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安传-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大明永乐末年,开拓与争斗渐渐尘埃落定;公元十五世纪初,郑和远洋舰队的探索也接近尾声;这个时代一切的动荡与激情都要慢慢归于沉寂,岂料就在此时波澜再起,是谁在擅改剧情?**五群:**
 160526

第一章 待到桂花飘香时(1)() 
“做人不能太张扬。上元县的张宁知道?对对,就是当众扬言今年秋闱解元非他莫属呐个,自负文才天下第一,结果怎样了!”一个大肚子的圆脸中年汉子刚坐下,就眉飞se舞地对同座的两个茶客说起来,他叹了一口气好似有惋惜的意思,偏偏口气之中颇有一股子幸灾乐祸的味儿。

    “怎样了、怎样了?”旁边一个穿绸缎的年轻人有点急切地问道。

    说话的年轻人和那刚来的大肚汉一个穿绸缎一个穿布衣,但并不表明贫富差别,而是因为年轻人有功名、大肚汉没有。时值大明永乐二十一年(公元一四二三年),太祖定下的庶民不能穿绫罗绸缎的法令仍然有效,况且这是在南京,不久前还是大明王朝的都城,人们不敢随意干越制的事,特别在公众场合。

    刚来的大肚汉正想娓娓道来,不料楼下的戏台子上突然“咚咚、咣”地响起一阵敲打乐器,顿把他到嘴的话给压了回去。这时上来一个末角唱道:“秋灯明翠幕,夜案览芸编。今来古往,其间故事几多般。少甚佳人才子,也有神仙幽怪,琐碎不堪观。正是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知音君子,这般另作眼儿看。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共妻贤”

    接着的唱词用二胡配,声音不似敲打乐那般刺耳,于是大肚汉便继续说起来:“怎样了?昨ri我恰好亲眼所见,他的伯父张九金带着人抬他回去,是抬回去的。对对,就是做云锦买卖的呐个张九金,把他的侄儿从衙门里接出来抬回去,看样子恐怕是牢狱是什么地方,进去一遭还能不受点罪?张宁又是个举业读书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听说在家里已是奄奄一息就等那口气了。”

    年轻人一脸好奇道:“陈兄做绸缎生意,好像和张家云锦铺子还有点来往,想必是很知道点内情啊。我只听说张平安(字)是因为在乡试前贿赂考官下狱的,有没有什么更细的消息?”

    “马茂才是和张宁在同一个贡院考试的,你就对这事儿一点都不知道?”大肚汉反问道。

    缎袍年轻人忙摇头道:“虽同在南京贡院考试,但我是江宁县的生员、而张平安属上元县县学,平常几无来往,也就是见过几面而已,实在对此事知之甚少。”

    称作陈兄的大肚汉听罢故弄玄虚地招招手,等俩人挪了下位置附耳过来,他才故弄玄虚地小声说道:“主考官是谁?吕缜吕大人,beijing来的礼部侍郎。咱们南京毕竟是重地,乡试的主考官也是有分量的朝廷大臣,可现在他已经涉嫌科场舞弊被锦衣卫拿到镇抚司诏狱去了,张宁贿赂的考官就是这个吕大人。听说案发后有人揭发张宁还未开考就大言不惭必中解元,想咱们秦淮两岸风水之地人才荟萃,每逢子午卯酉参加秋闱的士子多如牛毛,有真才实学的同样不计其数,能上榜中举那都得看祖坟,张宁第一次参加秋闱就敢当众扬言必中头名,哪来的底气?于是官府就拿了他一审,果然事出有因,什么都招了。关一阵子,朝廷念他初犯免了死罪,革去功名永不录用放回家了事。”

    “就只有这点消息?”缎袍年轻人看起来有点失望,“就没听说是谁揭发的么?”

    大肚汉不甚高兴了:“一般人谁能知晓?我还以为马茂才是科场中人,对这种事的消息会多一点。”

    “既然礼部侍郎都进了诏狱,为何张宁却这么快就给放出来”缎袍年轻人说到这里突然端起茶杯喝茶,就此打住。

    大肚汉随口道:“就剩最后一口气,张家都在准备后事了,死罪不死罪也差不多。”

    南京城不像北方很多城池一般方方正正,而形似一个倒凸字,城内分属上元、江宁二县,除了“倒凸字”南边的那片凸起部分,其他区域都属上元县,分界线是大中街。秦淮河在城外沿着西边城墙向南流向,在三山门处分水,一条流入城中;此段秦淮河绝大部分都在江宁县内,在城东南通济门附近又与自北而来的运河青溪汇流,穿过城墙出城。

    挨着通济门的青溪上有一道桥叫大中桥,大中桥北边是里仁街。这里是经营生活用品生意的商贾集中地之一,像大中桥、北门桥、三牌楼这些地方都是商业区。刚从牢里被接出来的张宁的家就在里仁街的一条巷子里面。

    张家显然是从商的,不过户籍却是农,因为明朝没有商籍这一类。大明朝的一些制度实在有自相矛盾之嫌,太祖很痛恨那些游手好闲不事生产的人,而商人在他的看法里就属于不事生产者,故没有商籍一说;可是文明社会不可能缺了商贾,从商的人自有对策,通过各种办法挂农、匠、军等籍,有点资产的人最常见的办法是在乡里买耕地当地主,咬定主要经营的是地租,然后变成农籍。在这个时代,除了当官的、名义上种地的最清白最高尚,大家都要吃饭。

    张宁的父辈是两兄弟,他的父亲叫张九银、伯父叫张九金,一同经营云锦生意。张宁的父亲去世得早,几年前母亲也去了,他们家剩下两兄妹跟着伯父过活。云锦铺有张九银留给他们的资产份额,在乡下也有几亩地收地租,也算小有产业;不过张宁是举业读书的人,根本不事经营生产,资产地产全部是伯父在经管,住也在伯父家,本来生计是不成问题的。张宁早年丧父,伯父张九金几乎就相当于他的父亲,在家里甚至被称作二郎,因为张九金有个独子是大郎;但是两兄弟在张九金的眼里还是很不同,并非因为张宁是他侄儿的关系,最主要的是张宁以前是捡来的婴儿,血缘上就隔了一层。

    这几天张九金的眉头一直都没舒展开过,吃晚饭时刚提起筷子就叹气。前几天侄儿还在牢里他是担忧,而现在更多的是无奈。

    左右回顾饭桌一共老少五个,而以前常常是七个人一起吃饭,张九金就拉着脸问道:“张小妹呢,吃饭还要人去请?”

    “刚刚叫过她了,说是不想吃,正在房里拿米汤往二郎的嘴里浸。”张大郎的妻子罗月娥一边将六七岁的小女孩抱上凳子一边回答。

    旁边的中年妇人道:“再去叫她,劝劝。这孩子昨儿起哭几场了,饭又不吃怎生了得?”

    张九金怒道:“由得她,别去了!”

    他是一家之主,众人见他发火都不敢当面顶撞一时间就沉默下来,只有六七岁的小丫头拉着她妈妈的袖子:“我要吃蒸蛋,娘给我舀。”

    张九金的儿子张世才这时开口打破沉默:“今我在铺子上时,王家的过来退礼了?”

    “退了五十两银子。”中年妇人道,她便是张世才的娘邹氏。张世才忍不住嘀咕道:“二郎被革了功名,他们家早想悔婚又怕人说势利眼,昨ri听郎中说二郎不行了,怕是在暗地里高兴着,正好有了悔婚的由头。”

    张九金顿时“啪”地一声把筷子重重地搁下,转头盯着儿子道:“怎么说话的,你是生怕不能得罪人?”张世才忙道:“这不在家里么,我还能出去瞎咧咧不成”

    邹氏帮腔道:“在家里也不能这样说别人。王家是有头脸的殷实人家,如果现在不退婚,等二郎有个三长两短,你叫人还没出阁的闺女背上什么名声?”

    “是是,儿知错了不行么!”张世才黑着脸埋下头。

    邹氏又道:“只是可怜二郎,他怎么可能去贿赂考官,这明摆着是冤案!二郎平ri两耳不闻窗外事只顾埋头读书,别说贿赂京里来的官,他连认都不认识。”

    张九金道:“谁叫他不知天高地厚去招惹是非!”

    这时老夫妇俩没责怪张世才了,张世才又搭腔说道:“我在县里的书吏那儿听了个消息,涉科场舞弊案的吕大人在京里就进过一回诏狱。说是他的女婿上朝时礼仪出错,结果监国太子因为吕大人是礼部侍郎的关系就没有责怪;有人就向皇上密报了这事儿,皇上龙颜大怒就将吕缜关进了诏狱,后来气消了觉得不是个什么了不得的事,又将他放出来官复原职。父亲您觉着,这回吕大人又惹上科场舞弊案,是不是和这事有关系,被人乘皇上不喜欢他给暗算了?”

    张九金不语,邹氏疑惑道:“皇上也把儿子管得太严啦。”

    “娘您是不知道,皇帝家哪能和咱们百姓家一样?百姓家的儿子做错了事也就挨骂几句;太子做错了事,倒霉的是太子身边的官,这些年因此被杀的和关进诏狱的官还少么,大名鼎鼎的大才子解缙怎么死的在南京谁不知道,说是私会太子。只是大伙儿不敢在外头说而已。”张世才头头是道地说着。

    不过他们说什么都是枉然,皇帝太子朝廷大员等等离张家的人实在太遥远了。

第二章 待到桂花飘香时(2)() 
人死的那一刻会看见什么,这种事没有人能说清楚,只有等到死后才知道,可是知道的人再也没机会向世人证实。刘军重病后一直在琢磨这事儿,怀着恐惧,却又带着好奇。

    终于那一刻来临,他感觉是混沌的,而前面仿佛有一道光,自己正不受控制般地想着光奔去,他也感觉不到自己的手脚,自己正像阳光下的酒jing一下在挥发,在融入尘埃一切都逐渐模糊了,意识和记忆也在渐渐归于虚无,可是有两件事却忽闪地变得清晰起来;这都是好久没想起过的往事了,而此时偏偏像被吹散了尘埃一般露了出来。

    他又回到了十岁那年夏天正带着妹妹在河边玩,自己埋头在泥洞里摸螃蟹,甚至能感受到那被阳光晒得热乎乎的水面、以及泥洞里的冰凉和湿|润,还有那期待的小心翼翼的心情。这时“扑通”一声一个东西掉进了水里,他抬头一看竟是妹妹掉河里了!他的头脑里一片空白,脑中还回响着“哥哥、哥哥”的声音。

    当时我为什么没有马上跳下去救她?为什么?!却去喊人。炎热的午后人们大多还在午睡,田间路上一个人都没有。

    叛逆的十四岁,那里充满了“第七套广播体cao现在开始一二三四”的女中音、尘土飞扬的马路、游戏厅里的喧嚣,还有死党周强。刘军在老师家长那里的标签是“成绩差”、“不听话”、“不懂事”、“惹麻烦”,老师家长不喜欢他,他更不喜欢这一切,上课就是罚站回家就是打骂,他觉得在别人眼里自己一无是处。刘军的胆子很大,和死党周强一合计准备离家出走,要像古惑仔电影里面的英雄好汉一样在江湖上闯荡出一番丰功伟绩来,受万人敬仰。俩人在土地庙里结拜为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求同年同月同ri生只求同年同月死。然后各自偷了家里的钱离家出走,混迹在火车站。

    没过多久,周强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家长的寻人启事,父母刊登在上面的焦急担忧流露在字里行间,回来,我们不会责怪你!

    周强当时就痛哭流涕,直说还是家里好学校好。于是在一个静悄悄的凌晨,周强悄悄离开。然后刘军也回家了,但从此周强的父母再也不允许儿子和他有任何往来。多年以后刘军完全原谅了周强的背叛,他悄悄地回到父母的身边是完全正确的。

    在那一年刘军忽然懂得了父母的苦心以及很多事,最大的认识是社会的规则和道德非常强大,父母每天叨唠你该怎么怎么做如何顺从实在是为自己好。

    刘军真的是改邪归正了,好好学习,然后上大学、工作,人生从此很顺利。他自己也成长为了一个人们评价很不错的人,有责任心、有事业心、有爱心、孝敬父母、脾气好对人温文尔雅,可以说他是一个规规矩矩的好人。他尽量地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内心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人的心中有一个魔鬼,若是放松jing惕它就会跳出来。

    但在尘埃飞散的一刻,善心也好魔鬼也罢都会随之烟消云散。

    恍惚之中。又一段真切的记忆纷纷扰扰地涌来,刘军觉得那不是记忆,而仿佛是在和另一个人作内心的对话。他从来没有这么近地走进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他了解到张宁的一切甚至于细微的点点滴滴,但不知这个张宁是否也读懂了自己,张宁的意识毫无反应,或许已经不存在意识了,这个灵魂已经死去。

    于是这次内心交流不能称之为交流,只能算是“读”,好像在读一本没有语言却甚过语言描述的书。他觉得“书中”某些思想局限狭隘,但又由衷地佩服其国学造诣,这“书中”的东西拿到现代恐怕比汉学家还要高个档次。于四书五经等典籍烂熟于胸,试问现代几人能一字不差地把那么多书给背诵默写下来?真的是一字都不会错,每个字的含义典故都有一段记忆的注释。难怪张宁这仁兄的内心里充满了自负,“书中”写道:老子文采天下第一,庙堂官府里舞文弄墨的都是半吊子,同龄士子全是草包。

    这是个梦吗?

    “哥哥、哥哥”耳边响起了一个清脆而急切的声音。小妹张宁心里呼唤了一声,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在死亡之际被唤醒记忆里的遗憾与愧疚。他使劲了全身的力气把手抬了起来,想去触碰那遥远而模糊的影子,这时一只柔软的凉凉的手握住了他,他急忙奋力抓住。

    睁开眼睛,“张宁”一下子看见了一张熟悉而陌生的女孩的脸出现在自己的面前,那双关切喜悦的眼睛如此有灵气仿佛看得不是自己的脸而是心。他一不留神给吓了一大跳,这妹子怎么又到梦里来了!鬼?难以想象一个奄奄一息昏迷了多ri的人动作迅猛地缩了一下。他暗里用手指掐了一把大腿,真实的疼痛传来。本来他的意识早就感觉到自己变成了张宁,只是潜意识里还没认同这一变化,猛然间才有这样的“排斥反应”。

    妹子忽然“呜呜”哭着扑了过来,一把将他的脸搂到心口就大哭。张宁的嘴脸上软绵绵一团,一时间好像掉进了棉花堆里,鼻子里一股清淡的混合着皂角的清香,传说中的处子幽香?

    张宁愣了那里,脑子里一团浆糊,他好像明白了一切,又好似完全没搞明白自己的处境。唯一清楚的事儿是妹子的一对娇好ru|房正紧紧地覆盖在自己嘴脸上,什么情绪都抵不上忽如奇来的柔软触觉。他忙摊开双手,心道:我什么也没干。而且女孩子是他的妹妹,连想也不能乱想。

    “哥哥一回来就不省人事,到现在都一动不动,昨ri郎中说哥哥”南京官话在张小妹婉转清脆的声音下变得分外好听,仿佛饱含千种依恋万种柔情,听得人骨头都得酥掉。她抱得如此紧如此用力,张宁的下巴感受着她柔软的发丝,他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他就这样僵了一会儿,才轻轻推了推张小妹,开口说道:“起来咳咳起来好好说话。”嘴里说出来的竟也是张小妹一般的官话口音。

    张小妹这才停止了忘情的倾述,忙放开他,伸手捧住他的脸细瞧,只见张宁睁着一双茫然的眼睛,还好眼珠子在转动。“哥哥身上疼不,饿了么”张小妹的声音有无尽的关切。

    “确实是有点饿。”张宁歪在枕头上镇定地说道,一面看着张小妹,这是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白净光洁的皮肤和健康柔顺的青丝让她充满了青的活力,生了一张十分清纯的瓜子脸,圆润的额头和清澈有神的眼睛最是好看,然后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