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鲈轮诜艘环8髦肿髡轿镒试丛床欢系脑说奖本痈鞲鼍榈鞯哪切┲驹副堑慕挪揭舱谕狈郊帷�
杨小林不会让松原君失望的,第一次和日本人打仗的时候,中国部队打的很惨,拼尽力气用一万多人的性命换了日本人物资,才让义勇军占据了主动。那个主动还是俄国人的压力下才到中国手里的。
后来义勇军和大日本皇军的差距慢慢的缩小,一次一次的战斗越打越是顺手,直到杨小林在东北让大山岩命丧黄泉。
这两年日本陆军一直在追赶中国部队的脚步,他们以为已经追上来了,至少不会差的太多了。在小日本看来中国部队最让人害怕的就是中国士兵的速度,那两条腿一天能在丛山中奔跑一百多里,日本方面屡次被中国奔袭得手。
小日本已经进行了这方面的专项训练,负重跑也成了日本军队的必修科目。杨小林知道小日本的陆军现在是憋着一口气想和中国再打一次,打一场翻身之仗。
那就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速度吧,看看他们的罗圈腿在现代化的闪击战面前,到底能跑多快。把日本人憋着的这口气给打下去,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都不会再有和中国进行陆地战争的念头。
中国部队在这两年中已经完成由传统的作战模式到准现代化作战模式的转型。俄国的油井到手之后,经过维和部队的试验,证实了中国方面已经具备了长途奔袭和快速大规模补给的能力。
英法都说中日的战争会打一年甚至更久,这是因为他们现在和日本人一样对中国部队作战模式的改变并不了解。拿一支准二战的部队打一战前的日本部队,要是需要一年才能打赢的话,这战绩绝对可以堪比意大利了。
杨小林现在还没有动,是因为他在等时机,一旦时机成熟,他要打一场像小胡子闪击波兰一样的战斗,亮瞎你们西方世界的狗眼。
吴佩孚站在杨小林的面前心情当真有些激动。他真的没有向想到杨小林会把志愿军司令这个担子交给他来挑,虽然他知道自己现在算是义勇军的人,但是在义勇军里面他只能算一个新人,连个山头都没有。
他以为自己想出头可能需要等待几年,等待一个比较好的机会,没想到这个机会这么快就到了自己的手边,这让多少人眼红他是十分清楚的。
“子玉,俄国方面的形势你都看过了没有?”
吴佩孚一个立正:“报告司令,我已经把所有的材料和我们的情报都看过了。”
杨小林呵呵一笑:“好,那说说你对司令部作战意见的看法,有什么你就说什么,仗是要你去打的。”?
第六十六章 天时地利人和()
吴佩孚知道自己这个差事来之不易,所以他真的非常珍惜,到北京的第一时间就把目前的局势仔细的研究了一下,对于司令部的作战指导意见也是来回揣摩,他认为中国目前的实力可以打一场像杨小林制定的那样的战斗,但是在一些细节上面,他真的有自己的看法。
“司令,我想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出兵作战?”
杨小林看看他:“你是指挥官,如果我让你决定的话,你想在什么条件下出兵?”
出兵的时机杨司令的心里早就有了规划,但是他这个人就是这样,他喜欢让自己的将军们去思考问题,喜欢让将军们发表意见。所以他又拿这个问题来问吴佩孚,假如吴佩孚给的理由能让他心动,杨司令不是不可以改变自己原来的规划。
吴佩孚是第一次和杨小林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对杨司令的这种做派现有点不太适应,稍微愣了一下,接着马上说道:“报告司令,目前部队中要求马上出兵的呼声很高,但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想取得更大的战果,就必须再有耐心一些。”
杨小林脸上泛起了一丝笑容,点燃一支香烟。在中国确实有很多人要求马上出兵,这中间有那些商人,他们看到日本人的大军有点心慌,害怕日军最后把他们全部赶出俄国。还有那些军人,对日本人的嚣张非常看不下去,想着立即给日本一点颜色看看。
报纸上面也出现了一种论调,要求政府马上支援俄国人的抗日战争,这些人认为俄国对我们已经不是威胁了,但是日本如果和我们在陆地做邻居,对中国是十分危险的,唇亡齿寒就是这个道理。
来找杨司令要求出兵的真的不是一个两个,杨小林吐了一口烟雾出来:“说的详细点,我们现在的物资。火力,还有国内国际的形式都允许我们出兵了,为什么还要再等一等?”
吴佩孚说道:“司令说的没错,若是司令现在下达出兵的命令,子玉一定能打一场漂亮的战斗,将日本人赶出俄国。但是假如我们想在俄国取得最大的利益,就必须在俄国人快要失败,或者已经失败的时候再出手!现在他们刚刚取得了胜利,我的意见是等日本击败了俄国自卫军以后,志愿军再出兵俄国。”
杨司令笑了。吴佩孚和想法和他是一样的,锦上添花永远没有雪中送炭让人难忘,而且杨司令做好事的一贯风格是先把你推倒火坑里面去,再给你一根救命的绳子。
“我们必须让俄国人感激我们,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中国部队进入之后帮助我们像是帮助他们自己的部队一样!从战略上面说,用自卫军把日本人往前吸引一点,也有利于我们的战斗。日军现在的构筑了完善的防御体系,等着我们去打。我们需要他们从这个防御体系中全部拉出来,或者拉出一部分。”
吴佩孚看到杨小林在倾听。说的更是来劲了:“司令,拉开日本人的阵线让他们失去选择战场的权利,俄国人支持我们就等于我们是在家门口打仗,现在正值冬季。俄国的冻土可以让我们的车队畅通无阻。抛开我们武器和人员素质上的优势不说,天时地利人和我们都占全了,日本人没有道理能撑的住!”
杨小林听后轻轻一笑,他本来的计划是等施特塞尔的自卫军在这一次战斗失败之后就动手的。但是吴佩孚显然比他还要能沉的住气。求一个天时地利人和,这个理由真的说服他了。
“你有什么办法保证日本人一定会继续攻击?万一他们打赢了这一仗之后不在前进呢?”
吴佩孚摇头:“我没有办法保证。我想如果施特塞尔的自卫军能够让日本感觉到他们是必须消灭的麻烦,东北军区再做出相应的动作。给日本制造我们要从东北出兵的假象。他们应该不会停下来。”
杨小林挺感兴趣的,方案听起来可行,假如中国在东北做出动作,小日本一定会着急,他们会急于干掉西伯利亚自卫军,这就像当初日俄战争之前,俄国人千方百计要先干掉自己和冯德麟是一个道理。
他确定自己这个志愿军司令没有选错,最少吴佩孚真的很认真,真的做了很多工作:“好,你去准备一下,部队什么时候出发由你来决定,至于在政治和军事动作的隐蔽上面,我会让所有人配合你。子玉,我给你一个机会,打赢日本,你就能让全世界都知道你的名字。”
这话让吴佩孚顿时热血沸腾,一个军礼:“是!”
共和二年十二月底,施特塞尔的西伯利亚自卫军在和三倍于自己的日本军队血战七天之后伤亡过半,施特塞尔本人也在战斗中受伤,自卫军被迫退出了他们的阵地,刚刚收复的领土被日本人重新占领。同时日本的兵力压向了西伯利亚南部,局势一下子变的更加危急了。
中国方面终于不再沉默了,北京马上发出了声音,要求日本部队立刻无条件的停止前进,同时如果日本愿意,中国将派人协调他们和俄国自卫军之间的矛盾。
直上松原这个时候还算克制,他只是把部队往前推了一点,并没有摆出要继续行军的架势,小日本国内也在犹豫,不要说那些高层对于和中国打一场全面战争没有多大把握,就是日本陆军中的那些基层军官,虽然叫喊着要用他们的生命来洗刷中国曾经给他们的耻辱,但是在如果继续往前可能真的要和中国人打仗的时候,他们都有点畏惧。
国家的事情就是这样,别看日本现在很冲动,其实每一步走出来人家也是精打细算的。如果只有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说不定小日本还就真的停下来了。可是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国家,而且有些国家是巴不得中日之间打个你死我活。
就在日本人犹豫的时候,英国特使朱尔典先生对日本进行了国事访问,重申了英国和日本的同盟关系。这是今年英国人第二次重申英日同盟了,同时英国人还对日本在这一次维和行动中的表现予以的肯定和赞扬,朱尔典还一次性的认购了日本六千万英镑的战争债券。连和中国关系一向不错的德国人这一次也认购了两千万英镑的日本债券。洋人们这一举动就等于是给日本又打了一针鸡血下去!
小日本的态度马上就强硬了起来,面对中国政府的最后警告,他们置若罔闻,对于在东北已经开始集结待命的义勇军日本方面马上做出了反应。他们在国内的动员继续进行,并且在征兵的时候说的很清楚,就是为了和中国人打一场可能会发生的战争。而在前线他们的脚步开始继续南下,二十余天的时间就逼近了康斯内次。
这个时候已经是共和三年一月了,外交交涉一时都没有停止,杨小林甚至亲自找到日本驻华大使阿部守太郎,向日本传达了战争的信号。小日本也看到中国在东北的部队蠢蠢欲动。中国随时会在那里动手,也许是攻击朝鲜也许是切断深入俄国的日军退路。
直上松原也拟定了两个作战方案,如果中国人攻击朝鲜,那么日本在朝鲜的部队必须死守每一个地方拖住中国人的脚步,就算整个朝鲜最后都丢失了,只要日本占领了西伯利亚,可以从背后攻击中国部队,配合他们的海军,完全有打赢战争的把握。
假如中国进攻远东。那么正好,日本新一批抵达俄国的部队可以在那里就地抵抗,然后占领西伯利亚的日本军队回过头去对中国人形成夹击之势,战争也是可以打的。
直上松原说的很清楚。不要指望这一战能把中国陆军彻底干掉,我们就把他们逼回去就可以了,让他们承认我们对西伯利亚的实际占领就是日本的胜利。只要有了这片土地,用不了几年日本就能从国力。军力上面把中国远远的甩出一截。
说到底这就是中日争霸的第一步,谁占领了西伯利亚,谁就掌握更多的可利用资源。
日本人对中国的打探进行的非常厉害。这一个月时间中国方面抓捕的日本间谍的数量达到了六百余人,其中大多是在东北和蒙古被抓住的,可以看出来小日本在盯着东北的同时也没有放松对蒙古的警惕。
中国的报纸舆论也忽然间就变了风向,“日本人的骑兵进入中国境内”,“生活在俄国的中国商人遭到日本人野蛮的对待”,“日本全国已经处在一种近乎疯狂的形势下,其国内兵力动员已经达到了两百万”。
这一条一条的报道刺激着中国老百姓的神经,洋大人们到也配合,他们在中国的报纸上也是这一番论调。一面掏钱给日本壮胆,一面在鼓动中国人冲上去,人家就是这么玩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都看的出来中日之战已经无法避免,洋大人们一面喝着咖啡,一面面带微笑的准备看着中国人和日本人杀一个血流成河。英法等国得到的情报也是中国在东北地区开始了战备,他们和日本人一样,也认为中国人这一刀会先从这里下去。也许是远东,也许是朝鲜。
日本目前已经动员了一百多万部队,中国方面的军事准备也开展了起来,东北的民兵也全部武装起来,可以肯定这一场战斗的规模要甚至绝对要超过中俄战争成为本世纪规模最大,参战人数最多,也注定流血更多的战斗。
就在绅士们都以为好戏将在东北唱起来的时候,吴佩孚和中国二十万即将成为志愿军的士兵却躲在大青山里面,做着最后的整训。
第六十七章 履带轰鸣()
中国的战术隐蔽动作做的也是相当的成功,随炳在东北的一系列大动作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谁都没有注意到吴佩孚这里才是中国的拳头要打出去的方向。
时机已经差不多了,俄国那里施特塞尔的主力部队被击溃之后依然在坚持战斗,但是这一段时间他是一退再退,日本大军逼近康斯内次之后,那些俄国人对施特塞尔几乎已经到了绝望的边缘。雪中送炭也是要把握时间的,要在对方很冷,但是还有知觉的时候送过去人家才能感激你,假如人已经冻死了,你送什么都没用。
吴佩孚对大青山真的有一种很特殊的感情,重回这里看到现在的中国部队再想想他们两年前狼狈逃入山里的情形,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两年前他带着几千人走投无路来这里找载涛,进山的时候衣衫褴褛,就跟一群难民差不多。到现在吴佩孚都还记得,当时他腰里的那把手枪里面只有一颗子弹了,见到贝勒爷的第一句话就是:“贝勒爷,先给弄点吃的……”
前几天载涛送西北方面军的士兵过来还拿他开涮,见面第一句话就问他要不要弄点吃的,引起了哄堂大笑。那颗子弹是他准备留给自己的,可最终没有用上。
看看现在身边的队伍,三个装甲师,六个装甲混成师,六个炮兵纵队,五个骑兵师,一千辆坦克两千辆装甲车,六千多门火炮和七万匹战马整整齐齐的排在自己眼前,还有那黑压压的一片三轮摩托,后面跟着的是长长的补给车队。
中国的补给车队不是光送物资的,有许多卡车有专门的用途,并且也具备战斗的能力。救护车,通讯车,维修车。指挥车,油料补给车,还有食堂和移动厕所。怎么样?够周全的吧?
以前打仗的时候指挥员想找谁来研究一下策略,要派通讯兵去喊,喊来以后双方还要停下来找个地方吧地图打开商讨一下。但是现在不需要了,中国部队装备的无线电可以让指挥车联系十公里之内的任何一辆战车,小问题直接传达或者请示,需要商量的事情你到车上来,我们坐着边走边谈,一点都不耽误行军。
以前作战的时候后勤人员到达战地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选择一个地方建立食堂和战地医院。现在也不用了,车上面就能做手术,车上就能做饭。一个营一辆救护车,一个连一辆伙食车,到了吃饭的点士兵拿着饭盒过来打饭就可以了。
还有,以前强行军的时候士兵最害怕的就是吃坏了肚子,那样你蹲一会解决不了问题,蹲时间长了你就掉队了。现在这个问题也不用担心了,专门一辆卡车改成移动厕所。即方便又卫生。
这是咱们的后勤保障,吴佩孚已经计算过了,中国一个作战单位的个人物资携带量是两百一十公斤!这个数字是日本的十倍!有人认为现代化的战争就是一种消耗物资的作战方式,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现代化战争真的成规模的时候。对后勤的压力是一种减轻。
就拿中国和日本来说,中国士兵一次携带两百多公斤,每天消耗二十公斤,可以连续消耗十天。而日本不行。他们的士兵携带物资的数量只有中国人的十分之一多一点,虽然小日本很会过日子,但是每三天就要接受一次后方的补给。
中国人十天补给一次他们三天补给一次。而且小日本的物资想过来必须先走轮船,再走几千里的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