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他也只能感慨回天乏力。
公共场合他即便有满腹怨恨也只能以“无可奉告”的外交辞令答复之,本来就对中国外交官形象颇有微辞的舆论界见掏不出什么有价值的新闻,干脆就对他的形象来了一个大特写——作为验证中国愚昧、落后的实例。
美国舆论界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这些宣传和报道让一般的美国民众甚至位居高层的政要对中国外交官表示反感。好在唐绍仪毕竟是留美学生出身,在美国政界还有一帮子校友、同学、学长之类的关系可以假借,通过他们的努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争取到了与美国总统塔夫脱的会面。不过对方一见面就好好训了他一顿:“三国同盟这件事我不是不知道,而且也不是不能继续谈,但已失去最佳时机。与日本的协定是美国的一项重要政策,虽然整体上不影响美国‘门户开放’理念的实践,但毕竟对中美交往造成了妨害,究其责任却是在贵国身上。我有一句极其重要的话要奉告贵使——贵国如要办理外交,今后应该注意机密,否则没有一个文明国家敢于付出信任。”
政治终究是极为复杂的,塔夫特总统虽然同意日美谅解,虽然对中国外交的不成熟表示不满,但他同时又赞同时任美国国务院远东司司长司戴德的看法,认为“这一协定让我们光荣地失去了在中国满洲的利益”、“是对门户开放政策的践踏”,为挽回美国在华影响力,决心在别的方面对中国进行补偿,在最初的尴尬和冷场之后,中美关系又显得火热起来。
而唐绍仪本人也觉得万里迢迢而来,如果空手而归未免难以为情,很想临时找个主题达成协议,多少也算是一种成就。随员中有人建议,中美邦交既然有进一步修好的倾向,则不妨在提高两国使节地位这一方面做文章——将公使升格为大使。唐绍仪也深以为然,通过几天来对美国政要的私下试探,所得到的反响很好,他便密电外务部进行请示。
梁敦彦出任外务部尚书后严格遵照皇帝的吩咐,所有外交密电尤其是事关重大外交方针的密电一律先行汇报,经皇帝同意后方能告知奕匡和那桐,林广宇手中的这份电报便是唐绍仪自大洋彼岸发来的原电。
怎么处理呢?皇帝陷入了沉思……
第一卷 风起青萍之末 第三十七章 头头是道
更新时间:2008…8…23 17:39:55 本章字数:3528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
从根本上来说,将公使提升至大使并不会对中美关系造成实质性影响,但从形式上看,这两者虽然只差一字,意义却截然不同。大使拥有更高的威望与地位,照例是“文明国家”之间的外交往来——诸列强之所以只向中国派遣公使,隐约涵义就是中国为非文明国。倘若能在美国身上打破缺口,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成就,对看重名声的中国官僚阶层而言更是一个胜利——精神的胜利。
可惜原有历史时空中的掌权者昏庸无能,根本就分不清大使与公使的区别,外务部也不敢对上层揭示这两个不同名词背后的微言大义。梁敦彦自然也不会对皇帝解释什么,但眼神中透露出来的热切还是昭示了这一点,可这瞒不过皇帝的眼睛。
“名不正则言不顺,敦促唐绍仪抓紧谈判,正式行函,可以暗示美方,倘若此事实现,鄙国将在其他方面予以回报!”
“能否请皇上稍与明示?”梁敦彦紧紧抓住时机,他既不想让美国人借这个事情狮子大开口,也不愿意因含糊其辞而放弃这样的机会。
“新任东省总督赵尔巽前两天觐见,朕问他有何想法,答曰‘非借外人之款不足经营东省,非借他国之力无由牵制日俄’,那个叫哈……哈什么来着?”
“叫哈里曼!”
“对!就是哈里曼!”林广宇心里暗笑,哈里曼他还是知道的,不过在臣子面前得藏拙一些,“他不是提出了铁路计划么?朕觉得可以试试看……”
“可是……”梁敦彦面露难色,“日美已经换文,这个计划实现不了。”
“怎么实现不了?”皇帝狡黠地反问,“中东铁路赎不回来便罢,难道就不能另起炉灶修一条?朕听赵尔巽、徐世昌说可以引进美国资本建筑一条与东省铁路平行的锦(州)瑗(珲)铁路来分日、俄之权。此消息不妨让唐绍仪透出去,但务必先让美国人答应升格成大使再说!咱可得不见兔子不撒鹰!”
“臣遵旨。”梁敦彦喜形于色,连带着脚步都轻了三分。
“这事悄悄去做,别让那两个晓得。”所谓那两个,梁敦彦自然明白,正是指奕匡和那桐两个。
十二月初九,极冷的天气,天还蒙蒙亮时,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已身着官服、头戴顶戴,规规矩矩地按照职位阶级排成两列了。大丧昨日满二十七日,京城凡三品以上的官员都接到通知,皇帝今日要在太和殿举行早朝,非但不能迟到,礼仪打扮更是马虎不得。
虽然因众多外地大员的进京而使队伍排列出现种种异动,但中国人对于官本位实在是太过于熟谙,很快就能顺应新形势而排好队,站在最前面的一班自然是军机大臣和大学士。
林广宇坐着32人抬的轿子一路晃悠悠地出发,出乾清门,先到中和殿,再到太和殿。紫禁城在明成祖时开始营建,规划极其尊崇,太和殿正位于中轴线上。以整个京城地势而论,太和殿是最高的,而太和殿中又以皇帝的宝座为最高,坐在上面望过去一直可以望到前门以外。虽然此处一般只用于特别盛大的朝会场所,但张南皮极力主张:皇帝地位尊隆,重新亲政后第一次会见朝臣非太和殿不可。
知道老先生是为了给皇帝造势,借太和殿的架势助威,林广宇含笑着便答应了——否则,以清代后期皇帝的惯例,养心殿里顶多在乾清宫就算完成朝会了,何必搞那么大的排场?托光绪躯体的福,前世高度近视的林广宇此时视力很好,再加上京城尚未开展工业化,空气清晰度极高,坐在御座上望过去,即便最后一名官员也看得清清楚楚,他们战战兢兢、在宫内太监挥舞净鞭的指挥下按照整齐划一的态势行礼。
听着阶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那声震屋宇般的呼喊,宝座上的林广宇自然“龙颜大悦”——就为了这气势,千百年来多少人争着做、抢着做,打破脑袋也要做,唯独他却因为穿越而坐在上面。
“众卿平身。”皇帝今日头戴冲天冠,此冠共有三层,每层一座金龙托子,上承一粒东珠,黑狐毛制成的帽檐让人感觉异常温暖;身着大朝礼服,前后左右用金丝绣有二十七条黄龙,外加日月星辰,黼黻藻火,五色云头,八宝立水,穿在身上英姿勃发。问王商才知,单就这套行头就不下30万两银子之贵,甚至在苏州、杭州等地还专门设立织造局承揽,养了一堆冗员,虽然被关在瀛台的皇帝多年也置办不了一套,但皇家的派头总在,靡费自然在所难免。
王商首先宣布上谕,大意就是这几日太后大丧,百官忧思,朕心甚慰……然天下多事,国务不可一日荒废,望众臣各抒己见。
“臣有本启奏!”铁良第一个站了出来。
“臣等有本启奏!”王英楷、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等几个武将一起出了队列。
“臣等亦有本启奏!”荫昌和良弼站了出来。
晕了,后面的官员窃窃私语,怎么回事,皇上一说这批武将全站出来了,出什么大事了?
“老臣等亦有本启奏。”却是张之洞和肃亲王善耆、新任军机徐世昌出声。
……
好热闹啊!这才像个议事的模样,否则这皇帝当得太过无趣。
“一样样来,铁良,你先说。”
“臣恭请设立国防部以统揽国家军事力量。”国防部?大殿里的人群开始交头接耳,没听说这方面的风声呀!怎么陆军部刚改了名字不过瘾,又要改了?
“国防部即一国统揽全国武装力量之主体机构。前年官制改革,改兵部为陆军部,并授权本部兼管海军。遍览欧美各强国政体,或是合成一大国防部,或海陆军各有一部,无有以陆军统帅海军者。两相对照,臣窃以为名不正则言不顺,既然陆军部要兼管海军事务,不如仿效先例,设一大专门国防部,既统陆军,又率海军。”
有人窃窃私语:“铁宝臣管了陆军还不够,现在又把手伸进了海军,真想天下兵马一把抓啊?”
“他抽疯呢,原来就有总理海军事务衙门,要不是因为甲午年,现在早有海军部了。”
“说的好听,什么名不正言不顺,真要改成国防部,陆军还不是名正言顺管着海军?真当海军是傻子,连这也看不出来?”
“萨镇冰,你是水师提督,有何意见?”林广宇话音刚落,就看到铁良和萨镇冰两人眼中会心一笑——怕是这哥俩早商量好了,要在大殿上唱双簧呢!
果真如此!铁良接下旨意,第二天就去找同样来京吊唁的广东水师提督萨镇冰。按照双方议定的结果,今后除日常例行事务由国防部统一协调外,其余操练、巡演、作战等还是海军自行决定,以免发生外行指挥内行的笑话。此外萨镇冰也得到了铁良的亲口保证:国防部成立后,除原有例行公费外,再额外每年给予海军150万两充作练兵和买船、买枪炮的费用。表面上海军失去了独立建部的机会,但实际上却捞到了好处又享有充分的自主性,何乐而不为。
“臣附议。我国海军船弱兵少,既无独立建部之必要又无独立建部的功效,反徒增冗员,浪费公帑……”
“既陆海军均持此议,朕便准了。”林广宇微笑着说,“这国防部如何设法,卿先说来听听。”
“国防部承陆军部主体,以尚书、侍郎(海陆各一)为主官,另有左右丞并参议官辅佐之,下设七司,分别为军政、军械、军需、军学、军医、军法与军务。军政司负责普通将佐之任命、奖惩、提拔及官兵招募、建制整编;军械司负责枪炮弹药、军舰炮艇等各类武器之购买、维护;军需司负责粮草整理、后勤补给和马匹供应;军学司负责各处军事学堂教育;军医司负责军队卫生医疗;军法司负责军纪、军规之制定与维系;军务司负责本部各项庶务。每司设司长一名,副司长两名(海陆各一),司下分设各处,处下再分设科,科以科员组成,如事务员、翻译员、制图员等……”
说到这里还好,铁良的下一句话却在大殿内引起一阵骚动……
第一卷 风起青萍之末 第三十八章 锋芒毕露
更新时间:2008…8…23 17:39:55 本章字数:3583
一石激起千层浪
……
原来铁良说的居然是:“臣不才,愿毛遂自荐为国防部尚书,并保荐王英楷、萨镇冰为国防部侍郎,分担陆海两军,另外臣恳请皇上仿效德国参谋本部形式,改军谘府为总参谋部,统揽天下兵马指挥调动……”
此言一出天下惊!什么?在场的几个总督无不开始义愤填膺,你铁良拿了国防部尚书不算,居然要收去我们的兵权?你好大的胆子!谁给你撑腰来着?大殿间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
“王士珍,你方才说有本要奏,是否便为此事?”
“回皇上,方才臣要奏的乃它事,不过这参谋总部一事,臣也是奏的。”
“且说来听听。”
“铁帅前些日子找微臣商议……”铁良是陆军部尚书,他照例称铁帅,“言德国军事体制如何完善,作战何等神出鬼没,军队如何调动自如,无他,盖因参谋本部之功。嘱我潜心研究,仿效学习。臣查明后得知,德国军队事务有所谓六个统一。一曰指挥统一,德皇为全德军队统帅,参谋本部为德皇直接统御之最高指挥机关,拥节制陆海军各方面之权力;二曰编制统一,全德军队统一编列成一种军队,不像我国有新建陆军、八旗、绿营、巡防营等各色军队;三曰兵器统一,全德各项军队所使用之兵器全系德国自造,整齐划一,械、弹补充极易,压力亦小,不似我国军械有德国造、国造、日本造、英国造、法国造之区别,步枪口径且不一致,补充尤难;四曰待遇统一,德军上至元帅,下至普通一兵,均参照同一军饷体系,只因步、炮、骑、工、辎等兵种不同而待遇不同,不似我国明明均为步兵,但新军与旧军,近畿陆军与南洋陆军之间待遇仍千差万别;五曰服制统一,凡德军将士均身着统一之德军制服,着一般鞋袜,只因兵种不同而区分,绝不像我国军队新军军服、绿营号衣之不伦不类;六曰兵制统一,德军中除部分军官以军队为家,以军旅为毕生职业外,其余士兵均由平民自义务兵役制征召而来,三年期满即可退伍为预备、后备军人,士兵年龄亦整齐划一,不似我国军队有募兵法、有军户世袭,还有绿林收编等多种来源,甚至尚有满头白发仍为一普通士兵之窘况……”
王士珍说了一大通,那些对军事一窍不通的文官早就听得云里雾里,但几个新军将领加上皇帝却是面露赞赏之色。
“六大统一当中尤以指挥统一最为要紧。两国交战,军队贵精而不贵多,贵指挥如意而贬各自为战。查我国旧政,各地督抚、提督、总兵对麾下军队都有节制之权,每每不相统属,发生紊乱。如指挥如意,整齐划一,则5万人可发挥10万人之功效,如处处分权,散乱各地,则10万人只能发挥出5万人之功效,甚至有被敌各个击破之危险。又查昔年战例,中法马尾海战时,北洋水师虽未完全成军,却已初具规模,但南洋水师遭法舰攻击时,我北洋水师竟袖手旁观,盖因北洋、南洋大臣互不统属尔;又越年,黄海大东沟一战,我北洋水师勉力支撑,而已恢复元气的南洋水师偏又置身事外,置有倾覆之局……现在想来,着实可哀、可叹、可悲!如当日有一得力机构能全面统帅南北水师抗敌,则两战之结果便可能大不相同。”
“好!说得好!”一贯对这两场战争耿耿于怀的林广宇高兴地一拍桌子,这才是见识,给个题目便可以说出这么多道道,着实了得,名人可畏啊!
“为此,铁帅与臣商议之时曾有尽革天下督抚兵权而收归军谘府之倡议。臣想了想,稍失于急躁,决定徐徐图之。”王士珍说到这里,抬头看了看皇帝。
“讲,讲下去,朕听着呢……”
“臣有四个主张:第一,天下多事,乱民蜂起,各省督抚负有弹压地方之责,兵权不可尽废,但需加以限定,谓其指挥权只限于巡防营、练兵、绿营,并加紧改编为巡警,负责警备地方,新编陆军则一律由国防部统管,受总参谋部指挥,若地方不靖,可在总参谋部指挥下戡乱;第二,原有编练全国新军36镇之计划继续执行,唯请各省将军费解至京城,由国防部统一在京畿练兵,编练成军即开赴原处驻扎,如此则各省新军无论军械、服装、编制、待遇均可统一;第三,新军各部接受总参谋部统一指挥,按令训练、操演、行军,其兵员、军械、粮饷补充均由国防部控制,不取自当地,其将佐亦在全军调动,轮流担当,防止久镇地方,尾大不掉;第四,每年由总参谋部组织会操,互相对抗、实战演练、奖优罚劣、推动进步,亦可演练相互配合之法,不惟陆军各部间相互配合,陆海军之间亦要配合,此项任务全仰仗总参谋部之筹划……”
阶下的总督全都变了脸色——铁良简直该杀!居然打起杯酒释兵权的主意来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王士珍所谓徐徐图之的主张也不是什么好货色,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