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冷淡型
有的考生家长对孩子的高考寄托了很大希望,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家长,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学,给家庭经济带来新的转机。一旦孩子落榜了,他们焦急的心情可想而知。
案例
有一位河南的落榜生对我说:“王老师,我的家庭很贫寒,父母都是农民。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我能考上大学,走出农村,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改变家庭的命运。今年高考我落榜了,父母十分失望,也非常怨恨我。他们不打我也不骂我,但就是不给我好脸看,不跟我多说话,这使我心里非常难过。这样的煎熬不知何时才能结束,我痛苦极了。”
与上述情形一样的考生家长不在少数,这种冷淡态度实际上是对孩子的精神虐待。长期的冷淡使孩子失去温暖、失去支持、失去亲情的关心,导致他心理上产生很大的负面转变,造成心理问题,继而可能转化为心理疾病。
第35节:不要指责孩子
落榜生和没考好的考生家长五要五不要
1不要发脾气
有些家长,特别是父亲,平时不大关心孩子成绩,看到孩子高考落榜或考试成绩不好时又大发雷霆,甚至动手打人。
案例:
考生张某的父亲平时经常在外地经商,很少回家。孩子在高考中落榜了,他知道以后拍桌子瞪眼,大骂儿子是笨蛋,给他丢脸。晚上吃饭时,他越想越不是滋味,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地养家,孩子却不争气。想着想着又破口大骂,连爱人也捎了进去。最后,一把掀翻了桌子,饭菜撒了一地,顿时家庭里充满了火药味,这对孩子心理的打击是可想而知了。
2不要指责
有些家长一旦知道孩子没考好或是高考落榜,就大肆指责孩子,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罗列罪名,只要是平时做得不对的、不好的,跟高考有关无关都扯进来。本来孩子心情就很沉重,这时父母非但没帮他们解脱,反而火上浇油,使孩子更加委屈,更加烦闷,甚至感到绝望。
案例:
考生张某高考落榜,父亲知道后列举了他的六条罪状:
第一,好吃懒做不认真学习,体重长到160斤,什么好吃吃什么,嘴里老不闲着,一边做作业一边吃零食,肚子里全是废物。
第二,学习不专心,做作业时开电视,或是边做作业边用手机发短信。
第三,经常看一些乱七八糟的书和杂志。
第四,自己不好好做作业,不动脑筋,经常抄同学的作业。
第五,没有上进心,讲吃讲穿,电视里的明星穿什么自己就想穿什么。
第六,睡得早起得晚,高三的学生,晚上不到10点就躺下了,早上6点半还不起床。
六条罪状一列,考不上大学是“罪有应得”,自己去想吧。
3不要埋怨
考场失利的原因很多。家长如果只是一味地埋怨,致使孩子的心情越来越坏,焦虑不安,严重的会产生抑郁表现。还有些家长只顾自己嘴上痛快,怎么有理怎么说,甚至让话语偏离事实,对孩子很不公正。
案例:
有一位考生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练小提琴,已经十多年了。一方面出于自己的爱好,另一方面一直寄希望于文艺特长能对高考录取有利。
有一所重点大学承诺,只要他的高考成绩超过该省的重点线,就录取他。可是他的成绩没能达到这个分数标准,与重点大学擦肩而过。
由此家长埋怨不断。他妈妈说:“当初我让你一心一意地学习,咱考大学不图文艺特长,而是凭实力、凭本事,你偏偏想走捷径。结果怎么样?你又不比别人笨,要是把那些练琴的功夫腾出来学习,达到省重点线根本没问题。”
“高三开学分班时我就让你学文科,一来轻松些,二来跟理科相比算你的强项。你偏要选理科,说你们学校理科教学水平高,文科不如理科。不听我的话,怎么样?今年要是考文科,通过省重点线根本不成问题,考理科,一差差几十分!”
孩子觉得委屈,也争辩说:“我没考好,你把所有的道理都占了。当初你也说我们学校的理科老师强,不是还找班主任交换意见吗?班主任也这么看,你就回来告诉我理科好。现在怎么全都成了我一个人的主意?!”
事情已经过去了,埋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能增加心理负担。
第36节:不要冷淡孩子
4不要唠叨
每当我问起中国的学生:“你最烦什么?”最普遍的回答就是“烦我妈唠叨”。从进幼儿园时就说,“听阿姨的话”,每天如此。上小学也是,“听老师的话”、“上课注意听讲”。上中学还是这些,翻来覆去,每天几遍。
一个落榜生说,高考失败了,妈妈还是那样不断地唠叨:要不你复读吧。复读时一定听老师的话,上课认真听讲……
“妈妈唠叨了十几年,这些话有什么用啊?要是有用,我也不会像今天这样了。学习上她还不如我,说是高中毕业实际上连初中的数学题都不会做,能帮我什么?就是在一旁唠叨,我一听见就心里不痛快。”
“现在好了,没考上大学,本来就难受,她还在不停地说说说,根本不考虑我心里什么滋味。谁受得了?真想找个地方清静清静。为什么有的孩子离家出走?多半是家长逼的。”
5不要冷淡
有的家长对落榜的孩子采取一种冷淡态度。不打、不骂、不说,就是给你脸色看,爱搭不理。
有的考生说,“过去我妈话特多,经常跟我问这问那。现在我落榜了,她对我也没话了。一天三顿饭按时做好,往那儿一放,也不说一声。我问她饭做好了没有,她就爱搭不理地答一句‘搁那儿了’。”
“我知道,她这是对我不满意,是对我的惩罚。可是不就是一次高考吗?虽说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但谁没有失败的时候?谁没有走路摔跤的时候?摔一跤爬起来就行了,何必给我脸子看。她自己也有过失败,自己不说,我失败一次她就这样对待我。我太生气了,真想跟她吵一顿,但她毕竟是我妈妈,我只好忍着。”
家长的漠然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甚至比打骂还要严重。大人不要把自己的失望、失落等负面情绪“报复”在孩子身上,尽管落榜是孩子考分低造成的,但不能以这种方式把所有的责任都追加在他身上。
6要冷静
要想让孩子能够正确处理高考失利问题,家长首先要冷静,要理智地对待孩子的考试结果。
孩子没考好或落榜,一个主要原因是学习实力差。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不用功、方法不对等等。这类孩子的家长如果平时了解孩子的状况,对高考的结果应该不是太意外。既然不意外,也就不要再大肆地指责孩子,拿他跟别人比,而应该和他一起面对事实,寻找解决办法。否则就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将自己的个人情绪向孩子发泄,于事无补。
曾经有一个北京的考生,高考只得了300多分。他妈妈对此表现比较平静,爸爸却暴跳如雷:“怎么才考这么点分!”
我问这个孩子,一模成绩是多少?他说300多分。那么二模的成绩呢?他说还是300多分。这就说明,他的学习实力就是比较差,高考成绩虽然只有300多分,也算是发挥出正常水平了。
所以,孩子的爸爸应该认清这一点,这个考分尽管看起来有些“触目惊心”,对孩子来讲却是正常现象。不要拿他和其他那些考了600多分、500多分的、400多分的孩子比,那是别人的实力,怎么比也不会转化成自己的。
往往家长拿孩子和别人作比较的时候,自己是解气了,孩子却会在考试失利的阴影中,感情进一步受到伤害。很多孩子这时候会说:“他好,就叫他给你当儿子,我不给你当儿子了。”结果闹得父子关系更加紧张,不利于解决现实问题。
考生高考失利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态有问题。有些考生具备学习实力,模拟考试成绩也不错,就是高考发挥失常,能成功而未成功。
对待这类孩子,家长应该通过各种方法使孩子首先重新树立起自信心,再引导他解决心态问题。
案例
有一位考生平时的成绩在580到590分左右,高考却只得了520分,没有被第一志愿学校录取,感到很痛苦。他的父亲告诉他:“你有实力,头脑聪明,就是心态不好。非要上那个学校不可,考不上就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又怕爸爸妈妈责备。总之,就是压力太大,没发挥好。你自己选择吧,要不就上别的学校,要不就明年重考一次。没关系,你本来就有实力,如果再复读一年,把心态调整好,肯定会成功的。”
孩子听了父亲的话,回想起自己在考场上的心理活动。他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当年的文科提档线大约在470到480分,对他来讲,只有发挥得特别好,把每一道会做的题都做对才能刚好达到这个水平。而他又不希望刚好卡在录取线上,想让分数留出些富余。结果,考试的时候,每做一道题就先在心里打鼓:“这道题难不难?我能不能做出来?会不会就因为这道题达不到分数线?”以这样忐忑不安的心态面对高考,极有可能发挥不出正常的水平。
第37节:首先家长要有信心
7要情绪稳定
案例
有一位第一志愿报考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考生,两次模拟考试成绩都在600分左右,高考竟得了611分,满心以为胜券在握。
没想到,这一年北京大学在北京地区的提档线比往年高出很多,是612分,这个孩子因1分之差被挡在了北大门外。
接下来的几天,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唉声叹气,觉得自己太倒霉了。“哪怕差10分、差20分,我都认了,可是现在只差1分……”
可是孩子的父亲在家里却表现得一切如常,看报纸,看电视,和和气气地与孩子聊天。家里并没有因为这“1分”而出现异样的气氛。
孩子有些奇怪地问父亲:“我就差1分没考上北大,您怎么不着急呢?”
父亲说:“着急能解决问题吗?提档线是条‘死杠杠’,谁也改变不了,只差1分也不行。不行的事你硬想让它行,那不是自找苦恼吗?快乐是活一天不快乐也是活一天,快乐是活一辈子不快乐也是活一辈子,干吗不快乐呢?干吗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呢?”
父亲还告诉孩子,以后走入社会,会遇到更多挫折和困难,更多“冤枉”和“倒霉”,如果总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这一辈子也太难捱了。
孩子这时候心里也云开雾散。想想自己,尽管没能实现目前的最高理想,但是自己的考分在全北京市8万考生中,应该能前1000名以内,这也是令人骄傲的事情,证明自己是有实力的。这一次,上不了北大可以上其他大学,而四年以后还会有考研的机会。
父亲稳定的情绪和豁达的态度,让孩子从绝望和沮丧中看到了光明。
8要坚定信心
信心是高考成功的灵魂,信心是高考成功的精神支柱,信心也是高考失利后走出困境的精神力量,高考失利后看到光明的心理力量。
面对孩子高考失利,首先家长要有信心,再以自己的信心来感染孩子,使他消除悲观情绪,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案例
有这样一个孩子,成绩原本在当地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再努力冲一冲就能上重点线。可是高考前两个月,他由于过于劳累生病了,住院治疗耽误了不少日子。因为这个原因,孩子心态很不好,自认为落在了别人后面,在时间上吃了亏,以至于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他也没有找回信心,总感觉自己再怎么复习也就像是“亡羊补牢”。
他的高考成绩比省重点线差了20多分。得知情况以后,孩子说话少了,也不再出去和同学玩儿,一个人呆在家里胡思乱想。
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首先要重树孩子的信心。一个人有了信心就会用另一种眼光看待自己和周围一切,而没有信心的人处处小看自己,处处感觉自己不行。
上述那个孩子的父亲是很有见解的。他告诉孩子,分数能丢,信心则不能丢。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尽管不必为了寻找信心而专门去失败,但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就应该在挫折中学习,在挫折中前进,在挫折中建立信心。
我也与这个孩子谈到了自己过去的经历,用我自己那些失败后重新获得成功的故事来感染他。逐渐的,孩子的情绪恢复了正常,上网,出去找同学玩儿,有时还看看书,喊起爸爸妈妈来很热情、很亲切。
这些都是信心增强的表现,也是未来成功的开始。
9要亲情支持
一个人处在困难境况下,能否得到社会支持及亲人的支持,对于他走出困境的决心和信心是极为重要的。缺乏这样的支持,就像是一个人被困在了孤岛上,既无力又无助。落榜的考生就是这样一个需要情感支撑的角色。
一位考生因为某种失误,成绩没能达到本科录取线。父母知道情况后没有一句怨言,像平时一样给予他关心和爱护。他深深地感受到,爸爸妈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是在伸出将他拉出困境的援助之手、亲情之手。
在这样一个温暖的氛围中,这个孩子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和父母一起商量未来的出路。他说,只有走出低谷,才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这种心态对他未来的成长道路多么有益啊。那么多的父母,想让孩子有自信,有远大目标,这样培养那样培养,殊不知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培养”就是让他感受到亲人的爱,与不离不弃的温情。
10要积极应对
高考落榜后,家长首先要面对现实,冷静分析,稳定考生的情绪,重建孩子的信心。之后就应该和孩子一起讨论,提建议、出主意、想办法找出路。在这样一个应对过程中,家长越是冷静,越是理智和情绪稳定,想出的建议和方法往往就切合实际情况,能够比较好地解决孩子的出路问题。如果家长的心态不平,就难免出现问题。
案例
有一位考生,高考成绩与省重点大学录取线差30分左右,其实这个成绩很公正地反映了他的学习实力,也在老师和同学的预料之中。
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老师曾经建议他不要在第一志愿填报重点大学,因为确实希望比较渺茫。这一建议老师也对孩子的母亲提到过,母亲却坚持让孩子报考一类大本。“没有决心什么事也办不成。”
现在,面对高考的结果,这位母亲仍然固执己见:孩子非要上重点大学不可。只要有信心、有决心,明年一定会考上北大。即使考不上北大,能考上中国政法大学也行。为什么人家能上重点,我们就不能?还是你的决心不够!再复读一年,必须考上中国政法大学!
可是据孩子的班主任对他的了解,认为在这次高考中,学生的潜力基本都发挥出来了。再复读一年能否考上重点大学,实在无法预料,而且再次落榜的可能性很大。
这位母亲就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孩子的情况量力而行,仅凭主观臆断和盲目冲动。母子之间为此争执得很厉害,孩子甚至气得不告而别,好几天没有回家。
下一步怎么走,最终应该让孩子自己来选择,家长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每种选择都可能有利有弊,究竟利大还是弊大需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商讨、权衡。孩子未来的道路,家长不能将其绝对化,因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绝对的好与不好。
第38节:面对现实,接受失败
家长怎样帮助落榜生调整心态
1面对现实,接受失败
高考是一场择优录取的选拔赛,是否称得上“优”,包括很多因素,比如政审是否通过、体检是否合格、考试成绩是否优异。落榜,就是在高考竞争中失败了,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
落榜生要敢于直面这场竞争中的失败,接受这场竞争中的失败。
如果考生确实认为自己某门课的分数明显低于预估分数,可以通过法定程序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