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故事大人生》
作者:佚名
第1节:我们在爱中生长
序
这本《小故事大人生》是《环球时报》“漫画与文摘”版刊登的文章汇编。《环球时报》是一份传播环球信息、观测国际风云的报纸。但是本书所选辑的200多篇短文,却并非剖析世界大事的时评专论,也不是报道各国动态的通讯特写,而是从世界各国成千上万报刊、书籍、网站细心筛选编译的精美小品。作者属于从美国到不丹的众多国度,他们的作品虽然格调不尽相同,却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写得朴实无华、真切感人。而且不论是叙事抒情的散文、随笔,或者意味隽永的寓言、童话,都是微言大义、寓意深长。故事说的是凡人琐事、生活趣闻,却蕴涵着深邃的人生哲理,闪耀出智慧的光芒。譬如《拥抱心灵》揭示人间需要真情和爱心,《聋青蛙》强调在逆境中应当自信而不自馁,《麦穗与挫折》劝人要经受得起艰难困苦的磨练,《代孕妈妈》赞颂舍己为人的美德……读了这些短文,不仅可以愉悦性情、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并且会从中受到可贵的启迪和教益,足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小故事大人生》这个书名起得很好,名副其实而不是夸大其词。人们从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中,能够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做人的道理。端的是以小见大,以事喻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如果把这本书看做只是供人消闲解闷的闲书,那就错了。事实上它是一本有助于修身养性、提高精神境界不可多得的优秀读物。意大利诗人但丁写过这样的诗句:“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因此谨向读者推荐这本别有风味的域外文集。凡是具有求知欲并有志于品德修养的人不妨一读,可以在阅读和思考中享受探索人生道路的乐趣。
我们在爱中生长,
爱也在我们之中生长
代孕妈妈
'不丹'策林·臣佐姆郁葱编译
尼杜帕是个非常幸福的女子,她家境富有,要什么有什么。当嫁给心仪的男孩策林之后,她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
婚后,小两口恩恩爱爱,甜甜蜜蜜。可他们的喜悦是短暂的。一天,尼杜帕不幸从梯子上摔下来,孩子当场流产。更糟的是,医生告诉她,她再也不能生育。
知道自己永远也做不成妈妈了,尼杜帕很是沮丧。自己虽然不能做妈妈,可策林仍可以做爸爸呀。于是,她劝策林再与别人结婚,但策林从未这样去想。“如果那样,”他问,“那你怎么办?”
尼杜帕沮丧的心情使她的身体受到很大影响,她脸色苍白,多病。看到这种情况,策林提议收养一个孩子。但尼杜帕想拥有丈夫和自己的骨肉。于是,他提出生一个试管婴儿,并称,现在的技术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经过努力,他们找到一位名叫迪玛的贫困未婚女子。她同意做代孕妈妈,但要价很高。为了满足她的要求,策林和尼杜帕只好在金钱方面做出牺牲。迪玛想通过这次机会,改变自己的困境。
很快,迪玛怀孕了。从此,迪玛成为策林和尼杜帕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对迪玛来说,生孩子的经历是使人惊奇的事情,这激发了她从未有过的母性。她认识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对尼杜帕的重要性,可母性使她割舍不下肚子里的孩子。孩子快生了,迪玛内心的斗争非常激烈,她爱上了肚子里的孩子,实在不想生下孩子,就要和他分离。
经过几个不眠之夜,迪玛决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尼杜帕。于是她鼓起勇气,来到尼杜帕家。她对尼杜帕说:“夫人,很抱歉,我不能……我不能放弃‘我的’孩子。他对我太重要了。”
双方陷入沉默。迪玛说的每一句话都像铁锤一样砸在尼杜帕的心上。这样一来,尼杜帕的梦想就彻底破灭了。她开始无助地哭泣,乞求迪玛理解她的心情。
看到尼杜帕伤心失望的样子,迪玛又提出自己“刻毒”的交换条件。她想了一下说:“我要是把孩子给你,那你必须以你的丈夫做交换。”迪玛其实知道,尼杜帕非常爱自己的丈夫,是不可能同意这条件的。
两人再次陷入沉默。
突然,迪玛痛得叫了起来。她快生了。尼杜帕抛开一切,急忙把迪玛送往他们一直就诊的私人诊所。医生严肃地对尼杜帕说:“情况有些复杂,要孩子就保不住大人,要大人就保不住孩子,你说怎么办?”
第2节:我对我说过的话表示抱歉
尽管尼杜帕很想要孩子,可她没有忘记她的人性。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闭上眼睛,低声说:“保大人……”
医生对此感到非常吃惊。万幸的是迪玛和孩子都有惊无险,母子平安。
不知是失望还是高兴,得到这一消息,尼杜帕转身要走。就在她要离去时,医生又回来告诉尼杜帕,迪玛想见她。
“我对我说过的话表示抱歉。孩子……给你。”说着,迪玛把孩子送给尼杜帕。尼杜帕看了看熟睡的孩子,和丈夫策林长得一模一样。当她回头对迪玛表示感谢时,已经太晚了……迪玛因为失血过多,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环球时报》(2004年03月15日第十二版)
一罐果酱
'美'埃德加·布莱索荣素礼编译
一个人只要还有力量帮助别人,他就是富有的
记得有一年,我丢了工作。在那之前,父亲所在的工厂倒闭。我们全家就只靠妈妈为别人做衣服的收入生活。
有一次妈妈病了几周,没法干活。因为没钱付电费,家里被电力公司停了电,然后煤气公司停了煤气。最后要不是因为健康部门为了公共卫生的原因制止了自来水公司,我家就会连水也没有了。家里的食品柜空空如也,幸亏我家有个小菜园,我们只好在后院生起柴火煮菜充饥。
一天,妹妹放学回家,兴冲冲地说:“我们明天要带些东西到学校去,捐给穷人,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妈妈正要冲口而出:“我不知道还有比我们更穷的人!”当时外婆正和我们住在一起,她赶紧拉住妈妈的手臂,皱皱眉,示意她不要这么说。
“伊瓦,”外婆说,“如果你让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穷人’,她一辈子都会是个‘穷人’。她会永远等待别人的帮助,这样的人怎么能振作起来,怎么能当上‘富人’呢?咱们不是还有一罐自家做的果酱吗?让她拿去。一个人只要还有力量帮助别人,他就是富有的。”外婆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张软纸和一段粉红色的丝带,把我家最后一罐果酱精心包好。第二天,妹妹欢快而自豪地带着礼物去帮助“穷人”了。
直到今天,拥有3家酒店的妹妹仍然记得那罐果酱。无论是在公司里,还是在社区里,一看到有人需要帮助,妹妹总认为自己应该是“送果酱”的人。▲
《环球时报》(2005年02月07日第二十二版)
红色玻璃球
郭言编译
在1930年经济大萧条的艰难岁月里,我住在堪萨斯州东南部一个小社区里。因为食物很紧缺,钱也很少,人们经常以货易货,实物交换。那时,我常光顾米勒先生的货摊,买些新鲜的蔬菜。
一天,当米勒先生帮我把土豆装到袋子里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小男孩正贪婪地盯着一篮新摘下来的豌豆。男孩身体瘦削,穿着打补丁但很干净的衣服。我付了土豆的钱,但也被新鲜的豌豆吸引,因为我非常喜欢奶油豌豆加土豆的滋味。在我考虑是否买豆子时,听到了米勒先生和男孩的谈话。
“你好,白瑞,今天过得怎么样?”
“很好,米勒先生,谢谢。这些豌豆看起来真棒。”
“确实很好,白瑞,你妈妈好吗?”
“还好,比过去精神多了。”
“你不想带回点豆子吗?”
“不了,先生,我没有钱。”
“嗯,那你有什么东西做交换吗?”
“只有一颗赢来的玻璃球。”
“是吗?让我看看。”
“给你,它很漂亮。”
“嗯,只是我想要一颗红色的玻璃球,而不是蓝色的。你有红色的吗?”
“好像没有……不过,下次很可能会赢一个。”
“这样吧,你把这包豌豆带回家,等你下次来的时候给我带一颗红色的玻璃球来。”
“好,谢谢你,先生。”
米勒太太走过来帮我装豌豆。她笑着对我说:“在这个社区里还有两个这样的孩子,他们家境都非常贫寒。吉米(米勒的昵称)愿意送给他们豌豆、苹果、西红柿这样的果蔬。当孩子们下次带着红色玻璃球来时,他又会说其实他不喜欢红色的,然后给他们一包蔬菜让他们下次带绿色的或橘红色的球来。”
第3节:替岳父给妻子买耳环
“米勒真是个好人!”我听了非常感动。过了一段时间,我就搬到科罗拉多居住,但我从没有忘记米勒先生和男孩们换玻璃球的事。时光飞逝,很多年后,我才有机会回那个小社区拜访老朋友,也是在这时,米勒先生去世了。
他们在晚上为他举行告别仪式,因为朋友们都去参加,我也一同跟随前往。当我们快到太平间的时候,碰到了死者的很多亲属,我们就尽量说些安慰的话。走在我们前边的是三个年轻人,一个穿着军装,另外两个西装革履穿着职业装。米勒太太尽量克制着悲痛,温和地站在丈夫的棺材旁边。三个年轻人走到她的面前,每一个人都和她拥抱,亲吻她的面颊,简短说几句话,然后就走向米勒先生的棺木。米勒太太泪眼蒙目龙地看着他们一个一个地来到棺材旁边,用他们温暖的手握一下死者冰冷的手,然后他们流着眼泪,慢慢地走出太平间。
轮到我们走到米勒太太面前的时候,我告诉她我是谁,又和她提起了有关玻璃球的往事。米勒太太拉着我的手来到棺材旁边,说:“那三个离开的年轻人就是当年我跟你说起过的三个男孩。他们刚才告诉我自己是多么感激吉米和他们做的‘交换’。现在,因为吉米已经不能再改变主意不要不喜欢的玻璃球了………他们就来‘还债’了。”
“我们从来没有发过财,”她接着说,“但现在,吉米可以自豪地说他是这个社区里最富有的人。”然后她轻轻抬起丈夫的右手。我吃惊地发现手里握着三颗精致的闪着亮光的红色玻璃球!▲
《环球时报》(2004年11月01日第二十二版)
钻石耳环
'印度'P·V·伊耶尔郁葱编译
我不是那种逛得起珠宝店的人,我是政府公务员,工资刚够维持家用。可现在我和妻子却走进了城里最大的珠宝店。我们结婚20年了,虽然不富有,但还算幸福。我们有两个女儿………19岁的拉克什米和17岁的拉古。拉克什米要出嫁了,需要买一副钻石耳环做嫁妆,所以我们才特地来珠宝店。不过,今天主要是看看式样,谈谈价钱。其实我惟一担心的是,钱不够。
替岳父给妻子买耳环
钻石耳环对待嫁的女儿来说是必备的嫁妆。谁听说过一个印度南方的婚礼上新娘没有钻石耳环?妻子并不担心钱的事情。“把我的钻石耳环卖掉,”她说,“我现在不需要了,可式样太老了,我们应该给女儿买副时髦点的。”
然而,只有我知道,妻子的耳环不是真钻石,而是仿制品。
我和妻子是自由恋爱。她家境贫寒,父亲是乡村小学校长。当时我父母极力反对我和她的婚事,但我执意要娶她,最终父母不得不同意,只是有一个条件:新娘的嫁妆里必须有钻石耳环。
妻子的父亲到哪里去弄钱买钻石耳环?后来,我很简单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有一天,我在路边看到,一个老人坐在人行道上卖假钻石首饰。耳环都很漂亮,一副耳环价格在10到50卢比。有的看上去就像真钻石的。我记得,我问他是从哪里搞来的这些首饰,他告诉我,是二战期间缅甸难民带过来的仰光钻石。我不相信,仰光钻石即使是仿制品,那时价格也很贵,一副耳环至少要100卢比。
我选了一副特别好看的耳环。不是行家,很难看出是假钻石的。我在50卢比外,又多给了老人10卢比,因为我对这副耳环的式样非常满意。
我带着“钻石耳环”直奔未来岳父家。他问我从哪里买的,值多少钱,并说非常感激我,保证将来按价还我钱。我没有告诉他实情,只是请他保证,不让任何人知道是我买的耳环。就这样,我娶了小学校长的女儿。
去珠宝店“以旧换新”
今天妻子和我来珠宝店一是要为女儿选新耳环,二是要把当年我为她买的、至今她还不知底细的“钻石耳环”卖掉。
我们走进珠宝店。看门人对我们笑脸相迎。他们知道,有钱人有时从着装上是看不出来的。可我还是有点紧张。
一位年轻人接待了我们,并给我们一个鼓励的笑脸。妻子刚要用手指她的耳环,我及时用胳膊肘碰了她一下,小声说:“咱们还是先给拉克什米选耳环吧,卖耳环可以晚一点。”
第4节:您说这不值得吗,长官?
我想尽量推迟真相被揭开的时间。年轻人拿出几副钻石耳环让我们挑选,讲了每种钻石的优点。一副特别的耳环把我们吸引住了,妻子和我同时伸手去拿。这副耳环价格一定很高!我想。
年轻人咳嗽了一声说:“你们的眼光不错,这是一种极好的钻石,”他说,“我们很少有这么纯的钻石,价格是1。5万卢比,这个价格已经是‘跳楼价’了。”
挑选到合适的耳环,我们都很兴奋,但即将面临的尴尬局面还是让我惴惴不安。首先我不得不应对妻子知道她耳环真相后的震惊。还有,我到哪里去弄这1。5万卢比?
鉴定耳环真伪
我问年轻人收不收用过的耳环,他说收,并疑惑地看着我妻子耳朵上的耳环。妻子把耳环取下,交给年轻人。我急切地观察着他的表情,心怦怦直跳。只见年轻人的表情骤变。他说:“请你们等一会儿,我得叫老板来看看。”他用一种我听不懂的语言喊他的老板。一位60多岁的老先生从里屋出来。老先生坐下,戴上专门的眼镜,翻来覆去地看耳环,鉴定真伪。我紧张得浑身冒汗。
“你们是从哪里买的这副耳环?”老板问我。
“怎么?”我说,“是我岳父买的,他一定是从特里奇买的,那是离他的村子最近的城镇。”说这话时,我的脸色一定非常难看,我感觉手心里都是汗。
那位珠宝商盯视了我一会儿,然后意味深长地说:“这是一种最稀有的钻石,是很少见到的极品。”
“那它们值多少钱?”我问。此刻,我的心跳好像稍慢了些。
“不经专业检测,我也说不准。”他说。随后他站起身,示意我跟他到办公室。他关上门,非常严肃地说:“钻石是仿制的。和我说说,是怎么回事。”我的腿直发软,大脑一片空白。
珠宝商让我坐下,倒了杯水给我。我把关于“钻石耳环”的前前后后如实向珠宝商说了,听凭他处置,毕竟我有蒙骗人家的嫌疑啊。
听我讲完原委,他沉思了一会,说:“既然这样,最好不要让你妻子知道。你可以‘换’走一副真的钻石耳环,以后分期付款给我。”我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那天,妻子高兴地把自己的“钻石耳环”交给店员,为女儿“换”了一副价值1。5万卢比的新式钻石耳环。“钻石耳环”的秘密只有我和那位好心的珠宝商知道。他的善意和理解保住了岳父、妻子和我,乃至我们全家的尊严。▲
《环球时报》(2004年05月31日第十五版)
值不值
郑洁编译
在一次战斗中,当士兵吉姆看见自己的好伙伴在战场上倒下时,恐惧占据了他的心。他被困在战壕中,炮火连绵,子弹嗖嗖地从头顶飞过。他问中尉,自己能否到战壕之间的“无人区”去把他的伙伴救回来。
“你可以去,”中尉说,“但是我觉得不值得。你的朋友大概已经牺牲了,而且你自己可能也会送命。”中尉的话并没有影响吉姆,他还是去了。
吉姆奇迹般地安全到达朋友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