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启直播混大唐-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专门递解这份奏章的驿丁,将奏章用油布包好,塞进贴身的衣物之中,背好靠旗,带好刀弓,飞身跨上驿站中脚程最快、饲养最精的驿马。

    狠狠一鞭子,抽得它双蹄高抬、一声长鸣,随即便如同离弦的羽箭一般,冲了出去。

    起步,就是最快的速度!

    一人一骑,将保持着这种冲刺的速度,奔驰三十里,在那里,是下一个驿站,早就会有人把驿站中最好的驿马准备好,等着驿丁来到。

    换马不换人!

    马歇人不歇!

    专人护送,一路向前,直奔长安!

    这便是马上飞递!

    按照大唐驿站制度的规定,马上飞递,一日最低一百八十里,如果昼夜相继,可日行三百里有余,如果是紧急军情,可达一日五百里!

    这已经是大唐现有条件下的最高速度了。

    所谓八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只不过是家言,当不得真,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范阳起兵,玄宗还在华清池和杨贵妃没羞没臊,两地相距三千里,六天的时间,才接到消息,这在大唐,已然是驿站传递消息的最快速度记录,正好,一天五百里。

    事实上,除非是紧急军情,大唐驿站系统一般不会动用这样的杀手锏。

    恰巧,袁晁谋反,虽然被消弭于萌芽,却也足以让大唐驿站全速远转起来。

    这份来自台州的奏章,飞一般的冲向了长安城。

    不但如此,这份奏章抵达长安之后,直入政事堂,根本不用再个个衙门口之间兜转往来,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消息送入大唐中枢。

    至于其他奏章,如果走正规程序的话,三十里一程,一天三程,全天下来,不过百里,一站一站运送之后,抵达长安还要按照相关规定送到尚书省六部衙门,六部侍郎看过之后,能够处理的直接处理,不能处理的上报尚书省左右丞,左右丞再根据权限,或处理,或上报,最终才能走进政事堂的大门,摆在当值丞相的公案之上,到了这里,还不算完,各个丞相会根据奏章上报的轻重缓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处理,最终给出自己的决定,或处理,或上报天子。

    就这样,来自台州的这一份奏章,压在其余众多公文之上,被摆在了政事堂公案的最显眼处。

    大唐政事堂相当于明朝的内阁,只不过其中不是官品仅仅五品大学士,而是大唐群相。

    唐朝宰相制度乃是――群相制,三省六部之中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三个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都是大唐宰相,只不过,太宗李世民在还不是太子的时候,曾经就任尚书令,在那以后大唐群臣为了避嫌,谁也不敢当这个官,所以三高官官,只剩下了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两位。

    除了三省一把手之外,大唐群相还包括三省的二把手,中书侍郎、门下侍郎,以及加衔“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尚书省左右仆射――左右仆射,不加衔,不称相。

    故此,中书令、门下侍中、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左仆射、右仆射,共同构成了大唐政事堂的群相。

    其中,中书令称右相,门下侍中称左相。

    按照大唐的普遍认知,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所以门下侍中这个左相,主要的职责,就是审议中书省的各项决策,理应比中书令这个右相高半格才是。

    不过事实却正好相反,那还是玄宗朝,玄宗和右相李林甫联手架空了左相的实际权力,久而久之,右相中书令,就成了政事堂,也就是大唐群相的实际领头人,而左相门下侍中,基本等于当做一个吉祥物被供奉在政事堂之中。

    如果将大唐政事堂和明朝内阁做比较的话,相似之处很多,比如,人都不少,比如,有的时候人多,有的时候人少。

    却也有不同之处,主要是两方面:

    第一方面,大唐群相不像明朝内阁大学士之间有明确的排位关系,除了左相右相之外,其他的群相,在职权上有可能分工不同,但是在地位上,基本一样。

    第二方面,明朝大学士之中,有明确的首辅,有且只有一个,而大唐群相之中,左相是名义上的首辅,右相是实际上的首辅,如果两个职位都有人担任的话,自然有个高低上下,如果只有一人的话,自然就成为了当仁不让的首辅。

    说实话,有点乱。

    不过宝应元年八月十二的政事堂,倒是不乱,一共就三个半人。

    第一个,苗晋卿,门下侍中,左相。

    第二个,元载,中书侍郎,中书门下平章事。

    第三个,裴遵庆,门下侍郎,中书门下平章事。

    半个,皇太子李适,五月份得封鲁王,正在政事堂观政,只带眼睛鼻子,没带嘴,只看只听不说话。

    嗯,原来还有一个,李辅国,在代宗刚刚当上皇帝的时候,曾经认命为中书令,乃是政事堂实际性的首脑,只不过六月份被罢免了。

    一来他是一名宦官,宦官出任首相,实在是开天辟地以来头一回,群臣激愤,都不愿意。

    二来呢,李辅国这货也有点二,刚刚当上了中书令,自己跑到代宗面前,说:小郎,你当皇帝好啊,就在皇宫待着吧,外面的事,全都交给我,你就不用管了。

    代宗李豫一听,哎我去,这叫什么话?外面的事归你,皇宫的事归我,合着我成大内总管了?咱们谁是皇帝啊!?

    代宗越想越不对,得了,你也别干了,给你封个王,自己回家享福去吧。

    就这样,李辅国被代宗罢免了中书令。

    呃再说回三个半人的政事堂。

    李适还没来。

    三人分别落座处理公事。

    却说元载,拿起一份奏章,一见上面写有“马上飞递”字样,就知道必有要事,赶紧拆开一看,顿时大惊。

    他手上的公文,正是台州上报袁晁谋反,被徐镇川扼杀一事。

第63章 徐镇川成后备干部了?(为老铁肖羽心加更)() 
却说元载一见台州有人谋反,顿时就是一阵头疼。

    无他,台州,正是地处江淮。

    他在回到长安之前担任的官职,乃是江淮转运使,当上了中书侍郎之后,在政事堂第一次发声,就是奏请天子,征缴江淮地区所欠八年钱粮。

    前有转运使,后有奏请,都与江淮有关。

    现在台州出现动荡,还是因为征缴朝廷赋税而起,无论从他刚刚卸任的江淮转运使,还是如今的中书侍郎职位,要说和他没关系,根本就说不过去。

    尤其现在这个时候也不对。

    代宗在元载刚刚卸任江淮转运使的时候,有意让他担任京兆尹,是他走通了李辅国的门路,这才在李辅国的大力支持之下,成为了大唐群相中的一员。

    现在李辅国刚刚去职,连带着他曾经举荐的各个官员,在代宗心中也都没有什么好印象。

    如今台州有变,如果随便来一个两个弹劾几句,代宗肯定心中更是不喜,说不定自己这个中书侍郎,这就要坐到头了。

    一念至此,元载不由得抬起头,看了看对面的裴遵庆,前朝元老,肃宗朝就是门下侍郎,多年以来兢兢业业,收获赞誉无数,号称“吏事第一”,如今赶上中书令出缺,苗晋卿这个门下侍中年老体衰又不怎么管事,正是奋发向上的时候。

    事实上,现在的政事堂之中,正是元载在和裴遵庆两人争权。

    可惜元载资历尚浅,本就处于劣势,没想到,还碰上了袁晁谋反这样的糟心事。

    暗中长叹一声,现在的问题,不是能不能争得过裴遵庆,而是如何在这不利的情况下,保住自家这个中书侍郎的位置。

    元载思忖半晌,也是毫无头绪,只得拿起眼前的奏章仔细观瞧,希望能有奇迹降生。

    结果奇迹来了!

    元载顿时眼睛一亮。

    徐山!

    小小的台州参军事,竟然见微知著明察秋毫,在袁晁起义之初,就处处针对布置周全,一出手救雷霆万钧,直接消弭了袁晁谋反一事,根本没有对台州一地造成影响,连带着还将唐兴县八年赋税一次性征缴齐全。

    人才啊!

    这是我元载命中的贵人!

    元载登时大喜,暗中思索如何利用好这件事。

    就在此时,有中官前来宣旨,天子召见。

    元载顾不得再考虑其他,和苗晋卿、裴遵庆一同起身,前往延英殿。

    说起来唐朝天子私下会晤当朝宰相,一开始的时候是在麟德殿,后来武周时期,直接搬到了洛阳,正本清源之后玄宗朝改在了大明宫,直到当今天子,也就是代宗时期,为了照顾三朝老臣苗晋卿,这才改到延英殿,并且准许他隔天一入政事堂,以示恩宠。

    延英殿中,天子在座,太子侍立。

    当今天子李豫,就是唐代宗,乃是玄宗之孙,肃宗之子,在天宝十五年马嵬坡动乱的时候,当时还是广平王的李豫,和自己的亲兄弟建宁王,一同劝解肃宗北上灵武,随后又一同南征北战东荡西杀,为收复两京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上元二年,也就是宝应元年年初,在肃宗弥留之际,又在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的帮助下,囚禁张贵人,扑杀越王夺嫡的阴谋,这才登临皇位。

    总得说来,是一位马上皇帝。

    他现年四十多岁,正是人生最巅峰的年纪,兼得登基称帝,更是意气风发。

    至于皇子李适,五月份刚刚进封鲁王,年龄太小还看不出什么来,不过二十来岁的年纪,倒也英姿飒爽。

    三位宰相与天子行李问候,一番折腾之后,天子当先开口,什么新潮新气象,什么天下打乱、国本为重,什么鲁王李适如何贤德,反正就一个意思,要进封鲁王李适为雍王。

    苗晋卿三人自然举双手欢迎。

    别看都是王位,鲁王和雍王的政治意义却完全不同,大唐开国在长安,古称雍地,得了雍王的王位,可就扫清了成为太子之前的一切障碍。

    李适本就是代宗嫡长子,在中国古代的认知中,这种身份继承皇位,最是正统不过。

    三位宰相都同意,自有侍奉的翰林学士上前,写下诏书,加盖天子大印,只等诏令天下,李适就成为了皇太子雍王殿下。

    这对饱经战乱的大唐王朝来说,乃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大喜事。

    元载一见代宗心情不错,便出班说道:

    “微臣还有一件喜事,要报与我皇知晓。”

    “哦?还有喜事,速速讲来。”

    “今有台州参军事徐山”

    众人一听,还真是喜事。

    代宗也点点头,“如此说来,要对徐山重赏才是。”

    元载一听,顺势就接着话头说了下去。

    “徐山乃是进士出身,又登科书判拔萃,可谓少年英才,如今又有大功在身,不如请陛下敕授监察御史?”

    元载这个提议,可算是对徐镇川大肆封赏,就仕途而言,说是一步登天也不为过。

    先说制授。

    唐朝授官,分为四种形式,册授、制授、敕授、旨授。

    对应着官员的不同品级,三品以上册授、五品以上制授、六品以上敕授,六品以下旨授。

    具体的形式也不同,六品以上的册授、制授、敕授,都需要政事堂宰相拟定,上报天子之后,由天子单独下令授官,甚至三品以上的册授,需要天子封闭政事堂讨论之后,再颁布金册。

    而六品以下的官员旨授,由六部上报,尚书省拟奏,天子批示,说白了就是,六部官员上报一批名字,说这帮人都不错,可以担任六品以下的官员,上报给尚书省,尚书省再上报给天子,天子一看,行,就这么着吧,在奏章上批复一个“可”字,奏章再回到尚书省,具体落实到六部,由六部出具各种文件,也就是告身,还得这帮人自己掏工本费,这才能当上一个六品以下的小官。

    从授官的仪式感,就能看出重视程度完全不同。

    更直接的说,六品以下官员,告身上是吏部尚书的官印,而六品以上官官员,除了吏部的告身之外,还有天子单独给你的旨意,上面盖着天子大印!

    这说明什么,说明你已经进入了天子的视野之中!

    至于监察御史,乃是正八品下的官员,比徐镇川现在的从八品下,足足高了一个等级。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也不算是什么,需要重点提出的是,监察御史的任命形式,是天子敕授!

    看明白了不?

    正八品下的监察御史,不是走得六品以下官员旨授的路子,而是走得六品以上官员敕授的途径,这是什么?

    这是后备干部啊!

    虽然现在品级还低,但是,你已经成为了重点关注对象,就等着大展宏图吧!

    如果说这都不算大礼的话,还有什么是大礼?

    元载这个提议,对徐镇川来说,极为利好。

    只不过,进入延英殿一直沉默的裴遵庆,眼神一闪,站了出来。

    “微臣以为不妥。”

第64章 宣城徐山() 
裴遵庆一眼就看明白了元载的谋划。

    给徐镇川敕授监察御史,助他青云直上,根本就不是在奖赏他消弭袁晁起义,这是在立标杆呢。

    如今江淮地区正在征缴钱粮,由于数额巨大,早就逼得民怨沸腾。

    如果把徐镇川立成一个标杆,你要是征缴钱粮不力,看看人家宣城徐山,人家怎么干的?你要是激起民变,看看人家宣城徐山,人家怎么干的?

    等到了那个时候,征缴钱粮成与不成,全部变成了地方官员的责任,也就是说,不管出现什么问题,全是在执行环节的问题。

    至于决策,那真是一点毛病都没有,甚至元载还可以到处嚷嚷,能够充盈国库,那就是好决策!

    元载这是要金蝉脱壳!

    裴遵庆自然不能让他如意。

    “朝廷封赏,自有定制,徐山消弭叛乱,自然应赏功,可加散官,可加勋官,由考功司按例执行即可,何必惊扰圣驾?

    再者,察院御史,身负监察天下的重任,怎可轻易授人?

    以微臣愚见,可令徐山谨守本职,待一任参军事期满,再根据科考另行封赏。”

    元载自然不干。

    “裴相此言差异,有功不赏,岂是朝廷法度?

    再者参军事一职,本是为新科进士观政所设,如今徐山一力消弭叛乱,能力如何,有目共睹,更难得明察秋毫见微知著,这样的青年才俊,正是用作监察御史,才算人职相得”

    裴遵庆却再次摇头。

    “终究太过年轻,一旦出京公干,少不得年轻气盛,难免坏了朝廷的大事”

    元载一力主张要对徐镇川大肆封赏,裴遵庆却种种反对,就这样,两人在御前,因为徐镇川的封赏问题吵了起来。

    尤其元载,为了实现自家金蝉脱壳的大计,不惜把徐镇川塑造成一个天上没有地上难寻的好青年,一副如果不让他升官,就是朝廷不公、奸佞当朝的样子,那架势,就差咬人了,估计他保举亲儿子,也没有这么卖力过。

    代宗也挺头疼,本来挺好的一件事,要是闹得宰相失和,就好事变坏事了,抬眼看看元载,又看看裴遵庆,一时之间,竟然难以决断。

    这时候,突然眼光一闪,正巧看到旁边的苗晋卿。

    这位左相,如今老神在在地往那一坐,跟没事人一样。

    代宗无语了,身为左相,正该调和鼎鼐,眼看着两名下属相争而熟视无睹,这样真的好么?

    “苗相以为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