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3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突袭吴军,夺取郓州?”众将都被他的提议吓了一跳。

    “敢问将军,且不说五千人能不能做到击败吴军,夺取郓州,就算做到了,那么接下来呢?接下来将军又打算怎么做?若是不能彻底击败吴军,光击败郓州城外的那支吴军又有什么用处?”李存审皱眉问道。

    “接下来,将吴国与梁国之间的两国大战,转变为三国大战。我军以少量军队牵制吴军,让吴军不能尽全力攻打梁国,同时大王统帅主力平定镇州。等大王平定镇州之后,再率主力渡河,与吴军一决高下!”李嗣源大声道。

    众将闻言纷纷沉吟起来,便是李存审对他这个建议也认真思考起来。

    以少量军队突袭郓州,防止吴军水军进入黄河,同时又能牵制吴军,减轻梁军的压力;与此同时,因为动用的军队不多,不会影响到镇州的战事,李存勖可以等镇州平定之后再渡河南下。

    看上去这个建议比之前李存勖的那个决定还要好些,不仅能把握主动权,而且不用放弃德胜渡口这个关键点;然而这个方案中需要冒险的地方却太多了。

    首先就是如何击败吴军,夺取郓州的问题。

    郓州城外攻城的吴军到底有多少兵力,这个很难说,若是让李嗣源率领五千兵力去偷袭他们,到底能否取胜谁都不敢保证;即便取胜了,又该如何夺取郓州,这同样是个问题,总不能寄希望于郓州守军直接投降吧?

    除此之外,夺取郓州之后,若是吴军集中兵力围攻郓州,以五千兵力又能坚守多久?若是坚守不住,需要援军的时候,若恰好那时候晋军主力被镇州或者契丹人牵制住了,总不能指望梁军来救援郓州吧?

    总之,李嗣源的主张看上去不错,但冒险的地方实在太多,便是同样喜欢冒险的李存勖在仔细思考后都摇了摇头道:“总管的提议虽好,但太过冒险,请恕孤不能同意你的决定。”

    李嗣源听了不由得有些失望,不过他也知道自己的建议太冒险,被李存勖拒绝很正常。

    “孤决定,按照之前所说的,放弃德胜南城渡口,同时在杨刘渡北岸筑城,与南岸城池相呼应,加强杨刘渡的守备。”李存勖最终还是宣布道。

    他缓缓遍视众将,下令道:“李存审听令。”

    “末将在。”

    “孤率军离开后,命你镇守德胜北城,时刻监视南方吴、梁交战动静。”

    “末将领命。”李存审抱拳道。

    李存勖接着看向李嗣源道:“李嗣源听令。”

    “末将在。”

    “命你负责在杨刘北岸筑城一事,同时负责杨刘一线大小军务,不得有丝毫懈怠。”

    “末将领命。”李嗣源心中一喜,连忙答道。

    放弃了德胜南城,这就意味着晋军的重点将会转移到杨刘渡这边来,而李嗣源作为杨刘渡这边的负责人,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

    当然,权利扩大的同时,也意味着责任增加,若是不能保住杨刘渡这个关键点,那他将来受到的罪责也就更大了。

    李存勖做出决定后,各将领很快就按照他的安排开始调动军力。

    十月中旬,还不等晋军有所行动,就有新的消息传来,定州义武军发生兵变,北平王王处直被他的义子王都所囚禁。

    原来,当初王处直没有儿子,后来收留了一个名叫“刘云朗”的孩子作为自己的儿子,并且取名为王都。

    这个王都长大之后,非常善于阿谀奉承,深受王处直的喜欢;后来王处直更是专门新建了一支军队让王都统帅。

    在收留王都后,王处直后来又有了一个非嫡出的儿子,名为王郁。

    与王都不同,这个王郁虽然是王处直的亲儿子,但一直不受王处直喜爱,后来干脆就投奔晋国,李克用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并且先后予以提拔,如今担任新州团练使。

    王郁投奔晋国,与王处直不亲近,而其他儿子还年幼,这样一来,王处直干脆起了心思想要传位给王都这个养子,将其任命为节度副使。

    等到如今晋军讨伐镇州,王处直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担心镇州亡了后定州也难以独存,所以他极力反对晋国讨伐镇州,主张对张文礼进行宽大处理,可惜最终被李存勖拒绝。

    这几个月来一直为此事担忧不已的王处直,忽然想起来自己还有个亲儿子在新州担任团练使。

    新州位于太原以北,距离大同不远,靠近契丹人的地盘。

    王处直于是偷偷派人去劝王郁,让他贿赂契丹人,引契丹人入侵晋国边境,这样就能解除镇州之围。

    可惜王处直的计划虽然周祥,却忽略了内部的反对声音。

    对于北方各州来说,契丹人可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义武军内部就有不少人反对与契丹人勾连。

    更重要的是,王处直为了让王郁答应与契丹人勾结,特地派人向其许诺,将来会将他立为继承人。

    这下顿时就让王都感到严重威胁,于是王都就与义武军内部反对勾结契丹人的官员将领联手,将王处直囚禁起来,并将事情经过告诉李存勖。

    得到消息后,李存勖顿时松了口气。

    若是义武军也在这个时候作乱的话,他还真要头痛许久。

    如今王处直被囚禁,义武军自顾不暇,自然不可能作乱,李存勖只要派人去安抚一番,任命王都为新的义武军节度使,则定州自然安稳。

    唯一让李存勖感到担忧的是,王郁已经与契丹人勾结了,再加上平州的卢文进劝说,只怕这次契丹入侵已是定局。

    一想到又要与契丹人来一场大战,李存勖不由得感到头痛。

    十月底,晋王李存勖亲自率领大军围攻镇州,当晋王旗帜在镇州城下升起的时候,晋军顿时士气大涨,而城中守军的士气则大受挫折。

    晋王李存勖,这个名号在河北的声望之重,就如同杨渥在南方一般,即便是各地那些野心勃勃之辈,面对李存勖亲自率领的大军也不能不心怀恐惧。

    没过多久,李存勖便亲自指挥大军接连发动猛烈攻势,将城中守军打得苦不堪言。

    十一月初,张处瑾派遣心腹幕僚齐俭与弟弟张处琪前往晋军营地请求投降。

    李存勖虽然有心接受,但众将却认为,镇州之乱必须进行严惩,否则如何警示世人,告慰赵王王镕在天之灵?

    若是接受镇州的投降,那么该如何处置张处瑾等人?又该如何向赵王旧部交代?

    况且史建瑭之仇尚未报,如何能接受张处瑾的投降?

    闫宝更是认为,要不了多久晋军就能攻破镇州,将张处瑾等人擒拿归案,根本没必要接受其投降。

    在众将一致反对下,李存勖只好作罢,同时派兵加紧攻城,誓要以将张处瑾等人挫骨扬灰。

    “晋王果然拒绝了吗?难道他就不担心与梁国的战局吗?”

    镇州城墙上,望着如同潮水一般退去的晋军,早就焦头难额的张处瑾疲惫的靠着城墙坐了下来。

    成德军作为河朔三镇之一,能与唐朝朝廷长期对抗的地方势力,虽然在如今天下算不上什么大势力,但其底蕴也是非常深的。

    在晋军发动进攻之前,张处瑾就有意识的在城中储备大量钱粮物资,足够守军使用一年以上;同时张处瑾心里很清楚,一旦晋军进攻,他唯有收缩兵力,防守镇州,等待时局变化才是唯一出路。

    然而如今开战已有数月,虽然晋军的进攻都被击退,但他所期待的变局却始终没有出现。

    “公子,晋王本人其实对于咱们的请降还是有些心动的,不过他麾下的那些将领们却极力反对,所以最终晋王拒绝了。”幕僚齐俭道。

    “是啊,大哥,如今该怎么办?”张处琪擦了一下脸上的汗珠,询问起来。

    张处瑾沉吟不语,这时,齐俭突然道:“对了公子,之前在晋军营地里时,偶然听到一个消息,说是南方吴国已经北伐了,而且吴军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下亳州、宋州等地,如今已经快打到黄河边上了。”

    “什么?吴军都快打到黄河边上了?”张处瑾大惊。

    这几个月镇州被围得水泄不通,连现在外面的局势如何都不清楚,张处瑾根本就没想到中原局势竟然变化这么大。

    他原本还指望梁军能派兵来支援,没想到梁国现在自身难保,居然连宋州这种重要城池都被攻占了。

    不过随即他又疑惑道:“既然吴军已经北伐了,那为何晋军没有出兵渡河,反而对咱们死抓着不放?难道晋王愿意看到吴军独占中原吗?”

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 


第六百三十七章张全义() 
“什么?以段凝为招讨使?此事万万不可啊!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段凝能力平庸,决不能让他统领大军!”

    “王彦章没有过错,陛下怎能无故将其免职?”

    ……

    崇政殿中,当朱友贞宣布自己的决议后,朝中众臣顿时就不淡定了。

    这段时期王彦章的表现固然没什么突出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能力不行。

    比如当初那一次,趁着吴军没做防备就发起突击,打了吴军一个措手不及,若不是王彦俦坚持抵抗,以及刘仁赡的果断决定,差点就让梁军取得胜利。

    宋州被吴军攻占的时候,梁军援兵尚未到达宁陵,自然不能将责任全部推脱到王彦章身上。

    至于之后朱友贞命其夺回宋州,这就更加不能怪罪王彦章了。

    要知道那时候梁军一方总兵力也就五万人,而吴军一方的兵力却有六万步兵,还有三千骑兵,吴军的将领也是能力出众的李承鼎等人,而不是什么无能之将,再加上有宋州坚城依托,在这种局面下换了谁都不可能完成朱友贞交代的任务。

    王彦章虽然受了些挫折,但他能保住梁军主力,没有受到多大损失,这已经表现很不错了,并没有什么过失之处。

    反观段凝,此人向来表现平平,除了擅长奉迎外,没什么过人之处。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此人资历实在太浅,而且没有战功,那些功臣宿将们如何能服气?

    所以朱友贞无故将王彦章撤职,换上段凝,这个决定当即就遭到了众臣的反对。

    朱友贞脸色阴沉,一声不吭。

    赵岩开口道:“王彦章自担任招讨使以来,一直损兵折将,如今留在宁陵逡巡不前,畏敌怯战,这难道不是过错吗?”

    “不错,吴军四处出击,攻城略地,他身为招讨使却驻军宁陵,坐视吴军逞凶,这就是失职之罪,怎么能说他无罪呢?”一旁,张汉杰附和道。

    李振大怒道:“吴军势大,我军兵少,换了谁去都只能做到王彦章那种程度,而且如今王将军驻军宁陵,焉知他就不是等待战机呢?”

    “军队的将帅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如今我朝的局势危急,陛下怎么还能如此草率的做决定呢?”敬翔大声劝谏道。

    天下兵马副元帅、赵王张全义更是站出来道:“老臣做天下兵马副元帅,虽然年纪已经老了,但足以为陛下抵御吴军。段凝不过是个晚辈,他的功名不能服人,众臣对此议论纷纷,若是陛下执意让此人为将,恐怕要给国家带来忧患。还请陛下三思。”

    朱友贞默然。

    王彦章有没有过失,他心里当然清楚,他当然知道王彦章的表现其实没多少问题。

    只不过一来他心中还存着幻想,希望能有像白起、李牧那种绝世名将出现,一举扭转战局。

    如今王彦章的表现虽然不错,但明显不是那种能扭转战局的名将。

    而段凝的话,虽然朱友贞也不知道此人到底能不能行,不过既然张汉杰二人极力推荐,他当然想要试一试,或许此人真能扭转战局呢?

    至于罢免王彦章的第二点原因,那就纯粹是出于对老将的不信任了。

    自从杨师厚病逝之后,朱友贞一直在提防着那些老将,生怕他们之中再出一个像杨师厚那样的人物,凌驾于皇权之上;再加上张汉杰二人不停的劝说,所以即便知道王彦章没多少过失,但他依然决定将其罢免。

    不过,眼见众臣极力反对任用段凝,一时间朱友贞也有些迟疑起来。

    他沉吟片刻后,终于开口道:“段凝当初担任招讨副使,向来有功,他并非诸位爱卿所说的那么无能,诸位爱卿不要夸大其词。至于王彦章,此人为将骁勇,所向无前,虽然小有过错,但瑕不掩瑜,还是可以重用的。”

    “这样吧,朕命其担任郓州救援使,让他与董璋一同领兵救援郓州。”

    朱友贞最后的决定依旧是罢免王彦章,以段凝接任为招讨使;同时为了安抚众臣以及王彦章,他又任命王彦章为郓州救援使,算是给众臣一个面子。

    这样的结果敬翔等人自然不满意,他还想站出来提出反对,朱友贞却神情坚决道:“够了,这是朕的最后决定,诸位爱卿无需再言!”

    敬翔等人只好作罢,一个个默然不语。

    退朝之后,敬翔看着同样头发发白,脸上充满忧虑的李振道:“看来要不了多久吴军就要打到洛阳来,我等将来又能逃往何处呢?”

    “陛下听信奸臣之言,对我等老臣深怀猜忌,我等纵然有报国之心,奈何陛下不听,又有何用?”李振同样叹息。

    一旁,张全义听了两人之言,却只是叹息一声,便匆匆忙忙返回自己府上。

    刚回府,他便急忙吩咐身边侍从道:“去,将继祚叫来书房,就说老夫有事找他。”说完,便快步走向书房。

    “是。”

    不一会儿,他的长子张继祚便来到书房。

    “父亲,你找我?”

    “嗯,来了?坐吧。”张全义神情平静。

    张继祚连忙在下手处恭敬坐下。

    等他坐下后,张全义却是愣愣的低头发呆,许久都没有开口说话。

    张继祚忍不住问道:“父亲找孩儿来,不知所为何事?”

    张全义这才叹道:“大梁要完了,咱们也要另谋出路了。”

    “什么?大梁要完了?不是说要退守关中,坐观晋吴相争,等待将来东山再起吗?”张继祚大惊道。

    梁国朝廷当初作出的退守关中、洛阳的计划,这或许在底层官民那里还很少有人得知,不过张全义身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封爵赵王,对这个计划自然是了解的,他的长子张继祚同样知道这个计划。

    若是梁国愿意退守关中的话,关中易守难攻,只要守住潼关,就能保证后方无忧,这样梁国既能避免被吴军和晋军两面夹击,又能休养生息,同时还能让吴国和晋国为了争夺中原而打得两败俱伤,可以说是上上之策。

    对此计划,张全义当初也是极力赞同,认为若是梁国怎能按照计划退守,或许梁国将来还有再度崛起的一日。

    不过如今,张全义却是深感失望,对梁国前途不再看好。

    “退守关中?你看陛下现在像是要退守关中的样子吗?”张全义冷笑道:“若陛下真要退守关中,那他就应该趁着吴军目前还在分兵攻略各处的时机,将各地钱粮尽可能的转移到关中去。”

    “但现在呢?陛下丝毫没有这方面的意思,各地钱粮丝毫没有集中起来的意思,反而在集中兵力与吴军决战,这哪里是退守?这完全就是在赌国运!”

    “这个……”张继祚哑然,迟疑道:“陛下的意思或许是先击退吴军,再从容转移钱粮吧。”

    “击退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