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苫瞬簧傩乃肌3巳美钤铺煲粤俳航诘拿骞郝蛄舜罅勘夼谕猓哉裰性诳刂魄谡业交嶂谱鞅夼诘墓そ常鸥现瞥鲆慌匆员秆菹坝τ谩T诒夼谧急竿旰螅植握障衷诓慷邮导市┦浚殖砂敫龌搅礁龌涞牟坏确荻睿员愎シ浪匠榍┖罅烊 �
到12月13号下午时,历经10天时间,每个区域中的9个连队的轮番对抗终于结束。
14号的时候,赵振中对此次连级对抗做出了点评,表扬了一些表现优秀的连队,批评了一些出现多次错误的连队。随后又宣布了随后进行的营级对抗的规则。
所谓营级对抗,其实就是队伍间的对抗。
由于36个“参战”连队归属于9个不同支队或其他单位,因此,营级对抗也就成了9个队伍之间的对抗。
与前面一个区域中连队对抗的规则基本相同,9个营级单位分成3组同时进行。并且每个营级单位也要同其他8个同级单位分别进行进攻、防守作战。
由于每个参与对抗的单位成为拥有4个连队建制的营,每次参与对抗的兵力增多了,“火力”增强了,演习地域也随之扩大。
与连队之间的对抗不同,营级对抗中已经包含了较多的战术应用。各个营之间的碰撞也不乏出彩的地方,各营指挥人员的作战风格和战场应对也完全进入了赵振中的视野之中。
经过了8天时间,9个营之间的对抗结束。结果是张明瑞和杨天明两支队伍并列第一,谷海川、姜一山紧随其后。
赵振中在12月23号的时候,对各营的战况进行了点评。随后,宣布将进行团级对抗演练。
“东里店训练营中接受训练的5972人,一共有5587人训练合格。这些训练合格的新人不但军事技能完全达到标准,而且经过半年左右的学习,已经全部扫除了文盲,每个人平均认字在1200左右。可以说,经过半年左右的训练学习生活,他们在体魄和精神上已经焕然一新,成为了一个合格的新兵。现在我将把他们临时平均分派到你们9个营级单位中,每个营增加620人左右,暂时组成9个千人级别的暂编团,从12月25号开始,进行下一阶段的团级对抗演练。你们每个暂编团有一天半左右的时间进行队伍临时扩充和编组。”
“至于演习规则,除了演习地域进一步扩大外,基本不变。”
“不过,我提醒一下,团在现阶段我们国内可以算做最基本的战役组成单位,除了执行上级下达的任务之外,团可以独立遂行作战任务。作为一个团级指挥员,不但要带兵训练好,敢于拼杀,更要有清醒的头脑,要有大局观念。在接到任务或者遇到敌情后,不要只局限于眼前问题,要多方面、全方位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你们将来成长所必须要经历的阶段,迈过去了,前面会有更广阔的天地;迈不过去,那你们只能局限于做一个营级指挥员了。”
随着赵振中将训练结束的新兵临时加入到各团之后,紧张的团级对抗按时展开。
一下子将所带兵力扩充了一倍还多,原本9个营的负责人中,就进一步显现出各自带兵水平的高低来。
谷海川负责大珠山基地运行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对处理眼下增多的620人驾轻就熟;张明瑞负责东里店训练营也有一年时间,加上这些新兵原本就是由他负责带队训练的,自然是手到拈来;刘成山、李云海、刘海东三人在大珠山训练营憋了将近一年半时间,修行有成,对付这点新增兵力自然毫无问题;杨天明也算在大珠山基地里呆了一年左右,也能驾驭这新增兵力;姜一山在去年进入沂蒙初期,也曾带领3、4个连队执行任务,加上南下打开通道时又曾和柳继峰联合指挥1300人左右的队伍,现在应付这临时增多的兵力也没多大问题;而柳继峰、邹德贵、杜义山、徐超远四人就多少有些手忙脚乱的感觉。
各部经过一天多时间整理队伍后,从12月25号开始,开始了新的团级对抗演练。
第十五章 :洞若观火(一)()
大声呼唤: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这一次的团级对抗由于增加了兵力,扩大了演习地域,因此各团对抗的时间也就用的长些,直到1927年1月8号的时候才结束,前后一共历时15天。
连级之间对抗的时候,演练场上攻防双方连队指挥员的战术指挥能力虽然也很重要,但由于兵力、火力在数量方面的限制,加上对抗区域面积不大,因而更多的是看各连队平时训练水平的发挥、作战意志的体现以及指挥员在战场上的应变能力如何。比如,制高点的控制与争夺,战壕及掩体的构筑情况,进攻与防御时兵力、火力的展开情况等等,考验的基本上都是平时训练的基本功。
在营级之间对抗的时候,由于兵力增多、火力增强,演练区域扩大,各营也有了更多自己发挥的余地。除了应有的基本功考验外,各营级指挥人员的战术水平的重要性也开始凸显出来。比如,对敌我双方情势的判断,对方可能用在进攻或防守方面的兵力、火力,以及进攻路线、防守位置的选择等等考量,都更多地体现了对营级指挥人员战术水准的要求。
连、营两级对抗结束后,各指挥人员的战术水平到底怎样,大家心中虽然大致有数,但也有少数人认为其中有一定的意外因素在内,没有让自己队伍发挥出真正的战斗力水平,比如,那个抽签决定攻防双方各自弹药数量的规则以及攻防限时的规则就让李云海嘀咕不已。
刘成山、李云海、刘海东三人带领的大珠山训练营在与邹德贵支队进行营级攻防对抗时,李云海等人属于攻击一方,却不幸抽到了半个基数的弹药量,而防守方的邹德贵却抽到了一个半基数的弹药量。攻击方的李云海等人在耗尽弹药的情况下,反而被弹药充足的邹德贵部发扬火力优势给歼灭了。
面对当时不服气的李云海,赵振中告诫他道:“战场之上永远充满意外,胜负之分很多时候取决于一些意外因素。制定弹药数量抽签和攻防限时的规则,就是在攻防对抗时增加一些不确定因素,看双方在战场上面对这些不确定因素时能发挥出怎样的水平。战争中,要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要尽可能地限制敌人的优势。弹药没了,你们就不会打仗了?邹德贵能发扬火力优势,你们为什么就不能想办法发扬近战优势?要多找找自身原因!”
听了赵振中的教训,李云海红着脸没再吭气,心里却开始思量起来:“对啊,我和成山、海东身手都不错,下面4个连队的兄弟经过这么长时间操练,也有一副好身手,怎么光想着弹药不足,就没想到近战呢?我这个猪头脑袋没想到,怎么成山、海东也都没想到呢?”转头看看一边的刘成山、刘海东,却发现两人也是一副猛醒过后懊恼的样子。
“师叔,我明白了,今后一定改正。”虽然被赵振中训了一顿,李云海明白过来之后还是硬着头皮向赵振中保证道。
“真能明白就好,你们三个身手是不错,可也不要老认为硬打硬拼才是打仗,要多动脑子,多想想怎么用尽可能小的代价赢得尽可能大的胜利。”赵振中再次提醒道。
其他各营、连指挥人员在知道赵振中训诫李云海的话后,也有不少人开了窍,在接下来下进行的对抗中也发挥得越来越好。
团级之间的对抗,除了包含连、营对抗中所展现的内容,考量一个团级指挥部的战术水准外,同时还更多的考量这个团级指挥部特别是主要指挥人员的大局观念和战场决断能力。
如果说连、营两级对抗还有些不好区分几支队伍之间的高下,那眼下通过团级对抗可就明显看出几支队伍指挥人员的作战风格以及战术水平高下来,特别是看出各人对作战全局的把握能力的高低来。
谷海川虽然没有参加沂蒙山区剿灭土匪的行动,不过有关战例赵振中和各支队负责人在整理出来后也都及时通报给他,加上赵振中不时通过书面下达给各队伍的明确要求,以及负责整个大珠山基地全面运做所得到的锻炼,使得谷海川提高很快。他现在不但眼界开阔,而且大局观很强。经过前面在营级对抗时16场攻防战的磨练,谷海川现在已经能充分发挥出其作战指挥水准,其作战风格称得上是攻防兼顾,堂堂正正,滴水不漏。
姜一山因为前期带领各连队在沂蒙山区开展活动,大局观也还可以,攻防两方面整体上表现也都不错,只是细节上考虑问题还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加强锻炼。另外,姜一山的作战风格有些求稳,在攻击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张明瑞是同期中人在作战方面进步最快的,自负责训练营以来统筹几千人的训练和日常生活安排,得到很大锻炼,思考问题全面,大局观念很强。加上能就近请教赵振中,又有杨天明这个侦通大队在附近可以观摩、交流,张明瑞在各方面的成长可谓突飞猛进。在作战指挥上虽然同样是攻防兼顾,不过与谷海川的堂堂正正不同,张明瑞已经开始具备了奇正相合的指挥特点。
杨天明也曾在大珠山训练营中呆了将近一年,现在又负责的侦通大队,能时常接受赵振中的指导,大局观念也还不错。不过受赵振中所灌输的特种作战理念的影响,其作时更强调出奇制胜,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不时瞅准漏洞,施行“斩首”,一击致命。另外,在其作战时阴损古怪的招数也层出不穷,令其对手防不胜防。
杜义山、柳继峰两人脾性相投,都是性格刚毅之人,两人的作战风格也都崇尚进攻。不同的是柳继峰经过在南线扩张行动大大小小战斗的磨练,对战场全局和细节上的把握要明显强于杜义山。而杜义山在前面的扩张行动中,由于其负责区域内的土匪基本上在去年被清理干净,也就没遇上什么麻烦,当然也没得到多少锻炼,对一些问题也就明显认识不足。在这次团级对抗中的成绩中也就处于下风。这两人要是好好磨练一番,将来倒是做攻击先锋的好人选。
徐超远经过扩张行动以及其后率部潜入泰安附近救助民众行动的磨练,也提高不少。虽然在战术水平上还有待进一步雕琢,但其大局观不错,战场上对细节问题的把握也算到位,各方面也称得上中规中矩。
邹德贵与其他人相比,则另有一番意思,可能与其小时候就被家里人灌输的精打细算的小地主作风影响,其作战准备可谓是精细,而且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他根本不用大兵力和你做决战,但也觉不让你轻松,就象狗皮膏药一样粘着你,不断用小股兵力袭扰你,让你不得安宁,最后时机成熟时他才做倾力一击。用邹德贵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说,就是“小本买卖可做不得赔本生意。”只是,邹德贵的优势和欠缺也比较明显,他的这种作战风格使他基本上不会吃大亏,算是他的优势;可他目前在大局观上的欠缺又是他的一大劣势。因此,尽管其精打细算,尽量减少损失,可经常因为对全局的把握不足而导致最终失败。
刘成山、李云海、刘海东三人带领的大珠山训练营人员,这次也有不俗表现。但营级对抗中,凭借几人的硬朗作风,扎实的军事素质,硬是在各队伍中不落下风,排在前列。可在团级对抗中,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虽然硬打硬拼他们依然不落下风,但随着兵力的增多,演练区域的扩大,加上多次对抗后各队伍不断总结提高,硬打硬拼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特别是遇到杨天明、邹德贵那样损着不断的队伍,三人总感觉有种无处发力的感觉。最终,在9个团级单位对抗中,成绩列为第七。
排名第一的是谷海川、张明瑞两个团队,以14胜2负的成绩并列第一。只是谷海川团队是8攻6胜,8防全胜;而张明瑞团则是攻防各胜7场。
排名第三的是杨天明团队,成绩是13胜3负。不过,这个成绩比起谷海川、张明瑞两个团队来说,其实更胜一筹。毕竟杨天明团队中作为骨干的侦通大队是1926年夏天才组建的,并且其中只有不足30名老别动队员。而谷海川、张明瑞两个团队中都各有1、2百名老别动队员做骨干。
姜一山的团队排名第四;柳继峰的团队排名第五;徐超远的团队排名第六;邹德贵的团队排名第八;杜义山的团队排名第九。
在1927年1月8号全部团级对抗结束后,排名靠后的几个团队负责人脸色都不好看,而谷海川、张明瑞等排名前列的几个团队负责人也没有过于兴奋,都在回味着那一场场对抗中的得失和经验教训。
赵振中在将团级对抗演练中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战例对众人一一分析之后,就开始了对整个护卫军系统进行大幅整顿。
现在整个护卫军系统中,除了原本别动队剩余的746人外,还有大珠山基地1925年秋天训练完并留下的210多人,加上东里店训练营和大珠山训练营各自训练出来的两期合计14387人的新兵,一共有15300多的兵力。
赵振中决定将现有兵力进行重组,设立6个团,一个侦察通讯大队,两个教导大队。其中大珠山基地设有一个基地守备团,编制2000人,一个编制500人的基地教导大队。两者分别负责防卫大珠山基地并担负训练新兵的任务。
而在沂蒙山区护卫军控制区域,将设立5个团,分别驻守在控制区四围及中心区域。每团兵力为2200多人。同时,在控制区内另设有一个编制千人的侦察通讯大队,一个编制500多人新兵教导大队。
兵力重新编组后,就是对各单位负责人员的调整了。
第十五章 :洞若观火(二)()
有些晚了,抱歉!
继续呼唤: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考虑到眼下大珠山基地和沂蒙控制区内的形势,以及几支队伍指挥人员自身能力等综合情况,赵振中决定对各队伍指挥人员进行大幅度调整。
1927年1月9号,赵振中发布了一系列命令:
命令刘成山接替谷海川负责大珠山基地的整体运做;
谷海川、李云海、刘海东调出大珠山基地;
调姜一山、杜义山两人进入大珠山基地,负责新组建的基地教导大队事务,进行新兵训练和炮兵训练;
调邹德贵接替张明瑞负责沂蒙教导大队事务,韩铁柱协助;
调谷海川接替杜义山所部指挥,并在补充兵员后组建新团;
调李云海、刘海东两人接替邹德贵所部指挥,并在补充兵员后组建新团,由李云海为主,刘海东为辅;
调张明瑞接替姜一山所部指挥,并在补充兵员后组建新团,该部主要负责南线防务;
命令谷海川所部与柳继峰所部进行换防,由柳继峰部到北面负责沂山至韩旺一线,谷海川负责从韩旺到姚家店子一线;
将原军政学习班设立为常设机构,负责对护卫军各部排以上指挥人员、各农村工作组骨干进行轮训;
各团组建完成,且人员调整到位后,将在军政学习班开办专门课程,为各部团级指挥人员进行轮训,每期学习时间为两个月;
各团新组建完成后,要按照下发到各团的《民兵预备役发展纲要》,协助各团防区内的农村工作组在各个农村中训练民兵,发展民兵组织。
除了上述这些有关人员调整和安排的命令外,赵振中还进一步明确了各部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