨。水晶的硬度都知道,而且比较脆,要完成这件水晶杯,在战国时代的工艺条件下,只能是碾琢钻孔,然后弧面打磨,不知道要经过多少时间。所以,一般人肯定是用不起的,估计是王侯贵族之物。
这也是为什么这件水晶杯光素无纹、造型简洁的原因。水晶又硬又脆,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难了,若是还想加上一些繁复的工艺,一旦失手,这么一大块水晶就报废了,而且之前所有的努力也将付之东流。
“更有意思的是,我听说,当时收纳此杯的博物馆,曾经找到水晶加工厂,想造一件同样的水晶复制品,结果找了好几个厂家,无一能做出来!”孙中原笑道。
大军和黑子点头,这件事儿他们听说过。陈丹洋倒是没听说过,但是听孙中原讲了,也明白了战国能实现这种工艺。
“但是,水晶杯可以理解,古人也要喝酒喝水,这玩意儿是干什么用的,不会真是烟灰缸吧?”陈丹洋接着问道,“那时候不要说烟卷了,烟草也没传入华夏!”
孙中原摇摇头,“肯定不是烟灰缸了,但是做什么用的,我也看不出来。”
大军介绍说,“这个战国窖藏,不是墓葬,里面主要是陶器,都碎了。这东西是在碎片堆里找到的,我们给虎爷看了图片,虎爷说让你先看看。还有一件东西,直接有人送去南城了!”
“还有一件东西?怎么这件东西可以带来,那件东西要分开送到南城?”孙中原不由问道。
“那件东西,也是在一堆碎片里找到的。不过,那是件金属器,我俩是坐飞机直接来的,你看这件‘烟灰缸’,过安检跟玩儿似的,谁也不会多心。但是那件战国金属器,就得开车直接送到南城去让虎爷过目。”大军解释道,“虎爷说,正好我们要来,那就想先让你看。”
“金属器?难道不是青铜器?”孙中原又问。
“怎么说呢!”大军一边掏出手机,一边说,“是一个弧状面具,底子是青铜的,脸上贴金。”
说着,大军把手机递给了孙中原,“这里有图片,你自己看吧!”
孙中原看了几眼,忽然发现这金属面具的底部有几个缺口式的构造,“这个面具有多大?”
“下一张有数据。”
孙中原滑动到下一张图片,看了数据,突然对大军和黑子说道,“既然是一个窖藏出来的,你们没想到那是个水晶底座么?”
大军和黑子恍然大悟,异口同声,“对啊,虽然是先后拿到的,但毕竟在一个坑!怎么就没想到呢!”
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儿,但正应了那句话,这两个当局者,一叶障目,恰好被“迷”住了!
第282章 金面银眼()
这件类似“烟灰缸”的水晶制品,应该就是这件金属面具的底座。
这两件东西,是先后从碎片堆里扒拉出来的,一个是金属的,一个是水晶的,所以大军和黑子真是没有多想。更关键的是,一看这“烟灰缸”,真容易看蒙了,造成思维卡顿。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被“迷”的情况多种多样,大军和黑子,是因为在现场光去想一个窖藏里有多少种东西了,最后完整的就这俩,愣是没往一起联想,而且这两样东西也实在不搭调。
但是孙中原是旁观者,这样的水晶制品,不可能是“战国烟灰缸”;却带着两个对称的“垛口”,更像是底座!正好有件金属面具,底部能吻合支撑,宽窄大小也能对上。
搞明白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