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
作者:佚名
前言: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
这些年,由于致力于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研究的缘故,我的视野中自然少不了“哈佛女孩刘亦婷”这几个字。说实话,这几个字给我最初的印象,是健康、明朗、进取的感觉。我同社会上的许多人一样,欣欣然接受了这个女孩。可若干年后,当我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我对这个女孩的认识也逐渐立体起来。我发现,围绕“哈佛女孩刘亦婷”这个“素质教育”的典型,我们的社会有着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和盲点。
刘亦婷进入哈佛真的是靠全面的素质和不凡的实力吗?
刘亦婷真的是素质教育的典型吗?
刘亦婷的家庭教育真的很成功吗?
刘亦婷真的是智商奇高的天才少女吗?
刘亦婷的学习方法真的很值得学习吗?
……
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学错榜样的代价也是无穷的。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对小孩说这样的话:“要像刘亦婷姐姐那样……”每当此时,我都会忍不住想问一下这些家长,你究竟对刘亦婷了解多少?你究竟对你的孩子了解多少?你知道盲目效仿刘亦婷会对你的孩子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吗?我相信,有不少家长面对我的问题会瞠目结舌,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刘亦婷是榜样,是完美而无需质疑的。
这些家长首要关心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心甘情愿学习刘亦婷的问题,而非刘亦婷究竟该不该学,刘亦婷值不值得学的问题。很多家长甚至迫不及待地要求刘亦婷的家长再“辛苦”一次,为他们写一本刘亦婷的“培养细节”,这样,他们对“刘亦婷培养模式”的学习就会更加有“法”可依,而将他们的孩子培养成刘亦婷第二、第三的可能性便会越来越大……可是,我在这本书中不得不给他们泼一些冷水。
我始终认为,瞎教育不如不教育。如果家长本身的教育知识有限,没有能力识别什么是科学的教育理论,亦无能力分辨出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更适合自己的孩子,那么,我希望这些家长还是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其快乐、自由、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发展为好。但现实却是,很多家长在根本不懂基本的教育理论,毫无教育孩子的大智慧的前提下,对孩子的成长横加干涉,进而酿成许多家庭悲剧。而对刘亦婷的盲目学习,正是这些家长缺乏教育智慧的具体表现之一。
诚然,科学认知孩子的天性、特长,为孩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计划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在这样的前提下,刘亦婷的家长将他们培养刘亦婷的全过程展示给读者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尤其值得我们钦佩的是,他们将刘亦婷成长的点点滴滴都精心地记忆、保存了下来,这种恒心、细心和耐心恐怕并非所有家长都能做到。所以,《哈佛女孩刘亦婷》以及《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两本书中的确有许多有价值的内容值得汲取。
但是,这两本书中存在的缺陷和误导又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作者写作时的非科学态度,使得这两本书充满了主观、错谬、想当然、误导、夸大以及牵强附会的成分。
刘亦婷的家长认为,能够被哈佛录取是个神话一般的故事,只有素质最全面,能力最出色,表现最杰出的学生才能被哈佛录取。可实际上呢?大家读过本书后就会发现,即便是普通的学生,只要策划得法,加上一点点运气,也能够大摇大摆地进入哈佛大学。由于刘亦婷的家长把哈佛当成了一个神话,当成了一个凡人不能企及的地方,所以在这样的思维下,他们神化了刘亦婷,进而神化了他们自己。
这两本书不断重复这样的主题:“我的女儿进入了哈佛大学,所以她是一个素质全面,能力出色,表现杰出的学生。那么,我们是如何培养出这么出色的女儿的呢?我们培养她的秘诀是什么呢?你是不是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刘亦婷第二呢?且听我们细细道来。”
我想,在这种巨大的诱惑面前,没有几个孩子的家长会不动心。可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我们仔细思考一下便会发现,其实,学习刘亦婷并非如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刘亦婷是一个优秀的女孩,她听话、懂事、勤奋、聪明。但是,这样的女孩到底是天生如此还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呢?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刘亦婷父母的培养,刘亦婷就会变得不听话、不懂事、不勤奋、不聪明了吗?说实话,这是谁也无法证明的命题,因为我们从常识中便能得知,许多家庭教育非常恶劣的孩子后来成了举世闻名的伟人,而有些家庭教育并不差的孩子后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否定家庭教育,因为好的家庭教育能够提高培养出优秀孩子的概率)。
可以说,即便刘亦婷是一个非常杰出、优秀、素质全面的学生,也并不能证明,其家庭教育的成功。但是,刘亦婷的家长却没有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他们陷入了这样的思维误区,即认为刘亦婷的优秀是他们十八年来苦心孤诣正确培养的结果。而且这还不算,他们又把培养刘亦婷的一些想法升级为正确的教育理论,升级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一些被“哈佛”两个字弄得头晕目眩的家长们,在“晕轮效应”的影响下,失去质疑和思辨的能力,对他们的话偏听偏信起来。而这种偏听偏信,对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可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其次,即便我们承认,刘亦婷的听话、懂事、勤奋、聪明就是其父母正确培养的结果。我们便可以放心的学习和借鉴“刘亦婷培养模式”了吗?还是不行。因为你的孩子不是刘亦婷。你的孩子可能跟刘亦婷有着完全相反的个性,适合刘亦婷的培养方式可能完全不适合你的孩子。在这个问题上,家长们特别容易犯糊涂。尤其是一些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家长们,对“榜样”、“模范”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在他们成长的年代里,全国人民几乎一个面孔,连穿的衣服都是统一的蓝、黑色调。所以,这些家长很难理解“个性”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很难有意识地去考察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究竟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究竟属于何种人格类型,究竟有哪些智能上的特殊之处。而实际上,正确了解自己的孩子,是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的第一步。
第三,即便你的孩子的人格类型跟刘亦婷惊人的相似,其他条件也惊人的相似,那就一定意味着刘亦婷的培养模式就是你应该学习的培养模式吗?也不是。刘亦婷的家长经常给刘亦婷讲“取乎上得乎中;取乎中得乎下”的古训。我想这句话也同样可以提醒读者朋友,我们要学习榜样的话,一定要选择那种极其优秀也就是说杰出的榜样,刘亦婷是这种榜样吗?我认为,她与“杰出”的差距还很遥远。我在前面提到她是个优秀的女孩,但这种优秀更多意味着她是个“好”女孩而非一个“杰出”的女孩。为什么呢?因为在她的培养模式中,“智商”和“情商”教育非常成功,而在“慧商”和“魅商”教育上却有很大的欠缺。而真正的高素质的一流人才,一定是“智”、“情”“慧”、“魅”四商俱全。尤其是对于刘亦婷这类比较听话、守规矩的学生,“慧商”和“魅商”教育更是极为紧迫,可以说,“慧商”和“魅商”教育成功与否,对于他们成为当今社会急缺的有创造力的一流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很多人,包括刘亦婷的家长,一个重要的误区就是把刘亦婷这个优秀的平凡女孩神化成了极其优秀的、素质极其全面的超凡女孩。
以上,我从“刘亦婷培养模式”到底该不该学的角度谈了一些我们认识上的盲点和误区。在本书中,我还谈了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什么、漏洞百出的美国大学录取制度、采用何种教育策略超越刘亦婷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家长们科学规划自己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
在这本书中,我自始至终都在提醒大家,刘亦婷不过是个平凡普通的女孩,我想尽力为大家还原出一个真实的、去掉了神话色彩、去掉了耀眼光环的刘亦婷,我相信,在平和、平视的目光下,我们从“哈佛女孩刘亦婷”这里,反而能够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我从自身的经历感受到,试卷考不到的,社会一定会考到。急功近利的学习者固然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长久看来,他们终会受到社会的惩罚。尤其随着社会的变迁,技术的革命,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而在这种趋势下,教育孩子越来越需要大的智慧。这便是我通过详尽讨论“哈佛女孩刘亦婷”这个典型案例,要传达给读者的最重要信息。
与一切关心中国教育,为中国教育奔走、呼喊、殚精竭虑的人们共勉。
萧愚
从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说起
在《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的开篇,有一个很显眼的题目———哈佛为什么选中了她,刘亦婷的家长认为,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已经对这个问题作了最直接、最准确、最全面的回答。
亲爱的刘小姐:
我很高兴地通知你,哈佛大学招生与经济资助委员会已经投票,赞成在2003年级为你提供一个名额。对你的这一杰出成就,请接受我个人的祝贺。今年,有18000名以上的学生申请我校的1650个名额。面对众多富有才华、素质极高的申请者和相对较少的名额,哈佛招生委员会极为仔细地选择了那些表现出非凡的学业、课外活动和个人的实力的候选人。委员会相信,由于你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你将会在就读哈佛期间和毕业后做出重要的贡献。
我极其希望,你能到剑桥(注:哈佛大学所在地)加入到我们之中。
真诚的
威廉·R·菲茨西蒙斯
招生与经济资助办公室主任
看着这份录取通知书,我不由想起另一位被美国大学激烈抢夺的“天才”。这个“天才”是国内一所著名大学物理系的本科生,他在大二至大四两年时间里发表了10篇学术论文,其中8篇是SCI论文(注:SCI中文名为“科学引文索引”,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所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的研究成果)。
接下来的事情不难想象,这个“天才”接连收到来自斯坦福、普林斯顿、康奈尔、宾夕法尼亚等美国名校的录取通知书……
斯坦福、普林斯顿是与哈佛齐名的美国名校,我猜想在他们的录取通知书上,也一定不会缺少诸如“优秀”、“实力非凡”、“素质全面”这样的评语。不过眼下,让我浮想联翩的不仅仅是这些评语,而是随后发生的一些事情。
这个“天才”一出现便引起了著名学术打假人士方舟子的注意。因为学界人士都知道,在短短两年内完成8篇SCI论文,不要说对于一个本科生,就是对一个大学教授来说也是了不起的成就。更何况,这位“天才”在学校一没导师、二没实验室,他的办公室就是简陋的学生宿舍……
方舟子在查证了有关资料后指出:这个“天才”的导师就是他的父亲、北京某著名大学物理系的教授。检索到的6篇由这个“天才”署名的SCI论文,通讯作者全是他的父亲。按照学界惯例,学术论文的通讯作者就是“首要研究者”,也就是课题领导人。而“天才”在申请美国的大学时,并没有说明其论文通讯作者就是他父亲。因此方舟子认定其中必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
对这场争执究竟谁是谁非我兴趣不大,我所关心的是美国大学招生委员会在这个问题上呈现出的愚蠢的失误。
这件事其实并不复杂,只有两种可能的情况,第一种可能是,“天才”的父亲为他亲自捉刀发表论文,使他有足够的研究背景打动美国大学的招生委员会;第二种可能是,他自己写作了这些论文,他确实是天才。
方舟子的思考方法其实已并不复杂,就是对那些惊人的说法、“特异的现象”不轻信,要看是否有确凿的证据,以理性对待之。而美国大学招生委员会的失误就在于,他们对第一种可能性根本就不加质疑,亦不做任何调查———即便是举手之劳的调查,而是草率地认可了第二种可能性,忙不迭地给“天才”送来了录取通知书和高额奖学金。
这件事情提醒我们,美国大学的招生制度存在着显而易见的漏洞。
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写在哈佛等美国大学录取通知书上的“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等等溢美之辞完全有可能是一种常规性的套话。我认为用这些常规性的套话作为证据来断定刘亦婷具有了“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是非常不严肃的态度,是非科学的思维,是容易给读者带来误导的。
可是,我能想像出,刘亦婷的家长在“哈佛”这两个字面前已经丧失了理性。在他们心目中,这张录取通知书堪比皇帝颁发的圣旨。而写在这张录取通知书上的几句溢美之辞便有如圣上的金口玉言,是绝对真理。
可实际上呢,根据我对美国大学招生制度的了解,我认为哈佛大学招生委员会根本就不是什么金口玉言的皇上,仅是一些有点权力的办事员而已。他们也会如寻常的官僚那样犯粗心大意、玩忽职守的错误,因此,他们给刘亦婷这个有一定能力和才华平凡的学生戴上“具有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高帽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过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我们国家的众多读者包括许多教育工作者,跟刘亦婷的家长一样,看到“哈佛”这两个金灿灿的大字便丧失了理性判断的能力,不仅对录取通知书上的溢美之辞不加怀疑的照单全收,而且也将“刘亦婷”这3个字,镶上了耀眼的金边。刘亦婷就此成了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的具有“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完美典型。
正当婷儿为究竟选择哪所大学而四处征求意见的时候,社会上的人们却在反复琢磨,哈佛大学看重的“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究竟指的是什么?刘亦婷身上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又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成都商报》为刘亦婷开通的4部热线一下午就接到了近千个电话,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渴望从刘亦婷和我们这儿取得教子成才的“真经”。
读者来信也从全国各地雪片似的飞来。
(引自《哈佛女孩刘亦婷》增订本第9页)
可以看出,国人对于哈佛的崇拜已经到了迷信的程度。而对哈佛的这种迷信又转移到了刘亦婷以及刘亦婷的父母身上。
当年,我也是众多迷信者中的一员。哈佛大学曾经是我的一个梦,在我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所名校在美国200余年的历史中,培养出7位总统,而与哈佛有关的诺贝尔奖得主亦有41位之多。在这样炫目的光环之下,相信没有几个人会保持清醒的头脑。然而,随着我对美国大学及其录取制度了解的深入,一切仰慕、崇拜、迷信都随之烟消云散。
近几年,由于研究教育并撰写留学考试书籍的缘故,我结识了不下百位被美国大学录取的留学生。他们中间便有许多就读于诸如哈佛、MIT、普林斯顿、耶鲁这样的常春藤名校。在与这些留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对美国大学的各种录取规则有了详尽的了解,亦发现了很多先前根本无从想像,也无从发现的东西。
当一切水落石出,我对哈佛的迷信与崇拜逐渐消失,而与此同时,刘亦婷身上的五彩光环也逐渐消散,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更加真实的刘亦婷。
蜀中无大将,亦婷当先锋
哈佛有句名言:哈佛的学生在哈佛学到的知识80%来自于他们的同学。除了哈佛,美国很多大学都推崇多元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