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告诉世界我能行-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北京时,家长们全都赶到火车站迎接孩子。虽然已是晚上10点多,可孩子们个个精神抖擞、兴高采烈,见到父母的第一句话就是:“太好了!下次夏令营我还要去!”爸爸妈妈看到孩子脸上、胳膊上被咬得大包小包,非常心疼,可也都咬着牙说:“太好了!下次还让你去!”
如果说“知心姐姐”有什么魔法,那么,魔法就是——太好了这三个字,谁用谁灵。
所以,无论走到哪儿,我都会反复为大家讲解这三个字的魔力。有一次,我去云南开会,见到了昆明市明通小学优秀辅导员郝学兰老师。郝老师激动地对我说:“您讲的‘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我用了,效果太好了!”接着,她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暑假期间,她带着一批小学生去贫困山区看望“手拉手”的小伙伴。那里的路程很远,下了汽车以后还要翻过五座山头。大家正行进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时,天空突然下起了雨,没处躲,没处藏。郝老师干脆就让同学们两腿分开,站稳身体,伸出双臂,冲着天空大喊:“老天爷,谢谢你,你湿淋淋的爱我们收到了!”在嬉笑声中,同学们一个个很快被淋成了“落汤鸡”。可是,大家却都觉得精神百倍,没有一个人感到不适。又翻过了一座山头,太阳出来了,用热辣辣的阳光炽烤着他们,都快烤出油啦!郝老师又带领同学们仰望天空,冲着太阳喊道:“太阳公公,谢谢你,你火辣辣的爱我们也收到了!”这时,一个顽皮的男生随后还“补充”了一句:“您老人家可以回去休息啦!”伴着孩子们开心的笑声,不一会儿,通情达理的“太阳公公”也钻到云彩里去了。就这样,一路上大家欢声笑语,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都尽情地体验着“太好了”的喜悦。一个同学在长满青苔的石板路上滑倒了,可他爬起来便大声喊道:“太好了!滑溜得不得了!想滑冰的同学请到我这里报名!”一个同学脚上磨起了血泡,但他却忍着痛坚强地说:“太好了!我终于尝到了打血泡的滋味!回去可以和爸爸妈妈吹吹牛了。”
听了郝老师的故事,我真是太高兴了。如果人人都能用这样的心态对待生活,对待艰苦,那么我们的一生该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啊!
“太好了”,这三个字虽然普普通通,可却拥有着无穷的魅力。它仿佛就是振奋人们精神的号角,能够把你心中的失望和沮丧吹掉,激发出一股努力向前的勇气;能够把你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不愉快的心情,转化成推动你继续前进的坚强动力。如果有一天,你能够真的做到把艰苦看作快乐,那你的一生就会减少许多烦恼,增添许多欢乐!
身在苦中不觉苦,将来才能少吃苦。
面对艰苦,你保持着“太好了”的心态,那你是主动的,你大脑所有的细胞都处在兴奋的状态,所以你不觉辛苦。
面对艰苦,你是“太糟了”的心态,那你是被动的,你所有的大脑细胞都处在疲倦的状态,所以你就会觉得紧张,觉得辛苦。
身体的劳累很大程度是因心理的疲劳造成的,所以乐观地面对艰苦的工作和环境,便能防忧消愁。
面对生活——悲观不如乐观
快乐享受每一天
“年岁不饶人,它不会总让我们享受人生的乐趣。那么,趁我们的年龄还能享受,还渴望享受这种乐趣的时候,为什么苛求自己呢?”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是这样看待生活的。
所以,“今天,最好!”珍爱生命的人都会这样说。
有一位老爷爷是著名的内科医学专家,健康快乐地活到了98岁。据说,他长寿的秘诀就是——每天早晨大声朗诵这句话:“今天就是最好的一天!”他还说,“今天,只有今天,才是真真切切的生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同学却不是这样的。而是每天早晨一睁眼,就慌慌张张爬起来,忙着穿上衣服、忙着刷牙洗脸、忙着塞上几口早点、忙着一路狂奔冲向学校……一门心思地想着赶紧打发完手里的事,去完成“梦中更重要”的目标。可结果却是把自己弄得手忙脚乱,被总也做不完的“小事”裹挟着,狼狈不堪地往前奔跑……忙着听老师讲课、忙着放学回家、忙着“喂饱脑袋”、忙着写作业,甚至连玩都变得忙忙叨叨!就这样“拼杀”了一整天,等到晚上累瘫在床上时,才发现,自己竟然一点收获也没有!面对这种忙乱的生活,有人写了一句顺口溜来“调侃”自己:“活也忙,学也忙,忙忙碌碌一整天,一觉又到解放前!”
其实,所有的同学都不愿这样活着。每当问起他们,各个都说:
“啥,这也叫生活?忙着吃,忙着喝,还不动脑子……简直就和猪一样嘛!”
“这种苦日子我算是过烦了!也过够了!再这样过下去,我非‘秀逗’了不可!”
“要说谁还乐意这样活着,不用多问,这家伙准是脑袋进水了!”……
可是,依然有很多同学向“知心姐姐”诉说内心的苦闷:
“都说我们是花儿的季节,可是,我感到的却是无尽的压力、无尽的累!每天晚上,我都得12点以后才能上床;每天早晨,我6点钟就要准时起床。知心姐姐,告诉你吧,我们最近已经连上一个月的学了,一天也没歇过!我真的快要累死了!每当写完作业的时候,我就想哭,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可望着眼前堆得满满的辅导资料,我知道,自己连哭的时间都没有哇!”
这是一位女同学的来信,现在的孩子活得真累!
有位退休老人说得很风趣:“日出东海入西山,愁也一天,乐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身也舒坦,心也舒坦。”多好的心态!我就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因为我知道,你们都很聪明,一定能从这句话里琢磨出一些东西。
既然愁眉苦脸是一天,高高兴兴也是一天,大家为什么不高高兴兴地面对每一天呢?又何必像上足了发条的机器呢?所以我劝大家,应该轻松地踏着生活旋律,快乐地享受每一天。吧
打个比方,很多同学把每天写作业看成是痛苦无比的事,总想着赶紧写完作业好去玩;可事与愿违,作业却总也写不完。于是,他们只好每天在痛苦中煎熬。其实,如果能换一种心情,把写作业看成是自己乐意干的事,安静地坐下来,细细琢磨每道题的解法,好好体验写字的感觉,而不是一心惦记着做游戏有多高兴,写作业有多苦恼,也许就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同时更让自己拥有一种成就感。
我再讲一个北京女孩的故事。听完后,或许你们的收获还会多一点:
北京女孩郭羽洁是个非常快乐的小姑娘,外号“疯丫头”。面对学习和生活,她每天都是快乐无比。哪里有她,哪里就有笑声。
有一次,走路不小心,她从楼梯的拐角处头朝下栽了下去,摔得很惨,两颗门牙都只剩下了一半。医院诊断书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三级毁容”。
当班主任郭老师去家里探望时,却见她正舒舒服服地躺在椅子上,仰面朝天喝着什么东西。看到老师进来,羽洁吃惊地叫了一声“郭老师”,紧张地像变魔术似的戴上了一个卡通口罩,起身冲到郭老师面前开始傻笑。大概是伤口很疼,笑声很快变成了捂着嘴的哼哼声。随后,她使劲地跺着脚,指着郭老师呜呜噜噜地说:“干什么呀?不许看我!”看到她那副怪模样,郭老师也笑了。郭老师知道,羽洁永远都是这样,无论遇到什么倒霉事,她都能很快找到快乐的突破口,带着大家一起快乐起来。在郭老师的强烈要求下,羽洁终于答应摘下口罩(只一秒钟),让老师一睹她的“庐山真面目”。看到羽洁的整个嘴肿得老高,郭老师忍不住问:“那你怎么吃东西呀?”这下可打开了羽洁的话匣子,她略带兴奋地叨叨起来:“医生说了,我只能吃流食。所以,妈妈这回得由着我的性子了,开恩批准我可以喝各种牛奶。喝的时候只能用吸管,太麻烦了。为了省力,我就仰起头往嘴里倒。这可好,喝得我脖子疼极了!”她边说还边用手揉自己的脖子。但是看她的神情,似乎根本就没遇到什么倒霉事,而是终于等来了一个体验嘴肿的机会!
就是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让郭羽洁成了一个快乐的天使,而拥有这种感受快乐的能力,也将使她一生受益。
面对生活,学会感受,这也是一种习惯。假设一个人从小在挑剔和抱怨中长大,那他就只学会了挑剔和抱怨;如果一个人从小在赞许和感激中长大,那他就有可能学会每时每刻感受生活的快乐。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个兄弟,一个乐观,另一个悲观。他们的父亲觉得,必须设法矫正。于是有一天,他把所有能买的玩具都买了下来,放进悲观孩子的卧室里;然后,又在车房里堆了一大车的马粪,送给那个乐观的孩子。等到第二天早晨,这位父亲发现,他那悲观的儿子正坐在房间里哭泣。“你为什么不玩你的那些新玩具呢?”父亲奇怪地问他。“我不敢,我好担心会把它们弄坏。”孩子哽咽着说。父亲摇了摇头,无可奈何地走进了车房,却看到他那乐观的儿子正兴高采烈地在粪堆里玩呢。“你这是在干什么?”“哦,爸爸!”孩子兴奋地叫道,“这太酷了!我知道,你一定在里面藏了一匹小马!”
面对生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
乐观是快乐的根源。而保持乐观的惟一方法,就是紧紧抓住生活的每一次快乐。
面对父母——对立不如对话
从改变自己开始
在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
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像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
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
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
现在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你也梦想过改变世界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试着改变你自己,奇迹就会发生。
很多同学进入青春期后,和爸爸妈妈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向我求救。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和父母发生冲突,就像舌头和牙碰撞一样,很正常。你们和父母同进一家门,同吃一锅饭,难免会磕磕碰碰。
冲突和矛盾发生了怎么办?谁包容谁?谁让着谁?谁改变谁?
小时候,父母常常包容你,让着你。现在你长大了,父母变老了,你该包容他们了。
我的智囊团有个小成员——17岁的女中学生瞿斐。她酷爱思考,酷爱学习,是广州市优秀的学生干部。在化解父母和子女的矛盾上,是个“武林”高手,曾帮我出过许多好主意。她的“武功”秘诀就是:发生冲突的时候,你只要“忍着不说”,从改变自己开始,就会阴转睛。这是她多年来和父亲切磋“武艺”的精华。
我让瞿斐帮我支支招,怎样和父母化解矛盾。她很热心地寄来她的心得——她写给表弟的一封信。你看看,能不能帮你解决点问题。
表弟:
今天看到你和你妈在餐桌上为了一件小事指责对方,我真是觉得很心痛。都是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家人,却好像把对方视为避之不及的瘟神。在这个过程中,我知道你已经从你的角度做得很好了,但是,我觉得你还可以做得更好,你能不能听听表姐的想法呢?
前年,我和我爸一起去香港,中间因为要参加一个活动,需要穿比较正式的衣服,就和我爸一起去买衣服。
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在一间世界名装店挑中一套,到付钱的时候,我爸开始和店员讨价还价。我当时一下子觉得很没面子——我爸在这样的一间店里像在菜市场似的和店员为价钱争起来,很“不懂事”。同时,我把这种不爽反应在脸上,帮着店员说我爸:“这个价钱全球都一样,是公司规定的。”我爸火了,把我带离那家店,站在店门口的台阶上说我,那一整天,我和我爸的关系都很僵。
事后,我进行了反思。其实事情完全可以不变得那么僵,我也完全可以不受我爸的训,原因主要在于我让我爸没了面子。人都要面子,特别在外人面前被自家人伤了面子,一般人都受不了。在伤了面子以后,大部分人会很自然地为自己辩护,会找很多理由来证明伤了他面子的那个人是错误的。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我不服气,我爸也不服气,伤了我的感情,更伤了我爸的感情。
……
今天在餐桌上,你在大家面前指责你妈,我又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前年的那个场景。我知道当你看你妈不顺眼的时候你就会说你妈。但是你妈并没有同意你的意见,反过来,她开始说你的毛病:乱花钱、不爱干净、成绩不好……你们就这样吵起来了,越说越多,最后大家不欢而散。
在香港买衣服的事情后,我明白每当我因为父母说的做的而感到不爽时,我想要的并不是逞一时口舌之快,而是真的想让父母听取我的想法,和我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大家一起改进。
所以,当我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遇到同样的情况时,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在当时忍着不说,因为当时说很有可能就是一种发作、一种责备。而是选择在事后心平气和,在肯定我父母所做的一切的同时,和父母商量用另一种方法做同样一件事会不会更好。
表弟,相信我,在关键时候忍住不责备父母,结果一定比你忍不住强太多了。像我爸,他就会采纳我的很多意见,而这是永远不可能由责备他而得到的。
如果当我实在想发作却忍不住的时候,那就发挥阿Q精神,在心里把我父母当成连话都还不会说的孩子,即使这个孩子把所有东西都弄糟了,但是谁会去责怪、抱怨他呢?“唉,随便他啦!”一句话,什么都过去了。
当父母心情不好,用责备的语气来说我,让我非常想和他们吵架的时候,我就会在心里不断地暗示:和他们吵架是完全没有建设性的,吵完了除了大家都伤心什么都没有。就让我来做做父母的出气筒吧。
表弟,你除了知道你妈怎么照顾你,能不能试试了解一下你妈对人生的看法?或许当你从这种谈话中汲取到妈妈的可敬之处,逐渐消除你对妈妈的瞧不起与讨厌时,你对她的态度会很自然地开始变化,你也能体会到妈妈给你的肯定、尊敬与鼓励?我总是认为人与人之间是互动的,当你对妈妈表示真诚的尊敬时,就是你在教会妈妈如何真诚地尊重你的时候。
表弟,不知道这封信是否让你觉得有些可取之处。无论怎样,我真心希望你和你妈能够更好地相处!
你的表姐瞿斐
瞿斐的信中充满了一个孩子对长辈的宽容大度与智慧。
在家庭生活中,宽容实在很重要。萧伯纳说过:“虽然整个社会都建立在互不相让的基础上,可良好的关系却是建筑在宽容互谅的基础上。”一颗承受伤害的心灵是脆弱而难以生存的,一颗不能谅解伤害并宽容异己的心灵,是狂暴而可怕的,因为仇恨是一把双刃剑,不仅伤害别人也折磨自己。宽容不仅是一个人、一个社会必要的道德,也是一种生存智慧。只有学会宽容,才能有足够的耐心去迎接各种矛盾。
读瞿斐的信,想自己的事,你是不是领悟到该如何去以宽容之心改变自己呢?
在和父母发生冲突时,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